精彩东方文学

重生之第一錦鯉 第108話 換人與請旨

作者/葉辭雪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御書房內。

    周帝親迎滿面風塵的老臣前,并賜座御前。

    進城之后,年邁的相國大人并沒有在易家眾人的迎接下回府,而是選擇了率先進宮面圣。

    如果說先前離開之時,易相還是精神矍鑠的老者,那么此刻的老人,縱然已經在進宮前專程梳理過,但卻還是不減面風霜。

    這一趟出行,不管是長途奔波的勞累,還是沿路所見而生的悲憫與憤慨,都為老人增添了不少溝壑。

    也是在這一刻,周帝才清楚的感覺到,這位三朝元老,是真的已經步入人生的遲暮之年。

    “易卿一路辛苦,該回府先歇息才是,不然朕見了,都要覺得自己苛待老臣了。”

    滿朝文武中,周帝最敬易相,說話態度也最為和軟。

    盡管盧之南和宋辰時同樣位列三公,但周帝卻還是脾氣來該罵便罵,毫不留情。

    這也是為什么盧之南一心要和易相爭個高下的原因。

    作為從龍之臣的他,始終矮了這前朝舊臣一頭,對于一直以來忠心侍的盧之南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聽著周帝這話,易相笑了笑:

    “陛下待臣親厚,誰人敢說苛待。此番進宮,實在是因為沿途諸事頗多,容不得老臣緩一緩再與陛下敘說吶……”

    說到這里,易相嘆了口氣,面顯出悵惘之色。

    見易相這般,周帝的神色也隨之凝重:

    “西南七府可是又鬧出了什么幺蛾子?”

    先前李迎勤征稅鬧出的事情,現在雖已平定,卻仍有風波,如是有人再借機生事……

    就在周帝猜測之際,卻見易相搖了搖頭:

    “倒也不是這事,只是沿途一些見聞罷了。”

    說著易相將這一路所見娓娓道來,盡管老者盡力平和,但從那一字一句中,周帝還是能聽出其中壓抑的情感。

    “……不光是這些。如今雪災雖除,但余波卻仍在,外面不比都,先前戶部送去的物資木料良莠不齊,很多東西都不能用,老臣回來之際,還有百姓無處容身,雖然各州府調動府軍壓制此事,避免流民亂竄引起騷動生變,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更非陛下立國之本吶。”

    李迎勤辦事不靠譜這一點,周帝心中早有準備。

    但先前他捅出那么大一個簍子是一回事,如今在物料之鬧出問題,導致原本穩妥的安民之計出了紕漏,造成這樣大的隱患,卻是完全出乎周帝意料。

    “朕簡直想砍了這夯貨的腦袋!”

    周帝猛一拍桌,氣得看向周恒,“傳朕旨意,李迎勤監管不嚴,貶其為儋州縣令,何日儋州民富無憂,何日再允其回都!”

    周恒聞言一個禿嚕,忙不迭應聲去了。

    一出御書房,卻拍了拍胸脯,顯然剛才嚇得夠嗆。

    要說李迎勤也夠慘,戶部侍郎的位子沒做幾天,如今卻是一貶再貶,先前雖然撤了戶部的職位,但至少人還在都。

    現在好了,一下子被陛下支去儋州那個偏遠貧瘠之地,還說什么儋州民富無憂才能回來……

    作為大周最窮困潦倒之地,若是儋州百姓都富起來了,那都城里怕是隨便一個人都能拿著金子街了。

    這簡直是將李迎勤那家伙一輩子流放到儋州了。

    周恒抹了一把額頭冷汗,出宮傳旨去了。

    然而御書房內的對話,卻仍在繼續。

    “李迎勤是當罰,但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如何安撫賑濟受災州府的這些流民。”

    許是刻在骨子里的儒雅之氣使然,面對周帝方才的震怒,易相仍舊是平和不驚之色,閑話般與周帝論說接下來應有的安排。

    “既是戶部任出的問題,自然還是交給戶部去收拾爛攤子。走了一個李迎勤,戶部又不是沒人了。”

    說到這里,周帝似是想起什么,咳了一聲道:

    “那個,易卿啊,先前李迎勤鬧出大亂,朕著急讓人頂戶部的職缺,便將先前在戶部任侍郎一職,卻被調去兵部的李澤明重新調了回來。”

    “按照他的資歷,應當擔得起尚書之位。況且這些年本該早就將他調回,但朕一直忙忘了這事,如今便算一道予他補償。”

    “沈正濤那邊,直接調來坐尚書的位置,真怕他一時承不住,所以先讓他做個侍郎磨練磨練,待過個兩三年,再將他拔擢來。”

    許是因為早就答應了易相,要將沈正濤往提一提,結果自己最后卻聽了貴妃建議換了人,周帝此刻面對滿臉滄桑的老人,心里莫名發虛。

    由此,話也比平素多了幾分。

    “不過你放心,先前提說的侯茂彥和翟高卓的事情,朕也已經安排下去了,給侯茂彥那小子吏部侍郎的位子,翟高卓送去了兵部,正好在他老丈人之前待過的地方,也算有些根基。”

    說完這話,周帝仔細留神著易相的神色。

    然而老者卻依舊面色平和,既沒有不滿非議,更沒有欣喜或滿足。

    就在周帝捉摸不透之際,卻聽易相一沉吟,開口道:

    “調任之事,陛下有自己主意就行,老臣相信陛下的決斷。只是有一出,老臣想說幾句話。”

    周帝神色一凜,心道:來了!

    然而易相一開口,卻非是對李澤明提出質疑,而是談說起另一個人:

    “翟高卓乃當年的文舉狀元,在戶部任職一段時日后,便在臨安一待十年,此前從未涉及兵部和軍馬之事,留他在兵部,老臣覺得不妥。好鋼用在刀刃,微臣想為陛下舉薦一人,取代翟高卓的兵部侍郎。”

    “哦?”

    周帝一愣,關注點卻不在由誰取代,而在翟高卓的去路,“那翟卿家怎么辦?”

    如今戶部已經沒有空缺,除非從戶部也摘出來一個人。

    可這樣的話,那就太明顯了。

    在周帝的疑惑與屏息中,易相緩緩開口:

    “都云陽府尹。”

    “云陽府尹?!”周帝微有失態,甚至懷疑自己聽錯了。

    從官位品級看,翟高卓從杭州府尹調任都府尹,算是平級調任。

    但事實,杭州府尹在杭州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可都府尹在這皇城腳下,卻是最雞肋的存在,從實權來講,已經算是貶謫。

    更何況,翟高卓現在已經是六部侍郎,手握實權,這會兒再將他調至都府尹……

    這簡直無異于連貶兩級了。

    更何況翟高卓還是有功之臣,就算貶謫,名頭都不好找。

    而且,人樂意嗎?

    似是知道周帝會這么想,易相從容開口:

    “只要陛下準允,翟高卓那邊,老臣去說。”

    自古以來,擢升不易,降調簡單。

    兵部侍郎的位子,本來就是周帝為了補償易相,而專程留給翟高卓的,如今易相主動說了不需要,還提出要將翟高卓調任都府尹,周帝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而且都府尹陳禮昂這些年也沒做出過什么成績,按照績考本也應該下貶一級,這樣算來倒是正好,省的他再去想人填補陳禮昂的空缺。

    “既然這樣,這事朕便應了你。待你跟翟高卓通了聲氣之后,朕就下旨,不然陡然降旨,朕怕他受不住。”

    說到這里,周帝又想起方才易相提說的舉薦:

    “你想讓誰來頂兵部侍郎的缺?”

    “臣舉薦宋太尉帳下參將,俞慶。”

    “俞慶?”周帝愣了一愣,顯然沒想起來這人是誰。

    “元和八年武狀元,也是歷年來唯一一個放棄京畿衛任職,主動去西山軍的武狀元。”

    聽易相這么一說,周帝恍然大悟:“我說是誰,原來是那個小子,朕有點印象。不過易卿緣何推薦此人?”

    按道理,西山軍是太尉宋辰時的人,正常情況下,易相不該舉薦自己這一系的人么?

    宋辰時從不結黨營私,周帝是看在眼里的,縱然先前因為雪災之事對他一時生出忌諱,但大體來說,一眾武將里宋辰時還算是最受信任的一個。

    然而面對周帝的疑惑,易相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個問題:

    “此次宋太尉御災立功,陛下可想好了如何論功行賞?”

    這話倒是問到周帝了:

    “還不曾。”

    說句實在話,關于如何賞賜宋辰時,也算是讓周帝頭疼的一件事。

    如今宋辰時位列三公,已然是百官之中最尊貴的三人之一,再往總不能壓過易相一頭,因此封侯拜相更不現實。

    其實給不了權勢,給銀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一場雪災已經掏空了大周國庫,征收的稅銀也都拿去賑災,就算真讓周帝掏銀子,他也拿不出來。

    所以直到這個時候,盡管防災之事宋辰時已經交了不錯的答卷,可卻還未領到自己該有的獎賞。

    想到這里,周帝忽然茅塞頓開:

    “易卿的意思,是以拔擢俞慶的方式,來讓朕賣宋辰時一個人情?”

    易相壓了搖頭:

    “人情只是順便。俞慶在西山軍六年,為人有大才,但因這些年無有戰事,一直屈居參將之位,難免明珠蒙塵。”

    “此次商賈生事和西南吳悠之亂,已經是在告誡陛下,是時候讓大周再出幾員武將,以備不時之需了。”

    “俞慶在西山軍多年,于練兵之事頗有造詣,但外出行軍之人,若只懂行軍,不通后方糧草或各部職司,溝通出了問題,只會讓前線與后方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乃至延誤軍機。”

    “調喻佐前去兵部,一則順應他行伍出身,不容易引人非議;二則也能借此鼓舞更多將士奮勇向,看到更多的擢升希望;第三……陛下一直希望武舉有所革新,俞慶這般調任,許也能給今年武舉的孩子們跟多的選擇。”

    聽著易相這一句一句娓娓道來,周帝終于明白他先前那句“人情只是順便”是什么意思。

    “朕有易相,實是此生大幸啊!”周帝慨嘆出聲。

    說著眼見話頭提到武舉,周帝這才想起還有一事未曾跟易相提及:

    “對了,今年的文舉國試,朕準備讓易卿來擔任主考,不知易卿意下如何?”

    易相垂著的眸子第一次閃了閃,然而周帝卻不曾注意。

    “老臣現在是云陽書院的院長,按理應當避嫌,而且今年易家也有子嗣科考,老臣任考,實是不妥。”

    “若是你都要避嫌了,那這朝中怕是所有人都沒有資格擔任主考了。”

    周帝說完這話,復又勸說:

    “今年雪災傷民,朕有意擴充國試榜名額,來給更多舉子入朝的機會。而且朕聽說,周夫子帶著他盼山堂那邊的學子也都來參加今年的國試了。云陽書院和盼山堂,這樣的出身,除卻你有資格來做這個主考,還有誰能擔得起這個重擔?更有誰可以評判這些人的文章?”

    “如今朝中庸碌渾水之輩不在少數,朕有意拔擢一批新鮮血液填充朝堂,除卻卿家,朕信不過旁人,還請易卿不要推辭。”

    如果說先前幾句還有抬高之意,周帝這最后一句,便是推心置腹的交托。

    易相最終沒有再拒絕。

    周帝若不是注意早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又論說了些許事,天色已經不早。

    看著外頭沉下來的暮色,周帝嘆了口氣:

    “易卿便是朕的定心丸,你不在的這些日子,這些個人差點將朕氣死,你這一回來,便幫朕解決了不少心頭憂慮,若是沒有易卿,朕是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易相謙和出聲:“陛下言重。”

    周帝擺了擺手:“沒什么言重的,朕說得是實話。”

    說完這話,周帝猛一拍腦門:

    “瞧朕,拉著你說了這許久的話,倒是忘了最重要的一樁事——此次易卿南下大成,可有什么想要的賞賜?宋辰時那邊朕都想不到,你這邊朕也不琢磨了,卿家有什么想要的,盡管說便是,只要朕能做到。”

    聽到周帝這話,易相沉吟片刻:

    “陛下既如此說,老臣倒確有一事相求。”

    “哦?易卿說說看。”

    易相扶著桌子緩緩起身,慢慢伏跪下來:

    “老臣懇請陛下,賜老臣一道認后輩子孫歸宗的旨意,好教易家兒郎入得宗祠,這樣待老臣百年之后,也可給易家先祖一個交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卓尼县| 兰州市| 区。| 肇州县| 甘南县| 盈江县| 济南市| 甘肃省| 松桃| 青州市| 镇雄县| 宣城市| 昭平县| 壶关县| 临朐县| 比如县| 潼关县| 印江| 黔南| 汾西县| 扬州市| 萍乡市| 闵行区| 周宁县| 扶余县| 保德县| 华坪县| 云南省| 蓬莱市| 定远县| 嫩江县| 家居| 太白县| 成武县| 丰镇市| 雅江县| 平和县| 九寨沟县| 独山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