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之死,是主人公實現自我、升華自我的一個最終途徑。維特說“但愿我能夠享受到為你去死,為你犧牲的幸福。”維特之死,是對于自我的堅持,對自然性情以及自我摯愛的終極追求。在理性與節制的時代,維特的愛情與理性背道而馳;維特之死,是對理性的一句抗議,也是主人公實現自我的唯一途徑。
作品中的“外界”有兩重,一是廣闊的自然,一是自我難以融入的理性社會。關于自我與外界的關系,歌德認為內心應當回歸自然,兩者相融合,不是將自我泯滅于違背自然的理性中。在作品的開篇,維特沉浸在村莊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人情風物中,怡然自得。然而作為現實中的,文明社會中的人,完全擺脫世俗生活而全然投身于自然懷抱卻不現實,維特面對世俗與理智的沖撞,無論在政治事業還是感情生活中都難以融入適應。
作品中另外兩個重要人物,阿爾貝特和綠蒂,是理性人的象征,也是不同程度失去自我意識的象征。作者對阿爾貝特內心情感的抒發卻鮮有著墨。讀者看到了他對綠蒂的占有對維特的謙和有禮,卻看不到他的內心世界,塑造阿爾貝特這個人物某種程度上講是對時代主流以及失去自我的不完全人性的控訴。而綠蒂,象征了一種精神處于中間狀的人格,在理性的社會中,她無力反抗其實也無心反抗,然而她并沒有完全失去天真,美麗,熱情,這是她之所以吸引維特的重要原因。這里,歌德對于綠蒂的潛意識有一定描寫“她思來想去,覺得哪個女朋友也配不上他,或許她的心里只是想把他留給自己。”綠蒂的內心處在一種矛盾的狀態,但是理性在她的頭腦中是占踞上風的。綠蒂的兩種特質吸引也傷害著維特。維特普經抱有過幻想,但是他最深愛的兩個人卻站在了理性的一方與他隔岸遠對,幻想破滅,讓他再也無法在生活下去。
藝術特色
《維特》的一個成功之處在于書信體的運用,作者采用第一人稱的形式進行寫景、抒情、敘事和議論,通過這種書信體的形式,仿佛走進了主人公的內心,傾聽他的言談笑語和啼泣悲嘆,甚至能夠窺見他那顆跳動著的、敏感的、柔軟的心。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讓讀者產生這封信就是寫給自己的錯覺,運用濃郁詩意的多重抒情,給讀者帶來深刻的感受,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抒情主要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形式。
在《維特》這部小說中,大多數還是采用的直接抒情的方式,主人公通過內心的獨白,直抒胸臆,將自己的奔涌出來的喜怒哀樂直接向讀者傾訴、宣泄,如洶涌的洪水一般,讓人不禁為其淋漓盡致而震撼、而感動。《維特》中的直接抒情在小說的情感表達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維特與作者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達和抒發,揭示作者內心深處的秘密,另一方面在維特和讀者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讓維特能夠直接與讀者進行交流,有利于讀者更加深入的體會維特的思想和情感。
另外,小說中,還有以“編者語”的形式進行直接抒情也是小說抒情手法的一個突出的特點。鑒于日記和信件內容的局限性,作者在文中穿插了編者語,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也進行了抒情描寫。編者語以細膩的筆調對維特的情感進行傳遞,形成維特借助編者進行情感抒發的真實效果,不僅能夠對維特的內心世界的變化進行客觀深入的描寫,還能以外觀者的角度對其心理變化對未來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進行預測和鋪陳。
《維特》中作者采用的間接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寓情于景,二是寓情于事。寓情于景是通過對環境或者景色的描寫來進行情感抒發的方式,這種抒情方式中的景物描寫起的是烘托的作用,主要表現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動,往往充滿詩意。
五、作品影響
《少年維特的煩惱》被視為狂飆突進運動時期最重要的小說。這部小說獲得了那個時代相當高的印數,并且是引發所謂的“閱讀熱”的因素之一。
為了記錄所謂的“維特熱”,在韋茨拉爾,除了一本珍貴的第一版《少年維特的煩惱》外,被展示的還有它的戲仿作品、模仿作品、爭鳴文獻和多種語言的翻譯本。
這部小說激起了批評家和支持者們極為熱烈的反應。其中的原因在于,歌德以維特作為他小說的中心人物,而這個人物完全違背了市民社會的規則。市民大眾將維特視為一個和睦婚姻的破壞者,一個反叛者,一個無神論者,他與市民大眾的觀念完全相悖。他們期待的文學,更多的是“實用的東西”和“娛樂的東西”,而歌德的小說在他們看來并不是上述兩者中的任何一種。他們直接在故事中尋找“實用的東西”,他們希望有一個他們能夠認同的人物,并從他的行為中得到學習。特別是小說充滿了優美的抒情格調,文字潔凈明快,很值得稱道。但這部小說卻是以自殺告終的——從市民的價值標準來看這不可想象。許多市民批評這部小說僅僅因為它的主要人物不符合他們的觀念,還威脅到他們的價值標準。他們認為《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一本和傳統文學決裂的書,這種決裂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他們認為這本書頌揚了與他們的利益相悖的價值標準,贊美了自殺的行為。
針對這部小說對自殺的贊美的批評在很大程度上也來自于教會和一些同時代的作家,因為,據說許多青年模仿了自殺行為。實際上的確有模仿性的自殺行為,但其數量遠遠低于教會宣稱的數量。在一些地方(如:萊比錫、哥本哈根、米蘭)這本小說甚至受到了封禁。歌德的反駁大意如下:他以自己的生還給出了最好的例子:人們必須寫出內心的痛苦。歌德對指責自己誘惑他人自殺的馮·戴爾比(von Derby)主教和布里斯托(Bristol)爵士做出了辛辣、諷刺的回應:
現在你卻把一個作家托來盤問,想對一部被某些心地偏狹的人曲解了的作品橫加斥責,而這部作品至多也不過使這個世界甩脫十來個毫無用處的蠢人,他們沒有更好的事可做,只好自己吹熄生命的殘焰。
《維特》一出版,很快譯成英、法、意、西等二十多種文字,有些國家還出版了幾種不同的譯本。在青年中間掀起了一股“維特熱”,他們穿上維特式的藍色燕尾服,黃色背心,講著維特式的話,模仿維特的一舉一動,極少數人甚至仿照維特的自殺方式,一槍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股熱浪不但在德國流行一時,還波及到英國、法國、荷蘭和北歐諸國。在各個階層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中國,郭沫若所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在1922年出版后,馬上引起巨大的反響,當時正值“五四運動”之后,參與反封建斗爭的中國青年在《維特》一書中發現與中國現實有很多雷同之處,產生了共鳴,這本書在國內廣泛流傳,僅就抗日戰爭以前的情況而言,到抗戰前夕,由泰東、聯合、現代和創造社四家書店先后再版重印,共達37版之多。
六、作品評論
德國思想家恩格斯:“《少年維特之煩惱》用藝術手法揭露了社會的全部腐敗現象,指出了社會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歌德完成了《少年維特之煩惱》,建立了一個最偉大的批判的功績。”
丹麥批評家勃蘭兌斯:它(《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價值在于表現了一個時代的煩惱、憧憬和苦悶。
匈牙利美學家、文藝批評家盧卡契《論〈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不僅宣告了革命的人文主義理想,而且同時完整地表現了這種理想的悲劇性矛盾。《少年維特之煩惱》不僅是18世紀資產階級文學的一個高峰,而且是19世紀偉大的現實主義問題文學的第一各偉大先鋒。資產階級文學史如果把夏多布里昂及其同伙看作是《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文學摹仿者,那么,它是在故意貶低《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意義。繼承《少年維特之煩惱》真實傾向的不是反動浪漫而是十九世紀里人文主義理想悲慘的衰亡的偉大描述者者巴爾扎克和司湯達。”
翻譯家楊武能:“在表現形式上,《維特》受了一度在德國很流行的英國理查生的小說和盧梭的《新愛露綺絲》的影響。
七、出版信息
歷史版本
第一版出版于1774年。
70年代
1774年出現了一部法語譯本,此譯本拿破侖讀了七遍。
1775年德語本重印了七次。
此后出現了荷蘭語譯本(1776年),英語譯本(1779年),意大利語譯本(1781年)和俄語譯本(1788年)。
80年代
1787年歌德出版了小說的修訂版。
中文譯本
1955年,《少年維特之煩惱》,郭沫若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少年維特的煩惱》,周學普譯,志文出版社1981年,《少年維特的煩惱》,楊武能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少年維特的煩惱》,侯浚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勞人、董文樵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少年維特之煩惱》,衛茂平譯,北岳文藝出版社1996年,《少年維特之煩惱》,黃敬甫譯,花城出版社1997年,《少年維特之煩惱》,丁錫鵬譯,花山文藝出版社1997年,《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合力》,韓耀成、洪天富、肖聲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少年維特之煩惱/親合力》,高中甫、胡其鼎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少年維特之煩惱》,仲健譯,漓江出版社2002年,《少年維特之煩惱》,白山、江龍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少年維特之煩惱》,方華文譯,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少年維特之煩惱》,成皇譯,中國華僑出版社2004年,《少年維特之煩惱》,王傳聲譯,安徽文藝出版社2005年,《少年維特之煩惱》,張佩芬譯,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少年維特之煩惱》,林惠瑟譯,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少年維特的煩惱》,朱華平譯,廣州出版社2007年,《少年維特之煩惱》,胡慶生譯,哈爾濱出版社2009年,《少年維特的煩惱》,王凡譯,萬卷出版2009年,《少年維特的煩惱》,任宣怡譯,華文出版社2010年,《少年維特之煩惱》,王朋譯,哈爾濱出版社
八、作者簡介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德國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后期作家。他生于法蘭克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學法律,也曾短時期當過律師,但主要志趣在文學創作方面,是德國“狂飆突進”的中堅,1775~1786年他為改良現實社會,應聘到魏瑪公國做官,但一事無成,他不但沒戰勝德國市民的鄙俗氣,“相反,倒是鄙俗氣戰勝了他”(馬克思)。于是,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從事繪畫和文學創作。1788年回到魏瑪后只任劇院監督,政治上傾向保守,藝術上追求和諧、寧靜的古典美。1794年與席勒交往后,隨著歐洲民主、民族運動的高漲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他的思想和創作也隨之出現了新的飛躍,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
”
云起小嘆一口氣,說不出什么滋味。
目光卻隨著回想,追至不遠處床頭柜前擺放的某本書。
他的那本,是哪個版本的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