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的清洗,順便還扶植了一批武將。隱隱有改變了大宋文官執政的局面。
當然遠在邊關和西夏作戰武松也聽過這件事。
童貫每個月都有來信,來說京城的局勢。
其中還提到了遼國的事情,大家心里頭都有一些顧慮。
“武大人,我們還要再打嗎?萬一遼軍過來的話,以我們現在就軍馬,恐怕不是對手。”徐寧不由得說道。
“遼軍長途跋涉,而我們是以逸待勞的,再者遼軍若是傾巢而動,后方必然處于空虛之中。以大金國完顏阿骨打的魄力,是不可能不偷襲的…”岳飛的分析倒是正中了當前的局勢。
“無妨,遼軍人不會打過來的。眼下西夏以為有遼軍支援,所以他們攻勢甚猛。我們可以假裝避其鋒芒。”武松很清楚眼下的局勢。是怎么一回事,因為他也接到了皇上的密報。
“所以武大人家的意思,我們要誘敵深入?”韓世忠覺得武松的這個方法,大膽卻有些刺激。
“嗯!”武松點頭。
“不光是誘敵深入,還可采取游擊戰的方式,把他們的大軍打散。來,你們來看這邊的地形…”
對于西夏軍而言,這些日子,被大宋的軍隊,壓制的有些受不了。
每次聽說大遼那邊有派了增員過來,他們的心都有了無限的底氣。
最重要的是他們聽說大宋的軍隊開始準備撤離了。
于是這邊的主將就絕對發起進攻。
打了西夏就跑,哪里有這么便宜的事兒。
原本按照西夏國君的主意是等到開春。
草長鶯飛,戰馬膘肥的時候,再與大遼軍馬匯合,一舉進攻大宋。
但是西夏邊境的將領坐不住了,眼看著大宋軍隊節節敗退。
他們就開始乘勝追擊。這一次,岳飛、韓世忠、徐寧,種家兄弟等人逗埋伏好了伏兵。
又打了西夏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消息傳到西夏國都,西夏國主一下子受到了兩個致命的壞消息。
一個是大遼國主耶律延禧,走到半途不打大宋直接撤軍回去了。
因為后方被大金攻打,而且他的堂叔耶律章奴叛變在即。
這種情況下,大遼國君只答應了西夏。
“這件事你就放心好了,我會上書給大宋小兒皇帝,讓他立馬撤兵。我大遼與大宋澶淵之盟之后,已經交好,想來,他會給我大遼這個面子,若是不給,來年再戰,也是一樣的。”
西夏國君已經意識到了如今的耶律延禧十分坑逼。
以大宋軍隊勢如破竹的局勢,這是想要收服西夏。
如果有大遼在,西夏可以輕松迎戰,大遼坑了他一把。
大宋又一直捷報頻繁。
舉國上下都指望著國君的指令。
國君下令不戰議和。
……
而邊境這邊岳飛已經開始展露他的頭角。
十七歲的少年將領,如天神下凡,每一場戰役都打的相當的精彩。
以至于西夏軍后來看到了岳字的旗幟,遠遠的就跑開了。
韓世忠也屢建奇功,這種情況宋軍糧草充足,一方面是他們種植的糧食有了收成,無論是百姓還是投降的戰俘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就是奪回了多處失地。
于蘭也跟著過去,安撫當地的居民。
宋軍所到之處,并不侵擾當地百姓,反而軍民和諧共處。
再有糧食方面,于蘭空間這些時間種植的一直都是小麥稻谷紅薯之類的。
所以保證了軍隊絕對的糧食供給。
而張青那邊收到了消息則是千里迢迢派了商隊運糧過來。
可以宋軍眼下最不缺的就是糧草。
就是冬日,軍士的衣物有些單薄。
于蘭和種家娘子帶領著當地的居民開始趕制棉衣。
當然費用還是照給,工錢按件結算。
宋軍對抗西夏大軍屢屢傳來捷報。
朝廷上面并不苛刻軍餉和物資,所以有一部分被用來發放工錢。
原本按照西夏那邊的聯想。
冬日,宋軍應該會放棄進攻的機會。
因為這個季節交戰,不利于宋軍。
但如果等到春日草木茂盛,西夏戰馬又可以養的膘肥體壯。
到時候以騎兵對戰宋軍的步兵,還是能夠穩超勝券的。
當然他們也知道宋軍當中,還有一支專門對付騎兵的軍隊,由徐寧掌控。
所以到時候只要繞開宋軍這支隊伍就好了。
所以整個冬天西夏軍都不出城迎戰。
……
不久之后武松就收到了議和的來信。
這個他是坐不主的,所以上報了朝廷。
朝廷給予了諸多將領獎賞之后,當即就把岳飛韓世忠傳令調了回去。
命武松仍在邊境議和。
這個主意卻是趙桓深思熟慮過的。
武松作為統帥,沒有把所有的功績都大包大攬的往自己頭上安。
所以岳飛和韓世忠的軍功十分突出,尤其是岳飛,如同冠軍侯在世,年紀輕輕屢建奇功。
皇上讓岳飛和韓世忠走,當然不是信不過他們倆,而是他相當信得過他們。
再者這一次他們奪回的城池,可作為養戰馬的基地。這件事對于西夏而言很傷。
短時間內,有武松和種家軍繼續鎮守西夏,西夏是無力再戰。
而他希望的是韓世忠和岳飛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對付金軍上面。
武松練兵的成效,也說明了大宋的禁軍,不是全部都是廢掉的。
只要用心挑選還是能夠挑選出合格的士兵。
當然皇上把岳飛和韓世忠兩個極為重要的良將抽調走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大家感覺他對武松的態度倒是有些曖昧。
邊關的守將則以為這是皇上對武松的信任,但是也有人認為岳飛和韓世忠就如同他的左膀右臂,才剛有所成就就直接抽調走。
可能也是有些不放心武松的原因。
其他人倒也罷了。童貫長期處于政治權利的中心,對這一方面是有相當的敏感。
所以他特意寫了信。把岳飛和韓世忠在京城受到重用的事兒說了。
“不必再進攻西夏,只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就好,再過兩年就調回來。你能不在京城,京城里頭倒是三人成虎,總有人在皇上身邊說你的壞話。雖說你問心無愧。可有些事最怕的就是猜忌,當初的狄青難道不是猛將嗎?若非猜忌他又何必抑郁而終?”
放權才是最好的舉動。
童貫有童貫擔憂的地方。
可武松明白童貫猜錯了。皇上倒不是擔心他有異心。
是單純的不信任他有這個能力。
所以他也沒有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對付西夏上面。
到現在為止打得西夏束手無策,對他而言已經是意外之喜。
接下來軍事戰場的舞臺就要由岳飛他們來帶領了。
其實岳飛走的時候,于蘭也有很多的不舍。
雖然知道他必行前去,定然前途無量。
但也叮囑了他事事謹慎,以皇上為先。
“都有不明白的地方可與我義父商量。”于蘭又贈予了岳飛竹葉青。
梁紅玉走的那天,于蘭也同樣贈送了。
“我真的有點舍不得你,希望我們能夠盡快的見面,要是沒有戰爭就好了。我還想跟你學好多東西呢!”
梁紅玉的軍功武松也跟著上表了。
于是梁紅玉也受到了封賞。
這一次韓世忠回京,她也要跟著回去,說實話比起在京城,面對那些女眷,說三道四的,她倒是寧可在邊關,這邊打戰雖然辛苦。
但是人心淳樸眾志成城。原本還說好和于蘭一起飼養戰馬,結果最后她卻不能夠留下來。
于蘭想起他們的結局,心里頭有些不好受。但又想著,終究是她來到了這個時代,一切都有改變的時候。
“會有機會,也不是在這邊就不回去了。也許等過兩三年我們又一起共事了。”于蘭的話說的輕松。
可梁紅玉聽到了很多說辭。便有些替武松打抱不平。
“其實這一次武大人指揮若定,屢立戰功,陛下卻沒讓他回去。”
“鎮守邊關也是一樣的,說明陛下信得過他。”于蘭笑著說道。話雖如此,可她明白,趙桓的舉措,恰恰是說明他信不過。
他最大的金手指就是重生。
可他重生之后很多東西都已經改變了,比如前世耶律延禧,帶了幾十萬人馬想要進攻的是大金,這一次卻是大宋。
岳飛和韓世忠都本不該會在現在這個時機嶄露頭角。
可偏偏,他們都已經干出了一番功績。歷史的軌跡早已經偏離了。
就像前世武松上了梁山,這一次不但沒有去,還成為童貫的干女婿。
趙桓上一輩子不認得武松,一個草寇而已。并不值得他在他身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而且如果武松真的有實力的話,上一世也不會默默無聞。
那這一次能夠有這么多的功績,完全是因為于蘭。
他賞賜給武松也是看在于蘭的面上。
不過趙桓卻忘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任何人都可以有進步的時候。
武松也不例外,他這一輩子改變。
就像上一次打戰,還是全權由童貫指揮,這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都是由他拍板定下的,每一次的戰役之后,他都認真的去分析了。
這個男人在悄無聲息的改變,但仍舊不受重用,和飽受質疑。
于蘭夜里頭做了好些的菜肴,陪伴在他的身邊。
還把珍藏的佳釀拿了出來。
當晚的夜空月色很是明亮,于蘭對他道:“今天,我允許你喝酒。我陪你一起喝。”
武松有一些的不明所以。
“怎么了?”她一向討厭他喝酒的。
她雖然很會釀酒,但酒喝多了,終究不是好事。
所以有的時候她不光討厭喝酒,還討厭別人勸酒。
武松以前的江湖習性就是喝酒要喝的痛快,喝多喝的爽才是真漢子。
但在于蘭潛移默化之下,連酒都戒了不少。
哪怕是在打了勝戰的慶功宴上,他都沒有多喝,就怕回來于蘭會不讓他上床。
“沒有什么,今天我陪你喝。”
她覺得他可能有一些不痛快。
其實,她也有些不痛快。
其實皇上不想在和西夏再打,連兵都抽回去了不少。
種家軍時代鎮守邊境,與西夏對抗有著豐富的經驗。
和他們這一次也跟著回京領賞了。
就他沒有回去。
“別喝。你不喜歡酒味,別喝了。”武松把她的酒奪了下來。
“其實我挺喜歡這里的,你不覺得這里和一年多以前變化太多了嘛。我們剛來的時候,很多地方都很荒蕪,但是現在,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這里頭就有你很大的功勞。偶爾我帶兵巡視的時候,看到這一切心情都會好很多。你說我們以后就在這樣的地方生活,其實也挺好的是不是?”
說不委屈也不是沒有。
任何人遭遇不公平的對待都會委屈。
何況武松的性子,本身不是特別能夠容忍的人。
但這一次,他很平靜的接受。
不光接受了,他還再做進一步的安排。
其實不做又如何,君命不可違!
于蘭點了點頭。
“嗯。”
“于蘭,你說養馬的草料,咱們可以種植嗎?我想在這邊養馬,師弟往后要對戰的是大金的騎兵,他們的兵馬強壯,我相信師弟練兵的能力,但是咱們的戰馬不能夠輸給他們!”
于蘭猶豫了一下說道:“我試試。再不行就用靈泉的水喂養一批戰馬…”
武松挑了挑眉,那樣養出來的馬,得跑多快。
隨著兩個人說著養馬的事兒,倒把先前的那一些不快都一掃而空了。
……
喝著小酒,吃著菜,夜深了。
兩人都有些微醺。
翌日,于蘭去了草料場。
把一些草料,搬回了空間種植。
每日澆了靈泉的水,這些草料,明顯生長的要更加的郁郁蔥蔥。
于蘭讓人從戰馬之中挑選出了一批下等的小馬駒,開始喂養這些靈泉空間水供應的草料。
于是這些看上去有些營養不良的小馬駒,漸漸的倒是長的很快。
武松每日也跟著悉心照料,他原來不會騎馬但是后來進入了馬軍之后,就愛上了騎馬。
親自照料著這些馬兒,看著它們一天天的成長。
他總有一種這批劣等馬兒能成長成一批上等的千里良駒。
……
當然西夏那邊得知宋軍的精銳之師都已經撤回了。
乾順國君還是有一些躍躍欲試,想要奪回失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