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水聲,阿原又一次在靈泉旁醒來,只覺神臺清明,渾身舒爽,抬頭仰望那一線天光,仿佛星辰萬物盡入眼中。
雖然“搜魂術(shù)”之類的念頭讓阿原有過一絲動搖,但在磅礴大道面前,一丁點(diǎn)疑慮不過是一片浪花,轉(zhuǎn)瞬就湮沒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
阿原以往雖然也“一心向道”,也常把大道什么的掛在嘴邊,卻從未真正理解大道為何。所謂求道問道,在他心目中等同于修煉仙法。
而這一刻他才明白,真正的求道仿佛一稚子在永黯無邊的宇宙中游蕩,不停探索、不停思考,直至有一天領(lǐng)悟、構(gòu)想出一套能完全解釋宇宙萬物運(yùn)轉(zhuǎn)的理念,方名為“悟道”。
“悟道”或許并不難,人心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但亙古至今,億萬求道人中,也只有極少數(shù)能將一點(diǎn)火花推衍成包羅萬象的道法。
但那還不夠,一門道法再磅礴浩大,與天地相較仍細(xì)如一縷青絲。唯有兼具大智慧、大勇氣與大毅力的圣者,方能將所創(chuàng)的道法理念與天地萬物一一印證,最終融會貫通,無所不包。
是以萬古之下,“證道者”或許只有寥寥八人,其余修道者,最多不過是承前人之慧,“求道“、“得道”而已。
胸中回蕩的這些感悟,悄然化解了阿原心中莫名的躁動與不甘——聽風(fēng)憐說他“沒什么事急著要做”,阿原無從反駁,但內(nèi)心中總覺有些不甘,像是什么東西被戳中了一樣。
而翻開那一頁黑書,終于讓他看清了一直向往的“大道”通向何方。證道也好,得道也罷,不管此生此世能走到哪一步,他總歸有了真正想做之事,總歸要比雨煙蘿的復(fù)國之志更宏大百倍千倍才是……
…………
這等宏圖壯志之前,那一點(diǎn)點(diǎn)善惡正邪之辨顯得何其渺小。
洞察天地之秘、掌控萬物法則——那絕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什么帝王霸主之類狹隘的控制欲,而是真正包容一切的超然之心。就如天地從不論善惡,真正的大道亦沒有善惡之分。
魂門的萃魂之術(shù),目的絕不是“搜魂奪魄”,而是認(rèn)知萬物、探求真知的手段。
退一步講,正如阿郎前輩所說,善惡之分并不在道法,而在于內(nèi)心。只要自己內(nèi)心不為惡事,不濫用法術(shù),搜魂術(shù)也未必不可用于正道。
可阿原雖然心里邁過了這個坎,可萃魂術(shù)卻不像其它法術(shù)一樣可以在夢境之中信手拈來。萃魂之術(shù),如引線抽絲,卻無手無腳。唯有煉魂有成,先將自身魂魄凝練如絲,如觸角一般探出,與萬物魂絲交纏攪動,方可一觀魂印之妙。
可夢境之中,魂魄之術(shù)反而施展不開。許是因?yàn)閴艟潮揪褪巧畈赜诨昶巧钐幍奶摼常匀辉贌o萬物魂魄,阿原運(yùn)轉(zhuǎn)魂術(shù)總跟夢游一般毫無效果,雖可感悟卻無從修煉。
在靈泉旁醒來之后,阿原終于慢慢找到了一點(diǎn)竅門——化魂抽絲,與甲木真氣的掌控方式頗有幾分相像,只是急劇消耗的心神魂力讓人根本無法像修煉甲木真氣那般輕松淡然。
以阿原淺薄生疏的魂門修為,僅憑夢境中一番感悟就想一下子運(yùn)轉(zhuǎn)起魂門的核心之術(shù),實(shí)在太過勉強(qiáng)。可野路子出身的阿原心中只有癡念,根本不知何為畏懼,仗著頻繁出入賭石坊換來的大量素魂,不惜動搖魂魄根本,也要一試究竟。
終于,阿原忍耐著炸裂般的頭疼,歷盡辛苦終于將魂魄之絲探入手中的魂石之中——些許混沌的影像,并不能帶給他半點(diǎn)感悟,唯余一絲冰涼、蒼老的孤寂之感回蕩在心中……
那一刻,阿原終于無以為繼,仿佛筋疲力盡地栽倒在泥水里。只能長嘆一聲,咬牙忍著頭疼緩緩收束魂魄,一邊拿起古劍,想收取束魂恢復(fù)一下。
可就在這時,古劍之上忽然傳來一陣激蕩,仿佛一陣狂風(fēng)吹得阿原魂魄搖曳。
飄蕩的魂魄之絲,霎時為古劍所牽引,與一個沉寂已久的殘魂生出共鳴。
那一剎那,阿原亦仿佛聽到一聲聲嘶吼,如同囚籠之中一個將死之人最后的怒號。他瞬間想到了,那古劍之中怒號的,正是大河之下、蛟龍尸身中搜得的那個不散冤魂。
慘死在軍船之上,尸身落入河中為蛟龍所吞,唯有一縷殘魂承載著滿腹的怨怒,卻始終無人述說,困在古劍生門之中不入輪回。
人生為萬靈之長,魂魄本強(qiáng)。飽含怨念的亡魂甚至能一時掙脫天地法則束縛,久久徘徊于人間不散,乃成怨魂。
雖然有古劍震懾,那殘魂縱有萬般惡念也難成怨魂,但蓄積的述說之意,只需萃魂術(shù)稍微引撥,便糾纏上阿原的魂魄,兩相融合在了一起……
它,終于等到了述說的機(jī)會……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