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丟下你那怨誰 【第十一卷●第八章】 沒有感恩的感恩節

作者/yuehon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第十一卷●第八章】

    沒有感恩的感恩節

    ﹌﹌﹌﹌﹌﹌﹌﹌﹌﹌

    馬上到感恩節了,劉曉雨曾經幫助的人,在這個節骨眼上沒一個想起他,此乃令劉曉雨十分失望。

    在美國,像中國的春節一樣,感恩節當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

    感恩節假期也是美國航空公司最緊張的時候,飛機幾乎班班客滿,還常常會出現班機誤點等情形。可為了和家人團聚共度節日,人們大概也是心甘情愿的。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火雞已成為感恩節的象征,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菜肴,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番瓜派等等。

    此外,人們還會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并且對家人道謝。感恩節后,學校會讓同學們畫一張感恩節的畫,大多數學生畫的都是火雞。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人共度佳節。

    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不管遇到誰,他們都會說:“謝謝!”

    美國人還習慣把感恩節第二天的周五稱為“黑色星期五”。在這一天,美國的各種商店都會對商品進行打折銷售,近年來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商家把打折日提前到了感恩節當天,每年都掀起美國購物狂潮。

    加拿大人:無關宗教的歡慶節日

    加拿大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一天,因其緯度比較高,谷物成熟的季節比較早,其與美國人緬懷清教徒先輩定居新大陸的傳統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謝上天給予的成功的收獲。感恩節主要為以慶豐收,感謝大自然、感謝上蒼賜予豐沛的陽光與甘露,讓谷物生長為感恩主題,并無任何宗教色彩,因此,加拿大的感恩節早于美國,定于慶祝活動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加拿大人也會一家人團聚一堂,享用烤火雞和南瓜派是最經典的感恩節畫面。傳統的烤火雞,是在雞腹中塞滿以面包丁、洋蔥、芹菜、鼠尾草為主的作料之后,放入烤箱中充足地烘烤即可上桌。一般的主婦喜歡選購個頭大的火雞,因為如果當天吃不完,巧手就可變化成火雞派、火雞餡餅。至于南瓜派,加拿大最傳統的吃法是淋上盛產的蔓越莓醬汁,而做南瓜派的小心得,是以罐頭南瓜制作會比新鮮得來的香醇順口。

    感恩節就其意義和慶祝方式來說,從1621年以來,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在這一天,各個教派的教堂都開放,向上帝的慷慨恩賜表示感謝。

    感恩節是個家庭節日,全國各地,丈夫和妻子、孩子和老人,從市到鎮、從鎮到鄉、從鄉到莊,都回到老家共度節日。回不了家的人也打長途電話和父母家人暢談,分享感恩的事。感恩節的正餐,全國上下實際上都一樣。餐桌上總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自然主要是火雞。吃南瓜餡餅是讓大家記得當年印第安人曾送給第一批定居者這樣的禮物。

    在大多數家庭里,飯后都會做一些傳統的游戲。感恩節是一項愉快的慶祝活動,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日子,是重敘友情的時刻。在那一天,就是單身漢也總是被邀請到別人的家里,同大家一起分享感恩的歡樂,并且感謝上帝的恩惠。這也是感恩節的意義所在。

    劉曉雨感嘆道:西方發達國家感恩文化盛行,再看看我們中國人,當然我們中國人也在過西方的感恩節,過節歸過過節,大部分只是湊個熱鬧,有幾個能真正體會到感恩文化的內涵?

    記得郭敬明在《夏至未至》中寫道: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愿意扮演英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那樣的時刻,突然想快點長大,庇護父母,像他們曾經庇護我們那樣。”

    父母適當示弱,孩子才有機會接觸生活的實相,撞破父母的無助,發自內心地感恩和擔當。

    父母毫無保留地付出,模糊了與子女應有的界限。

    網上曾有條新聞,山西太原一位83歲的老太太,每天都在火車站坐地乞討。

    經民警調查,老人有兒有女,正是44歲的兒子李某,每天一早把腿腳不便、視力不好的母親送來乞討。

    李某沒有穩定工作,每天打牌睡覺,靠母親乞討為生。老病相纏、本該需要兒女照顧的耄耋之年,反乞討養兒,任子女榨干自己最后一滴血,可憐又可悲。無休止、無條件的付出,只能導致子女錯位寄生,沒有絲毫反哺感恩的意識。

    人的貪心是個無底洞,你得到十萬,就想要百萬,永遠都覺得自己得到不夠,喂不飽的心,哪里是個頭!

    為什么人心總是喂不飽;因為,他們的邏輯和行為會傳遞滿滿負能量。當善良一次次被辜負,當良知一次次被泯滅?還有誰愿意站出來幫助他人呢?人生多艱,唯有相濡以沫,別讓涼薄寒了人心。

    升米恩斗米仇,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不知道領情的人不要慣壞了,不知道感恩的心不要喂飽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你經常給帶給他恩惠,但是只要偶爾拒絕一次,這種不會領情不知感恩的人就會抱怨你不夠意思,忘掉你的好心好意,甚至對你產生怨恨。人都是慣出來的,你要是一直讓步包容他,如果有一回的不謙讓,就會說你沒良心,讓你一切的忍讓付出都白費。

    雖然都說交朋友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有錢有勢的不去巴結,沒錢普通的不會看扁,但是我們鄙視的是虛情假意,重視的是將心比心。

    不要以為你的幫助,你的傾盡所有就能換回同樣的回報。世上總是有不知感恩的人會讓你傷心,會讓你感覺好心都喂了狗。

    不要以為你的寬宏大量,你的包容大度就能換回一樣的坦誠。世上總是不缺少這種不知感恩的人,忘了你的恩情,寒了你的心。

    不知道感恩的人,你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讓,他也不會良心發現;不知道感恩的人,你就是一味的給予、幫助,他也不會誠心相待。

    善良的人總是快樂,感恩的人總是知足: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感動,并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

    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俗話說得好,知足者常樂,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幸福,獲得快樂,在感情生活中和婚姻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真正用心感悟美好,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的人,才會真正獲得想要的愛。

    而有些人愛慕虛榮,攀比心太強烈,總想自己要比別人穿得好,總要比別人吃的好,自己一定要遠遠超過別人,自己卻從不腳踏實地,愛慕虛榮,已經刻在了她的骨子里,而已永遠無止境,是怎么喂也喂不飽的,只會永遠的和別人攀比下

    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是社會上好多人就是白眼狼、怎么喂也喂不熟、喂不飽。

    人是不知足的,你次次都白給,只要一次拒絕,就抱怨你不夠意思;心是慣出來的,你回回都讓步,只要一回不嫌棄,就說你沒良心!

    所以,在乎你的,要加倍在乎;冷落你的,就不屑一顧;對你好的人,定當涌泉相報;對你不好的,絕不硬貼硬靠

    與人相處,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無視我,我就無視你,別慣壞了,不知領情的人別喂飽了,不懂回饋的!

    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

    為人父母,最不該的就是只知道溺愛孩子,而不懂得教育。

    有多少父母把“不能溺愛孩子”放在嘴邊,但是轉身就無條件地把孩子想要的東西,想盡辦法地交到孩子手上。

    如此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滿足我的條件是應當的,也是必須的。

    他們只懂得索取,不懂得感恩,更別說是回報。

    這也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啃老族”的原因。

    很多時候,“白眼狼”的誕生,不是因為父母給的太少,反而是因為給的太多。

    有一條新聞,一名年輕女子在大街上對一名環衛工辱罵、拖行、拳打腳踢。

    讓人震驚的是,這不是路人毆打環衛工,而是女兒在問母親要錢!

    做環衛工超過十年的母親,一個月才幾千塊錢,女兒連孩子都有了,還頻繁地問母親要錢,不給就又罵又打。

    還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留學生汪某,每個月向單親母親索要7千元的生活費。

    母親為了他省吃儉用,已經債臺高筑,拿不出錢了,被拒絕的他惱怒地連捅母親9刀。

    過度溺愛孩子,無限制的給予,孩子很容易就會無視父母的付出,并且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對于這類人來說,10次你給了9次,要是有1次沒有給,那么你就是罪大惡極、不可饒恕,他們卻不會記得前面你給的9次。

    盧梭在《愛彌兒》中指出:“你了解什么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現在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也是害了未來的自己。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說:“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后,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對孩子來說,讓他們體會生存的艱辛,學會自我努力,懂得感恩,學會回報,才是最正確的教育方式。

    英國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深受大恩而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所以在不懂得感恩的人面前,只要有一次不幫她,她可能就會說你如何如何不好,如何不近人情、小氣吝嗇,這是不懂感恩為何物的人的共同特點,永遠不會珍惜對自己好的人。

    人與人之間相處: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身邊有不懂感恩的朋友,就像是在負重前行,你盡心盡力的幫她,而她卻會隨時惡意傷害你。不要擔心抹黑,只有離開才能擁有一個明朗的人生。

    每一份善心都值得被溫柔以待,別再被不懂感恩的人所踐踏,我們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珍愛生命,遠離自私的人。

    沒有感恩的心的人很可怕,自私冷漠以自我為中心。小時候我們都學過《農夫與蛇》的故事,那些受到別人恩惠卻不知道感恩的人就像是故事中的蛇,她們給善良的人留下了深深的心靈創傷。

    學會感恩,你的生活將會更加多姿多彩。感恩不需要用多偉大的方式回報,而是盡自己所能,只要有心就能做到。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夠記住的恩情總是比怨恨來得少,就如俗諺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別人對你好一點,你會希望他能對你更好一些;或是別人已經借你錢,卻還覺得不夠多,反過來嫌別人小氣。

    如果有這種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圖報的人,只希望別人付出,不想回饋,而且還貪求無厭。不僅怨恨不給自己好處的人,甚至也會怨恨幫助過自己的人,而不知道感恩。這種心態多半認為,別人對你的照顧是應該的,所以父母、兄弟姊妹對你好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認為別人幫助你可以得到快樂,所以他們對你好也是正常的。以至于一旦別人的態度稍微不好,就心生怨恨。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對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怨恨。晴天時他會埋怨:「太陽這么大,是不是要熱死我,為什么不是雨天呢?」雨天時則又發牢騷:「這么冷,怎么不出太陽呢?」即使四季如春,還是會埋怨節氣不分明。這種人對天氣、對環境、對人都不滿意,在這個世界上,好象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總是處在怨恨的情緒之中。

    所以,忘恩負義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永遠都在怨恨別人。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怨恨心生起;怨恨心生起以后,也要想方法予以化解,才不會影響內心的平靜。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于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甚至于冰消瓦解。

    有一句英國諺語說:“忘恩比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其它惡行還要可惡。因為一個從來不知道感恩為何物的人,心里所想的全是自己的一點點蠅頭小利,也同時是一個自私的人。”

    那些接受別人幫助,卻不懂的感恩的人,趁早遠離,這樣的人,眼里看到的只有自己。他們不懂得珍惜朋友,讓友誼的路,越走越窄,最終剩下自己一個人,卻在感慨,人生孤苦,為何沒有朋友相伴。

    懂得珍惜朋友的人知道,朋友幫你,那是莫大的恩情,要記在心間,沒有哪一個朋友本身是有義務去幫你的。

    2015年感恩節是2015年11月26日,農歷十月十五,星期四,這一天,劉曉雨本應收到的感恩厚禮,原來都是泡沫,看著好看,聽著好聽,到頭來都是“肉包子送出去有去無回”。

    汪竣曾經信誓旦旦地說“兄弟啊,你幫哥哥的大幫了,以后兄弟需要幫忙的,盡管說”,嘴是挺巧,至今只字未提還錢的事。

    海靜更是不可理喻,劉曉雨幫了她忙,不言謝也就罷了,回頭還抱怨劉曉雨,說些什么能力不行之類的風涼話,簡直缺德缺到家了。

    2015,沒有感恩的感恩節,劉曉雨為自己干杯!

    〔未完待續〕

    —————————————————

    聲明:本小說在創作過程中難免出現不足之處或錯誤,若文中有錯誤,請您批評指正;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作家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台县| 丰都县| 大丰市| 利辛县| 都安| 商水县| 迭部县| 锡林郭勒盟| 扎囊县| 西畴县| 钟祥市| 建宁县| 崇礼县| 通渭县| 祥云县| 合肥市| 凤阳县| 大同市| 红原县| 尚志市| 西昌市| 公安县| 奎屯市| 厦门市| 陆良县| 澄城县| 辛集市| 克山县| 普陀区| 揭阳市| 九台市| 平远县| 勐海县| 伊川县| 鸡西市| 遵义市| 连州市| 团风县| 洪洞县| 南宁市|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