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jié) 避害就利是首輔 古遺傳推賢讓能
“避害就利,是首輔!成語出處《吳子?圖國第一》,就:接近、走向。躲開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條件。”孫嬪那天在朱瞻基客廳地胡猜亂想沒錯。楊士奇對匿名信事,背后確實有了動作。父親告訴孫嬪說,王鈺來過與父親辭行。但孫嬪一聽,還是有點意外地吃驚,匿名信只是順便一提王鈺,王鈺是十年前的事,可楊士奇卻拿王鈺首先開了刀。王強的監(jiān)察御史竟沒有動。孫嬪憐憫王鈺的同時,也想知道王鈺的思想動態(tài)。于是這天回了家,孫嬪與父親和王鈺進(jìn)了小客室,在擺放三角形座椅上一下落了座,王鈺妄自菲薄生氣地說。
“怎回事,你慢慢說?”父親說。
“行賄于楊士奇,吾方留于翰林。信實屬誣陷,是小人所為。且未經(jīng)于吾,楊士奇稟圣上下旨,吾赴任常州縣令,被驅(qū)出于皇宮了,寒蟬凄切也!”王鈺不奈之何地說。實際,孫嬪聽到一點信兒,答應(yīng)在胡善祥那偷聽楊士奇話,信息是千真萬確了。楊士奇與胡善祥說,為平息匿名信事,調(diào)王鈺出翰林院,免得閑言碎語。太子也少操此一份的心。楊士奇詭的招術(shù),孫嬪尚未預(yù)料調(diào)動王鈺。從楊士奇外觀看,是減輕了朱瞻基操心的壓力,從楊士奇的內(nèi)心分析,卻擺脫了匿名信對其職務(wù)的威脅。再說,王強的職務(wù)通過了皇帝,都察院由于正缺人手,皇帝明確表態(tài)不讓動王強,還說了揭發(fā)楊士奇匿名信案不再追查的話。楊士奇老謀深算地竟用此方法,平息了匿名信的事。孫嬪想用這封信整治一下楊士奇,竟成了破滅的一個泡影。孫嬪想著的心理卻升騰出紆郁難釋無法擺脫的苦悶,楊士奇等反對派,輕易地躲過了這匿名信的糾纏。王鈺的心情是否痛快?王鈺外觀像很是不痛快,但孫嬪看不清王鈺的內(nèi)心。此事最不痛快的應(yīng)當(dāng)是孫嬪,還有與孫嬪思想一致的楊榮和蹇義,眼看著楊士奇輕而易舉地逃出了被打擊的一個境地。
“請主子、大人用茶!”母親的侍女小花,端茶水進(jìn)來放在茶桌上,沖在座人笑地說,慢慢地退出了客室。
“王先生,請用茶水!”孫嬪沖王鈺說,喝了一口茶水。
“新帝招賢納士,廣用人才,你齒少心銳,是歷練于你。你赴任于常州,是皇朝的重用,你怎是被驅(qū)出恭呢?周干等年輕人,均赴任于廣西等地,為皇朝出力,勇挑重任。你思慮過甚了。鍛煉于人,始于州、縣。你在下面,錘煉數(shù)年,會出類拔萃,大有作為的。你十年后復(fù)歸,與我年齡相仿,但非是小吏,而成了國之棟梁。你應(yīng)勵精圖治,效命于皇朝,皇朝會有發(fā)展,你也會前途無量的。”父親喝一口茶水,真誠實意笑地說。
“是!我父親說得對。你如此年輕,走出了皇宮,去基層歷練,未必是壞事呀!”王鈺對楊士奇的不滿,許是一個表面的現(xiàn)象,孫嬪心里在想著。王鈺被調(diào)出皇宮的行為,能證明楊士奇的清白么?時過境遷。王鈺在翰林院十年,被提升縣令去赴任,而不是縣丞。楊士奇與王鈺背后有啥話?跟蹤人說,楊士奇找過王鈺,他們說的話,跟蹤人沒有聽清楚。王鈺表現(xiàn)艴然不悅,未必是真,外巧內(nèi)嫉官吏,不是沒有。孫嬪附和父親話,原因也就在于此。于是,孫嬪竟故意笑地說。
“孫老的此話,使小臣心里的抑郁,得以寬舒了些。但椅余熱尚存,楊侄走馬上任,替于吾,進(jìn)了翰林院,坦然上座了。”王鈺強顏歡笑地說出一個新的消息。說這話時的臉,有一絲無奈的苦澀因素在其中了。
“哪個侄?”父親愣怔著故意笑地問。
“楊士奇遠(yuǎn)房侄子,在永城任過縣令!”王鈺想著地說。
“是么?”楊士奇擠走王鈺的目的,是為安排其侄子?楊士奇輕松避開受賄信威脅的風(fēng)險,還安排家侄進(jìn)了翰林院?!這倒是一箭雙雕的事。和楊侄子一樣,王鈺在下邊當(dāng)幾年縣令,有機會再調(diào)回皇宮,也許會有大的發(fā)展。孫嬪看著平靜臉的王鈺一驚地問。
“是的!”王鈺說。
“是啊!常州人杰地靈,物產(chǎn)甚豐,人都想去那里,是個好去處。臣小讀私塾,學(xué)識粗淺,在進(jìn)士你面前,非敢談古論今。但臣知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季札學(xué)養(yǎng)深厚,人格魅力甚佳,給常州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此人歷史的意義,博大精深,在常州城,頗有影響。”父親大概不愿再談楊士奇事,笑逐顏開地說。
“出使于齊國,季札返途中,隨行長子不幸亡故。季札僅施以‘殮以時服,坎深不至于泉’,簡樸的葬禮,埋了其兒。事影響極好,孔子前去觀葬,所嘆服!”王鈺撇開被驅(qū)出皇宮的話題,也隨父親地說。
“常州人傳有,‘延陵世澤、讓國家風(fēng)’,禮儀和謙讓,是中國人道德體系的精髓!”孫嬪為擴大話題范圍,也笑說出與之相關(guān)典故。王鈺真是有學(xué)問,父親提到季札,王鈺竟知季札葬兒事!
“‘延陵世澤、讓國家風(fēng)’,有個典故。”王鈺笑著說。
“我來說典故,如有不妥,敬請老師斧正!”孫嬪笑地說。
“好!你說。”王鈺說。
“延陵世澤、讓國家風(fēng)……”孫嬪看眼父親,說起了此典故。在永城上學(xué)時聽王鈺老師講過:吳太伯三讓天下:周族三十一世族長叫“古公旦父”, 有仨子叫太伯、仲雍、季歷。其中,季歷為王生姬昌(周文王),姬昌生姬發(fā)(周武王)。照例說,商周君主傳承禮法:古公應(yīng)把王位傳給嫡系的太伯,但季歷繼了王位。當(dāng)時,周族在陜西和山西西北一帶,常有犬戎、鬼方等民族侵?jǐn)_當(dāng)時的商王。武丁封古公為“西伯歧周”,命其鎮(zhèn)壓那里的民族,同時還常讓欺壓歧周人。所以,古公不服,要滅掉商朝。商朝曾滅夏,作為夏的后裔周古公,當(dāng)然不會忘記此仇恨。但周族在當(dāng)時無法與商抗衡。古公要做長遠(yuǎn)計劃,選擇合適的接班人,來實現(xiàn)自己的偉業(yè),不同意父的政治主張,太伯同時沒有兒子,古公因此在心里有了念頭,立三子季歷為王。據(jù)《論語》記載:‘太王古公,因有翦商之志,而太伯不從,太王遂欲傳位季歷’。又據(jù)《左傳》記載:‘太伯、仲雍,太王之昭也。太伯不從,是以不嗣’。當(dāng)時,古公忌諱,廢長立幼的古訓(xùn),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太伯是聰明人,知道父的心事,古公如果作出廢立之事,周族有可能會在內(nèi)部產(chǎn)生大亂。因此,太伯選擇以為父采草藥名譽,脫身遠(yuǎn)奔而讓天下的義舉。關(guān)于太伯禮讓的天下,孔子對其評價是相當(dāng)?shù)酶摺!墩撜Z》說:‘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三以讓天下,民無得而稱焉’,(這三讓是指:一讓季歷,二讓姬昌,三讓姬發(fā))。因此,在太伯至德的禮讓下誕生了后來的吳國:人杰地靈、文明開化,經(jīng)濟(jì)發(fā)達(dá)的江南吳文化。
“閨女腦筋好使,說的挺詳細(xì)。”父親笑地說。
“推賢讓能,古遺傳!”成語出處《尚書?周官》 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孫嬪講得好!”王鈺故意笑地說。
“哪里。老師當(dāng)時講得好,學(xué)生說此典故,在老師面前,是班門弄斧。王老師去常州,又當(dāng)縣令,學(xué)生敬請縣令斧正!”孫嬪很客氣笑地說。
“不!你說得好。”也看一眼孫嬪父,王鈺笑地說。
“是的!我上學(xué)時,記下來的。”孫嬪故意笑地說。
“早都強于我。閨女記性好,隨她母親。”父親看一眼王鈺,夸獎著孫嬪地說。
“小臣于永城,曾到貴府一敘,已深知你爺倆,文才與記憶出眾。孫主在永城,學(xué)業(yè)名列前茅,是常勝不衰,使眾生生妒。小的記憶猶新呀!”王鈺看一眼孫嬪父親,敬佩笑地說。
“咱不說這。我閨女說的,‘太伯三讓’,不如后來,‘季札三讓’ 有更大的影響。季札的父親,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但壽夢覺得四子,最為賢德,意欲傳王位,于四子季札。季札很講禮法,品德高尚,不肯繼位。壽夢想了個相傳法:從長子、次子、三子,再到季札。季札沒按父意辦。季札一讓吳王諸樊。二讓余昧之子吳王僚。三讓諸樊之子吳國閡閭。此事成為,繼太伯后,又一禮讓,三讓的典故。王先生是這樣吧?”父親接自己話題,又講了季札三讓的事例。
“孫老說的沒錯。季札從讓國開始,被吳王封為延陵,建立了常州城。常州城從此開始,有‘延陵世澤、讓國家風(fēng)’的典故,是孫主子說的。你爺倆對常州歷史,皆頗有研究。”王鈺的心情,似乎挺痛快笑地說。
“王先生過獎。”父親謙虛笑著說。
“是的!”孫嬪也笑附和。
“小臣有一事:《致皇帝的一封信》,是幾句順口溜。有人送我室。”王鈺掏出那封信,遞給孫嬪地說。
“你看過此信,內(nèi)容怎樣?”孫嬪嬪一聽笑問。
“人殉是祖制。皇帝不語,誰敢說啥?”王鈺說。
“人背后有議論?”孫嬪問。
“傳先帝死因者斬,是皇帝說。話在臣中背后私議,都規(guī)避此話!垃圾桶有此封信紙。不知誰丟!”王鈺說。
“是么?”孫嬪問。
“是的!我要走了。想給楊士奇,楊士奇也有一封,內(nèi)容是一樣。楊士奇讓扔掉,別惹皇帝生氣。孫嬪是少主,看照辦吧!”王鈺說著就告辭了。孫嬪讓寧小贏送的信,王鈺凈給了孫嬪,信就是孫嬪寫的。信會被楊士奇的話說中,都被臣扔進(jìn)垃圾桶?孫嬪想著自己和父親說的典故,大概是無意為王鈺開拓出了新的思想境界?王鈺的臉是興奮著地走的。權(quán)不應(yīng)爭奪而應(yīng)謙恭和禮讓,更能進(jìn)一步加快,人類文明進(jìn)程的速度呀!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