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節 折沖樽俎幫抗制,沆瀣一氣干護殉
“周干出餐廳,沒人攔?”孫貴妃笑問。
“蘭琴正進餐廳,姑爺有氣,離開席桌。蘭琴斥責二丫頭,又出了去,讓周進一小屋。我跟進小屋。”侯齊說著。
“蘭琴說啥?”孫貴妃問。
“小屋是閑室。周干想說話。蘭琴讓先吃飯再說,我拉周干回了飯桌。萬年吼嘿哈哈地笑,吃口菜,看著周干說:‘菜真香,周小蔫吃菜!’‘萬大咋呼,故意氣本官,本官罰你喝酒。’周干說。
……
“貴妃妹!他們如此稱呼?”侯齊笑問。
“二人的綽號,在念私塾時,背后就如此地叫。永樂皇朝消除嗜佛之風,萬年吼家,請大師做佛事。周干原叫周小牛。周小牛借此事,向先生請教,先生抨擊做佛事,違背皇朝旨意。周小蔫、萬大咋呼,倆外號從那開始,正式公開互掐地叫。不僅學校,社會上熟人,有知道的,也如此地叫他倆。”孫貴妃笑說。
“你萬氏幫,對抗殉制,不怕官府,抓你進牢?”我們喝三杯酒,吃飯結束,進客廳。客廳寬敞、明亮,我仨對三角,坐在仨椅上。李豪紅端來茶水,放各自茶桌上。周干有吸煙嗜好。他在東廠時,有人叫他‘煙槍’,叫得人少,沒叫起來。周干拿出煙斗,桿上拴著煙袋,煙斗裝鍋煙,點燃吸著。煙霧從周干嘴,一口口慢慢地冒出地說。
“折沖樽俎,幫抗(殉)制!”萬年吼嘿哈哈笑說。
“你們說點別的!”成語釋義原指諸侯國在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在外交談判上克敵制勝。詳細釋義折沖:打退敵人戰車,指抵御敵人 。起源于折沖騎,其最早出現在中國春秋時代,是一種戰車,它名字來歷是因它能遏止別人沖鋒,象把刀折斷一樣,起名折沖,后因這種戰車身過大,不利于逐漸來臨的戰國時期的大型戰爭,漸漸地被淘汰。在漢朝時期,折沖騎兵是外交官護衛兵,后有人稱此種外交為折沖外交,漸漸地成為一種官位,在三國時期,夏侯惇和甘寧都曾被封為折沖將軍。在這起名折沖意思,是從其戰術戰法上命名的,多少和三國時期的突騎兵有所不同。樽俎:青銅器,同“尊”、“俎”。 樽以盛酒器皿,俎以盛肉器皿。后常用做宴席代稱,折沖樽俎。謂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談判中制敵取勝。語出《戰國策??齊策五》。侯齊知此成語,沒想到萬年吼如此說,是怕二人再說僵,便用成語打岔地說。
“‘你對抗人殉祖制,我去報告,官府抓你進牢房!’周干笑說。
‘你別打岔,有銀養妾,沒銀養父母,原因何在?’萬年吼問。‘你瞎說!’周干說。‘萬氏幫宗旨,攔截人殉,為民造福!周小蔫說不說?’萬年吼問。‘你讓我說啥?’周干問。‘你父母是良民,本幫護良民,你已上本幫黑名單。本幫要懲罰上黑名單人。你護人殉?周干聽好,我不怕你報告?吳仁兒、卜塔等匪,是我萬氏幫人,天下窮人,是萬氏幫后臺。南京城好多匪,圍住了此房院,你最好別動念頭,以免吃虧。萬氏幫不怕你報告!’萬年吼哈笑地說。”侯齊說。
“周干怎說?”孫貴妃問。
“‘你等著!’周干說完,被鎮住般
不再言語。萬年吼被叫出了客廳。”侯齊說。
……
“周干不愿說家事?”孫貴妃問。
“但周干說了,倆妾的事,妾是巡撫倆親閨女。周干在洪熙元年去浙江調查,仁宗重用一批人有周干。周干去調查前,被仁宗任命廣西布政司經歷從六品。周干調查去趟廣西,有幸認識巡撫。周干與巡撫閑聊,巡撫叫周勛,是周可同鄉。周勛起小逃荒到貴州,考進士后多年才當大吏巡撫,先后娶妻妾五人,總在廣西任職,妻生雙胞胎閨女。四妾沒生育。倆閨女在廣西隨巡撫幾年,長到婚齡。周干是年輕欽差,倆閨女一見都生愛慕情。周干說有妻室,她倆愿作小,想嫁給周干。周要去搞調查,告別巡撫,沒說啥地走了。”侯齊說。
“她們非要嫁且是姐倆?”孫貴妃笑問。
“是的”侯齊笑說。
“我聽說廣西壯族,多數男女求婚,方式很特別!”孫貴妃想著想知周干事地說:“你說周干事。”
“事也湊巧:周干離開廣西去搞調查。廣西巡撫周勛,回家去省親,人有旦夕禍福,竟暴病而死老家。周勛是在職,以身殉職,皇朝幫著在老家安葬。皇朝隨即下圣旨,讓周干就近發喪巡撫。周干留部分人搞調查,帶人去貴州發喪周巡撫。按人殉祖制,周勛臨死立了遺囑,妾一律陪葬。大夫人手拿遺囑,讓周干執行,倆閨女督著。消息不知怎外泄,萬氏幫人得知此事。周勛家址:在衛城外洪州鎮(今黎平縣所在地),當時沒有駐軍。周干已派專人,將幾位妾關押。”侯齊說。
“他為啥押妾?”孫貴妃笑問。
“妾一聽陪葬,一妾跑出府院,被家丁追回。妾被押在小屋,待吉時陪葬。一幫土匪這時,圍住周巡撫府院,讓交出要被陪葬的幾妾,免得動干戈。土匪來救妾,周干與大夫人、倆小姐、管家在一起研究。倆小姐和周干、大夫人意見一致,妾必須陪葬,滿足周勛遺愿。管家是本鎮人,知道土匪的一些情況,土匪來人不多,但也很是強悍。家丁和周干隨從,人數實在太少了,得去黎平城借兵,能趕跑土匪。周干不熟地理,得有人領路,倆小姐主動要陪著去借兵。”侯齊說。
“周干死心眼,妾給了土匪,不就行了?”孫貴妃笑說。
“我聽說,周干被仁宗重用后,去拜見并詢問張太后護殉,張說是效命于皇朝!”侯齊說。
“我婆護殉,傳授給了周干?”孫貴妃不解地問。
“麗妃親耳聽說的。”侯齊說。
“我反對護殉。”孫貴妃說。
“洪州鎮,在黎平府城,距離還挺遠,東南120里。周干和倆小姐,夜出后門。周干知道這一帶土匪,活動猖獗,也知道駐軍情況。周干與我說起,那里駐軍……”黎平城有明屯軍,見證黎平城的誕生和成長,初為五開衛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設五開衛于五開洞(駐今黎平縣城關后街一帶,坊間稱為“濫衙門”),“以鎮撫苗蠻”。洪武十九年(1386年),征虜(蠻)將軍周驥(其故居在今城關)創建土城。當年黎平城,人煙稀少是典型未教化的“蠻荒之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開衛指揮使姜瞻筑石城,方具
規模,城池堅固雄偉。黎平古城垣含城門、卡房、垛墻、槍眼、鋪樓、串樓、護城河、進出水洞等。
“周干知這些?”孫貴妃笑問。
“是的。周干只借來10人小隊,仨人騎馬,一夜折了回來。他們沒去黎平城,在近鎮所借的,一進洪州鎮,與匪干一仗。天亮了。周干看土匪,有30幾人。家丁十幾位,周干借人加隨從十幾個,一共30幾人。萬年吼說得對,土匪的靠山,是天下窮人。土匪頭子羅仁,在山東當過縣令,會鼓動庶民。鎮上庶民一聽,匪是救妾的,都幫土匪,圍住周巡撫府要妾。周干一看,時間一長,匪和鎮百姓聚集,若闖進院就完了。吉時是正午。周干沒到吉時,就命家丁,吊死了妾。周府開門發喪。家丁和衛士,護著府院,妾已死了。匪沒啥好轍,怕官軍來剿就走了。鎮民也就散去。周干為周勛家人殉,出了大力……”侯齊想著說。
“‘沆瀣一氣’,干(周干)護殉!”孫貴妃氣憤地說。
“是啊!”成語解釋:原比喻氣味相投人連結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人勾結一起。語出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侯齊想著說。
“周干可惡!”孫貴妃說。
“周干護殉,屬于惡人,可有《惡人有惡報》典故?”侯齊氣憤問。
“《蔡京惡投機取巧,抑郁而死》典故。孫貴妃說著給侯齊講此典故:古代蔡京開始是以變法派面貌出現的。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死后哲宗即位,守舊派司馬光擔任宰相。有人彈劾了蔡京,蔡京于是被排擠出中央。在地方任職期間,蔡京在變法派與守舊派間投機鉆營,練就一套媚上欺下的本領。守舊派認為此人可用,升他為成都府知府。宋哲宗親政后,守舊派大臣又被逐出朝廷,而蔡京卻被招回了京城,官拜戶部尚書。他書法最好,憑著自己能寫善畫的本領,逐漸地鞏固了自己職權的地位。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繼位,一些守舊派大臣又被招回了京城,蔡京一度受到了冷落,連連被降職。但是,昏庸的宋徽宗在童貫的舉薦下,重新起用了蔡京。崇寧元年(1102年),蔡京又被拜為右相,第二年被拜為左相,位極人臣了。大權在握的蔡京既打擊報復守舊派,也迫害革新派。他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一度猖獗,令百姓深惡痛絕。在他專權下,皇朝籠罩著陰霾厚重的腐敗的陰影。蔡京后來三次被臣彈劾三次被免去猖獗一時的相位。蔡京鉆營的手法實在高超地鼓動皇帝又被重新起用了,可謂是三起三落永立在一個不敗之地。第三次出任宰相后,他兒子蔡攸竟與他分庭抗禮,父子倆為權力之爭,你爭我斗針鋒相對地算計著。最后他被兒子算計,結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成一位孤家寡人。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逼近開封,蔡京逃到亳州的路上,人們不賣給他食物,沿途官吏紛紛驅逐他,不讓他走大路。后來到潭州(今湖南長沙)流放地,他無處安歇地住進座寺廟內。蔡京受不了此現實,竟抑郁中而死去。孫貴妃說完典故地說:“周干不應學蔡京類人,也不應護人殉制,應贍養其父母,做位有正義感的好人!”
“是的!”侯齊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