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節帝截畏瑞應災異 母抨仙意在言外
“母親!彭時、彭艷,找你干啥?”孫太后又坐在椅上想著彭艷與孫小恩要在孫府結婚事,會給孫府增添新的生機,也減少些孫太后對父母親的牽掛。父母親常念叨大媽繼承人的問題。男人女人都是父母生育的后代,誰當繼承人只是人的認識問題。繼承無非是下代盡到贍養上代人的義務,同時下一代人繼承上代人的財產,或是經營所遺留產業,或是完成前輩人未完成的事業等,這一些的事由男人或是女人來完成都得順其自然地往前走,是沒有實際的意義。孫太后與父母親說此觀點,父母親雖認可且也心存有余悸。這可好了。彭艷和孫小恩婚后別出差錯,就會成孫府大媽的繼承人,也可慰藉大媽的在天之靈。孫太后正想著此事,皇帝行色匆匆地進來,沖孫太后笑地問。
“你姐,招女婿,要進孫府。你姥、姥爺,歲數大,家產業不少,他們繼承,你大姥一份的財產。”孫太后笑地說。
“姥家應該,他倆找你干啥?”皇帝笑著問。
“請位大師,擇吉日結婚。”孫太后說。
“帝畏懼,瑞應災異!”皇帝畏難地說。
“母親想截殉要靠你,你有異議,母親不強迫!”朝臣中欲促皇帝要盡快攔截人殉祖制,但有臣提出瑞應災異說。瑞應:吉祥征兆。災異:自然災禍和奇特自然的現象。指吉祥和災禍的征兆。出處:漢??王充《論衡?卜筮》:“論者或謂隨人善惡之行也,猶瑞應應善而至,災異隨惡而到。”示例:凡歲將終,奏新年歷。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孫太后想著,知道皇帝想截殉,與孫太后說過畏懼瑞應災異,怕給天下庶民帶來天災人禍。孫太后清楚兒子,受其父親朱瞻基敬孝之風地影響,也去看奶奶的太皇太后,常摻雜著太皇太后迷信思想邪氣污濁,使皇帝畏懼瑞應災異說。漢景帝時任博士的董仲舒據《公羊傳》認為董仲舒把天視為至上人格神,認為天子違背天意,不仁不義,天會出現災異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會降下祥瑞以鼓勵.。皇帝觀點是董仲舒復制版,也是孫太后聽婆話的傳言。孫太后聽朝臣議論的此事,不好強硬皇帝截殉地說。
“兒想起件事:在正統六年, 御史曹恭以災異說,請罷大臣不稱職者。兒琢磨此事,郭琎自陳之說,是西漢易學家,亰房之論。母親聽說此人?”皇帝蹲在孫太后坐著的膝前地問。
“亰房是西漢人,夏大學士說的。你父親和母親聽授課,仁宗你爺要遷都,南京老鬧地震。朝臣出現災異說。你父親當時是太子和母親,聽大學士夏原吉講亰房災異論。”孫太后想著說。
“夏大學士怎說?”皇帝笑問。
“笛過去不用商,只有四孔,對應于宮、角、徵、羽。京房加商于笛,合成五音,加孔置笛后上部,便于按指吹奏。此做法,沿用至今。”孫太后說。
“京房簡歷?”皇帝笑地問。
“亰房來歷……”孫太后要抨擊仙說人殉制與地震有關話,說起亰房:世人對亰房身世,有兩種說法:一是京房生卒年不可具考,漢宣帝時人,
為淄川楊何弟子《漢書梁丘賀傳》中載。二是京房(前77—前37年),西漢學者、本姓李,字君明,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今日所稱引之京房,如不做特指說明,則指京君明也。京房之所以馳名于中國學術史,是因他開創今文《易》學“京氏學”,自成一派。《易》作為中國學術源頭之一,研求者代不絕跡,京房是其中頗有影響一位。京房《易》學得之于焦延壽。焦延壽講《易》,喜推災異,以自然災害解釋卦象,推衍人事。《漢書??京房傳》概括焦延壽學術道:“其說長于災變,分六十卦更值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占驗。”漢代《易》學流變為術數,焦延壽是始作俑者。京房從焦延壽學《易》,深得焦氏《易》學“真諦”。他把焦延壽以災異講《易》做法推向極端,使《易》學流派在當時聲名顯赫,對后世影響極大,以致人們把此流派稱之為今文《易》學“京氏學”。焦延壽大概看出京房以《易》干政危險性,曾不無憂慮地說:“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漢書??京房傳》)最后結局,果然不出焦氏所料。
“母親知識淵博!”皇帝欣賞平靜臉的孫太后地說。
“兒子過獎。你那次說,人殉與地震有關,是大仙話。大仙此種說法,是災異說,與焦延壽論無異。你與母親說后,母親查書籍,看亰房論災異說。”皇帝聽臣(是太皇太后觀點)話后,與孫太后說不能截殉話,孫太后想與皇帝說明。皇帝提出因郭琎被宥來問此事,孫太后把夏大學士講的和最近看書看的皆說了出來。孫太后想截殉制的阻力,臣傳說的皇帝今天畏懼瑞應災異說,是太皇太后翻版董仲舒觀點作怪。婆真有了病,皇帝又受大仙話影響?孫太后想要排除影響,得待個有利時機。孫太后想著說。
“亰房怎說?”皇帝問。
“亰房不同于焦延壽……”孫太后說亰房創新法把此種聯系置于《易》學框架內,從而令人耳目一新。災異與政治間并無因果聯系,要想以講災異干政,必須洞察當時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發展變化,能夠做出比較準確的預測。這些預測與自然災害反常天象,結合起來才能為人們所接受,京房不乏此方面能力。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亰房走上仕途不久,“西羌反,日蝕,又久青,亡光,陰霧不精(清)。”京房趁此機會,“數上疏,先言其將然,近數月,遠一歲。所言屢中,天子說之。”(《漢書??京房傳》)通過講災變方法,京房獲得元帝信任。
“以災異之說,曹恭彈劾幾人。郭琎說了,天災與人事,毫無關聯。兒想著有理,原諒了郭琎,但心老琢磨,想不太清楚。”皇帝想著說。
“你做得對。母親那次說,你想不明白,來問母親。我說個例子:亰房利用災異,干涉朝政事……”孫太后說例子:京房講災異目的在于干政,推行政治主張。當漢元帝召見他時,他趁機對元帝宣講自己見解:“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末世以毀譽取人,故功業廢而致災異。宜令百官各試其功,災異可息。”(《漢書??京房傳》)元帝被京房見解打動,“詔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課吏法》,上令公卿朝臣與房
會議溫室,皆以房言煩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許。”(《漢書??京房傳》)提出《考功課吏法》,百官面前碰壁,被擱置了。當時,“中書令石顯專權,顯友人五鹿充宗為尚書令”(同上),二人把持朝政,與京房產生了矛盾。京房想除掉他們。在一次元帝宴見他時,他趁機下說詞,先講一通帝王任人不當,會造成天下大亂,災異橫生,然后指出:“《春秋》紀二百四十二年災異,以視萬世之君。今陛下即位以來,日月失明,星辰逆行…春凋秋榮…《春秋》所記災異盡備”(同上)。他指出:之所以出現此現象,是用人不當所致。元帝悚然心動,向京房打聽,錯用是誰。京房趁機提出:“上最所信任,與圖事帷幄之中,進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把石顯端出來。由此,石顯、五鹿充宗等對京房更心懷怨恨。京房提《考功課吏法》,遭到官吏反對,皇帝讓京房推薦其“弟子,欲試用之。”石顯等人趁機上疏,提“使弟子不若試師”,試圖把京房排擠出朝廷中樞。元帝接受石顯等建議“以房為魏郡太守,秩八百石,居得以考功法治郡。”(《漢書??京房傳》)京房離京后,石顯等借機羅織京房些罪名,最終將其置于死地。
“母親說的例子,與御史曹恭,災異例相似,如大仙傳言般。大仙說的,《春秋》紀二百四十二年災異…日月失明…地震石隕…是京房糊弄元帝其中的論調。”皇帝說。
“災異之說,你看可信?”孫太后問。
“兒不信。”皇帝笑地說。
“對了!”孫太后說。
“母抨仙,意在言外!成語釋義:其意在言語、文辭之外。指語意含蓄,讓人自己體會其真正用意。語出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皇帝想著說。
“是的!洪武、永樂時期陪葬太祖和成祖皇帝,那多妃嬪等人,按仙說法,不應天搖地動。但那倆時期,就地震之說,彭德清提供記錄,竟有四次地震。洪熙年間,實施人殉,史稱仁政之制,南京地震不斷。你父皇先帝,執政十年間,人殉了你庶母們。正統五年間,你奶把得很死,沒人敢提截殉,但凈先后多次地震……”皇帝不信災異說的話,使孫太后很是興奮,就變相地抨擊大仙鬼話地說。
“拿地震記錄,高谷與兒也如此地說。”皇帝說。
“災異干政論,京房失敗了,但古后代天文學,重視天象觀測、記錄,與京房災異論,影響有關。”孫太后看認真傾聽的皇帝地說。
“亰房對社會,有點貢獻?”皇帝在客廳踱幾步地問。
“京房既講又觀察、了解災異,且發現并描述日冕,此前不多見。京房觀測,非常珍貴,描述準確,時間上相當地早。他對人類發展,有重要貢獻。”孫太后說。
“《京房傳》說:他“好鐘律,知音聲”,非夸張之辭。他“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漢書??京房傳》):遂以京為姓。他迷戀音律,對社會也有貢獻。”皇帝說。
“兒子知道?”孫太后問。
“我與高谷,一起閑聊,高谷說的,有事走了。兒后來忘了,就來問母親!”皇帝看著母親的孫太后笑地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