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節(jié) 哀家謝投桃之報 不近人情唐友紅
“公生明,廉生威”,出自陜西左參政年富的座右銘,最先立此言為碑的顧景祥,一生為官清正廉明;实鄹嬖V母親的孫太后在客廳等候,王直和年富一起來求見,孫太后見過王直而沒見過年富。父親和悟能大師走后,孫太后在等來拜見的二人。婆若真的得不治之癥,那就沒了其它辦法,皇朝真得有事先的準備。楊士奇竟管躺在病床,常派人向婆說皇朝的一些事,婆時常傳出來話,夾雜著楊士奇一些觀點。孫太后對楊士奇觀點,可甄別取優(yōu)舍劣,太皇太后病后說的重大事,必須皇帝和內閣臣共同地分析,拿出一定理據做決定。話是婆確立在群臣中的精神支柱,也是盞指出皇朝前進方向的燈塔。此種精神支柱隨婆病情加重就消除,那是件不可能的事,孫太后之所以要做好思想準備,原因也就在于此。
“報!王直、年富,求見太后!”懷恩進來報!
“請進!”正想著此事,孫太后環(huán)視下客廳地說。
“禮部侍郎,王直拜見太后,太后吉祥!”王直進來施禮地說。
“平身!”孫太后在仁宗、宣宗時期,曾多次見過王直,也知道王的基本簡況:王直(1379-1462),字行儉,別號抑菴,文學家,江西泰和縣人。王直幼年家貧力學,永樂二年(1404年)進士,授翰林院修撰。他歷事仁宗、宣宗,累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在英宗正統(tǒng)三年(1438),完成《明宣宗實錄》。他晉升為禮部侍郎,仍然兼任學士。正統(tǒng)五年(1440),他負責禮部事務,尚書胡濙悉以部政付之。王直與胡善祥,有親屬關系,孫太后聽說后不愿理王直。王直今天來,孫太后不好不理,于是地說。
“謝太后!”王直說著站一邊,看著身后的年富。
“陜西左參政年富,拜見太后,太后吉祥!”年富施禮說。
“平身!”皇帝與孫太后說情況時,介紹年富簡況:年富(1395—1464),字大有,懷遠人。年富早年以會試副榜授德平訓導。宣德三年,升吏科給事中。明宣宗選拔給事中,命其與賈銓并掌刑科,彈劾都御史顧佐等人。英宗繼位后,遷陜西左參政,尋命總理糧儲。其遇事,果敢有為,權勢莫能撓,聲震關中。先帝曾與孫太后說過年富,特別對年富座右銘,很感興趣。孫太后雖未見其人,可對此人有幾分好感,想著年富事說。
“謝太后!”年富說著,立在王直一邊。
“王直!”孫太后叫。
“微臣在!”王直應著。
“禮部可忙?”孫太后問。
“可以!微臣今天來,陪年富,拜見太后。正統(tǒng)三年(1438),臣編篡《明宣宗實錄》時,去找過年富,了解些情況。年富后來,常到臣官邸,我倆熟了。那天,我倆向內閣奏事,臣已稟奏,年富要見太后,邀我同來。年富久居陜西,未曾見太后!”看眼年富,王直笑說。
“是!哀家未曾見年富,可年富的“公生明,廉生威”,名震朝野!”孫太后說。
“太后過獎!”年富不好意思說。
“宣德年間,你和賈銓,彈劾顧佐等人也已出明!睂O太后想著年富往年事說。
“那已
是歷史。小臣來有奏折:一是‘擁妻妾于僧房,育子孫于道舍’,即……”年富說奏折:皇朝雖經永樂間,做出棄佛宣儒決定,可此類人成為寄生的階層,加重庶民一些不應有負擔。他們甚至“擁妻妾于僧房,育子孫于道舍”。此種行為實在是有傷風化不說,還有辱,皇朝形象呀。建議:未經正式剃度僧道士,一律令其還俗復業(yè),隱占者逮問還俗。
“你說第二份!笔裰袨樯,啥人都有,孫太后聽完內容,想著笑地說。
“第二份,兩個內容:宿弊割利……”年富說起其內容。宿弊割利:明朝為防御蒙古族的侵擾,在北部設立了三個軍事重鎮(zhèn)又叫三邊,那里都駐有重兵且依賴內地的供應。因此,皇朝每年都要役使大量軍卒和百姓,長途運送糧食及一些的供給,百姓勞苦不堪不說,而一些豪猾卻乘機因緣為奸利。建議:皇朝根據路途遠近,重新確定征派賦役的數目,糧食出入要嚴格進行登記查核,堵塞豪猾從中圖利一些漏洞。
“此建議好,你請皇帝,照辦就行。你說下個內容?”孫太后說。
“嚴懲貪贓:對犯貪官吏,皇朝特寬容。輕者不問,準予復職。重者只要立功,就可贖罪復職。結果造成:一些贓官,毫無顧忌。他們常逍遙法外。此奏建議:嚴懲貪贓!”年富說。
“你還有啥?”孫太后笑問。
“年富請求:減去冗卒,淘汰駑馬;可節(jié)省開支,杜絕侵耗之弊!蹦旮徽f。
“除第一份外,其它一律,交皇帝照辦!”年富說的此些奏折,不屬于重大事范疇,完全可通過內閣府,與皇帝溝通就行。他們沒必要都拿給孫太后。太皇太后許就是如此處理的,孫太后要處理此一些事,得改一改方式。皇帝歲數小雖未成年,拿出一些處理觀點,孫太后看著還是可以的。這些奏折到內閣府后,應拿出一個處理意見,包括重大事在內,孫太后和皇帝就省了些心思。奏折沒統(tǒng)一處理方式,有人還向太皇太后那里送,太皇太后雖然病了,可一高興還拿出處理意見。奏折來了被皇帝碰到的,皇帝一直讓送到孫太后這里,孫太后也就得如此地先說處理意見。皇朝目前的情況,孫太后當然也就不好說啥,看一眼二人就只好笑著說。
“太后沒事,二臣告辭!”王直看眼年富,沖孫太后一笑地說。
“哀家謝,投桃之報,你們可回!”成語解釋:比喻給對方的報答;出處《詩經??大雅??抑》。想著對皇朝忠誠的二臣,孫太后看著二人走去的背影有褒獎意義地說。
“報!郕王府侍女,汪潼求見太后!”懷恩進來報。
“汪潼請進!”孫太后知道此侍女。吳賢妃去看太皇太后,常帶她一起地前去。和其她的女孩有異,汪潼只要一見在場的孫太后,總想辦法到孫太后的面前,說句關心或是問候的話。話不在多少,孫太后心里總覺得是暖烘烘,也體會到汪有積極靠近孫太后的意思。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緣,又稱因緣,佛教語!斗g名義集回??釋十二支》載:“(僧)肇曰前緣相生,也因,現(xiàn)相助成緣也!敝府a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及促成此種結果的條件。佛教認為一切事物,均處于因果聯(lián)系中,前者逝去、后者生起,因因果果,沒有間斷。這兩句便由此而來,認
為人的分會離合的機會,自有其不可改變的前因。全聯(lián)借佛教術語,說人生哲理,通過前后句對比,突出緣的權威。從而暗寓感慨,表達人與人之間,風云際會的偶然和難得。并以之對人間無緣得識或失之交臂的惆悵,與有幸結識或天緣巧合的歡樂,作心安理得的自我慰藉。雖為常人習用的舊話,依然不失為一聯(lián)機鋒閃爍的格言。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會相聚在一起。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也不會相聚。出處:宋??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孫太后看過一些佛家書籍,覺得對此句俗語的解釋,符合自己一時一種的心境。孫太后一聽稟報,就看向客廳門口想著說。
“奴婢拜見太后,太后吉祥!”進來施禮,汪潼笑著說。
“平身!”孫太后環(huán)視下清靜的客廳笑地說。
“謝太后!”汪潼說著站起,站在孫太后對面。
“汪潼過來,坐姨這,這沒別人。我那次問;你說你媽,歲數比我大。咱在延禧宮,那次論,你叫我姨。我很喜歡,你有要幫的事,也可與姨說!睂O太后看有點拘謹的汪潼,招手笑說。
“太后喜歡奴婢,奴婢不客氣,就高攀了。奴婢叫聲姨!”汪潼沖孫太后又施禮,玩皮笑著說。
“哎!”孫太后笑應。
“外甥女給姨,按摩一下!”汪潼到孫太后背后,給孫太后揉起肩胛地說。
“你來沒事?”汪潼連續(xù)的行為,是為掩蓋一時的拘謹,孫太后看在眼里。孫太后也有過此樣的心境,為活躍此種氛圍,環(huán)視下客廳故意笑著問。
“姨!時間一長,奴婢看不見姨,就有點想。奴婢從延禧宮來,也是順路!”汪潼看眼孫太后說著有討近乎意義的話地笑說。
“太皇太后怎樣,還吃仙藥?”孫太后想起仙藥的事地問。
“是的。她斷此藥,可能不行!蓖翡φf。
“是么?”孫太后問。
“姨!奴婢聽到一個消息!”汪潼笑地說。
“啥消息?”孫太后一驚地問。
“不近人情,唐友紅!”汪潼說。
“怎不近人情?成語釋義: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語出《莊子??逍遙游》。”孫太后想著問。
“侍女唐友紅,與大富豪路思家,有遠親關系。”汪潼說。
“你怎知道?”孫太后似乎聽誰說過地問。
“唐友紅與吳賢妃說,想求你一件事,路思死了,要8位妾陪葬。妾都被匪劫走,家丁去東北追捕;食瘺]截殉,應遵守祖制,唐友紅想請您,幫路家人殉。吳賢妃說,你反對人殉,沒敢來說!苯o孫太后揉著肩胛,汪潼笑著說。
“唐友紅對妾,沒同情心,是不近人情!”孫太后一聽人殉事,反感有此種行為的路家。唐友紅是郕王府侍女,怎敢向太后求此事。孫太后去延禧宮看婆,趕上吳音秦帶唐友紅,唐友紅曾見一面孫太后,一句話也沒。孫太后那天心情不錯,特看眼吳音秦侍女汪潼、唐友紅,汪潼立刻笑著近孫太后,并說問候孫太后的話。唐友紅卻站在一地一動沒動,看向太皇太后臥室的門口。孫太后想著此事,鼓勵汪潼笑著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