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節 和氣致祥母勸兒,兒定要捐忿棄瑕
………
“母親讓截殉,兒沒做到,追悔莫及。”英宗一見孫太后面,一臉愧疚地說。
“老天有眼,機會會有,你不要急,歲數還小。”景帝的一些行為,孫太后聽到心里真是很生氣,有臣建議:太后拿下景帝,重立英宗為皇帝。孫太后大半生的經驗告訴,事要順其自然地走比較好,一旦實施強制的行為,就會出生靈涂炭的事。在土木堡之變期間,有人說立太子為主郕王輔助的建議,孫太后怕自己沒那大的精力,穩定不住皇朝就會出現混亂。所以,孫太后才聽從另部分臣意,立郕王為景帝。目前,皇朝局勢以穩定,英宗也回到京城。景帝只要不想害死其兄,孫太后要看皇朝地發展,于是想著說。
“母親可好?”英宗被楊善接回后,沒影響到景泰帝帝位,被景帝軟禁于南宮。景帝還不放心,將南宮門上鎖并灌鉛,加派錦衣衛,輪班看守。食物由個小洞地遞入,有時還被個別看守克扣,英宗原配錢皇后,不得不做些女紅,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景泰帝為避免有人聯系英宗,派人全部伐光南宮的樹木,英宗在驚恐與饑餓中,過著被軟禁地生活。徐有貞走后一段時間的一天,孫太后聽說此些的事,由侍女楊安、高淑、魏德、王賢,陪著到南宮,看望被瓦刺俘,離京年多才回的英宗。英宗在鐵窗口前,露張焦脆的臉,看著母親的孫太后,有點口吃地問候。
“和氣致祥,母勸兒!”孫太后想著問:“成語何意?”
“褒義釋義:致:招致。祥:吉祥。對人謙和可以帶來吉祥。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和氣致祥,乖氣致異。’”英宗苦澀地笑說。
“景帝沒家族親情,你是兄長,不能學他!”孫太后聽著看眼英宗,心里很是難受,一路走來,生出幾多的哀怨,想說點啥警示的話,又不好意思,怕兒子的英宗,心里難受。但孫太后在心里想著憋不住,為皇朝地穩定,還是故意笑地勸慰。
“兒沒聽母親的話,是自信,給皇朝、給母親,帶來了災難。”英宗流出痛心的淚水,愧疚和自責地說。
“母親沒事,你要多保重。”英宗是正統時期的皇帝,和孫若薇是太后一樣高貴的身份,英宗成了親弟景帝的階下囚。孫太后成為看望囚犯,得有人看著庶人般待遇的人,在一年多點的時間,是絕沒有想到的事。孫太后看眼身邊看守,又看眼站身邊的侍女,將目光移向只能容人臉大鐵窗的小洞口,心很不是滋味。孫太后看出英宗的表情,英宗盡力克制情感,努力說著安慰的話。孫太后盡量地安慰兒子。在身邊就有看管人的面前,孫太后一來時,想得好好一些的嘮叨,只好說句安慰的話,就沒啥詞般地看著英宗。
“您要保重,兒沒事的。”英宗呆滯的目光,看著母親的孫太后地說。
“錢一娘來過?”想起錢一娘,孫太后無奈地問。
“她來過兩回,送些食品,不見我面,也就走了。兒不明白是何因。”英宗疑惑地說。
“唉!錢一娘……”孫太后說起錢一娘遭遇:錢一娘原本是美人,在18歲時被冊立為皇后。在土木堡之變中,英宗被瓦刺俘虜
,錢一娘日夜在后宮地祈禱,盼望丈夫早日平安歸來。由于一連多日,沒好好地睡覺,加上飲食不進,精神經常處于疲憊、恍惚的狀態。她從神壇上,跌落了下來摔斷了腿骨,從此成一位跛足的女子。朱祈鈺繼位,為景帝后,錢一娘日子,很不好過。她經受了些,難以想象的打擊,結果又哭瞎只眼睛。年紀輕輕的她,成為瘸腿瞎眼的丑女。英宗得釋被接回后,錢一娘沒埋怨,丈夫一句的話。找到太后的孫若薇去看英宗,她又怕英宗嫌她丑不愿讓英宗見她,回去告訴婆母太后的孫若薇。錢一娘的遭遇和心里話,孫太后一五一十地說出,看著焦脆臉表情的英宗。
“啊!錢一娘,遭受如此多地挫折,是我的錯,我給她造成。她成殘疾人,我怎會嫌棄?她下次再來,我定見她,她是好妻子。”英宗恍然大悟地說。
“兒這樣說,母親就放了心。”孫太后一聽的心里,真是很痛快,強做出個笑臉地說。
“太后和英宗,好好聊吧,時間也不要太長了。”侍衛看著與英宗說話的孫太后,覺得怕礙事地說,叫著另侍衛,躲開了一段的距離。
“楊安給侍衛,二兩銀子。”孫太后看眼說話的侍衛,沖身邊侍女笑地說。
“嗻!”楊安應著掏出了銀子,給了那名侍衛。
“母親!兒跟你說……”英宗看看守離開了段距離的視線,有點急地與孫太后說起心里話,竟管有點口吃,可也說得比較順暢。 古往今來,有很多會辦事人,敢于放下自己的臉面。例如“多多益善”的漢代名將韓信,為力求成功,不怕受“胯下之辱”的臉面,匍匐下身子,從人家褲襠下鉆過去。再如“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為表“耿耿忠心”,凈跪在地上親口嘗吳王的大便,還說很香。臉和體面,丟棄得一點兒不剩。韓信沒有胯下之辱,不會有后來的“多多益善”。勾踐沒敢于丟下,基本人格的臉面,就不會有10年“臥薪嘗膽”后的大敗吳王。古人不要且不怕丟面子的經驗,細想起也是種韜略,就是成功的一個因素的基石。面子必要時,該丟還是應得丟的。 “是!兒話不錯,受次磨難,人不能萎靡不振,應重新振作起來。人活著要有精神,為社會、為人類,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來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古人的事例,在這方面的很多,也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呀!”孫太后聽英宗還有志氣的話,心里想著很是高興,就想鼓勵英宗此種沒有被毀滅的勇氣,于是笑著說。
“母親說說,都是啥事例?”英宗一聽來了精神,很是感興趣地問。
“古代事例譯文: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繹《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才撰寫出《兵法》。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他們大抵是一些圣賢,感情有壓抑郁結不解之處,不能實現其理想,才記述過去的事跡。他們而著書立說,來抒發心中的怨憤,想留下沒實行的文章,來表露本心。他們使將來
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孫太后看著已當囚犯的兒子的英宗,想起看書看的古代名人被囚禁或被排擠后奮筆疾書一些的事例地說。
“兒定聽母親話,振作精神,而不頹廢下去!”英宗一臉志氣,看著母親的孫太后地說。
“兒定要,捐忿棄瑕!”孫太后怕英宗理解孫太后話意偏差,兄弟鬧出生靈涂炭事端。孫太后想著遲疑地說。
“成語釋義:瑕,玉上的斑痕裂紋,比喻舊有的裂痕。拋棄忿恨和裂痕,表示重修于好,出處宋??蘇軾《擬侯公說項羽辭》。”英宗笑地說也正符合,孫太后心里的所想。
“你這樣說,是母親的好兒子,祁鈺是景帝,危難時幫你,使皇朝,得以安定。你要順其自然,不做越軌事,皇朝要穩定,天下要太平!”孫太后和天下庶民一樣,不愿看到打打殺殺,使民不得安寧的鬧心事。孫太后想著就肯定地說。
“兒聽母親教誨,想起個故事……”英宗看眼離得很遠的看守,凈有興致地講起此故事:《兩個獵人——患難見真情事》:在一個偏僻的村里,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們每天一起玩耍、吃飯啥的。有天萬里晴空。其中一位,邀另位出去打獵。于是,兩人準備好了打獵用的東西,就一起向森林中走去,正走著忽然,看見從樹叢中跳出只大熊。熊張開那鋒利的爪子,準備襲擊他們。在此緊急的情況下,他們其中一人上了樹,另人來不及上樹,只好躺地裝死。大熊走到躺在地上裝死獵人身旁,嗅了嗅走開了。樹上的人跳下樹。裝死人問他朋友道:“你知道,熊剛才說啥嗎?” 樹上跳下來人說:“不知道。”裝死人說:“以后千萬要找,一個真正的朋友,一起打獵。”大道理:患難見真情。如果在患難時,朋友間不能出手相助,來往還有何意義?
“景帝是你親弟,你不要過分。”孫太后不愿掰二人生,一再強調二人的親情,和藹口氣地說。
“是的!他是我親弟,我讓他當監國,皇朝出差錯,弟是幫我。他當了皇帝,皇朝穩定……”英宗一口氣地說。
“啊!”景帝不愿接英宗回的事,在臣中已盡人皆知,并對回來的英宗,給如此苛刻無禮的待遇。群臣在背后說三道四。英宗回并沒逼景帝讓位意,景帝對待英宗的行為,使孫太后無法辯駁英宗所說的理由。英宗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孫太后還沒且也不想告訴英宗,景帝已找大師算卦,要換太子的事。事是人做出來的。景帝如此地能走多遠?孫太后不想順英宗話思路說啥,就想拭目以待有此行為的景帝,看著兒子的英宗地啊。
“母親!兒不說了,一定聽您的話。”大概已經傷透是心里的英宗,看著母親的孫太后,擦了擦淚地說。
“‘哥有難弟來幫,弟有難哥要扶,兄弟友好互助,不準分離永攜手!’話是誰說,你還記得?”孫太后看停了述說的英宗,又想起二人童年一些往事,提起已說成童謠般句子的童話笑著問。
“高谷老師,講授《孝經》時,給編的順口溜,《 難兄難弟》。”英宗看平靜的母親的孫太后故意笑地說。
“景帝有不仁,你是兄長,應捐忿棄瑕。”孫太后又肯定笑地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