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節 妙音是擇善固執 救妾是隔靴搔癢
“妾是你救,兩次被你救,沒生孩么?”孫太后看著妙音疑惑地笑問。
“是的。她沒生孩。”妙音一臉誠懇地說。
“妾是命大。”妾與妙音,真是有緣,孫太后想著說。
“景泰二年(1451年),昌平侯楊洪卒,沒人殉制,妾葛氏不會自剄以殉。她被詔贈淑人。人活著時,為社會做事,已死,贈淑人有何用?阿彌陀佛!”妙音一臉哀傷地問。
“是的。哀家想問,你救妾,送野林?”孫太后一轉話題笑地說。
“我聽順丫說,都與你說了,妾在萬老板那里,怕不安全。野林是匪窩,到那可嫁人,更安全些。我救出妾,來一次京城,順丫見了妾。道姑送妾,去的野林。”妙音不明白何意笑地說。
“你敬奉善事,終身不嫁,考慮妾事多,不關心自己么?”孫太后聽寧小贏說,一直想問妙音,也沒時間,今天是個機會地笑問。
“妙音是,擇善固執!”妙音笑著說。
“成語釋義:對認為正確的事,就堅持執行,語出《禮記??中庸》。秒幫主,人生有坎坷?”孫太后想著笑地問。
“道姑給你,講個故事?”妙音笑地說。
“好!”孫太后說。
“《風水先生》故事……“妙音說起此故事:曾有位看風水的道士,一天趕路去給富賈家看風水的路上,非常口渴,在山坳中有戶人家,他于是過去敲門,討碗水喝。開門的是位女人,非常快地給道士倒碗熱水。道士渴極了,可是不得不將熱水吹涼,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女人問道士,我是位寡婦,家有一位男孩,請高人給我家指點個風水。因女人給他一碗熱水,道士懷恨在心,因此送給女人一塊“風水寶地”蓋房安宅。道士送給女人的“風水寶地”,是一塊““絕戶地”。絕戶地:顧名思義,住此地者,絕無后代。道士喝過水,就此拜別,繼續他風水事業。轉眼過去10多年。道士再次路過 “絕戶地”時,他發現有一個大戶人家,人丁興旺。他于是又去敲門,開門的就是當年的寡婦,寡婦將道士請進門,奉為上賓。她家美酒佳肴,以此報答,當年道士贈送給自家的“風水寶地”。道士非常好奇,明明當年的“絕戶地”,怎么就變成“風水寶地”?道士非常慚愧的當年,因記恨在他渴極了時給他碗熱水的寡婦,所以送給她“絕戶地”告訴了寡婦。寡婦此時告訴道士,因人在渴極時,喝涼水導致,肺部炸開會死亡。所以,她當年給道士,端碗熱水。
“寡婦是好心,道士怎給絕戶地?”孫太后不解地問。
“是的!”妙音也說。
“他不滿一碗熱水,人心不好!”孫太后琢磨著說。
“是的!我如此地認為,妙慧姐在南京,已是雞鳴寺主持,背后收妾遺孤,成道姑、道士。我姐教道士、道姑,一些武功,組織靚女幫,劫法場、救小妾。我那年12歲,當道姑,和姐相依為命,恨透人殉制。我配合妙慧姐,組織救妾,打擊朱棣殺人氣焰,很是來勁。此道士,是我姐妙慧,最早撿妾遺孤,收留為道士。道士學看風水,不愿參與救妾,也學武功,拜弘云為師。道士偶爾拉我,去看風水,和我走得近,關系不錯。幾年以后,我和道士,正好進那家,聽寡婦
說此話。道士在以前,與我說過,寡婦氣了他,他給寡婦絕戶地。寡婦為啥氣他,他沒說熱水事,寡婦說熱水事,我一聽正吻合。我覺得道士心太狠,離他而去,決定終身不嫁。”妙音說
“你與道士關系不錯?”孫太后笑問。
“是的!我離開了他,他品行非善!”妙音說
“你沒再遇合意男人?”孫太后問。
“沒有!”妙音說。
“哀家不信佛,對抽簽,看風水等事不信服。道士看風水,你給人抽簽,怎看此事?”孫太后笑著問。
“道姑和道士,都很貧苦,要自謀生路,化緣覓食。我們為謀生混飯吃!”妙音說。
“你后來,沒碰到意中人?”孫太后想幫妙音,找位老伴笑著問。
“我要當修女,已許初愿!”妙音說。
“修女?”孫太后問。
“修女要三絕,其中有絕色!”妙音說。
“修女是啥?”孫太后沒聽說過粗略地問。
“修女……“妙音說起修女的事:是天主教中離家進修會的女教徒,通常須發三愿(即”絕財”、“絕色”、“絕意”),從事祈禱和協助神甫進行傳教。修女要經過初愿,復愿和終身愿三個階段。修女是不能結婚的,她們必須是要領洗5年以上的教友。然后先寫申請書交到初學院,經過面試。在初學院上6年,在此期間每年都會發一年愿,6年后發永愿。(因為從女生生理和心理上考慮,修女會有一年愿。神父沒有,在修道院學習6年后,就可以升為神父)。三愿為神貧、貞潔、服從。她們之間就互稱“某修女”,早先的老修女,也會被稱為“老姑奶奶”。她們過著集體生活,也會去社會上做事。修女發愿儀式:即發貞潔、神貧、服從三圣愿,其種類有:“暫愿”為一限定的時期的,如一年的或三年的;“終身愿”——終生的,一輩子的。首次發愿叫發初愿--暫愿,暫愿期滿后再續愿叫復愿,直到最后發終身愿。修女發愿通常在彌撒圣道禮儀讀福音后舉行,其儀式為:①、請求收納:發愿修女起立,其中一位代表到會長面前,表示愿意加入修會,宣發圣愿。②、征詢意向:主禮者向發愿修女詢問是否愿意度修會生活、持守三愿等。③求恩祈禱:全體起立,主禮念一端禱詞,為發愿者祈禱;若發終身愿,全體需加念“諸圣禱文”。④、發愿:修女發愿逐一跪下宣讀誓詞,讀完誓詞,全體唱《奉獻凈配歌》。⑤、祝福發愿者:主禮念祝福經文并伸手祝福發愿修女。⑥、傳授發愿證物:發初愿時從主禮領受十字架、圣經及會章,發終身愿時則領受戒指及按修會慣例傳授的其他證物。到此,發愿禮完畢,繼續彌撒。彌撒禮成時,主禮再次祝福發愿修女。
“這多約束?”孫太后問。
“是的。”妙音說。
“彌撒是何意?”孫太后問。
“彌撒(mass)是基督教,紀念耶穌犧牲的宗教儀式;拉丁語missa的音譯。 基督教教義稱:耶穌的犧牲象征,救贖人類大業的完成,締結了神人重新和解的新約。”妙音解釋。
“你救那些妾,都講尊道貴德?”妙音救楊洪的妾,有一定的原因,經妙音與楊洪說一些大道理。楊洪也知道教尊道為最高信仰,并教導人們學道、修道、行道、弘道,道家使人積德、
行善事,普度眾生、辦好事,才得到天助暢通仕途寬廣的大道。所以,楊洪才在臨終留下禁止妾陪葬遺言,讓妙音去救曾被妙音救過的女人,做的最后件積德行善事。但被妙音救出的妾,未必都有與楊洪一樣的經歷,妾也不會都有如此的故事。孫太后不想研究修女事,想著一轉話題地問。
“救妾是,隔靴搔癢!指隔靴子抓癢,比喻說話、寫文章不中肯,不貼切,沒抓住要點,或做事沒抓住關鍵。出自《五燈會元》。咱想截殉,必須廢除祖制!”妙音想著一臉肯定地說。
“是的!”孫太后說。
“元朝有一種提倡,滲透到明朝:鼓勵民間人殉。《元史??本紀第三十四??文宗三》:‘順德馬奔妻胡閏奴、冀寧民妻魏益紅,以夫死自縊殉葬,并旌其門’等。草原民族落后婚俗,由元代引進……到了明代,皇朝極力宣傳‘三綱’,提倡夫死妻守節,乃至陪葬。”妙音說。
“是啊!元代用此法,死多少無辜人!”孫太后說。
“道姑用道教理論,以抽簽、算卦為由,唆使妾,主動逃殉。”妙音說。
“那些妾,都是你救?”孫太后問。
“非也!”妙音說。
“你在那幾年中,每年最多救21位,最少5妾。”孫太后笑說。
“全國的道觀,均有我道友、徒弟(撿收的遺孤),被我灌輸,和道姑(士)般。道士(姑)要修道積德,……樂人之吉……施恩不求報……是道教法則。道士(姑)積德行善,搭救小妾,祈求功德,普度眾生。截殉幫對救妾,給補貼銀兩,道士(姑)一舉兩得事,何樂而不為?”挺有興趣,妙音笑著說。
“道士、道姑,跟你如此地干,他們有勁頭?”孫太后笑著問。
“他們得銀兩,有生活來源,比化緣強!”妙音說。
“是的!”孫太后想著補貼銀激勵了救妾者的積極性地說。
“英宗時期,太后沒截殉,景帝是你侄,還不截殉?”妙音不解地問。
“你不要當修女。哀家聽說,你與悟能關系不錯?”孫太后想關心妙音婚事問。
“我五十多歲不想考慮!英宗時期,你與我說,英宗不自信。培養英宗自信,你沒強迫英宗,錯過時機。景帝也是機會!”妙音仍說。
“是的。哀家要抓時機,會考慮的!”孫太后不想說此話,就肯定地說。
“你是好人,寧小贏兒子;楊榮長孫楊泰,進了內閣府?”妙音說著問。
“報!楊泰求見太后!”懷恩進來報。
“請進!”妙音一提到楊泰,還不盡說,他突然進了來。孫太后想著說。
“外甥楊泰拜見姨,姨吉祥,小的楊泰拜見太后,太后吉祥!”寧小贏的兒楊泰進來,沖孫太后施禮先后地說。
“罷了!你比你母親,禮數多,和你爺一樣。很懂禮數!”孫太后一看小伙子的楊泰,就想起調皮的寧小贏地說。
“孫子楊泰,給師奶施禮,師奶吉祥!”楊泰沖妙音,施禮笑地說。
“好!楊泰到內閣府?”妙音看眼孫太后,故意笑問。
“是的!土木堡之變后,我襲爺楊榮職,姨安排的!”楊泰站在一邊,看眼孫太后笑地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