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家名為“樂宴·和風洋食”的高級店,我偶爾通過廣告得知它的存在,對所謂的和風洋食很是好奇,日本的傳統高級料理,我只聽聞過會席和懷石,和風洋食是什么?我想不妨找個時間體驗下。
我曾在2016年的“520”給阿玲送過鮮花,到了2017年的“520”,阿玲已經連話都不肯與我多說半句,懷著用美食療傷的想法,我在當天選擇前往“樂宴·和風洋食”用餐。
樂宴在珠控國際中心的四層,上電梯后看到一片空曠的空間,伴著濃濃的甲醛味,奮力穿過通道,看到日式居酒屋的藍色簾子,知曉它還在營業,有種末日看到活物的欣喜感。
店家呈上菜單后,因為選擇困難癥,我選擇了380的單人套餐。盡管是520節,但店內用餐的人并不多。
服務生有兩個,男生是名新手,上菜不會介紹菜品,看到杯子里沒茶也不會主動添,女生則溫柔熱情,會貼心介紹每一道菜,也會為男生的失誤道歉。
最先上來的海葡萄色拉,海葡萄是一種外觀類似葡萄的藻類,吃起來口感冰涼,有些新奇,但本身味道寡淡,沙拉里的玉米倒是脆甜,其他各種陪襯的蔬菜葉,新鮮度一般,沒有多大意思。
跟著上的是小吃南蠻魚塊,嘗起來類似上海熏魚,應是先炸后熏制的做法,比上海熏魚更清爽些。這一道小姐姐稱正是和風洋食,我恍然大悟,日本把荷蘭傳來的醫學叫南蠻醫,南蠻雞塊即是炸雞,如此一說,受西方影響及結合本國料理創做出來的諸如炸豬排,咖喱飯,蛋包飯都是和風洋食,只是別的料理店不會將此作為賣點而已。
而后有一道店家頗為得意的胡麻豆腐,香而不膩,本身是不錯的小菜,但配合宣傳語一起品嘗就有些惡心。店家將此菜說成類似國宴“開水白菜”一般的功夫菜,言其在日本已失傳了70年,后經主廚嘔心瀝血才得已還原,與豆腐搭配的還有個小小的鮑魚,目測成本10大洋以內,這樣怪里怪氣的組合,和“520”這個靠營銷而誕生的節日倒是絕配。
用完點心,珍味拼盤來了,這說白就是一份刺身加小吃的拼盤,如果吃慣了大塊厚切的刺身,大部分刺身都是面黃肌瘦,一副邊角料的模樣,拼盤中還有炸云吞、味道與知名的沙縣小吃如出一轍。
之后我又吃了毫無印象的幾道:和牛薄燒、面包配鵝肝、三文魚、扇貝,主食的鰻魚飯,到最后收尾的南瓜蛋糕又是一個敗筆,這甜品應該是從外面批發來的,和我在臺灣料理店誼蘭眷村吃到的一模一樣。想想花380大洋,能吃到一堆東西也不算貴,只可惜店家太浮于表面,和風洋食聽起來拉風,做的卻還是一般日料,就是精致化,小皿化,使用了西式擺盤。我突然想起廣州老字號的太平館西餐,太平館的西餐不中不西,如果按店家的命名可以叫:太平·中式西餐。
最后,當我在2019年下半年再次路過珠控國際中心時,樂宴已經倒閉了,它那道號稱匠人精神,單獨售價為38大洋的胡麻豆腐,而今卻在廣州各式廉價日料店中是隨處可見,價格嘛,一大份,普遍20大洋以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