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上海的行政區,我最喜歡盧灣,靜安次之,盧灣區于2011年被撤銷并入黃埔區,之后在2014年,甬府搬入了茂名南路歷史悠久的錦江飯店。我在中學時代看過電視劇《世紀人生》,對錦江飯店一直懷有憧憬,心想若是哪天能造訪,也是件有腔調的事。
在盧灣區還存在的歲月里,上海餐飲并不昂貴,彼時若在金錢豹吃一餐自助就算奢侈,但待我2019年重游舊地,人均上千的餐廳已多如過江鯽,其中出色的中餐廳,有發源于臺州的“新榮記”、上海本地的福系列餐廳、來自新加坡的御寶軒、香港的利苑,我貨比三家,最終順應情懷,選擇了甬府。
甬府類似新榮記,做的是家常菜。盡管提前三天進行預約,依然滿座,不過接線員告知有一桌客人將晚到,若能把用餐時間控制在一小半時內,即可受理。我吃飯本就飛快,便欣然接受了。
餐廳位于老錦江飯店的12樓,環境類似廣州御寶軒,都是一個個包間,我被帶到一個小房間,里頭有兩大兩小四張桌,間距不大,但對于這種傳統氣質的酒樓,還是可以接受。
入座后服務員會先上一小碗贈送的紅豆沙,甜度適中,不算濃稠,但很有家庭熬制的感覺。
前菜共有三樣,分別是蔣母手撕羊尾筍,寧波烤菜和望潮。
手撕筍用的是寧波鹽筍,據聞蔣介石飲食簡單,其中常用的小菜就是鹽筍,估計因此甬府才做這命名。此菜是將竹筍切條水煮烘干后,用鹽作為保鮮劑所制成的筍干,上桌前手撕后加麻油等佐料涼拌,本身很好體現寧波菜咸的特點,入口有明顯的鹽味和麻油味,開始吃幾口會比較咸,但習慣后就停不下口,撕成小條的筍整體脆嫩,做法不算復雜,但風味絕佳。
寧波烤菜的“烤”,準確應寫作??,是用小火將青菜中水份收干的一種做法,中間還要加入糖,醬油,大料等提升鮮味…是一道可以長期存放的下飯菜,咀嚼下來有幾分吃肉的感覺,同時有甜,咸,鮮以及濃郁的青菜本味。
望潮則是一種小章魚,我曾聽一個舟山小伙子提起過,章魚越小越味美,其中最好的當屬望潮。而在南宋寧波的地方志《寶慶四明志》中亦有記載,稱章魚大者為“石拒”、次者“章舉”,小者便是學名為短蛸的望潮。甬府的望潮大概是白灼后浸入鹵汁內,鹵汁的成分應該有醬油,芥末,辣椒,醋,望潮口感脆嫩,吃完喉嚨略有點嗆。
而后的羹湯則是豬油渣芋艿羹,福建有荔浦小芋頭,寧波有奉化大芋頭,芋頭與豬油渣俱是香味獨特之物,兩者強強聯合,對于吃慣豬油渣的人而言算是極樂。我向來鐘愛豬油渣的口感,豬油的融入讓芋泥變得更加香滑,而點綴其中的油炸顆粒又增添了蘇脆的口感,甬府給的份量正好,不會讓人過膩,反而帶動了食欲。
前菜用畢,緊接的是一葷一素的熱菜。
葷菜是雪菜汁野生小黃魚,大黃魚小黃魚曾是江浙一帶過年必上的餐桌主角之一,但近年量少,身價也是水漲船高,甬府的小黃魚880大洋一斤,東海野生大黃魚要價3000大洋一斤,難以想象解放前寧波頗有名氣的施毛記飯店里雪菜汁黃魚卻是大眾菜。平心而論,這道菜的黃魚細嫩到可用吹彈可破來形容,咸咸的雪菜汁有腌漬物特有的風味,能更凸現黃魚的鮮味,同時拿來拌飯也開胃,與潮汕地區的橄欖糝煮鯽魚可謂異曲同工,由衷欣賞寧波人能把一道家常菜做得精細。當然,現今的野生大多均為箱養仿野生,甬府的野生應當也是此類。
素菜名喚翡翠白玉珠,也是一道把家常菜細致化的菜,幼嫩的豌豆配火腿提鮮,加糯米點綴,豌豆甫接觸牙齒就破開,口感比吃過的最嫩的玉米還要脆嫩上三分,又甜又嫩,雖說花開堪折直須折,但這盤綠珠可以說是豌豆里的豆蔻少女,讓人不忍傷害。
最后的甜品是寧波湯圓,甬府湯圓現點現做,皮極薄,餡多,輕咬就會流出,有芝麻的顆粒感以及濃郁的油香,遠非速凍貨色可比。
用餐結束有水果贈送,也都時令新鮮,整個過程有在大戶人家參與家宴的感覺。是我想象里錦江飯店應有的水平,只是甬府終究不是錦江飯店自帶的餐廳,當年名噪一時的錦江菜,早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代泯然于眾了。因此,我該慶幸在甬府鼎盛的時候與之相遇。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