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車間去了解公司產品的工藝流程,去之前,生產部門負責人向我詳細介紹了各車間和各工段的原理及操作,由于高中化學已經十分遙遠,聽了個云里霧里,不過沒關系,我記得快,全都寫在紙上了,晚上回家向書陽請教就好。
我內心很感謝生產負責人的熱情和耐心,在天捷,像他這樣級別的領導,是不會親自講解的,指派人就好了,他的這種態度代表了天寶腳踏實地的企業文化。
說起企業文化,這是十分寬泛的概念,更不是刻在宣傳欄上的字句,那些都是提煉出來向外界展示的,我更想關心的是那些看不見的文化,更能代表一個企業的內核。比如,在天捷,對外宣傳的企業文化是創新、責任之類的通用語,但是老員工都調侃,天捷真正的文化是“快”和“罵人”。
“快”說的是執行力,天捷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在管理上,既有國企的制度化、程序化,也有民營企業的靈活性、機動性,這樣的機制,既能流程規范,又能高效決策,由此形成了天捷執行高效的企業文化;“罵人”說的是,整個企業上下,上級訓下級,同級互相責備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活”下來的,有些領導訓人直接,很多難聽的話經常脫口而出,有的領導委婉,罵了人還需要被罵的人回去揣摩。這樣的企業文化被蔣潔經理等人奉為公司榮耀,覺得雖然簡單粗暴,但好過許多企業的拐彎抹角,天捷大部分人都認同這樣的觀念,覺得粗暴的耿直是一種美德,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為什么什么事都不能和顏悅色地說?非要吹胡子瞪眼才能顯出說話者的分量?
現在回想起來,天捷這種“快”和“罵人”的文化對我影響至深。
“快”就是我這些年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就算加班,也不會把今天的尾巴留給明天,當然,有些事情是階段性的,就只能一步步來,這是好習慣,我應該繼續保持。更值得探究的是“罵人”文化,在天捷,如果沒有完成工作任務,害怕的不是被考核,而是被罵,當一個人罵人的時候,是很難控制住情緒的,自然地,聲音就會高八度,所以,天捷人嗓門都很大,我也練就了一副好嗓子,用來跟兄弟部門的人爭短長。可是在海源,我的聲音分貝居然變小了,這是我昨天在食堂打飯時無意間發現的,說了三遍菜名對方都沒有聽清楚,害得我只能用手來指點,但我害怕自己會流露出天捷人常有的責怪和不耐煩的表情,所以竭力沖對方笑,她也報之以微笑,我才放下心來。
可見,真正的企業文化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悄悄地浸染著每一個人。
帶我去車間的小妹妹去安環部門幫我領了安全帽,我胡亂扣上,她笑著說:“我建議你把帽子反過來戴,可能會舒服點。”我馬上意識到,我把安全帽戴反了,想不到一個二十幾歲的姑娘能有這樣的情商,真是不簡單。
可能是因為氣候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綠化工人的勤勞,第一分廠道路兩邊的常春藤長得十分茂盛,藤條長而粗,葉片大而肥,比起我在江城家里養的常春藤,不知道要好看多少倍,旁邊還種著夾竹桃和三角梅,它們正在花期,非常明艷地盛開著。
小妹妹帶我去見廠長和廠長助理,簡單介紹以后,由廠長帶我去車間學習。
他說自己是本地人,說不來普通話,不知道我能不能聽得懂,我說大概只能聽得懂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海源話,如果不能說普通話,就請慢一點說。
先是原料車間,有工人在開著天車往設備里面進料,有人在負責用皮帶運送物料,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絲不茍地忙活著,車間里除了有一股強酸的味道外,沒有其他味道,也沒有粉塵,是一個十分干凈的車間,各種管道錯綜復雜,我小心翼翼地走動,不敢觸碰任何東西,走在窄而陡的梯子上,甚至都有點恐高的感覺,鼻子吸入刺激性氣體,連帶著胃也開始難受起來。
但是我還是要堅持下去,因為要知道,我只是來車間一天,工友們卻要在這里倒班,有什么不能堅持的?
結束以后,和廠長說再見,與小姑娘一起回辦公室去。路上聊了聊,得知她就是本地人,到公司來上班,每個月能回兩次家,這里并不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因為這里離家更近,工資更高,所以才到這里來的,從她的言語中,看得出她很有歸屬感,對公司的休假和薪酬都很滿意,這是年輕時候不常有的狀態,相反,年輕的我總是在抱怨,抱怨加班,抱怨任務繁重,還抱怨工資低,其實想想完全沒必要,因為任務繁重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工資低是因為自己不會談薪酬,至于加班,當初簽入職表的時候,也表示如果工作需要愿意加班,所以,因果循環,無話可說。
下午去了另一個分廠,廠長是江城人,我們有種老鄉見老鄉的感覺,很容易就拉近了距離,所以在介紹流程之前,還拉了會兒家常。得知這是個新建的分廠,他來海源也才半年,是董事長三顧茅廬請他來的,的確,山長水遠,背井離鄉,要不是因為情感或者薪酬的原因,誰愿意過來呢?
后來談起各車間的工藝流程,他的面容開始嚴肅起來,一改閑聊時的放松。當然,我一個學文科的人,高中化學常常不及格,雖然后來常有書陽在耳邊念叨,但總歸是隔行如隔山,我跟他說了我的真實接受能力,于是他的講解就特別通俗易懂。
我也無法消化具體的反應原理和工藝參數,這些都只能下班后再問書陽,但是非常感謝廠長的講解,相信這些經歷能促進將來的工作,說起來慚愧,我在天捷那么多年,制作那么多公文和董事會文件,卻從來都沒有去工廠學習過,對公司的產品和工藝流程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不得不說是一種疏忽和遺憾。
當廠長談起他在先前公司遇到的安全事故時,感覺他很心痛,也很悲哀,他希望工人們能多學習安全知識,具備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能自救,能救人。當我問起他現在會不會害怕時,他一臉自信地說,我已經四十歲了,遇到了很多事情,什么都不怕了。我第一次在海源看到這種堅定的表情,那種因為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無所畏懼的表情,這正是自己的努力,也是歲月的饋贈。他也說起年輕時候的事情,到一個陌生的車間去,希望有人教教自己,少走一點彎路,不過現在年紀大了,不需要那樣的關心了,但愿意以一己之力帶好每一個年輕人。我想,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氛圍,無論是車間,還是行政后勤部門。
因為,只有員工之間相互助力的企業才是有發展后勁的企業。
近來,我的母親迷上了釀酒,就是那種小鍋米酒,原料是大米,制作一鍋酒大概需要半個月。記憶中,她釀酒并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釀給我父親喝,父親愛喝酒,母親擔心買來的酒有質量問題,這才自己動手釀。但如今,她是為了掙錢,她說,以前年輕時候太傻,不知道做個生意,學個手藝,只知道做農活,一年到頭累死累活還掙不了多少錢,我和弟弟的花銷全都是父親外出打工掙的,有時候吵起架來,話趕話,父親會說些傷人的話,比如,錢都是我掙的,你一年到頭在家里,有什么累的。每當這個時候,母親就特別委屈,但那時候的農村的確沒什么好的出路,我們家里也沒有做生意的本錢,再加上年幼的我們沒有人照顧,她只能委屈地待在家里,而且風暴過去,父親會迂回地想辦法安慰,日子就那樣一天天過去。現在好了,我和弟弟都已成家立業,她終于可以想點門路自己掙錢了,于是,她選擇春天采茶,夏秋釀酒,冬天灌香腸、做霉豆腐和豬血豆腐,她有了一點收入,雖然不多,但足以維護一個女人長久以來的自尊了。
所以,我并不會阻撓她,相反地,我支持她,并愿意為她提供買柴火和酒曲的錢,但自尊心強的她,說什么也不肯要,她唯一接受的幫助,是她自己無法做到的,就是把釀出來的酒銷售到城里去,于是,她同意讓我弟弟和弟妹承擔了這方面的工作。我為有這樣的母親感到驕傲,她無論在哪個年紀,都能從一眾農婦中脫穎而出,當然,卓爾不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身心健康,任何時候都有盼頭、有勁頭。
而我,也要努力成為她那樣的人,想做什么就去做,如果因為各種原因暫時無法達成,也不要心灰意冷,一切總有峰回路轉的時候,要有自己的事業和收入,自尊獨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