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在網上瀏覽新聞,看到江一燕獲得建筑界的一個獎項,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發文說,建筑師可沒那么容易,你們看林徽因,當年實地測繪了多少古建筑云云,由此又牽扯出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那段感情糾葛,當然,毫不意外地,關于張幼儀和陸小曼的故事也彈了出來,這就是網絡時代,再不需要你為了一個歷史人物,尋遍整個圖書館,翻找半天,才能讀到相關圖譜和傳記。
記得高中時候讀徐志摩的《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年少的時候,哪位少女不曾暗暗喜歡某個明眸爽朗的少年?就像沈家山之于路千千一樣。但是那種情竇初開的情愫往往是有遺憾的,或者因得不到回應而遺憾,或者因得到了回應卻無法長久而遺憾,所以這首詩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喜愛,也為少男少女們偶然的心動和必然的分離找到了理由。
由于知識體系未健全,當時,我只知道欣賞詩句的優美,卻不能知道這詩句背后的故事。
后來的某一天,我在學校的圖書館里,讀了徐志摩的傳記,知道了張幼儀、林徽因和陸小曼的名字。不知道是什么心理,我當天竟然囫圇吞棗地讀完了他們的傳記,就再也喜歡不了《偶然》這首詩了。
這首詩依然優美,無論從形式上、內容上還是意蘊上,依舊能夠打動我,也非常羨慕林徽因,因為她在最美好的年紀遇到了最有才華的詩人,她成為他永遠的素材,哪怕有一天,她悄然老去,在詩人的眼里和詩句里,她永遠年少,永遠纖細而柔美。
可是,我卻無法忽略這種唯美背后的殘忍,還有那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樁離婚案的女主角張幼儀。
從我了解的資料來看,張幼儀與徐志摩從家世背景來說,其實是門當戶對的,可惜,因為聽從父母之命,而不是自由戀愛,張幼儀就有了原罪。其實說起來,他們生活的時代正是新潮與封建,東方與西方激烈碰撞的年代,在歷史的洪流里,大家都身不由己,“逃婚”和“出走”一度成為那個時代的主題,所以徐志摩獨自去歐美留學,把妻兒留在家里還算不上薄情寡義,真正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后來的一件事,也是這件事,讓一味順從、懼怕被拋棄的張幼儀徹底改變。
有一年,張幼儀在哥哥的幫助下,來到徐志摩的身邊,她從下船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徐志摩從不掩飾冷漠和厭惡,這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有沒有愛意,是無法掩飾的,也不需要掩飾,但是,你冷漠就冷漠到底,偏偏不久以后,張幼儀竟然有孕了,既然你并不喜歡眼前的女人,既然你動了要跟她離婚的念頭,那為何還要招惹她?為了傳宗接代嗎?不要拿這個當借口,因為為徐家延續香火的任務,他早就已經完成了。
有孕這件事,想必成了張幼儀當時的一抹亮光,她肯定會在心里存著一絲僥幸,希望這是丈夫回心轉意的信號,可最后她是徹底失望了,因為她得到的回應是打掉孩子。
這就是張幼儀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從那以后,她什么也不怕了,后來不僅毅然決然地同徐志摩離了婚,還一個人把孩子撫養長大,并且在兄弟們的幫助下,大展管理才能,成為女銀行家。
在張幼儀身上,你還可以看到一個女子的志氣和堅強。
據說有一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胡適同時邀請了徐志摩、陸小曼和張幼儀,當她收到請柬,并且得知同被邀請的人員名單后,只是因為覺得不應該滅了“志氣”,所有就欣然赴宴。席間,徐志摩和陸小曼十分親密地叫著對方的昵稱,張幼儀這個前妻怎能不觸景生情?眼前這個寫下美麗詩歌的男人,似乎對誰都熱情周到,唯獨對自己,哪怕一同生兒育女過,卻沒有半點情分。她只是沉默地坐在那里,維持著自己的“志氣”。
從一個女性的角度,我是非常佩服她的,如果是我,絕沒有這樣的勇氣面對如此難堪的場面。
據說,林徽因在人生的盡頭提出要會見張幼儀,她去了,那時候的林徽因卻已經虛弱得說不出話來了,只是默默地看著她笑。
從這個場景里,我看了林徽因的善良,那些沒有來得及說出來的話,應該是關于抱歉或者祝福,其實當年,林徽因選擇梁思成而非徐志摩,竊以為,這里面或多或少會有對張幼儀有愧的因素,這是人性使然。
而張幼儀呢,她并沒有文化人的委婉,在會見完林徽因后,竟然覺得對方是在嘲笑她長得不漂亮。這可能是她多年來積壓的自卑,或許她一直以為,徐志摩離開她,一定是因為自己不漂亮、不可愛、寡言少語。而實際上,感情這種事,誰又說得清,喜愛還是厭棄,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那些被詩人喜愛的女子,她們因為被愛而可愛,又因為可愛而更加被愛,她們人生的線條是柔和的,而不被詩人喜愛的張幼儀,自然從來都不可愛,哪怕她也是兄弟們疼愛的妹妹或者姐姐,她人生的線條,因為詩人的厭棄而變得剛硬。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給出了公允的答案,后來的徐志摩,看到張幼儀的改變,稱贊她是個有勇氣的人,因為她什么都不怕。可是在她心里,一定并不想要這樣的評價,誰愿意在懸崖邊展覽千年?誰不愿意在愛人的肩頭痛哭一晚?如果可以柔和,誰愿意剛硬?
幾十年以后,當侄孫女問及當年的情事,她說,“你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從這段話里面可以看出張幼儀綿里藏針的性格,或許她依然堵著氣,為詩人曾經的厭棄,但是所有相關的人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她是唯一一個活到最后,并且擁有最終話語權的人,愛與不愛,固然重要,但也似乎沒有那么重要了。
我想,從來沒有走進詩人眼里和心里的張幼儀,最后卻活出了離婚女性該有的樣子,獨立而堅強,以足夠的從容和沉著面對人生的悲涼,并且有智慧享有后半生的安穩和幸福,不失為另一種成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