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明望族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崩地陷(三)

作者/雁九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書房一片寂靜,叔侄兩個相?無言。

    先帝駕崩前,張氏兄弟氣焰就已經很囂張,到了讓人側目的地步,如今升級成了天子的舅父,更是不可撼動,難怪三老爺初見端倪,就如此抑郁難安。不僅為沈珞之死郁悶,還因為擔心張家對沈家心存不善。沈家自從沈滄過世后,如今最高的官職不過是四品,淪落為中等人家,壓根就無法與張家抗衡。

    沈瑞則是想起一件往事,當年徐氏攜沈家諸子進京的時候,沈珠曾沖撞過張延齡,隨后沈滄親自上門致歉。當時沈瑞就覺得有些不對頭,大明文官清貴,平日里與勛貴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有時候在朝堂上互相別苗頭,博個“不畏權貴”的清高名聲,沈滄身為尚書,親自往侯府為族侄致歉,則顯得有些諂媚。甚至過后,還引起御史彈劾,不過重點并不是沈滄風骨如何,而是彈劾張延齡跋扈、鬧市縱馬之類的,才使得此事不了了之。如今仔細想來,似乎真有蹊蹺。

    “父親當年沒有仔細調查過此事嗎?”沈瑞皺眉。

    三老爺陷入深思,隨即有些恍惚,喃喃道:“是有幾分不對勁,那時候珞哥兒墜馬身亡,不僅二哥二嫂難抵喪子之痛,就是我們其他長輩也錐心之痛,只有大哥除了難過,還帶著幾分憤怨,當時我還以為他是‘恨鐵不成鋼’,因珞哥兒不愛惜自己、縱馬枉死才惱……”到這里,恍然大悟:“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難道大哥那個時候也查到蛛絲馬跡,知曉珞哥兒墜馬而死,有張家在里頭,才那樣惱恨!”

    沈瑞與沈滄相處幾年,知曉嗣父是個心有城府之人,且極重視家人。沈珞不僅是沈滄親侄,當時還是三兄弟唯一的后嗣,沈滄怎么會在侄子死后不想前因后果查詢個清清楚楚。

    三老爺這邊陷入糾結:“可是,要是大哥真的知曉此事,怎么會無動于衷?還是顧忌張家勢大……”

    沈瑞也正疑惑此處,三老爺察覺出失言,忙道:“或許大哥另有安排,畢竟張家當時有皇帝皇后為后盾,正面對上了未必能討回公平,仔細糾起來,還有損了珞哥兒的名聲……”

    來自張家的威脅,對于尚書府來確實讓人擔心,不過眼下卻顧不上。

    八百里加急軍報到了兵部,松江府有倭寇上岸,劫掠華亭縣百姓,死傷百余人。

    大行皇帝剛出殯,朝臣還在觀望新天子,就有如此驚雷。朝上的文臣武將尚未就倭寇之亂做反應,就傳來口外蒙古騎兵扣邊的消息。同足以威脅江山社稷的蒙古人相比,倭寇之亂就算不上什么,除了下了一條加強海禁、命沿海千戶所協同剿匪之外,就再也無人提及。

    對于沈家來,華亭縣的倭寇之亂卻是天大的事。

    雖沈氏族中的信還沒有到京,可是五老爺夫婦已經打點好行囊,準備回鄉。五老爺身體不好,如今正值暑熱,誰敢讓他上路,兒孫少不得苦求,五老爺卻是執意要走。就連素來行事沉穩的郭氏這次也沒有反對丈夫的決定,因此松江不僅有沈氏墳塋,還有次子沈琦一家在,郭氏也是心急如焚,歸心似箭。

    五房長子沈瑛、次子沈都在京,可是沈瑛是東宮屬官,如今東宮登基,東宮舊人也跟著各有升遷,沈瑛為正五品通政司左參議,正是新官履新之時,又是要緊的官職,無法請假,能動的就只有沈。

    要動身之前,沈少不得往尚書府與沈理那邊走一遭,看兩家是否南下。至于松江現下是否危險,大家要不要避而遠之之類,誰也沒有去想,并不是關心則亂,而是大明如今政治安定、國富民強,倭寇上岸也不過是突其不備、趁機劫掠,并不敢明目張膽與官兵對上。

    尚書府這邊,自得聽聞倭寇上岸的消息,徐氏亦是憂心忡忡,聽聞沈要奉父母回鄉,看著沈瑞欲言又止。

    沈瑞還在回憶上輩子看過的關于明代倭寇之亂的史料,可實在是記得不太清楚。可華亭縣經歷倭寇之亂并不是第一遭,當年二房幾位伯祖父死的死、亡的亡,就是因倭寇之禍。

    沈看到徐氏神色,心下一動,望了沈瑞一眼,正好與沈瑞對上。

    沈瑞知曉這個時候世人重視宗族根,二房關系與族里雖素來不親近,可是也不好就此事束手旁觀,便對徐氏道:“母親,我隨三哥一起南下吧……”

    三老爺還病著,璐哥兒還是奶娃娃,沈瑞是二房支柱,也只有他能出面。

    徐氏略加思量,點頭道:“也好,去看看吧……不別人,四房老安人在華亭,總要回去看看……”

    沈瑞一愣,才想起張老安人來。自己即便已經出繼,可在世人眼中,四房也是有生養之恩的,真要有事,自己不能束手不管。

    “瑾大哥那邊呢?是不是也回去?”沈瑞看向沈道。

    沈點頭:“自然要回的,那邊就是有假的,倒是便宜。九哥那邊是林哥兒。”

    遠行歸鄉,諸事繁雜,行船走馬,都要沈去安排,沈就沒有多留,約好出發的日期,就先家去了。

    徐氏立時吩咐下去,安排人打點沈瑞出門的行李。

    沈瑞跟徐氏打了招呼,往翰林院尋沈理去了。如今新皇登基,皇權與相權之爭一觸即發,沈理是謝閣老女婿,不得要受池魚之殃,要是能勸沈理回鄉,暫避這一茬紛爭,也是好事。

    等沈瑞走了,徐氏的臉就沉了下來。真的是倭寇上岸嗎?徐氏活了五十多歲,至今已經五朝,“英宗復辟”時就記事了,每到皇帝登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動蕩,有的是異族趁火打劫,有的則是朝廷諸公的手筆或地方貪官的手筆,或為爭權,或為奪利。就算真的是異族,沒有勾結地方,也不敢襲擊一個有駐兵的府治之地。沒有內奸,引不了外匪,可憐百姓無辜。就算以后沈瑞要出仕,可宦海沉浮誰也不好,徐氏打算出服后安排人回松江經營地方,作為二房的退身之地,如今卻猶豫了。松江離海邊實在太近,不管是真倭寇,還是假倭寇,都容易生禍患。難道要經營蘇州?徐氏想起徐氏族人與嗣侄那邊,眉頭皺得更厲害了。

    外頭傳來腳步聲,三太太扶著三老爺過來了。

    “大嫂,聽瑞哥兒要出門,可是松江那邊出了什么事?”三老爺問道。

    守孝三年,不是玩笑話,如今雖過了百日熱孝,可還沒有到周年,沈瑞這個孝子,也是依舊要服白,到周年才換青孝服。要是沒有大事,徐氏不會安排沈瑞出門。

    徐氏也沒有打算瞞三老爺,了倭寇劫掠松江之事。

    三老爺大驚,三太太也神色大變。雖沒有回過松江,可那畢竟是宗族根基所在,這幾年又有族親往返,夫妻兩個不免擔憂。

    “大嫂,既是那邊不安生,就別讓瑞哥兒去了,安排管家跟著哥兒他們南下便是。”三老爺雖擔心族親,可更不放心侄子,尤其是這幾日正想起沈珞早夭舊事,更不愿沈瑞有絲毫涉險。

    三太太也跟著勸道:“是啊,瑞哥兒還沒有換服,就算是不出面,也沒有人會怪罪。”

    徐氏搖頭道:“要是四房老太太跟著沈源在揚州還罷,如今既在松江,瑞哥兒總不能當不知道,況且還有沈瑾這個狀元在。這次松江雖是歷劫,沈瑾卻是衣錦還鄉,是這個時候,瑞哥兒不能有半點差錯。”

    人言可畏,孝字最大,三老爺與三太太聽到這里,也替沈瑞為難。

    要之前,提及四房的亂事,人人心中都有桿秤,沈瑞這個原配嫡子名聲狼藉,被父親祖母不喜,過繼他房,沈瑾這個記嫡的庶長子表現的再清白,也沒有那么無辜。人人都會想著,沈瑞真的如傳言般不堪,也不會入了二房的眼,被選為嗣子;那既是不錯的,之前的傳言又是怎么來的?有沒有沈瑾這個庶兄在后頭推波助瀾?

    如今沈瑾中了狀元,情景又不一樣。狀元是文曲星,星宿下凡自然不會有錯,大家少不得要睜大眼睛挑沈瑞的不是,印證沈瑞真的是不堪造就,與父兄不相容,過繼他房。

    想到此處,三老爺無奈道:“有沈瑾壓著,以后瑞哥兒為難的地方還多些。”

    有沈理在前,又有沈瑾在后,沈家二十年間出了兩個狀元,出第三個可能性微乎其微。況且沈瑞的功課都在三老爺眼中,用功是用功,也比同齡少年強出一頭,可也不是天才絕。沈瑾與沈瑞年紀相仿,關系又微妙,稍有不當,就能牽扯到前情往事,讓人不得不顧忌。

    *

    翰林院外,樹蔭下。

    沈瑞抬頭看天,額頭上汗津津。他穿著孝服,太過顯眼,出入不便,打發長壽過去衙門口傳話請人。至于為什么沒有等到落衙后再去沈理家,當然是因為察覺了謝氏的冷淡。雖在沈理面前,謝氏這個族嫂對沈瑞向來熱絡,可人后神色復雜嫌棄也未加掩飾。疏不間親,沈瑞沒有對沈理提過,不過去沈理家的次數少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神农架林区| 开封市| 中江县| 旬邑县| 荥经县| 襄城县| 武强县| 南康市| 汾阳市| 宜都市| 安吉县| 天镇县| 公安县| 平凉市| 涡阳县| 湖北省| 蛟河市| 莱芜市| 南陵县| 科技| 开封县| 治多县| 黑山县| 恩施市| 井陉县| 五华县| 湟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青海省| 望江县| 咸丰县| 桂平市| 综艺| 吴旗县| 华亭县| 武定县| 察雅县| 施秉县| 九寨沟县|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