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有能力強行扭轉(zhuǎn)天下大勢,而偏偏就是不改,僅僅只是賣力的宣揚自家的道義,有沒有錯?
道家在戰(zhàn)國時代隱而不出,只宣揚自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钡闹晾恚瑓s偏偏又尊奉無為的原則,就是啥都不干,有沒有錯?
楊朱學派主張“自我為貴”,宣揚“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去;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這種極度自私的道義,又有沒有錯!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這當然是錯的,但是,如果從道義的角度去看,不論是墨家也好,還是道家和楊朱學派也罷,甚至包括那些就知道天天講道義,卻就是不干實事兒的學派,統(tǒng)統(tǒng)都是沒有錯的。
他們所傳的修行之道,統(tǒng)統(tǒng)都是好的,希望天下人心自轉(zhuǎn)的終極目標,也同樣是沒錯的,但是……,卻太過的殘忍啦。
在那個你吃我、我吃你,根本就是朝不保夕的戰(zhàn)國時代,天下的所有人,上至各國的霸主,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全部都已經(jīng)……,苦的太久了。
霸主們已經(jīng)不像春秋時代那么瀟灑,沒事兒就聚在一起,好好的調(diào)戲一下周天子,而是整天繃起自己的全部心弦,生怕哪一天不知道周圍的哪個鄰國,就會直接大兵壓境,把自己給吞個,連骨頭也不剩下半根。
而百姓呢,就更加的不用去講了,在那個平均壽命僅僅就不到三十歲的恐怖時代,每天到底是要死上多少,連十二歲都不到可憐少年,現(xiàn)代人真的可以完全體會到……,那種殘酷嗎?
因此,再也看不過眼的亞圣,終于是在自己四十多歲的時候,開始重走圣人當年的道路,踏上了一條,他自己也不知道結(jié)果的弘道之路。
公孫丑曾經(jīng)問過老師,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亞圣的回答是不動心,這可不是裝嗶瞎胡說的,他是真的一點兒都不動心的,原因一目了然,亞圣之所以同樣要周游列國,一是希望像曾經(jīng)的圣人一樣,可以找到真正的圣主明王,二呢,他的主要目的,其實僅僅只是弘揚儒道,挽救自己的學派于危難之際罷了。
他和各國的君主,談?wù)摰闹饕獑栴},也僅僅只是治國之道,對于真正的平天下之道,他最多只是大概的講了一下。
之所以不深講平天下之道,原因根本就是一目了然,連自己國家都治理不好的人,有資格去聽平天下之道嗎?
因此,告訴各國君主什么是儒家之道,那也就可以了,勸那些天天傻乎乎的國主們,對自己本國的百姓好一點兒,也已經(jīng)是很大的功德了,總不能為了平天下,就隨便找一個國主,將真正的秘密告訴對方,最后天下太平了之后,卻弄出了一個,自我黑化的超級暴君吧?
所以,等到幾十年之后,儒家的第三位扛鼎人物,一代烈儒荀子走上前臺的時候,他就把幾乎全天下的大佬,包括自家的前輩亞圣……,統(tǒng)統(tǒng)都給臭罵了一遍!
而這位得罪了全天下的剛烈大儒,也把儒家真正的不傳之秘,剛?cè)嵯酀、德法相輔,影響后世整整兩千年的——王霸之術(shù),清清楚楚的展現(xiàn)在了世人的眼前。
哪有什么所謂的法家,韓非子真能算是法家的開山鼻祖嗎,他真的是當時,所謂法家的集大成者嗎?
韓非和李斯二人,僅僅只是得了老師荀子,一點兒皮毛的不肖學生罷了!
荀子得罪的大佬太多,為人又太過的剛烈,還教出了兩個不肖的學生,因此,他也就被歷代的所謂儒學大家所不屑,甚至是跟笑話差不多的抨擊。
連他那本嘔心瀝血書寫的曠世寶典——《荀子》,竟然都不列為儒家的十三經(jīng)之中,這真心是……,無話可說啦。
就這么說吧,哪怕《尚書》、《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包括《春秋》在內(nèi)的,五部老掉牙的史書全都不讀,《荀子》這部第一次詳細闡述,儒家平天下之道的曠世寶典,也是必須要好好研讀的!
這本書對于儒家來說,真心是太重要了,尤其是歷經(jīng)了秦末的小亂世,儒家已經(jīng)拿出來的終極版平天下之道,全都焚毀、遺散了之后,歷代的儒者如果不看《荀子》,恐怕連自家的學說、精神、理想、目標、手段,到底是有多么的牛嗶……,那都是不知道的。
不過,《荀子》不列入十三經(jīng)之內(nèi),并且一直名聲不顯,可能也是歷代大儒有意為之,畢竟荀子真心是太實在了,差不多將自家的老底,全都給抖摟的差不多了。
因此,本著好東西一定要自己秘密研究的心態(tài),他們就全都有意的不宣傳《荀子》,甚至對荀子本人也不斷的去指責。
是不是這樣的,僅僅只是一種瞎球胡猜罷了,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就是從不去研讀《荀子》,就是有意的去對荀子抨擊,那么,說這種不要臉之話的人……,豈配稱為儒生————!
荀子是真真正正的實干大儒,他和亞圣一樣,都已經(jīng)對當時的社會,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不過,他本人比亞圣豪爽的多,也更加剛烈的多,反正現(xiàn)在自家學派已經(jīng)重新崛起,而且適合當今時代的平天下之道,也已經(jīng)徹底成型,因此,荀子便一錘桌子,直接就開始了自己的……,平天下之路。
著書立說僅僅只是一個小行動,荀子真正的大行動,是開始默默的周游列國,沒錯,他也像自己的兩個大前輩一樣,在諸國來回的轉(zhuǎn)悠。
不過呢,荀子的目的可不是找什么明王圣主,而是……,研究各國的實力!
對于主要的大國全都看完了之后,荀子便開始收徒傳道,正式展開自己的平天下之路。
歷史記載荀子一共收了三個學生,但他絕對還有更多的弟子,只不過,韓非、李斯、張蒼這三個人,最為出名罷了,而真正得了荀子真?zhèn)鞯娜恕,恐怕就是漢初的名相——張蒼!
這個可能是真?zhèn)鞯茏拥拿啵降资窃趺椿厥聝,并不是重點,因此也就不再說啦。
李斯和韓非這兩個,自以為得了老師真?zhèn)鞯牟恍W生,其實也沒有什么好說的,不過,通過這兩個人的主張和經(jīng)歷,即使沒有看過《荀子》,甚至看過了卻沒有看懂《荀子》,也能夠從一個側(cè)面,稍微的了解一點兒,荀子的帝王之術(shù),大概是一個什么樣子,為什么能夠牛嗶到,足足影響了后世……,兩千年之久。
甚至……,不知道還要繼續(xù)影響……,多么長久的時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