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yuǎn)。
作為當(dāng)下明廷在關(guān)外的最前沿,寧遠(yuǎn)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吳三桂兩萬精兵皆屯駐于此,加之此前從山海關(guān)帶來的五千家丁,區(qū)區(qū)一座寧遠(yuǎn),便有兩萬五千人。
滿韃正處于上升階段,早期的時候,韃子極不擅于攻城,往往遇到堅城,有個兩三千明軍鎮(zhèn)守,韃子就啃不動。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漢奸的投靠,給韃子帶去許多明里暗里的好處。比如火器,比如一些攻堅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
所謂的漢八旗,在原本的歷史上,為韃子立下汗馬功勞。攻堅,有他們,殺戮同族,也有他們。
到如今這個階段,韃子的攻堅能力上升到了一個可觀的程度。明軍再也不能只憑兩三千人、十來門爛炮就守住一座城池。
譬如寧遠(yuǎn)這樣的重鎮(zhèn),往往要萬人計的兵卒,才能守住城池。
總兵府。
吳三桂放下手中書信,謂左右道:“馬科和白廣恩都急的跳腳了。”
左右將官聞言齊聲哄笑。
有人道:“伯爺,白老鼠和病馬急的跳腳不是情理之中的事么?”
吳三桂大笑,道:“兩個無能之輩而已,不去提他。”
然后轉(zhuǎn)言道:“阿巴泰到什么地方了?”
“回伯爺?shù)脑挘吞┳蛉找阎翆庍h(yuǎn)中左所。今日黎明時分已分兵。”有人回話道。
吳三桂毫無意外,道:“又是老套路。是沙河兒堡吧?”
答:“正是沙河兒堡。阿巴泰親率兩萬精騎、兩萬包衣分兵沙河兒堡。”
“這么說我們要面對的,是圖爾格的一萬精騎、一萬包衣?”
“伯爺英明。”
幾句話的功夫,韃子的兵力分布,已呈現(xiàn)出來。
此番東虜三萬精騎、三萬包衣,以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為首,以圖爾格為副,計六萬人馬來攻。
韃子的兵力,甚至行軍路線和速度,吳三桂早就知道。這些東西,韃子并沒有隱瞞吳三桂,甚至擺明車馬,通過祖大壽告訴吳三桂。其猖狂之處,可見一斑。
韃子的這種威勢,給吳三桂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使得吳三桂心里更加徘徊和猶豫。
但這些東西,他不會表現(xiàn)出來。即便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也不會。
對于他們而言,看得見的好處,要先謀奪到手。
“此番韃子多半還是從喜峰口或青山口入關(guān)。那邊早已打了招呼想必如此一來,朝廷拖延近半年的軍餉,應(yīng)該會在短時間內(nèi)如數(shù)發(fā)來。”吳三桂如是道。
這就是看的見的好處。
眾將官皆嘻笑開懷。
有人道:“此乃必然也。朝廷如今除了伯爺,還有誰可以依重?”
吳三桂不禁大笑。
道:“正因如此,關(guān)寧一線才不容有失,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我們的用處。若關(guān)寧有失,朝廷的軍餉怕是不會輕易發(fā)來。”
他叮囑道:“圖爾格雖然只有一萬精騎,卻也不能小視。傳我命令,沿途軍鎮(zhèn)寨堡,不得我軍令,不許出戰(zhàn)。以嚴(yán)防死守為主,韃子要挑釁,便任憑他挑釁。本伯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守住軍鎮(zhèn)關(guān)城!”
又道:“我稍后手書一封,盡快傳給白廣恩和馬科。”
“是,伯爺!”
阿巴泰率兩萬精騎及兩萬包衣于寧遠(yuǎn)中左所與副手圖爾格分開,自沙河兒堡進入朵顏三衛(wèi),按照老套路,借道科爾沁,突入明廷關(guān)內(nèi)。
他麾下兩萬精騎,滿八旗三十個牛錄九千人,蒙八旗三十六個牛錄近一萬一千人。
此番攻明,不以攻城略地為目標(biāo),因此不曾攜帶漢八旗攻堅,而以滿八旗和蒙八旗的機動性,行劫掠之事。
草原上,大軍迤邐。馬隊來回往復(fù),驅(qū)著包衣,趕著裝在有少量的口糧及軍械物資的馬車飛速前進。
歷來韃子入關(guān),都是空手來,滿載歸。只需要帶上空車,笑呵呵的來,回去的時候金銀和糧食必定壓斷車轅。
阿巴泰滿身戎裝,粗獷的臉上皆是絡(luò)腮胡子。他目光如狼,眺望著遠(yuǎn)方草原和天空交接的一線,仿佛看到了滿載而歸時的喜悅。
“離開盛京時,皇上拉著我的手,對我說了好多體己的話。”
阿巴泰淡淡道:“皇上對這次入關(guān)寄予厚望,南朝京畿至山東廣大區(qū)域,都是我們的目標(biāo)。這已是第五次,每一次都如同在南朝這個巨人身上狠狠的割一刀,這次過后,南朝想必?zé)o以為繼。祖靈在上,我等效仿鐵木真入主中原,已近在眼前。”
“南朝的花花江山,就是我大清的了!”
“他們的金銀,他們的女人,都是我們的!”
阿巴泰等人心中充滿了憧憬。那花花江山,就如同案板上的肥肉,予取予求,任憑宰割。
怎一個暢快了得?
說起來滿韃子最初的時候,便譬如黃臺吉早前也不曾想過入主中原。畢竟韃虜出身,眼光層次差了不止一籌。只是覺得南朝繁華,有時間了去搶一把,搶些金銀用用,奪些女人玩玩。
不過隨著漢奸的投靠,韃子的戰(zhàn)略思想,在隨之轉(zhuǎn)變。
漢奸們告訴黃臺吉,不要認(rèn)為大清人口不多,就不敢覬覦神州。想當(dāng)初鐵木真忽必烈能夠,他黃臺吉為什么不能夠?
不過黃臺吉也知道南朝是一個巨人,要一鼓作氣打到明廷是不可能的事。于是鈍刀子割肉,就是這些年的主流。
明里暗里與明廷內(nèi)部的反明勢力勾連,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只要有機會,就撲到明廷身上狠狠的咬一口,咬的明廷頭破血流。
用盡一切辦法給明廷放血,直到放干明廷這個巨人的血液,放到明廷倒下,他黃臺吉的機會就到了。
自松錦之戰(zhàn)前后,黃臺吉因為種種原因,身體愈發(fā)不在線。以往每次入關(guān)劫掠,黃臺吉都要親自督戰(zhàn)。而這次,他做不到了。
他只能躺在病床上,對阿巴泰一次又一次的囑咐。
因為內(nèi)部的問題,他選擇阿巴泰實行這第五次入關(guān)劫掠,而將多爾袞等人壓在盛京,其中諸多考慮。
“青山口還有多遠(yuǎn)?”
阿巴泰問道。
身旁,一個蒙八旗的將領(lǐng)大聲道:“還有三十里。”
“三十里”阿巴泰看了看天色:“很好,天黑之前應(yīng)該能到。”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