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北宮門再次被打開。???
呂布取出懷中詔書和赦令,帶著李肅等人大步而出,到了宮門外,掃過驚呆了的董手下士兵,高舉詔書,厲聲道:“奉詔誅賊臣董,余者皆不問!”
那些士兵看到李肅手中提著的人頭,正是方才剛進入宮門的董,無不大駭,心中惶恐,又看到呂布高舉的詔書和赦令,隨著一個人高喊萬歲,余下的立時跟著爭先恐后齊呼萬歲。
徐榮看著董的人頭,眼里露出復雜的神色,又看到詔書,不敢怠慢,也跟著應和起來。
不遠處的人群中,同樣有一個人神色復雜,正是張遼。
張遼看到董被殺,而手下的士兵看到赦令,轉眼就高呼萬歲,根沒有人想著為董報仇,不由暗嘆,看來董的殘暴已經盡失人心,連嫡系尚且如此,何況他人。
他早已聽過,董如今的殘暴已經不至于對敵人和士人百姓了,連手下諸將稍有言語蹉跌,也是當場就殺,如此怎能不失人心。
他知道呂布被王允策反,有與董侍妾私通的因素在內,但這多半并不是最關鍵的原因,畢竟妾的地位很低,常有買送的,即便被現,也未必有性命之憂。而且呂布雖然貪權,但也怕死,他被策反的真正原因還是董太殘暴了,以致于手下人人自危,呂布也不例外,他私通之事,換作其他人,未必會有性命之憂,但換作董,呂布心中便沒底了,加上高官厚祿誘惑,才會鋌而走險。
董被殺的消息,轉眼就傳到了宮內,尚書臺中,司徒、尚書令王允正在批文的手中之筆掉落,渾身止不住顫抖起來,眼里露出激動的神色。
尚書仆射士孫瑞長舒了口氣,看向王允。
殿后,天子劉協聽到董伏誅的消息,再看侍中王蓋興奮的神情,止不住站了起來,神情有如釋重負,又有幾分復雜。
來如果沒有董,他很可能永遠做不了天子,更可能早被何太后殺害,從這一點來看,董對他是有恩的。但隨著他年齡漸長,隨著董的一步步變化,劉協不知從何時開始,無時不刻心懷恐懼,董隨時可能篡位,他隨時都可能被董殺掉。
但如今,一切都不會了。
劉協終是長舒了口氣。
董伏誅的消息如狂風一般席卷了整個長安城!如同驚雷一般炸響了長安城!
橫行一世的董死了!
董暴徒死了?!
聽到這個消息,長安內外,朝野上下,無論是朝臣、士人還是百姓,第一個反應就是不信!
董何人也?
當朝太師,大權在握,挾天子以令諸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握兵馬無數,連敗關東諸侯,令天下側目,如今正當盛時,他怎么會死?!
但當董的頭顱和尸體展示在長安大街上時,整個長安頓時轟動了!瘋狂起來!
籠罩在長安城上空的陰云頓時一消而散。
滿城的百姓涌上大街,唱著跳著恣意的舞動著,泄著心中的快意。
長安城中幸存的富豪、官員、士人紛紛買酒買肉,互相慶賀,一些婦女也紛紛賣掉飾,買酒買肉做大餐,各條街市擁擠得水泄不通,酒肉被一搶而空。
董喜歡火燒活人,而他的尸體也沒有逃過那一劫,被拖到市中示眾,看守尸體的官吏作了一個大燈捻,放在董的肚臍上點燃,尸體前被擠得水泄不通,無數百姓看得拍手叫好。
而朝臣和士人之中,有上百個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聚集在董尸體前,大哭大叫,為被董滅了滿門的袁氏哭泣,又為董的死大笑。
人群之中,張遼拉著同樣做了偽裝的李儒和田儀默默的看著這一幕。董被殺的消息傳開后,李儒在府中痛哭,田儀則要前去尸體前哭拜,被張遼提前阻止,好生勸了一番,安排了他們的家人,然后帶著他們偽裝后,在這里向董的尸體做最后的告別。
看到李儒和田儀落淚,知道他二人都曾受董大恩,張遼拍了拍二人肩膀,輕嘆道:“李兄,田兄,節哀,看到了吧,董公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一人死而天下人狂歡,眾叛親離,他害的人太多,也是不冤。”
李儒和田儀不語,二人默默的向董尸體微微鞠了一躬,張遼嘆了口氣,也陪著鞠了一躬,三人趁著長安大街上一片混亂之時,悄然離開了這里,出了長安城。
長安城外,渭水之畔,張遼拉著李儒和田儀的手,道:“李兄,田兄,我們就此暫別,我已安排人送你們去河東,那里有重兵把守,很是安穩,且安心的呆一段時日。”
李儒和田儀朝張遼長作一禮,田儀道:“文遠不隨我們一道離開長安麼?”
張遼搖搖頭,看向西面:“董公已死,郿塢遲早也要被攻破,我還要去救個人。”
“白白!”李儒立時知道了張遼要救的是誰。
張遼點了點頭:“無論如何,她是無辜的,更曾幾番在董公面前救我,我豈能不救,還有其他家眷,能救總要救。”
田儀沒有話,朝張遼長拜一拜,然后轉身上了馬車,回頭看著張遼同樣西去的背影,百感交集。
他們雖然不知道張遼怎么在郿塢逃過一劫的,但知道必然很兇險,而今張遼卻能不棄前嫌,前去郿塢救董公的家眷,足見他是個義氣之人,他們沒有認錯人,雖然歷經生死波折,但張遼沒有變,還是那個重情義的張遼。
……
長安城,未央宮中,誅殺了董,一直隱藏在幕后策劃的王允終于站到了前前,未央宮前殿,百官朝會上,呂布眉飛色舞的敘著誅殺董的前因后果,他的官職爵位還要靠王允,怎能不力挺他?當即將王允的苦辛謀劃得精彩絕倫。
除此之外,尚書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等人也敘了王允此前隱忍謀劃刺殺董以正朝綱之事。
朝臣之中多有袁氏的門生故吏,他們感激王允為袁氏報仇,隱隱以他為,向天子進言,請王允錄尚書事,天子同意。
錄尚書事,便是總領尚書臺之事,看似與此前的尚書令職責類似,但卻有質的區別,尚書令官秩畢竟太低,而且名義上還屬于少府管轄,屬于內廷職務,更要完聽命于天子,而錄尚書事卻是外朝重臣對尚書臺事務的總領,相當于幫天子管起所有的文書事務,包括批閱奏折,行使原屬天子的權力。前漢的霍光、東漢的竇武、何進都是官拜大將軍、錄尚書事,錄尚書事往往意味著一個權臣的誕生。
王允錄尚書事,可謂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完掌控了朝政,從某一種程度上講是替代了董。
不過朝臣對于王允這個士人還是極為認可的,不同于對董那個涼州武人的排斥。
王允錄尚書事后,立時將皇甫嵩、馬日磾等朝臣放出大獄,以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命他率兵去攻打郿塢,誅殺董三族。
與此同時,又表奏呂布誅殺董的大功,以之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封溫侯。
這相當于一下子給了呂布四個重賞。
第一,奮威將軍,與皇甫嵩的征西將軍職位相當,高于董麾下所有中郎將。
第二,假節,就是加賜代表天子的符節,對于違犯軍法的將領,有先斬后奏的大權,這一點卻比皇甫嵩的征西將軍權力大了。
第三,儀同三司。“三司”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三公”是普天下士人做官的最高目標。呂布如今雖然誅殺董,但沒有經學素養,除非像董那樣,否則根做不了三公。王允便賜他儀同三司,就是享受三公級待遇,并有自征長史、主簿等屬吏的權力。
第四,封溫侯。兩漢以來,列侯是非宗室朝臣得封的最高爵位,列侯有縣侯、鄉侯、亭侯三級,其中以縣侯最高,而溫侯便是河內郡溫縣之侯,屬于縣侯,是最高級別的列侯,也是董曾經封給王允的爵位,如今被王允讓給了呂布。
夜晚,司徒府中,王蓋不解的看著父親,問道:“父親,呂布終究不過一個輕俠,縱然誅殺董,也不過是為了名利而已,若非父親謀劃,豈能如此,卻為何給他如此之厚的重賞?”
王允看了一眼長子,對他的格局不由暗嘆,搖頭道:“董雖死,但我等并不能高枕無憂,右扶風、弘農諸縣、河東郡、長安城,到處都是董的舊部,我等不通軍事,而呂布的并州兵素來與董的涼州兵不合,如今正要倚仗呂布,以并州制涼州,威懾郡縣,又豈能不以高官厚祿籠絡之?何況為父既有許諾,也不能食言。”
王蓋聽出父親言辭中多有失望之意,不由臉色微紅,從振興家族的興奮中冷靜了下來,敬佩的看著父親,道:“下一步該當如何?”
王允毫不猶豫的道:“先誅殺董三族,以收人心,正視聽,而后派可信之人掌控左馮翊與右扶風,再派使者撫慰關東,請關東出兵,迎接天子回雒陽,中興漢室!”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