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七月,驃騎將軍張遼上表,朝廷發布詔書,推行科舉制,檄文遍傳大漢十三州。rg
消息傳到州郡后,州郡嘩然,諸侯震驚,世家豪族洶洶,與之相反的是寒門和貧家子弟,聽到不論門第身份,皆可投牒自舉,無不沸騰,四方數不清的儒生暗中涌向雒陽,便是自感學識不夠沒信心報考的也渴盼著到雒陽觀看科考盛典。
第一次科舉為時半年,九月縣試,次年三月會試,四月殿試。
此次科舉張遼為主考官,考慮到第一次科舉,河東、雒陽、并州、青州與關中等張遼掌控之地還好,其他州郡情況復雜,那些諸侯未必會響應縣試,所以張遼將縣試放在了他掌控的地盤中,無論荊州、揚州、徐州或其他地方,皆可趕到雒陽、關中、河東、青州等地報名參加縣試。
各縣均設了考官,張遼又任命四大監考中郎將趕赴四方協調與監察,北方河東與并州是蔡邕任監考,西面關中是鐘繇監考,南面荊州、益州、揚州是劉備監考,東面冀州、兗州、徐州則是曹操監考。
除了四大監考中郎將外,張遼也派出鐵騎游走護送其他州郡考生進入雒陽、青州等地。
會試地設了兩個,一南一北分別在雒陽與河東,名為河南貢院與河東貢院,兩處貢院早已在加緊建設中,至來年春季便能建設完畢,一應俱。
與此同時,張遼也在轄下各處建設了大批屋舍,供外來考生居住。
亂世科舉實為不易,不出張遼所料,檄文下發后,河東、并州、關中、青州緊鑼密鼓準備,曹操的兗州也積極響應,但其他州郡反對聲極大,袁紹、袁術兄弟率先發難,指責張遼背祖制,戕世家,有王莽之行。
這在張遼的意料中,因為他們二人代表的就是世家豪族勢力,根基也在于地方豪族與世家,加之二人來就與張遼有仇,更懷野心,豈能附和他推行科舉。
如果袁紹與袁術兄弟的唱反調是意料中的話,那其他幾個諸侯的反應就讓張遼有些失望了。
益州牧劉璋沒有消息,從益州傳來的情報看,益州地豪族極力反對,扶持劉璋上位的正東中郎將趙韙更是堅決反對,劉璋性格就懦弱,此時哪能堅挺起來。
荊州牧劉表是同樣的問題,荊州世家勢力不弱于益州,明里暗里抵制科舉,此時的劉表已經是一心求穩,也保持了沉默。
真正讓張遼糟心的是占據徐州的呂布竟然也保持沉默,氣得他險些要帶兵過去將呂布橫掃了,張遼可以理解呂布的難處,這廝在徐州完是倚重世家,但問題在于這廝暗中與袁術來往頗多,反復無常、胸無大局、愛占便宜的就是這廝。
除此之外,北面幽州公孫瓚,東面自封大將軍的陳王劉寵,南面的交州刺史朱符同樣無視詔令。
剛剛在江東立足的孫策倒是響應了張遼,科舉制符合孫氏的出身,可惜江東世家力量也很大,孫策就殺戮過甚,立足未穩,他響應科舉制后,世家更是反對他,激起孫策怒氣,展開了更猛烈的殺戮。
如此結果在張遼的意料中,但卻是意料中最壞的情況,好在張遼早有準備,推行科舉就不是一日之功,強如隋朝推行科舉也搞的門閥離心,政權消亡,張遼早已做好了動用武力的準備。
不過動用武力也需要契機,張遼也打算將武力行動放在第一次科舉完成之后。
隨著九月到來,縣試先在各郡縣開始,共有考生兩千有余,不過大半都出于河東、并州和關中,是河東大書院和原來長安太學的學子,其他諸侯屬地來的學子不多,只有不到兩百。
不過隨著縣試結束,到了十月中,從其他地方趕來的儒生反而多了起來,他們不一定是參加,大多都是來觀望,張遼都安頓他們住下。
建安元年冬,趕到雒陽的學子對科舉制有了深一步了解,又看到張遼照顧周至,安排的住所比很多貧苦儒生的家宅還要好,于是書信四發,招朋引伴,從各地趕來的儒生更多。
袁紹、袁術等諸侯察知這個情況后,下令手下軍士堵截道路,四處捕捉,又以縣令禁行,不讓屬地中的儒生趕赴雒陽。
……
揚州九江郡,壽春縣州牧府中,香爐裊裊,琴聲悠揚。
年近四旬的揚州牧袁術坐在上首,瞇著眼睛聽著琴聲,一旁是他的主簿閻象,另一側是一個中年文士,中年文士身旁還有一個年方弱冠的少年。
少年身高八尺有余,猿臂蜂腰,一襲白衣,相貌極為英俊,自斟自飲,神情自然灑脫。
彈琴的人在一側帷幕之后,琴聲繞梁,委婉連綿,猶如山泉潺潺于幽谷,悅耳動聽。
不過就在這時,那少年突然轉頭,下意識看了一眼那帷幕,旋即又低頭自飲。
上首的袁術看似閉目假寐,實則一直在打量著少年,看到他轉頭,微瞇的眼睛睜開,拊掌笑道:“人言曲有誤,周郎顧,果不其然。”
那少年正是廬江周瑜,他身旁的中年人是他的叔父周尚。
周瑜最是精通音律,便是醉酒之中,只有彈琴者有些微差錯,他便能察覺出來。
周瑜當初相助孫策后,便隨叔父丹陽太守周尚留在丹陽,幾個月前,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又將周尚召回壽春,周瑜便隨叔父到了壽春。
袁術聽聞周瑜有才名,又精通音律,為眾人贊賞,便將周瑜召來,一邊飲酒,一邊故意讓琴師彈錯曲調,看到周瑜果然如傳言那般神奇,登時大贊,舉杯向周瑜:“公瑾如此精通音律,不如代琴師彈一曲如何啊?”
周瑜并未起身,而是舉杯還禮,灑然笑道:“今日蒙將軍美酒盛情款待,瑜已是醉意朦朧,十指顫抖不能自制,恐彈琴不成,反成笑柄,望將軍見諒。”
無論男女,美貌總是占據優勢的,袁術雖被周瑜拒絕,但看他如此灑然,心中無怪罪,反而喜歡,生了招攬之心,又舉杯道:“公瑾既是醉酒,彈琴便罷,吾聽聞公瑾頗有武藝,又知兵略,欲以公瑾為校尉,不知如何?”
聽到袁術出言招攬,竟以年方弱冠的周瑜為校尉,周尚不由動容,看了周瑜一眼。
周瑜卻是看不上袁術,他在壽春已經呆了幾個月,對袁術的為人、胸襟和韜略皆不以為然,心中只是想著與發孫策干一番事業,此時聽聞袁術招攬,知道以袁術的睚眥必報,明著拒絕肯定招禍,眼睛一轉,忙抱拳道:“將軍厚愛,瑜受寵若驚,只是自感才德不足,更無行軍作戰之術,入了軍中恐壞將軍大事。”
袁術看到周瑜竟然拒絕,登時皺起了眉頭,雙目如電,盯著周瑜。
周瑜神情自若,接著道:“瑜聽聞居巢長為賊所害,如不見棄,瑜愿為居巢長,磨礪事,方能為將軍效力。”
袁術一聽周瑜不是拒絕自己,而是自請從縣令做起,仍在自己手下效命,登時轉怒為喜:“好!好!如此公瑾便先做居巢長,熟悉事務,過些時日,吾再重用。”
周瑜微笑抱拳:“多謝將軍知遇之恩。”
袁術大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