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讓你窩心) 第1445章 非其真意

作者/讓你窩心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想的是快打快收,給宋軍一個措手不及,但是當禿嚕領兵犯境,連接劫掠了數個城鎮后,便有些收不住手了,想著谷城囤積著軍糧,就打算干了這一票就撤。可誰想到進攻并不順利,連日攻城不克,而駐扎在隨州的宋軍卻出武勝關欲抄他的后路。禿嚕聞報大驚,急忙撤軍,但宋軍已經先其一步攻克鄧縣,截斷了他們的退路。

    在宋軍前后夾擊之下,南陽軍損失慘重,被殲萬余人,禿嚕兵敗被俘。宋軍乘勝追擊,收復鄧州和唐州十余州縣,直撲南陽城。元軍各部星夜馳援,在南陽成為大小戰十余次,敗多勝少,各拒營寨對峙。而宋軍也在調動二線部隊增援,南陽城危矣。

    桑哥與鐵穆耳皆驚,禿嚕也算能征慣戰之將,卻無一戰之力,尤其是他們輕騎快馬居然沒能逃出宋軍的圍殲,可見宋軍在機動能力已經不遜他們。而更為可怕的是南陽一失,則不僅中原在其攻擊之下,就是視為根本之地的漠南也在其覬覦之下。

    在地理形勢上,南陽雄踞于中原大地,長江、黃河之間,西鄰關陜,東達江淮,南通荊湖、巴蜀,北拒三都,像是關中、漢中、湖北與中原四者之間的一個樞紐,四面即可進入,四面亦可出擊。

    從全局的角度看,南陽盆地具有東西伸展、南北交匯的特點。在黃河與大別山之間,自北向南依次有汴河、渦河、潁河、汝河及淮河上游主干等河流成扇形展開。這些河流的源頭都深達中原腹地,下流匯入淮河,因而成為中原與東南之間的主要交通線路。

    南北相爭,這些河流每為雙方戰守之資,由中原趨江淮而臨東南,由東南出江淮而圖中原,都可藉這些河流為運輸線。自中原南逼江淮,由汴、泗二水南下,可趨泗口,略淮東方向;由渦、潁二水南下,可趨渦口、潁口,略淮南方向。

    襄陽和南陽分處于盆地的南北兩端,這兩座重鎮的形成南北雙方的對峙和膠著。南北對峙時,南北雙方往往各據襄陽和南陽而分享南陽盆地。在東西之爭中,無論是入攻關中,還是自關中東出,南陽盆地都是必爭之地。此外南陽盆地境內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可以蓄民養兵,對于任何一方勢力皆是一片富有吸引力的地域。

    而在川蜀地區宋軍在北伐結束后依然沒有停止向成都進軍,尤其是在得到援軍加強后,兵力已經達到十余萬之眾。雖然元軍不斷調集境內兵力堵截,但是依然難擋兵鋒,沿途城寨紛紛失守。而他們一旦進入成都平原,以宋軍的攻堅能力,成都失守也只在旦夕之間。因而鎮守四川的行省左丞,都萬戶也速帶請求放棄成都,撤往漢中,以保存實力,據守要道,阻敵進入關中……

    現下剛剛緩和的形勢,又再度緊張,元廷財政枯竭,難以再戰,因而真金再度下旨要李謙盡快與南朝達成和議,以求雙方盡快罷兵,為此授予他們機宜之權。除不得割讓開封、南陽,釋歸廢帝及重要宗室子弟外皆可相機應允,務必在年前達成和議。

    李謙三人此時皆面色沉重,他們知道旨意雖然授予了他們機宜之權,卻也表明大汗對達成和議的急切,自己責任的重大。一旦和議失敗,那么回去也必受嚴懲。且也擔心若是對南朝讓步太多,必定引發朝臣的彈劾,賣國之名是洗脫不掉的,而彼時大汗一推六二五,他們就是替罪羊。

    “各位上官,我們可不可以一換二,盡快與南朝達成和議呢?”而這時一直在李謙身旁沉默不語的一人問道。

    “李尚書,有何高見?”李謙眼睛一亮道。

    而桑哥與鐵穆耳也看向李思衍,暗道怎么把這個人才給忘了。其為南朝饒州府人,德祐元年登進士科,擅于詩詞,但隱居未仕。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渡江,遣派武良弼下饒州,遍訪賢士,聞思衍賢名,便將思衍任為樂平令。

    李思衍‘順應形勢’出山應征。不久,又授袁州治中,后任國子監司業。后元世祖忽必烈因安南未歸附元朝,屢次派遣軍隊攻打,都沒有成功,于是下令禮部出使安南宣招撫諭,命李思衍作為副使隨行。元朝使團一行抵安南后,安南國王召見,唯獨李思衍不向安南國王行叩拜禮。

    李思衍義正辭嚴地說:“大國之臣不拜小國之君,禮也。”話一出口,在場的人都大驚失色。安南國王被他的氣度所折服,認可道:“敬其主以及其使,亦禮也”。李思衍在安南國王面前,大宣元世祖德威,安南國王對思衍外交能力十分敬佩。次日,安南國王奉寫回表,并附上厚禮,賞賜元朝使者,唯李思衍堅持不受。

    回朝后,元世祖斥責正使不該接受賞賜。李思衍又巧妙應答道:“臣不收,全大國之體,其受,安小國之心。”一句話,使元祖轉怒為喜,夸獎思衍是個賢能的人才,也給了正使一個臺階。同年十一月,世祖又命李思衍再為國信使,出使安南,宣諭安南國王陳日煊親身入朝,否則必再加兵。

    再次完成使命后,李思衍詔拜為禮部侍郎兼浙東宣慰使。任職期間,他十分關心民眾疾苦,主張寬減關市之稅,興辦學校,讓百姓過上安樂的日子。兩年后,升南臺御史,再擢禮部尚書。李思衍為人正直,居官清廉,為政皆有聲譽,此次受命同來南朝和議。

    “下官以為當下和議停滯,乃是雙方主要在劃界上難以達成一致,對開封皆不肯舍去,余者皆據于次。”李思衍言道。

    “李尚書,坐下細談!”桑哥聽之有理,讓其坐在自己的下手,又令人布置碗筷,親手給其斟上酒道,“南朝對于釋還廢帝也不肯放手,李尚書何言意在劃界?”

    “稟左相,下官認為當初南朝廢帝北狩,降詔各地歸順我朝,又接受了我朝敕封。因此為南朝小皇帝嫉恨,其繼位之初便將所有受封的宗室開除宗籍,當年廢太皇太后靈柩送回南朝,其也只是以庶民禮安葬,并未葬入皇陵。可見他對宗室的死活和歸否皆不在意,要求釋歸廢帝也只是迫于朝野的壓力,做做樣子而已。”李思衍道。

    “那而今南朝皇帝就不怕來自朝野的壓力了嗎?”鐵穆耳好奇地問道。

    “前時南朝太學生伏闕上疏之事,大家皆有耳聞吧?”李思衍見他們點頭,接著道,“太學生上疏的條陳之一就是要迎回廢帝,但南朝皇帝在闕門親自會見他們,三言兩語將他們駁的辯無可辯,當眾認錯。而后將為首者開除學籍,遣送回鄉,終身不得科考;參與者二百余人皆被除籍,數年不得參加科舉。而響應的一眾士紳及名士大儒皆被問罪監管,如此一來誰還敢再提此事。”

    “再有南朝朝臣皆是當年行朝官員,若廢帝釋歸,重新復辟,他們是將被清洗,這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對于南朝小皇帝更是沒有絲毫好處,也會成為其的隱憂。因此對釋歸廢帝,并不愿意,正想借我朝之手將其用留北方。”

    “李尚書言之有理,但當下士人及朝臣即使不提此事,而民間百姓卻對迎回廢帝呼聲甚高,且一直有真龍被囚,天下不安的傳言,其總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吧!”李謙言道。

    “近幾日,平章沒有出去,想來不知京中又發生了一件甚是有趣的事件。”李思衍笑著道。

    “哦,又有何時發生?”幾個人都齊齊看向他,好奇地道。

    “十數日前,宮中曾有旨意尋訪高僧大德,奇人義士,經測試選中后,有大能者可封為國師,余者為皇家供奉,因而吸引了不少僧道前去應征。”李思衍喝了口酒潤潤嗓子道,“世人皆言南朝小皇帝詭詐,此次下官也算見識了,他選拔奇人不考經文,不問德行,只出了一題。讓他們‘辟谷’二十日,若是日滿仍能行動自如就算通過。”

    “何為辟谷?”鐵穆耳又問道。

    “辟谷,乃是一種修行之法。”桑哥接過話題為其解釋道,“據稱有能者可不食不飲,只憑吐納食氣飲露,便可不死,仍然能行動自如,猶如仙人一般!”

    “左相所言不錯,但是有此能著皆是傳說,親眼見著幾無。”李思衍道,“小皇帝聲稱為保證公正,令人在舊宮宣德門外搭起高臺,隔成數十間小屋,參試者衣食住行皆在其上,又遣兵卒看守以防作弊。此外又請京中耄老名士作為證人監看,而百姓也可圍觀。”

    “結果如何?”鐵穆耳問道。

    “在參試者齋戒三日,沐浴更衣后,這些人登臺比試,不供給飲食,每日只有宮人送來收集的露水為飲。初時三兩天,這些人尚能活動自如,談笑風生。五日后,便無人再出屋活動。七日后,半數人就已經饑餓難耐,紛紛放棄。十日后,余者已經骨瘦如柴,難以行動,被抬走救治。十五日后,余下的數人已經是奄奄一息,形如枯槁,眼見不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悟县| 夏河县| 镇远县| 泽库县| 桦川县| 宁陵县| 富宁县| 云林县| 扶余县| 涟水县| 林西县| 孝昌县| 厦门市| 福州市| 宜丰县| 会东县| 琼海市| 阳信县| 西平县| 亳州市| 墨江| 义马市| 贺州市| 于都县| 临安市| 葫芦岛市| 中超| 阳西县| 绍兴县| 木里| 隆昌县| 偏关县| 从江县| 紫金县| 屏边| 阳信县| 开封县| 定西市| 慈溪市| 许昌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