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新宋 新宋 - 正文之前 第七節 拗相公(上)02

作者/阿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趙頊這幾天也心神不寧,熙寧五年的春節眨瞬即過,粉飾出來的太平景象隨著上元燈節的結束也被打回了原形。一個宰相請辭,一個參政告病,馮京獨木難支,中書省要處理的公文堆滿了幾案。而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如曾布這樣的大臣則堅持要等王安石回來再做處置,他們的也頗有道理,連自己也無法駁斥,但是這樣的結果卻是政務一天天堆積,國家運轉的效率降到了最低。

    除開日常的政務被荒怠之外,朝中與地方的官員個個都心存觀望,無心理政,他們更關心的反倒是王安石的去留,也許是因為這件事和他們的前途關系更緊密吧——趙頊帶著惡意的猜想。但是身為大宋朝的皇帝,面對自己有這樣的臣子,他亦無可奈何。新黨與舊黨交章上表,或者希望皇帝挽留王安石,或者敦促皇帝早日批準王安石去職,任命新的宰相,政局愈發動蕩不安。

    趙頊坐在龍椅上,想起昨天和石的對話。

    “陛下,王丞相去留,不可不早下決斷,否則政務荒怠,為禍不淺。”

    “朕也是這樣想,但是王丞相執意請辭,如之奈何?”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朕與你君臣相知,有話但無妨。”

    “那么臣敢問陛下,究竟僅僅是王丞相執意請辭,不肯從命,還是陛下心里也有點猶豫呢?”

    “……”

    “白水潭之案,與臣休戚相關,但臣不敢以私心壞國事。今日之事,陛下不早定白水潭之案,王丞相就不可能復職,王丞相不復職,陛下銳意求變之心,由誰來實現?”

    “……”

    “即便是陛下真的不想用王丞相了,也應當早點下決斷,臣以為中書省的權威較之新法的權威更重要。中書省諸事不決,地方便有輕朝廷之心,上行下效,地方官吏便會怠于政務,國家之壞,正始于此,陛下三思。”

    ……

    正在那里思考,李向安輕輕走了過來,啟奏道:“皇上,太皇太后和太后要見您。”

    太皇太后曹太后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慶歷八年衛卒作亂,她臨危不亂,親率宮女宦侍死戰,堅持到天亮,平定叛亂,實在不愧是將門之女。她的祖父曹彬,也是中國歷史最值得尊敬的將軍之一,稟承祖父的那種舉重若輕的氣質,她在仁宗死后,立趙頊的父親英宗為帝,并且曾以垂簾聽政,對英宗一朝的政局穩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趙頊一即位,立即尊她為太皇太后。這個女子,在大宋朝野享有崇高的威望。雖然曹太后不是趙頊的親祖母,但是趙頊歷來都很尊重她的意見。而她也并不是那種對權力有著變態的渴望的女人,雖然二人之間因為種種原因,有著不可避免的隔閡,但是彼此的聰明與尊重,讓這種隔閡變得那么極不顯眼。

    皇太后高太后是曹太后的親侄女,是曹太后親姐姐的女兒,也是趙頊的親生母親,這也是個很謹慎的皇太后。趙頊屢次想為舅舅家蓋座好房子,都被高太后阻止了。最后為高家蓋的房子,都是高太后自己的月俸里省出來的,沒有用過朝廷的一文錢。

    這兩個女人在不同的時代受到過不同的評價,但是僅僅在當時而言,她們卻有極好的聲譽。當時的人們不會因為后世的眼光而改變他們意志。

    “兒臣叩見皇祖母、母后。”趙頊不知道兩位太后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官家起來吧。”曹太后笑著扶起年輕的趙頊,在皇宮里,她們都管皇帝叫“官家”。

    趙頊站了起來,也笑道:“不知皇祖母和母后找兒臣有什么事?”

    曹太后正容道:“孤家聽外間王安石請辭相,中書省百事俱廢,心中憂慮,我是快要去見仁宗的人了,萬一有天去了,仁宗問起來今日的朝局,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請官家來問問,看官家是何打算?”

    趙頊連忙笑道:“皇祖母身康體健,一定長命百歲。外間并無它事,兒臣會處理好的,皇祖母盡可放心。”

    曹太后溫言道:“官家,你也不用寬慰孤家,你皇祖母五十多歲了,早就應當隨仁宗而去。孤家并不是要干預朝政,昔日仁宗在時,民間若有疾苦傳到我耳里,我一定會告知仁宗,請他下旨解救。現在孤家也是一樣的。”

    趙頊笑道:“這個兒臣深知的,只是當今民間卻沒什么怨言。”

    曹太后緩緩看了趙頊一眼,道:“官家,民間對于青苗、免役二法甚多抱怨,我也聽了。石改良的青苗法效果不錯,如果不能罷青苗法,就當于國推行改良青苗法,何苦讓他處百姓受苦?王安石雖有才學,前段卻鬧得數千學子叩闕,這種事情我死后若告訴仁宗,列祖列宗九泉之下如何能安心?他既然請辭,不如便把他罷免了。如果官家想保他,就放他到地方,他必定是一個出色的太守。況且中書不能久無相,如果政事荒怠,官家更應當早做決定。”

    趙頊連忙道:“皇祖母教誨,孫兒不敢不聽。石青苗法改良和農業合作社,當預備推行國。然而王安石也是極有才能的大臣,現在除他之外,倉促無人可用。”

    高太后聽他這么,在旁邊道:“官家,何謂無人可用?韓琦、富弼老臣,司馬光、文彥博老成之輩,蘇軾兄弟是仁宗親口的宰相之才,便是石,依孤家看,也比王安石老成。”

    趙頊苦笑道:“韓琦老了,加上邊防缺一帥才,非韓琦不能鎮守,富弼病體纏身,文彥博已是樞密使,樞府亦不能無人,司馬光太過保守,蘇軾兄弟是輕佻之輩,行為不檢,在地方歷練或有所成,石的確是個人才,但是他年紀太輕,資歷太淺,用來參贊機務輒可,如果遽然重要,肯定不能服眾。兒臣亦有兒臣的苦衷,國家之勢,非變不可,不變法不足以富國強兵,不用王安石,兒臣無人可用。”

    “況且王安石也有他的長處,不僅僅長學見識皆是人中之杰,而且敢任事不避嫌怨,不怕把天下的怨恨的聚于己身,一心想著國家百姓,這種人是難得的忠臣。”

    曹太后默然良久,方溫言道:“官家自有官家的見識,只要官家記得,做皇帝關系天下的興亡,行事一定要老成謹慎。時時刻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心行事,就能做一個好皇帝。現在朝局亂成這樣,穩定朝局才是關鍵,不管官家用不用王安石,都要早下決斷,中書不可無宰相。有了宰相,朝中官員才不會首尾兩端,一心想著謀自己的利益,他們才能安心辦事。這一節皇帝一定要記住。”

    趙頊笑道:“皇祖母的教訓,孫兒牢記在心。”

    雖然打定主意早下決斷,但是趙頊催王安石視事的詔書卻部被王安石給退了回來。

    做為王安石,不僅僅是因為他現在心里還在猶疑不斷,也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政治氣氛,不適合他回到相位上。白水潭之案未決,請皇帝罷免王安石的奏章沒有被批駁下去,就證明皇帝的態度依然不夠明朗,王安石是斷然不會返回中書省的。

    月底,司天監靈臺郎亢瑛上書:“天久陰,乃大獄久拖未決之象,請陛下早斷白水潭之案;星失度,主中書無相,朝政紊亂,請陛下早下決斷。”

    這一道奏章,立即成為了朝野關注的焦點,利用天象來敦促皇帝早日解決當時亂得一塌糊涂的朝局,正是各方面都盼望的,這兩件事久拖不決,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趙頊把這道奏章發到中書省和樞密院的當天,馮京和文彥博就各自拜章,以為白水潭之案,不宜久拖,二人一齊推薦周敦頤權知開封府,審理此案;而曾布、王雱等人則推薦常秩與李定。

    雖然各方面都希望通過自己的人選來得到一個有利于自己的判決,但是最后的任命卻不是雙方推薦的任何一人,而是以陳繹權知開封府,審理白水潭之案。

    這道任命傳來的時候,石正和李丁文在下棋,結果一著子落下,緊了自己一口氣。

    李丁文淡淡的笑道:“公子,不必如此擔心,陳繹主審此案,正足以表明皇上的心跡。”

    “哦,何以見得?”

    “陳繹一向被人認為是新黨,和王安石一派關系密切,但是實際上卻即不是衙內派,也不是呂派,陳繹一向以能平冤案,能斷大案出名,皇上親口嘉嘆斷案不避權貴的強項令,這次被任命為權知開封府,可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皇上是想借他的令名來堵住眾人之嘴,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李丁文一邊落子一邊侃侃而談,他的“衙內派”即是指王雱派。

    石苦笑道:“我們好不容易通過沈括,服郎亢瑛,得到這次機會。以為中書樞密一齊推薦周敦頤,皇上決無可能駁回。以周敦頤和二程的關系,加上他一向的性格和個人的威望,足以給我們一個最好的結果。現在陳繹上任,就不知道要增加多少變數了。”

    “但是周敦頤也有一個缺點,他和二程有師生關系,他的斷案難免有嫌疑。而陳繹則讓人挑不出毛病來,而且資歷與威望,都是恰到好處。公子不必太擔心,我以為陳繹斷案,我們雖然不會有最好的結果,也不會太差。至少桑公子我敢擔保無事。”李丁文倒是顯得很放心。

    “也只好如此了,總比李定和常秩要好。”到了這時節,石也只好自我安慰,“潛光兄,你是誰舉薦的陳繹?如果只是圣心決斷,皇上決不能同時駁了中書和樞密的面子。”

    “還能是誰?只有王珪這個老狐貍。他揣慕上意,也不敢得罪王安石,也不敢得罪公子,便出了這么個主意。”李丁文冷笑道,“不過也好,公子可以去安慰桑家,長卿不久就可以出獄了。”

    “也是,我這就過去一次,桑夫人急得人都快垮了,這次總算有個準信了。杭州那件事情辦得怎么樣了?”石一邊一邊吩咐侍劍備馬。

    “唐甘南來信,一切妥當,蘇軾也報了平安。公子盡管放心。”

    “那我的海外船行的事情呢?”

    “唐甘南正在辦,今年桑家和唐家的棉布生意賺大了,再加上在兩浙等三路辦錢莊的收入,現在兩家是國數一數二的巨富那是不夸張了。海外貿易來利潤就高得驚人,現在他們財力足夠,自然也會寬出手來支持。”李丁文一邊一邊想著什么,終于道:“公子,有件事你還得注意……”

    石漫不經心的問道:“什么事?”

    “桑唐兩家現在財力來大,雖然兩家和公子榮辱相關,但是我擔心總有一天他們會脫出我們的掌握,特別是將來公子難免要他們花大錢做一些無利可圖的事情。所以我以為應當早做打算。”李丁文低著聲音道。

    石愕然望著李丁文,“算計桑唐兩家?”

    這件事他想都沒有想過,兩家對他石應當是有恩有情的。

    李丁文淡淡的點了頭,好像他的是去隔壁酒家打壺酒一樣,“我們應當在桑唐兩家中安插一些人手,以便于控制。另外,桑家姐快到出閣的年紀了,她和公子情投意合,不如我去幫公子親,桑家斷無不允之理。”

    “你什么?你要我娶梓兒拉攏桑家?”石壓低了嗓子吼道,狠狠的盯著李丁文。現在他終于知道這個世界上真有奧貝斯坦類型的人物存在了。

    但李丁文卻毫不在意,只淡淡的道:“行大事者不拘節。何況公子和桑姐非常相配,用婚事來鞏固彼此的關系,有何不可?我以為桑家也是非常希望的。”

    “你閉嘴!我才不要因為這樣惡心的原因成親。”石翻身上馬,狠狠的道。

    李丁文似笑非笑的看了石一眼,不再這個話題,“沈括后天是兵器研究院第一次試驗新的煉鋼法,公子要不要去看?”

    “等我回來再吧。”石抽了一下馬,帶著侍劍揚長而去。

    正李丁文所的,陳繹在新黨中,是屬于那種“實干派”,這些人支持新法,勇于實干,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新法給了他們展現才華的機會,能夠更快的得到提升,實行自己的政治抱負,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對新法身,亦有著相當的政治認同。他們雖然有自私的一面,卻有著極為出眾的政治才華。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在新黨只是少數,而且對決策的影響甚微。新黨的決策者和執行者,決大部分人把決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和舊黨的爭吵之上,甚至極端的走向“舊黨反對的,我們就支持”這樣的困境。

    看著開封府的大門,陳繹頗有幾分感想,自己終于可以走進這扇大門,坐在公案之后決斷冤獄了。被皇帝親口嘉獎“斷案不避權貴”的自己,能不能和已經成為傳奇被百姓們傳唱的包拯一樣,在開封府立下自己的千世的令名呢?想到這里,陳繹的手心里便是熱乎乎的汗水。

    名動天下,關系到朝野的白水潭之案,對自己來,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千載難得的機會。陳繹心里非常明白,處置得當,自己未必比不上十幾年在這里斷案的包拯,處置不當,鄧綰就是前車之鑒。

    正在這里心潮澎湃的陳繹,忽聽到自己的家人輕聲道:“王丞相公子來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金乡县| 新安县| 七台河市| 蒲江县| 合川市| 虹口区| 广西| 三门县| 恭城| 宜昌市| 靖宇县| 客服| 青州市| 黎平县| 乌审旗| 名山县| 慈利县| 天台县| 彭州市| 五原县| 郯城县| 桑日县| 哈密市| 肥乡县| 磐安县| 察雅县| 通江县| 景泰县| 宜兰县| 文化| 太谷县| 常熟市| 织金县| 安达市| 云安县| 民县| 阳高县| 西吉县| 道孚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