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略帶諷刺的笑道:“呂大人,愿聞其詳。”
呂惠卿臉上閃過一絲夾雜著譏諷和惱怒的笑容,他畢竟是聰明過人之輩,知道關鍵時刻首要的是冷靜,因此假裝整理笏片,在心中理清一下思緒,這才向趙頊道:“陛下,臣以為,行大事者,當不避艱難。方田均稅之法,其要是在防止豪門大戶逃脫稅役,使地多的人多納稅,地少的人少納稅,讓窮苦民得已休息。石所先在福建、江南西路實行,已經(jīng)大違方田均稅法之意。因為這兩路豪強兼并,是天下各路中比較輕的。真正兼并嚴重,隱瞞不報風行的,是黃河以北諸路直到開封府。”
趙頊點了點頭,這一點他從石的口中已經(jīng)知道。
石見皇帝點頭,心知不妙,當下朗聲問道:“治國如治病,病情嚴重之處,猛然下藥,只怕會醫(yī)死病人。現(xiàn)在從情況稍好的諸路試行,積累經(jīng)驗,豈不強過驟然在黃河以北推行?”
呂惠卿干笑幾聲,詰問道:“石大人此言差矣。所謂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現(xiàn)在黃河以外兼并逃稅嚴重,而方田均稅法是對癥之藥,豈有不在此處實施,反而去千里之外的福建、江南西路積累經(jīng)驗?各地情況不同,江南的經(jīng)驗又如何可以搬到河北來?”
這番話得趙頊頻頻點頭,馮京等人暗呼不妙。須知呂惠卿舌辯之能,朝廷之上,只怕無人能及,司馬光、蘇軾都吃過苦頭的。
這一節(jié)馮京等人想到了,石也一般想到了。他知道這樣辯論下去,只怕要被呂惠卿得啞口無言,念頭一轉(zhuǎn),改變主意,向呂惠卿問道:“呂大人既然如此,那么呂大人以為天下兼并隱瞞最重的地方是哪里?開封?河北?秦鳳?”
呂惠卿占到上風,心中正高興呢,見石發(fā)問,不急細想,脫口而出:“開封、河南最厲害,其次是河北。”這是新黨的共識,公開的秘密,但是共識歸共識,出來就是另一回事。朝堂之中,果然如石所料,一片嘩然。石所舉三個地方,這文德殿中倒有一半以上來自于此。
石心中冷笑,繼續(xù)問道:“既是開封、河南為甚,敢問呂大人,開封、河南兼并土地、隱瞞不報的情況,大致若何?”
呂惠卿背上已經(jīng)發(fā)涼,他雖然春風得意,不可一世,但是一句話把滿朝文武得罪一半,順便把皇親勛貴、內(nèi)侍外戚部得罪,他心里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了。
“這等事,當問開封府、京畿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的官員。”王雱雖然暗暗幸災樂禍,但此時卻也不能不出來一致對外。
呂惠卿有幫手,石一樣有幫手,樞密使吳充又站了出來,厲聲道:“此言差矣,呂惠卿判司農(nóng)寺,這等事情都不知道,方田均稅之法,豈非兒戲?”
呂惠卿悄悄的狠狠的盯了石一眼,心中已是咬牙切齒。不過呂惠卿終不愧是呂惠卿,他揣測皇帝之意,心中一狠心,決定慷慨陳辭,把河南河北兼并事實出來,做一把名臣。這樣一來固然得罪的人不少,但是新黨中的地位和在皇帝心中的印象,都會更加改觀,得失之際,其實難,總好過畏畏縮縮,被皇帝和王安石所輕。
呂惠卿很明白,他的一切,都是皇帝和王安石給的,歸根結底則是皇帝給的。只要能討好皇帝,得罪天下人都不怕。主意打定,正欲開口,不料王安石已經(jīng)把這擔子接了過去:“陛下,河南河北,兼并之事,多是勛貴官員之家,而隱瞞不報之田地,數(shù)以千萬計。若要厘清田地,按地征稅,則河南河北,將是最困難的地方。呂惠卿、石所,大抵便是此事。”
王安石早就想好,為國者無暇謀身,他倒不怕得罪人。不過見呂惠卿不能果斷的表態(tài),心中忍不住有一點失望。王雱見他父親如此,暗暗氣得直跺腳。
趙頊是個明白人,加上石給他點透了許多東西,內(nèi)中情況,一眼即明。“朕要做勵精圖治之主,就不能畏事不敢作為。河南河北諸路,不論誰家,田地一律要厘清。丞相與諸臣工勉力而為。方田均稅之法,朕意倉促間不可國推行,先在河南河北陜西諸地試行。”
吳充和馮京對望一眼,暗暗叫苦,正要反對,突然一個內(nèi)侍急沖沖走到皇帝身邊,高聲拜賀道:“恭喜官家,王貴妃娘娘誕下一個公主!”
其時趙頊生的兒女差不多有四五個,結果四個男嬰部沒有能活下來,兩個女嬰也只有向皇后生的延禧公主存活,子嗣來得如此艱難,便是生個公主,也讓人高興了。王安石立即率群臣拜賀,吳充和馮京縱有再多的話,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石回到府上,便連忙準備賀禮,讓人送進宮去。他知道古往今來,多少名臣就是栽在一些人手上,因此這些細節(jié)之處,一點也不敢怠慢了。
果然趙頊對這個女兒特別看重,破例在她出生第二天就賜封號“淑壽公主”,特意加上一個“壽”字,為的就是這個女兒能夠平平安安長大。順著這個喜事,朝廷百官各有賞賜,而石和呂惠卿竟然同時博到大彩頭——皇帝竟然拜石為翰林學士,而呂惠卿也加天章閣學士。
自有宋以來,升官從未有石這么快的。他這一“進”翰林院,不知道羨煞多少人。早有人交頭接耳,以為石不過是步王安石的后塵,做到參知政事是早晚間事了。這么一來,到石府來道賀的人竟不知道有多少,幾乎把門坎都踩爛了。石府門前兩棵大樹間牽了一根繩子,為的是平時有人來拜訪,就把馬系在那繩子上,這一兩天間,那繩子上都滿滿的系滿了馬。他賜邸這邊比不得王安石府所在的董太師巷寬敞氣派,因此停的馬車竟從石府門口排到巷外……
石對這些應酬可以是不勝其煩,一回府就干脆躲在書房里裝病,有客人來是李丁文和司馬夢求接待。
其實石也有他納悶的地方——他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個什么章程,在通過方田均稅法之后,他暫時卸了檢正三房公事的差使,皇帝讓他“權判工部事兼同知軍器監(jiān)事”,負責軍器監(jiān)的改革,而呂惠卿雖然依然頂著知軍器監(jiān)事的名頭,皇帝的意思卻是讓他把精力放到司農(nóng)寺那邊,主要負責協(xié)助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稅等新法。因此石這個翰林學士,反倒不是兩制官,實際上也不進翰林院當值。他這一點上就犯了迷糊,就是李丁文和司馬夢求,也一樣迷糊了——趙頊若只是想加個學士銜以示恩寵,那么這么多館閣學士好加,不必非得加個翰林學士;若是想循王安石的例,做翰林學士然后就進中書做參知政事,這時機未免有點不對。
皇帝想的是什么,的確沒有人知道。不過這個任命,倒是上上下下沒有反對的,除了御史中丞蔡確蔡大人。皇帝給他的奏章上批了一個字:“聞”,意思是“我知道了”,然后沒有下文了,蔡確為人雖然強悍,可是讓他辭掉御史中丞來和石斗,他還真舍不得,左右是個不帶“知制誥”的翰林學士(帶“知制誥”的翰林學士,才可以幫皇帝起草詔書),他也就不了了之。
就這么過了幾天,好不容清靜下來,石正在花園里和李丁文等人談起他和蘇轍、沈括商議的軍器監(jiān)改革的事情,又起這幾天的應酬,突然李丁文嘴角似笑非笑的道:“公子高升,滿朝文武,沒有不來賀的。就是王安石,也讓王雱過來道了賀。可獨獨缺了三個人。”
司馬夢求笑道:“我只知道兩個人,還有一人是誰?”
“有個人你不知道,那不足為怪。”李丁文笑著輕輕搖了搖頭。
石心里一動,似這種應酬,若論心,石心里也很討厭,但是事情就是這樣的,如果大家都這么做了,偏偏有一兩個人沒做,那么其中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所以若是環(huán)境所迫,你還不能不做。
石是個明白人,聽這兩人一,就立即知道是誰了,當下?lián)u頭不語。陳良卻有點好奇,起來這方面他的確也沒有李丁文和司馬夢求精細,忍不住問道:“是哪三個人?”
李丁文有意無意的看了石一眼,道:“御史中丞蔡確、知兵器研究院事陳元鳳、白水潭山長桑充國。”
司馬夢求不知道陳元鳳的底細,因為此人官職卑微,又不出名,因此漏算了,他知道李丁文此人頗有心計,竟然把這個叫“陳元鳳”的人算進來,必有緣故,所以便加意留神聽下文。
石其實已經(jīng)知道是哪三個人,蔡確不來,那是肯定的。他剛剛彈劾過自己,又來道賀,臉皮上拉不下來;陳元鳳不來,那意思就很明白了——石現(xiàn)在同知軍器監(jiān),是他頂頭上司,在軍器監(jiān)低頭不見抬頭見,起來二人還是故交,此時卻不出現(xiàn),石不用琢磨也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桑充國也沒有來,他心里就實在有幾分不舒服——來不來也沒什么,畢竟他老子桑俞楚是最早來賀喜的人,但是因為軍器監(jiān)案的報道桑充國一直沒有知會石,兩人到現(xiàn)在在心里還鬧著別扭,這時候你桑充國來一下,什么都可以煙消云散的,畢竟你桑充國不是別人可比。
因此這時候李丁文一提到桑充國,這花園里就沉默了。石沉著臉不話,李丁文似嘲似諷,司馬夢求默默無語,陳良緊閉又唇。
石根不可能知道,桑充國來是想來給石賀喜,然后趁這個機會,哥倆好好解釋一下以前的事情,但是接連的事情,卻讓他把這件事給忙得忘光了——先是殿試在即,白水潭學院為了擴大影響,把學院出身的準進士們聚起來舉辦了一次文會,同時因為這些人中了進士后,是要出去做官,因此還要在殿試前提前給他們舉行畢業(yè)考試,真正通過畢業(yè)考試的,才能發(fā)畢業(yè)證——這可是白水潭學院第一批畢業(yè)證,他什么也得要做得盡善盡美;然后就是石和唐甘南搞的聯(lián)合鐘表行,涉及到許多學生的問題,他也過得問,聯(lián)合鐘表行還打算在白水潭學院建一座大型座鐘樓,選址呀,造型呀,他都要親自協(xié)調(diào)……再加上平時就是一堆的校務和《汴京新聞》的報務,平心而論,桑充國的確是忙得不可開交。
但石府后花園的幾位是不可能知道這些事情,大家正在尷尬無言的時候,家人進來報道:“程顥先生來訪。”
石一愣,連忙聲:“有請。”整整衣冠,便和李丁文等人前往客廳。
見石等人出來,程顥站起來抱拳笑道:“子明,恭喜。”
石笑道:“煩勞先生了,在下實不敢當。”一邊再次請程顥坐下。
程顥坐定后,端起茶來輕啜一口,笑容滿面的道:“這次,是給子明賀一件喜事,提一件喜事。”
陳良插嘴道:“程先生,賀一件喜事我們知道,提一件喜事又是何事?”
“我是受桑長卿所托,來給子明媒的。”程顥笑呵呵的道。
李丁文和司馬夢求對望一笑,竟一齊笑道:“這個媒得好,官居三品尚未成親,這話也有點不過去。桑家才貌俱佳,和公子倒是天生一對。”他們兩人心里同時轉(zhuǎn)過的念頭是:這是拉攏桑家的好機會。
石當時就鬧了個大紅臉,遲疑道:“這……”
程顥笑道:“我們都不是俗人,難道還要請媒婆?”
“這倒不是……”
“既不是就成,難道子明你不愿意嗎?”程顥倒是媒的好手。
“這也不是……”
“既然不是,那么我算是男家的媒人。”石話未完,就聽有人一邊一邊從外面走了進來。眾人一齊望去,原來是蘇轍。他來是有點事情和石商量,一路闖進來,見大門二門都沒有人招呼——石安等人正偷偷賴在客廳里想知道自家主人的終身大事結果如何呢,所以蘇轍在門口居然聽到這件事情,當下一口搶著要做男家的大媒。
程顥拊掌笑道:“蘇子由來得正是時候。”他和弟弟程頤不同,對蘇家兄弟倒沒太多的成見。
石心里其實還有頗多顧慮和想法,無論是反對還是答應,心里總覺有點地方?jīng)]有想清楚……不料這兩位就這么著強點鴛鴦譜了,眾人卻以為他答應了,正要道喜,不料又闖進來幾個人——李向安帶著兩個內(nèi)侍進來,往正北一站,高聲道:“傳翰林學士石即刻進宮見駕……”
石算是如逢大赦,連忙準備好馬匹,跟著李向安進宮。
*********
“官家,你真的打算把清河賜婚石?”向皇后感覺皇帝實在有點兒戲了,僅僅因為柔嘉的幾句話,就打這個主意,那柔嘉才多大一點呀?出名的淘氣鬼,她的話也能信。
“皇后,你聽過朝有沒有妻室的翰林學士嗎?朕看到淑壽,給石寫詔書的時候,就想到這件事了。朕都有兩個女兒了,石年紀和朕相差無幾,居然沒有結婚,這成何體統(tǒng)?朝中的大臣應當給天下百姓做表率的,臣民們都學他那樣,那還了得?”趙頊笑道,“何況石不是朕的宰相,就是朕的兒子的宰相。”
“那你也得看清河愿不愿意?十一娘的性子,外柔內(nèi)剛,她要是不愿意,那也不成。”
“天下還有比石更好的男子找嗎?她怎么可能不愿意?嫁過去連婆婆都沒有,朕是體惜這個妹子。柔嘉昨天也了,清河在金明池見過石。”趙頊覺得皇后未免有點杞人憂天了。“何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很樂意這門親事。”
“這倒是,不過濮陽郡王知道不?”太皇太后心里也樂意這門婚事。
趙頊笑道:“皇祖母,濮陽王怎么會不答應?這個不用問了。這種事情夜長夢多,朕雖然是皇帝,可是石若是答應了別家女兒,清河也不能強嫁過去的。”
“可清河年紀了一點,朝按例要十七歲才出嫁的。”向皇后還是比較細心的人。
“這倒是。”趙頊和太皇太后、皇太后愣住了。趙頊念頭一轉(zhuǎn),笑道:“不要緊,先定親。朕和石約好就是了,反正只等一兩年。”這種事趙頊倒不是做不出來的。
“那不行,傳出去會被臣民笑話的。石雖然好,可清河又不是嫁不出去,何況清河上面,還有七娘、八娘、九娘,都正好到了年紀,官家是皇帝,對弟弟妹妹就得一視同仁。”皇太后可不能任著自己這個兒子亂來。
“那朕召清河來問問,她若是愿意嫁給石,還依兒臣的法。若不愿意,朕另找一家大臣的女兒許給石。七娘、八娘、九娘就算了,石的性子,朕也知道一二,那幾位郡主,他受不了的。”
……
“十一娘,官家想讓你下嫁石,你愿是不愿?”皇后笑嘻嘻的問道。
“啊?……”趙云蘿羞得臉紅到脖子根了,哪里還敢話。
“姐姐肯定是愿意啦。”柔嘉在旁邊笑道,這事最初就是她惹出來的。
“胡。”趙云蘿真有點生氣了。
“那你是不愿意了?”向皇后笑道。
“王丞相家的二姐,似乎很喜歡石。”清河垂著頭低聲道,她不知道這一句話,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變了臉色。
趙頊心里立即樂了,石和王安石、呂惠卿,是現(xiàn)在他最倚重最信任的三個臣子,因為石和王安石不和,他心里還有幾分遺憾——雖然趙頊也不是傻子,他看得出舊黨的名臣們對石很欣賞,因此石在很大程度是可以用來調(diào)和新舊兩黨之間的關系的,但是對于石和王安石之間那微妙的芥蒂,趙頊心里還是有幾分遺憾的。若不是因為先許了自己這個堂妹,他早就要改變主意把王安石的二姐賜婚石了,此時他主意打定,對兩宮太后的臉色就假裝沒有看見,笑著道:“想不到十一娘頗有俠義之風。”
皇太后不去理皇帝,問道:“十一娘,你怎么知道王丞相家二姐的事情?”
若是平時,趙云蘿肯定知道有幾分不對勁。可這個時候,她羞得低著頭,根看不見眾人的臉色,當下一五一十把王倩和自己交游,女扮男裝為難石的事情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臉色愈發(fā)難看,“王安石家竟是這種家教!”
趙頊卻笑道:“這倒是樁風雅事,朕有主意了。”
……
“石卿,三月初一,你做了什么?”趙頊故意沉著臉,冷冷的問道。
石吃了一驚,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當下原原,一五一十,把三月初一游金明池的事情大略和皇帝了一遍。
“鐘表?技術學校?”趙頊倒沒想到問出這些事情來了,他不置可否的一笑,也沒怎么太注意,“愛卿現(xiàn)在是石學士了,至今尚未婚配,朕以為不太妥當。朕想加清河郡主公主之名,下嫁卿家……”
石心里納悶:“難不成今天真是我姻緣星動,在家里有媒,皇帝召見,還是媒。”
“陛下,微臣何德何能,怎么配得上清河郡主?臣不敢奉詔。”
趙頊把臉一沉,“那你怎么送琴給清河?琴瑟琴瑟,卿家是讀書之人,這點道理都不明白嗎?”他今天心情特好,故意捉弄石。
石暗暗叫苦,他哪里知道送把琴還能有這么多聯(lián)想,連珠價的道:“微臣絕無此意,誤會,誤會……請陛下明察。”
“朕知道得很清楚,還要明察什么?清河有什么配不上你嗎?”
石躬身回道:“陛下,清河郡主德識兼?zhèn)洌琶搽p,怎么會配不上微臣。是微臣高攀不上罷了。”
“一派胡言,莫非卿心中另有佳人?”趙頊一邊一邊肚子竊笑,他以為石定是喜歡王安石的女兒,所以才不愿意配郡主。
“這……”石略一遲疑,就聽趙頊哈哈笑道:“那就如卿所愿,朕把王丞相家的二姐賜婚于卿,如何?”
“王丞相家?二姐?”石呆了一下,他連見過面的清河都不愿意娶,何況見都沒有見過的王安石家的二姐——他一直不知道就是王青。
“在金明池你們不是一起去見過清河嗎?”趙頊自以為得計,笑嘻嘻的取笑石。
石腦子一轉(zhuǎn),這才明白那個王青是王安石的女兒,心里暗道:“我要娶了她回家就有架吵了。”
嘴里連忙澄清:“臣并不知那是王丞相府上的姐,而且王姐是王家二公子一起出游,和臣毫無關系。”
趙頊卻以為他在假撇清,笑著揮揮手,道:“行了,不管你們認不認識。總之朕的翰林學士不能沒有成家,清河還是王姐,卿必須給朕選一個。”
石暗暗叫苦,想了一回,忽然記得家里還有個程顥在提親呢,自己雖然未必便是很確定自己對桑梓兒有沒有感情,但是至少是懂得她的脾氣,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也蠻合得來,總比娶一個郡主回來每天還要請安服侍,加上免不了柔嘉天天要來竄門——自己是有大報負的人,總之這樣會不知道會有多不方便,而王家姐就更不用了,想想那個性格,加上是自己天天在算計的王安石的女兒……
當下對趙頊道:“陛下,不敢相瞞,臣已有婚姻之約了。”
“啊?”趙頊怔住了。
石知道皇帝不肯相信,當下細細道:“就是今天上午定的,臣不敢欺君,男家的媒人是蘇轍,女家的媒人是程顥,的是桑俞楚之女,桑充國之妹。”
這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fā),否則石還不知道要怎么挑三揀四,思前顧后,現(xiàn)在貨比三家,他就主動的把桑梓兒抬出來了。
“桑充國之妹?桑俞楚?不是個商人嗎?”趙頊這次臉真的沉下來了,“不行,桑家是商人之家,怎么配得上卿家?今天早上定的,那就一定還沒有下文定。卿還得在清河和王姐之間選。”
“陛下,桑家對臣,實有救濟之恩。若起來,臣在世間并無親屬,桑家倒是臣之親人一般,臣焉敢嫌棄門戶,做此負義之事?”石開始抬出大道理來了。
“便是那貧素之家,也要講個門當戶對,何況卿是朝廷大臣。桑家若對卿有恩,自有報答之法,朕可以替你賜桑家祖上三代官職。若是卿的妻室,還得娶名門望族之女。”趙頊其實是對桑充國的好感有限得很,加上一意想把王安石的女兒嫁給石,因此竭力反對。
石笑道:“謝陛下恩典,陛下賜桑家祖上三代官職,桑俞楚自然沒有市藉了,臣與桑家的婚姻,也不算門不當戶不對了。”
趙頊一怔,忍不住哈哈大笑:“好你個石,算計到朕頭上來了。朕氣這功名爵賞著呢。這么著,這件事先不要定下來,等殿試完了之后,國家要賞賜熙河有功將士臣工,兩件事一完,再定卿家的婚事。卿回去好好想想,看樣子朕要找個好媒人才成了,總之桑家門不當戶不對,那絕對不行。”
*…*…*…*…*…*…*…*…*…*…*…*…*…*…*…*…*…
石沒想到官居三品,娶個老婆都這么麻煩,免不得有點懊惱。其實若論三女,自然是桑梓兒最親近,但是清河也罷,王倩也罷,卻也未必就不是良配。不過石對柔嘉深懷戒意,對王倩又未免因為王安石多有偏見了。此時滿臉郁悶的回到家里,程顥、蘇轍等還在吃茶等候,聽石把面圣的事情一,不由都怔住了。
程顥心里對皇帝不以為然,卻不便出來,只好搖頭苦笑道:“好在要殿試之后,還可慢慢計議,不過子明你的章程是什么?”
李丁文和司馬夢求對望一眼,不待石回答,搶先道:“程先生放心,這其實也不是什么難事,不如您先回去告訴桑長卿,請他靜侯佳音。”
蘇轍也道:“正是這個主意,倉促也不可以定計。子明的主意,自然是想和桑家結親的,否則何必煩惱?”
程顥想了一回,也無可奈何,只好告辭而去。蘇轍自從在置制三司條例司時被呂惠卿向王安石進讒言,被趕出中樞,就一直不太得意。這次因為石的推薦,判工部事協(xié)助主持軍器監(jiān)改革,雖然不是再入中樞,卻也是再次被皇帝重視了,他心里便存著一點感激,對軍器監(jiān)改革事無不盡心盡力,因為蔡卞還未到京,他就日日和唐棣計議,其他工部的郎官,如虞部郎范子淵,是個專門敲順風鼓的家伙,當年對石百般奉承,這時也不免跟著蘇轍搖旗吶喊。蘇轍這次來,是和石有事商量,這時見不是時候,也就隨著程顥告辭而去。
二人一走,李丁文就問道:“公子是何主意?”
石搖搖頭,心下沉吟不決,只得默不作聲。
司馬夢求笑道:“王家女不論,若娶清河郡主,對大人將來,必是一賢內(nèi)助。”他有些話不便出來,取了清河郡主,石和濮王一系的關系就更加親密了,而且相傳清河很得兩宮太后、皇后寵愛,宮里只怕有點什么風吹草動,石都能提前知道。
李丁文心里也是這個想法,對王安石之女,做為把一切放到天秤上來衡量的他,是毫不感冒的。但是清河郡主,卻不能不是一個比桑梓兒更為誘惑的存在。在他看來,娶了清河郡主,石的地位就更加鞏固了,而又因為清河不是公主,石還要少了很多顧忌。此時見司馬夢求先出來,他也立即點頭表示同意。
陳良和這兩個碰到任何事情都把政治利益的考量放在首位的人在一起呆久了,心里未免有點不舒服。對李丁文倒還罷了,但是司馬夢求這個人,他算是交情深厚的,以前一直覺得這個人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不料自從投奔了石之后,竟然變成了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人了。這司馬夢求和李丁文的言外之意,他如何聽不出來,這時候忍不住略帶譏諷的道:“早知道要娶清河公主,倒不必急著把阿旺買回來了,到時候當成陪嫁的嫁妝一并過來,豈不省很多?”
他這番牢騷自是對司馬夢求發(fā)的,石這時候,真是心有戚戚焉,忍不住拍了拍陳良的肩膀,以示安慰。石在心里就反對把自己的婚姻政治化,在理論上他自然是希望有一個自己真正愛的人做為自己的妻子,但是在這個時代,他沒有時間也沒有條件談戀愛,不過退而求其次,他也希望自己的妻子,至少要能夠互相了解。
只不過很多事情并不以石的意念為轉(zhuǎn)移的,雖然那種一定要犧牲愛情才能娶得的政治上的成功,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但是到了他這個身份,他想要一場完與政治無關的婚姻,只怕也有點自欺欺人。
然而石人并沒有這種覺悟,他也忍不住對司馬夢求和李丁文冷笑道:“清河的確不錯,不過娶了清河,自然還有一個附贈品過來,嘿嘿……”
司馬夢求并不知道所謂的“附贈品”是什么,不過他也聽出陳良和石的諷刺之意,忍不住搖頭嘆息,把目光轉(zhuǎn)向李丁文。
李丁文卻是知道柔嘉的,他苦笑一下,若是有了柔嘉,以后想要這么安靜的商量事情,只怕是做夢,想到這一節(jié),李丁文對于迎娶清河郡主過門,不禁有點動搖。
“呃,純父,和桑家聯(lián)姻,也是不錯的選擇……何況桑姐和公子也算是情投意合。”李丁文果斷的決定改變觀點。
司馬夢求一臉茫然,不過看到陳良那滿臉的不以為然,當下也不再堅持己見,道:“可是桑家的門戶,的確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嘛,公子不必擔心,一封書信就讓天下人無話可。”李丁文狡黠的笑道。
***************************************
桑梓兒其實早就知道哥哥要給自己去提親了。
因為報道軍器監(jiān)案和父親桑俞楚鬧別扭的桑充國,罕見的和父親商量了半天,桑俞楚當然不會反對。大戶人家的家人閑著沒事,就是偷聽主人的墻角,主人的閑話,這種事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免,所以自然有丫頭來給梓兒道喜。
后來有一天,桑充國滿臉不服氣的告訴桑俞楚,皇帝居然干涉石的婚事……這件事卻是她無意中偷聽到的。
桑梓兒心里半喜半愁,喜的是石沒有答應郡主和王丞相家的姐,顯然對自己情深意重;愁的是和郡主與丞相之女比起來,自己的確沒什么競爭力,何況還有在她看來,那個至高無上的皇帝參預其中,反對自己的婚事。
而石以前還能偶爾抽出來時間來看看自己,這些天卻突然蹤影不見了,桑梓兒不由得整天患得患失,提起筆來畫畫,畫上幾筆就沒精打采,丫環(huán)們都知道她的心事,可這事也沒辦法開解。她不知道殿試在即,身為考官之一的石的確很忙,何況他還要和蘇轍忙著軍器監(jiān)改革,這種事情,紙面上來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千頭萬緒,事務繁瑣得很。加上身還有點不太好意思見她,石自然是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天桑梓兒鋪了畫紙,一邊發(fā)呆一邊磨墨,一個丫頭慌不擇路的闖進來,氣喘吁吁的道:“姐,石公子送了個夷人女婢給你。”
“啊?石大哥來了嗎?”桑梓兒眼睛一亮。
“這……石公子沒來,是他送了個夷人女婢過來。”
“哦……”桑梓兒沒聽見似的,繼續(xù)磨墨。
幾個丫頭面面相覷,哭笑不得,一起看著桑梓兒毫無意義的亂廢著黃山張?zhí)幒衲抢镔I來的上等好墨。
“阿旺見過桑姐。”不多時,操著并不太流利的漢語的阿旺,被丫環(huán)領著,來到了桑梓兒的閨房。對于這個桑姐,她充滿好奇,那天跟隨清河郡主回去后,就聽柔嘉和清河、王倩了許多石的故事,雖然從王姐嘴里出來,多有不屑之意,例如白水潭學院倒多半是桑充國的功勞了之類……但是聽到清河的語氣,她也知道石不是尋常之輩。然后不幾天,就被石用幾件稀世之珍換了過去,在石府呆幾天,才發(fā)現(xiàn)石府是她見過的最窮的府邸——顯然石不是沒錢,不過沒等她品味清楚,和石也不過早晚見過幾面,略略過一些家鄉(xiāng)“傳”中的風土人情,她這個可能是有史以來身價最高的奴婢,又被送到了桑府。
對于石花大價錢買了自己,然后把自己送給的新主人,她自然不能不好奇。阿旺請過安之后,好久沒有聽到回應,只好自己抬起頭,卻見幾個丫頭在對自己擠眉弄眼,一個穿著淡綠絲袍,一頭烏黑的秀發(fā)隨意的披灑在背上的女孩,正趴在好大一張書桌上無精打采的磨墨,顯然這個就是自己的新主人,桑家的姐了。
阿旺迷惑不解的看了這場景一眼,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一個丫環(huán)走到自己面前,對自己輕聲的了幾句,她這才知道這位桑姐此時心情欠佳,多半是沒有聽見自己話。她也不介意,便自顧自的打量著房間的布置,卻也頗見素雅,目光所及,只見墻上掛著一幅畫,從背影看依稀便是石(梓兒自然不好意思掛石正面的畫像),心思一轉(zhuǎn),立即想起在石府聽到有關提親的點滴,她心領神會,馬上知道這位桑姐為什么事這么郁郁不樂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