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新宋 新宋 - 正文之前 第五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二)

作者/阿越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汴京的上空,完被五彩繽紛的禮花覆蓋,城市中的市民們在這史無前例的炫麗之下,盡皆忍不住發出一聲聲地驚叫、歡呼,整個城市,頃刻間便變成了歡騰的海洋。人們挈家帶口,紛紛向大相國寺涌去,蕭佑丹很快便發現,寬闊的御街上擠滿了不知從哪里忽然冒出來的人群,幾乎只在一瞬間,自己竟已是寸步難行了。眼見著開封府與皇城司的官員、兵吏、差人,在街邊努力地維持著秩序,蕭佑丹心里已經知道在這個時候,憑你是誰的儀仗,也沒有辦法了。

    “可見著遼國蕭大王在哪里?”正發愣間,蕭佑丹忽聽到身后來李清臣的聲音。他勒馬回頭,卻見一身紫袍的李清臣正疾步向自己走來,見著自己回頭,立時喜笑顏開,三步并兩步走近來,長揖道:“大王緩步,皇上召見!”

    “唔?”蕭佑丹再也不曾料到趙頊會在這個時候召見他,不由怔了一下。

    “皇上在集英殿賜宴。”

    “不是明日方在瓊林苑設宴么?”蕭佑丹奇道。

    李清臣笑道:“明日是大宴會,今日是皇上想先見見大王。”

    蕭佑丹身負使命而來,來就想盡一切機會多接近宋朝君臣,此時聞言,心中暗喜,忙抱拳笑道:“如此有勞學士帶路了。”他卻不知道,這么著一次集英殿賜宴,雖是趙頊心血來潮,但亦是拖古烈賄賂內臣之功。

    “豈敢。”李清臣笑著回禮,重又領著蕭佑丹往集英殿而去。

    待到了集英殿,蕭佑丹抬眼望時,殿中早已布好宴筵,皇帝此時未至,與宴的大臣使者們,都正襟危坐著,他掃了一眼殿中諸人,左邊坐著的都是宋朝大臣,最上首須發皆白,一雙鷹眼的老頭,自然是樞密使文彥博,接著的那個五十余歲,氣度雍容的男子,是尚書左仆射呂惠卿,次于呂惠卿的則是兩個穿著親王服飾的年青人,蕭佑丹雖不認識,卻也猜得出他們的身份。坐在趙顥與趙頵下首的大臣,蕭佑丹卻只認得司馬光、石、韓忠彥三位——韓忠彥雖然曾經出使過遼國,但當時蕭佑丹并不在中京,他認得韓忠彥,卻是因為遼人素重韓琦威名,遼主宮中保存著韓琦的畫像,他見到韓忠彥的長相,便已猜出其身份。與宋朝的大臣們相對而坐的,是各國的使臣,卻是按國家的地位而排列的。右邊最上首的位置空著,自然是留給他蕭佑丹的;與他相鄰而坐的是拖古烈,然后便是高麗國那個乳臭未干的懷王,余者他便都不認識了。

    “大遼衛國王蕭大王到——”

    “翰林學士李大人到——”

    在內臣的宣贊聲中,蕭佑丹與李清臣走進集英殿中,由黃門領著前往各自的座位,在座眾人,認得的也只是微微額著致意。高麗懷王似乎甚是懼怕蕭佑丹,他偷偷看著蕭佑丹走到座位前,卻見蕭佑丹目光向自己掃來,慌忙將頭扭了開去。

    蕭佑丹微微一笑,盤腿坐下,忽感覺到對面有目光正注視著自己,他心中一動,抬頭望去,卻見石正若有所思地望著他,見他發覺,石淡淡一笑,道:“蕭大王,別來無恙。”

    在這沉寂的集英殿中,石的一聲問候,仿佛在平靜的潭水中投入一顆大石頭,頓時將眾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高麗國的懷王好奇地望著石,低聲向身旁的高麗正使詢問著什么。蕭佑丹回視石,微微笑道:“一別十余年,學士風采更甚昔日。”

    石笑了笑,正要話,忽聽到樂聲響起,有內官尖聲呼道:“皇上駕到——”眾人慌忙離席起立,屏聲等待。便見趙頊在內侍、班直侍衛的簇擁下,向殿中走來。眾人嘩啦啦地跪拜于地,齊聲山呼萬歲——依宋遼交聘之禮,蕭佑丹只行單膝禮,跪右足,雙手著右肩一拜;而拖古烈此時自動降為副使身份,與高麗懷王以下,皆行漢禮;其余有些南海諸國使臣,或者南方蠻夷使者,因篤信佛教,便行僧人禮拜之禮。宋朝于禮節上并不固執,如高麗國、交趾使者行漢禮,亦不過是因其國深受華夏影響,素行漢禮,并非是輕視之意。

    趙頊由李向安牽引著,上了丹墀御座,緩緩坐了下來,環視眾人一眼,笑道:“眾卿平身。”殿中眾人謝恩起身,趙頊又賜了座,目光首先落到了蕭佑丹身上,“衛王遠來辛苦。”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臣為宋遼兄弟之誼而來,不敢畏勞。”蕭佑丹欠身答道,他偷眼覷視趙頊,只覺趙頊臉色蒼白,氣色不是太好。

    卻見趙頊笑著點點頭,又將目光移到高麗懷王身上,笑問道:“王子在汴京可還住得慣?”

    高麗懷王聽到趙頊見問,連忙站起,欠著身子,激動地回道:“回陛下,汴京之繁華,有若天堂。”

    趙頊不由哈哈大笑,道:“那王子不如多留幾日,好好領略一下汴京的繁華。”

    他這話來并無深意,但話一出口,殿中許多人立時變了顏色,懷王呆了一下,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高麗國正使慌忙起身,長揖道:“陛下美意,下國臣,感激于心,不敢辭焉。然王子出國之日,已約定歸期,遲滯不歸,恐累父王擔憂,有傷孝道。陛下孝德感天,必能體諒臣為人臣為人子者之心。”

    趙頊這時亦已悟到自己失言,他來并沒有留懷王為質的意思,因笑道:“王子孝心可感,君子當愛人以德,朕自當成你這片孝心。”

    “陛下圣德,下國臣,永感于心。”

    趙頊點點頭,又笑道:“諸公不必如此拘禮,今日不過是尋常宴會——皇太后有旨,諸公須當盡興而歸。”

    這時但見內侍宮女們捧著裝滿環餅、油餅、棗塔的看盤,以及各色水果,生蔥韭蒜醋碟,還有一種叫“漿水”的白色漿液飲品……依次進入殿中,置于眾人面前的案上。這種叫“漿水”的東西,是宋人喜愛的飲品之一,石亦曾喝過,似乎與后世陜甘一帶的“漿水”略有不同,他知道后世的漿水是用包菜或芹菜等蔬菜作原料,在沸水里燙過后,加酵母發酵而成;而宋朝的漿水,卻是用粟米加工,經發酵而成。不過二者的口感與功效都極為接近,頗有點象“娃哈哈”的味道,甜中帶微酸,可以消署、消食、開胃,甚至還有治霍亂的療效。與其他美味不同,漿水是用桶裝的,每個桶子里放著幾把杓子,每個人面前才放上一桶。

    趙頊口里雖然是“尋常宴會”,的確排場也簡化了許多,但該有的規矩慣例,卻也并沒有變化——除了眾人皆有之物外,蕭佑丹與拖古烈面前的看盤上,照例多出了豬羊雞鵝兔連骨熟肉。

    高麗懷王眼見著面前的案上美味佳肴堆列得如同山一樣,水果食品之種類之豐富,更是看得他眼花繚亂,他畢竟年輕,欣喜興奮之情,早已見于顏色。他正高興地偷偷左顧右盼時,卻忽然發現蕭佑丹與拖古烈面前,多了一大堆東西。他不知道這是外交慣例,左等右等,自己這案前始終沒有豬羊雞鵝兔連骨熟肉上來,頓時失望之情現于言表。那高麗正使是千挑萬選才派到汴京來的人物,在高麗國也是一時人杰,這時候看到自家王子這種表現,雖然只是微的表情,但卻哪里能逃過這殿中人物的法眼——連一個斟酒的內臣,都忍不住露出了笑意;這高麗正使真是又急又氣,坐立不安,拼命地扯著懷王的袖子。那懷王兀自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怔怔地回望著他,一臉的不解。

    這細微的動作早已落到了眾人眼中,蕭佑丹與拖古烈一正經地坐著,心里暗暗幸災樂禍的竊笑;宋朝諸臣有些在心里偷笑,有些卻在心里嘆氣——當今高麗國王是何等英明的人物,不料虎父犬子,竟生了個這樣的兒子。趙頊心里搖頭,卻不免要念著王賢妃的情份,兼之高麗又宋朝重要的盟友,他亦不欲其太難堪,沉吟了一下,便招手令李向安過來,低聲吩咐道:“賜高麗國王子看盤例一如大遼使者。”

    李向安不由一怔,他是用老了的內臣,知道這等破例,在外交禮儀上卻是極大的臉面,不由自主地又望了皇帝一眼,見趙頊眼中露出責怪之意,這才慌張答應了,尖聲唱道:“賜高麗國王子看盤例一如大遼使者。”

    這旨意一出,高麗正使慌忙拉著高麗懷王拜謝不提,各國使者都是艷羨地望著高麗懷王二人,蕭佑丹與拖古烈卻立時變了臉色,但二人都是城府極深之人,且不愿自降身份,與高麗國去爭這短長,只是交換了一下眼神,便又泰然自若了。

    這時看盞者見眾人盞中已滿了御酒,連忙舉袖,在教坊樂人的樂聲當中,眾人連忙一齊舉杯,山呼道:“臣等恭祝皇太后千萬歲壽!祝皇帝陛下千萬歲壽!”

    這畢竟不是正宴,這時起便不再按正常的禮儀了,李向安朝一個教坊使使了個眼色,便聞樂聲悠然響起,一隊雪膚花容的歌伎魚貫而入,幾聲鼓點之后,眾伎翩躚而舞,宛如嫩柳搖風,羅袖動香。看得眾人心馳神搖,如癡如醉,幾乎不知身在何鄉。在歌舞之中,只見內侍宮女們穿插往來,不斷給眾人倒酒上菜,沒過多時,殿中眾人,竟多有些醉意了。

    趙頊這些天來,一直被益州、朝中局勢折騰得心神不寧,睡不安寢,今日難得心情歡暢,禁不住多喝了幾杯,他雙頰微酡,看著殿中眾人中,只見司馬光雖然頻頻舉杯致意,卻都只是微觸嘴唇即罷,黃門與宮女們從他座前經過,亦絕不停留,顯然都是知道他杯中滿滿,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因笑著對李向安道:“久聞司馬君實不善酒,平素向少留意,看來竟是不假。你去告訴他,以漿水代酒便可。每每舉杯而不得飲,豈不難受么?”

    李向安連忙答應著去了。

    趙頊又將目光轉到蕭佑丹身上,笑問道:“衛王這番來汴京,可覺東京有何變化不曾?”以往宋遼雖然國力相當,但宋朝在心理上總占著劣勢。但今非昔比,此長彼消,趙頊自覺如今大宋萬國來朝,國勢興盛,兼之多喝了幾杯,言語中,不免便有幾分炫耀與自得,甚至還夾帶著一些傲慢的語氣。

    蕭佑丹是何等人物,又豈能聽不出話中之意。他淡淡一笑,微微欠身道:“臣至汴京不過一兩日,惟覺汴京之繁華與十余年前無異。”

    趙頊笑道:“衛王不曾見今日之煙花么?單是此物,十年之前,汴京便是沒有的。過兩日,朕叫人陪衛王到處走走,好好瞧瞧今日之汴京。封丘門左近,住了不少西夏貴人——朕聽衛王曾經出使過靈武,不定還能遇上故人……”

    蕭佑丹自是聽得懂趙頊話中隱含的暗示,他以衛王之貴而出使南朝,自是不能在宋人面前示弱,使志得意滿的宋人更增驕氣——休這樣來就有辱大遼尊嚴,而且若是一味的示弱,只能讓宋人不知進退,野心膨脹起來,又要覬覦幽薊,到時所失者更大。他心中念頭轉過,便決意向宋人潑潑冷水。因又欠身道:“如此便要多謝陛下。臣的副使耶律萌,原便是西夏舊族,己丑之變時,只身逃亡至大遼,隨陛下南征北戰,頗立功勞,因得賜姓之榮。他這次隨臣出使南使,亦想趁便探視舊日故交——原臣還擔心來著……”

    他到這里,趙頊心中已是懊悔。他怎么樣也沒有料到還有這一出,但他畢竟是皇帝,在蕭佑丹面前出話來,又怎好反悔。只得在心里寬慰自己——區區一西夏貴族,又能有何為?一面故作大方地笑道:“早知這樣,朕也要見見這耶律萌才好。”

    蕭佑丹微微一笑,又道:“只不過臣還有點擔心……”

    “衛王擔心什么?”

    蕭佑丹意味深長地笑道:“臣所慮者,囊中羞澀也。汴京米貴,居大不易。”

    趙頊卻一時沒有聽懂蕭佑丹話里的意思,只道他開玩笑,笑道:“衛王笑了。”

    蕭佑丹卻正色道:“臣卻不是頑笑,這兩日間,臣略留心了街市物價,較之十年之前實是貴了不少。陛下方才問臣汴京之變化,城頭的確是多了火炮,封丘門亦的確是多了西夏人,然此皆非臣所愿留意者。臣真正感覺的變化,倒是馬行街的糍糕團子貴了兩文錢一個。”

    趙頊聽出他話中的諷刺之意——這是暗諷他窮兵黷武,卻不顧民生,非圣主所為。他有意夸耀武功,卻不想這后面的帝國,實是憂患重重,并無什么值得夸耀的。這時被蕭佑丹戳破,不覺臉上微紅,幸好此時喝了酒,倒不太看得出來。這時二人的對話,早引得滿殿注意,趙頊終不愿在諸國使臣面前失了面子——在下意識中,亦是想為自己這十幾年來的功績辯護,因勉強笑道:“物價漲落,亦是常事。衛王又何必駭怪?”

    “臣卻以為不然。街市魚肉菜價,正是國之大事。臣自河北入境,一路前來,得有機會,亦曾詢問各地商販,不惟物價較十余年前高出不少,且竟是交鈔一個價,緡錢一個價。臣曾聽,五代時漢王章為三司使,征利剝下,緡錢入國庫,則以八十為陌;出國庫,則以七十七為陌——至南朝襲此不改,以七十七為官省錢者,便自此始。臣觀這交鈔,竟頗似當時,官府以交鈔易物,則一貫交鈔正值錢一貫,而百姓以之購物,卻大不值錢矣。”蕭佑丹悠悠道:“國家財計如此,臣雖為北臣,亦為陛下憂之,豈得謂之‘常事’?”

    蕭佑丹侃侃而談,直指宋朝之弊,毫不給趙頊面子,集英殿中頓時一片目瞪口呆,許多朝臣竟已是冷汗直冒。趙頊一臉尷尬,蕭佑丹所的事情,他并非不知情,但朝廷財政拮據,不得不依賴多發行交鈔來度過難關,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事實上發行交鈔,對于支持宋朝打贏與西夏的戰爭,也的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宋朝的財政已經患了一種“交鈔依賴癥”,為了鞏固在平夏地區的統治而實行的軍屯、民屯需要巨大的啟動資金;為了加強兩北塞防,為了趙頊完成自己更大的偉業——收復燕云,禁軍的軍費亦不能輕易削減,相反,為了在將來的戰爭中保障京師的絕對安,呂公著正在大名府修筑以大名府為核心的耗資巨大的防線;宋軍為了爭奪對平夏、關陜地區至關要的河套草原,亦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與財力,在那里修筑城寨,供養軍隊,爭奪對當地部族的控制權……除此以外,還有那個雄心勃勃的“熙寧歸化”計劃,不管因為什么原因而使得益州出現如今眾議紛紜的局面,趙頊心里還是支持認可這個計劃的——這是大宋應有的進取心。身為大宋的皇帝,趙頊直到此時,都極為體諒呂惠卿的處境——在他看來,如今財政狀況之惡化,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暫時性困難。將這一切歸之于對西南夷的戰爭,絕不是公平的指責。不過,趙頊也同樣不能容忍被自己的宰相欺騙——如果最近冒出來的攻擊呂惠卿造成益州處于極大的危機中的言論都是真的,那這一切就超出了趙頊的容忍范圍。趙頊也不可能容許他的宰相為了一己的地位,拿著益州路去關撲!

    不過,想是如是想,雖然趙頊也知道在互派常駐使節的情況下,很多事情已經很難瞞過遼國人,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蕭佑丹毫不留情地揭了傷疤,趙頊亦不能不感到臉上無光。他來是想炫耀國勢強盛,蕭佑丹的回答,卻仿若是當著各國使者的面,宋朝其實亦只是紙老虎。

    所以,再怎么樣,趙頊這個面子也是丟不起的。何況他從心里覺得,相比宋朝蒸蒸日上的國力,相比他在位期間建立的文治武功,一時間的物價騰貴、幣制混亂,這些都畢竟只是微不足道的節。大宋王朝,的確是更加強大了——趙頊如此堅信,但是,糟糕的是,一時之間,他卻也無法來反駁蕭佑丹。蕭佑丹的都是鐵一般的事實,哪怕趙頊認為他是夸大了扭曲了事實,但畢竟他沒有半句假話。而且,身為“圣天子”,他也不能夠毫無修養的野蠻的耀武揚威似的炫耀大宋朝的強大——他必須得含蓄,符合自己的身份,他還不能惱羞成怒。但偏偏趙頊此時又被蕭佑丹的一席話鬧得心煩意亂,這“微不足道的節”,在他的心里,如同上百只蒼蠅一樣嗡嗡亂飛,怎么樣也揮之不去。它們并不是想推翻趙頊對自己治下功績的自信,卻讓人討厭地不停地騷擾著他的這種自信,讓他的驕傲與自豪,總是顯得不那么完美,仿佛一塊和闐美玉之上,卻有一塊黑斑,雖然極極,卻怎么樣也去不掉,使得這塊美玉瞬時間便顯得不那么寶貴了。

    趙頊不安地微微扭了一下身子,下意識地看了呂惠卿一眼。

    呂惠卿心里正在無奈地苦笑。威脅也好,炫耀也好,這樣的事情來都應當由臣子們來做,但是皇帝們卻似乎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沖動——類似的事情,在以往的各國皇帝身上,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結局大多數是相似的。除非擁有絕對的優勢,并且對方的使者無能軟弱——這二者缺一不可,否則,最后定然是皇帝碰一鼻子的灰。雙方身份不同,一開口,身為皇帝的一方,便已經落了下乘。偏偏在這樣的時候,臣子們還不方便強行出頭,一方面怕觸了皇帝的霉頭,另一方面,以眾凌寡,勝之不武,而萬一沒過人家,只能白白給別人留下“舌戰群儒”的美名,將己方君臣置于丑一般的境地。況且,要怎么樣和蕭佑丹去辯論?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軍國機密,難道為了區區口舌之利,要詳詳細細向蕭佑丹解釋一下大宋朝目前的處境么?難道還嫌蕭佑丹對宋朝了解得不夠透徹么?

    但呂惠卿亦能揣測到皇帝的想法。

    皇帝所要的面子,不僅僅是在諸國使者面前的面子;亦不僅僅是在百官群臣面前的面子——蕭佑丹所批評的,正是國內許多大臣們素所批評的,自蕭佑丹口中出來后,必然更給他們以口實……然而這些固然重要,卻還是其次,在呂惠卿看來,皇帝真正要的面子,是皇帝要給自己一個交待。統治這個廣大的帝國近二十年,銳意變法圖強,文治武功,稱得上是大宋的中興之主,還有一腔的雄心壯志欲待實現,他怎么能容得下讓人暗諷他的統治之下,實則危機重重,百姓之生活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困苦?!

    這不是罵他是漢武帝嗎?

    皇帝想做的,是既能威加天下,讓四海來朝,又能令國家日漸繁榮興旺的唐太宗;而不是那個雖然立下赫赫武功,卻敗光了祖宗家業,讓天下殘破,戶口減半的漢武帝!

    所以蕭佑丹的批評,才如此的刺耳。

    呂惠卿感覺到了皇帝的目光,他瞥了一眼左右,文彥博與司馬光正襟危坐著,看不出半點的表情。他們恨不得有人給皇帝潑潑冷水——哪怕這個人是契丹人也無所謂。《資治通鑒》已經部刊行,雖然司馬光自嘲天下將《通鑒》從頭到尾看完過一遍的人不會超過三個,但是呂惠卿卻是翻過的——不過他關心的不是歷史身,而主要是“臣光曰”后面的那些話。有些地方引起了呂惠卿的注意——汲黯與魏征都曾經有過近似的主張:將俘虜的、投降的匈奴、突厥人,分給有功的將士做奴隸,將其財產獎賞給有功的將士。《通鑒》文照錄了這兩篇著名的奏折,從《通鑒》的種種蛛絲馬跡中,呂惠卿敏銳地感覺到司馬光的態度——司馬光的外交理念,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所有天朝大國的面子都可以丟到一邊,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司馬十二才在《通鑒》中,通過表彰汲黯與魏征,來反對漢武帝與唐太宗厚待投降蕃夷的政策……這還只是兩個典型的例子,兩個讓人容易產生聯想的例子。至少呂惠卿就相信,司馬光在其中表達著對朝廷現行政策的不滿。

    所以,蕭佑丹的話,顯然正中他下懷。雖然美中不足的這件事是由遼人出來的,所以司馬十二會認為士大夫們應當為此感到羞恥。但相比而言,司馬光肯定認為,如果皇帝能因此悔悟,那么丟掉一點點天朝上國的面子,其實算不了什么。

    呂惠卿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但是他也有自知之明——司馬光不是少數派。至少馮京就在他一邊,馮當世就算不完同意,卻肯定是支持的居多。這些目光短淺的北人,只會守著自己幾畝薄田過日子,能有什么遠見識?當然,這時候他自動忽略了馮京其實是鄂州江夏人,祖籍更是廣西路的,算不得什么北人。

    至于“三旨相公”,“至寶丹體詩人”,在這種場所,哪怕他身為禮部尚書,也是指望不上的。所以只見王珪“雍容”地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目不斜視——難得他有這種事,你明明看到他并沒有刻意地躲開誰的目光,卻發現他的目光竟然不與任何一個人的目光相交。這種事,呂惠卿自嘆弗如,他諷刺地想道:若早一點學會這種領,就不至于被皇帝瞄上了。不過呂惠卿對自己能否學會這種能耐,并沒有多少信心。

    他眼角的余光直接跳過了許多人,直接落到了石身上。卻見石嘴角流露出一絲苦笑,感覺到他的目光,石的苦笑味更重了。

    呂惠卿頓覺心有戚戚焉。

    他又看了皇帝一眼,硬著頭皮正準備話,卻聽蕭佑丹又道:“子路之勇,子勇之辯,冉有之智,此三者皆所謂天下之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且夫學圣人者,豈必其言之云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向而已……”

    眾人聽到這話,都不由得一愣。當時大蘇文章天下傳誦,連趙頊都知道蕭佑丹這段話,是蘇軾《荀卿論》中的,眾人正不知道蕭佑丹是何意,卻聽他笑道:“——此蘇子瞻之名句也。臣愿以此為比,‘觀其意之所向而已’——汴京城墻之火炮,封丘門外之夏人,此固為難能可貴者;然臣雖是北人,亦知甲兵之利不足稱,臣所欣然悅服者,千里南來祝賀者,正為南朝皇太后之懿德。臣觀汴京城中,百姓以皇太后圣明,因皇太后生辰而歡欣雀躍,家家戶戶設香禱告,愿皇太后千萬歲壽。皇太后得百姓擁戴如此,此真千古未有之事也。致陛下為堯舜者,臣以為,正是此事也。”

    蕭佑丹并不想讓宋朝臣君太過于難堪,于是順手又搬了一架梯子過來給趙頊下。然而他這個梯子卻讓趙頊更加憋悶——蕭佑丹滿口稱贊的,都是皇太后的“懿德”。的確,高太后自出嫁之日起,便在百姓中極得人心,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了不起的舉動,但是她約束娘家人,高家沒有人敢在外面胡作非為,逢年過節,也常常對百姓有點恩惠,兼之偶然也為百姓進言——這么著日積月累,一丁點一丁點的好積累起來,百姓們互相傳頌,或兼有夸大,有時候別人做的好事也附會到了高太后身上,如此便有了高太后在百姓心中的好名聲。對于大宋朝而言,有這樣的一個好太后,的確也是福氣。然而——這又關趙頊什么事?這中間有他的什么功勞?而且,這表面上是讓他下臺階的話語中,隱隱約約,依然是在他譏諷他所恃的,不是仁道,不是禮義,告誡他應當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這更讓趙頊感到一陣的不舒服。

    但偏偏蕭佑丹的話還輕易駁斥不了。

    他占據著正禮。趙頊可以想象,這殿中有許多大臣,一定都在心里暗暗點頭,并且暗自感到羞愧——這么大義凜然的話,居然不是由華夏正朔,禮義之邦的士大夫出來,反而讓一個夷狄在朝堂之上,教訓著宋朝人什么才是禮義仁道……

    但蕭佑丹對自己的滿口仁義其實是不怎么相信的,如果實力足夠,他是絕對會毫不客氣的以力服人的——不過,此時,卻見蕭佑丹高高舉起手中的酒盞,高聲道:“臣祝圣明的大宋皇太后陛下千萬歲壽,祝大宋皇帝陛下千萬歲壽!祝大遼皇帝陛下千萬歲壽!”

    呂惠卿深知再不下了這個臺階,亦只能自取其辱,不待眾人反應過來,亦直起身子,高舉酒盞,道:“臣等謹祝皇太后陛下千萬歲壽!祝皇帝陛下千萬歲壽!”遲疑了一下,又道:“祝大遼皇帝陛下千萬歲壽!”

    眾人連忙紛紛直起身來,舉杯祝賀。蕭佑丹忙里偷閑,又看了鄰座的高麗懷王一眼,卻見他到第二句之后,便閉上了嘴巴。顯然,在這里,不是人人都甘心祝大遼皇帝陛下千萬歲壽的。

    *

    石離開集英殿后,不覺百感交集。蕭佑丹算是狠狠地給大宋君臣們上了一課,這個人不可覷,以大遼如今人材之盛,別的人,只怕亦不可視。剛剛皇帝顯然是被憋悶得厲害了,宋朝被契丹壓了百余年,一直在心理上有劣勢,好不容易出了頭,皇帝想在口舌上占點便宜,其實也是人之常情——雖然這幾年外交上宋朝其實占盡了便宜,但皇帝畢竟這還是第一次親自面對遼國重量級的人物。然而卻沒料到竟碰上個厲害角色,弄得灰頭土臉。皇帝后來一直喝悶酒,李向安委婉攔了幾次,都沒擋住,散宴的時候,瞧趙頊的神色,顯然是有點喝醉了。

    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種辯論,石自認也不是蕭佑丹的對手——在國內的辯論,他擅長的是用事實話,這樣比起那些空談義理的人,他的話顯然就更有服力。而面對西夏人,很明顯,西夏人讀書還不夠多,并且,畢竟宋夏之間地位、實力,都有很大差距。石也很容易占據到主動權。然而,蕭佑丹卻絕不一樣,他背后的遼國,是長期與宋朝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大國;而蕭佑丹人智計出眾,這十余年來顯然又很下了功夫了解宋朝,竟然連蘇軾的文章都讀得通熟……石是頗疑心他剛才在集英殿的話,還有點挑撥離間之意的。他站在所謂的“禮義仁道”一面話,看起來甚至是宋朝的諍友,但是實際上,他卻處處迎合著舊黨的思想,若非他是遼國人,幾乎讓人以為他是司馬光的門人。也許,這表明潛意識里,遼國更愿意與傳統的宋朝打交道,而不是變化中的宋朝……但考慮到蕭佑丹人其實是縱橫家之流,石不能不懷疑他居心叵測。這件事肯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成為舊黨的口實——在舊黨看來,這自然是把臉丟到遼國去了。而新黨因此而順便給舊黨扣上“勾結契丹”的帽子,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的朝局,已經如同一個人在走鋼絲,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便算沒什么事情,也不容樂觀。蕭佑丹這時候施點手段,若是處理不當,很可能矛盾便會提前激化。

    石滿腹心事地回到府中,他知道梓兒正在宮中,也不回內室,便徑直往書房走去。因知道今日汴京有熱鬧瞧,石府便在這一日給仆人放了假,因此府中稀稀拉拉也沒有幾個人。經過回廊時,卻見石安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給石行了個禮,笑道:“學士,司馬純父大人來了,與潘先生正在書房著話。”

    “知道了。”石勉強笑著點了點頭,跟了他十幾年,石安也已經老了。“你怎么沒去大相國寺?”

    “的都在汴京呆了幾十年了,啥子熱鬧沒瞅過?”石安憨聲笑道,“那邊人也太多,象我這樣的過去,也看不到什么,只能看見別人的背。讓兒子領著幾個孫子去就行了,府里今日沒幾個人,我也不放心,四處看看,提坊著有飛賊什么的——那些護院的子太年輕,信不過,剛剛還看到幾個人聚在一起關撲,府里啥時候有這規矩?都以為今日算是過節,便懈怠了——去年元宵,邵侍郎府上,便不是丟了好些東西么?”

    人老了,話便多了起來。石笑了笑,道:“侍劍不在家里么?”

    “侍劍?”石安笑道,“學士走了沒多久,便被縣主叫走了。”

    石頓時一愣,不用問他也知道是哪個縣主——但柔嘉今非昔比,早已不是胡作非為的性子,卻不知她把侍劍叫走做什么?他搖了搖頭,又吩咐了石安幾句,便快步朝書房走去。繞過幾道回廊,遠遠便見司馬夢求與潘照臨正在書房中著什么——二人也同時見著了石,連忙停了交談,起身相迎。

    石進了書房,司馬夢求見了禮,不待石坐下,便即道:“學士,智緣大師回來了。”

    “哦?”石一怔,望著司馬夢求,問道:“如何?”

    卻見司馬夢求苦笑道:“王介甫不肯出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镇赉县| 舞阳县| 成都市| 亳州市| 调兵山市| 临海市| 鄂温| 邵阳市| 拜城县| 六安市| 小金县| 德安县| 寿光市| 昌吉市| 太仆寺旗| 云浮市| 从化市| 四会市| 弥勒县| 灵武市| 左权县| 通河县| 油尖旺区| 顺平县| 淮安市| 临汾市| 平泉县| 万年县| 广东省| 颍上县| 金寨县| 大港区| 琼中| 宁国市| 东丽区| 龙川县| 通城县| 奈曼旗| 陇西县|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