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少杰,字子樹,蘇州人。熙寧三年,入白水潭學院明理院,從石學《論語》與《三代之治》。熙寧四年,《白水潭學刊》創刊,少杰作《歷代役法略考》,譏免役法也,白水潭之獄由是而起。其先,《白水潭學刊》諸文刊發,石燕公疲于政事,實不知情。待燕公讀諸子之文時,《學刊》已發行天下,燕公遂輕騎入白水潭,囑諸子曰:“禍且起。”李治平面爭,燕公慘然曰:“吾當為大宋存此讀書種子!彼彀登踩俗o十三子往杭州,依蘇軾、唐甘南。
其后鄧綰作白水潭之獄,桑充國無罪入獄,少杰等遠在杭州,實不知情。等諸生叩闕傳至杭州,少杰等西向而泣,力辭蘇軾,欲返京與桑充國同罪。會唐棣至,責諸子曰:“諸生此去,欲置蘇公于死地乎?且石公子送諸位至此,必有善后之計,諸位此去,徒亂人事。”會桑充國獄解,然十三子俱被得罪,少杰諸人遂留杭州。
熙寧五年三月,石燕公密函隨叩闕十余人至杭州,囑十三子與彼輩改換姓名,于杭州草創西湖學院。此西湖學院創辦之始也。其時唐家在杭州富可敵國,西湖學院俱由唐家出資建筑,故西湖學院規模之大,更甚于白水潭。然最初往依西湖學院就學者,不過三四百人而已,其中以不及冠之童生猶多。蓋諸子名聲未顯,而江浙文風頗盛,略有所得之學子皆不屑往西湖學院。待石燕公知杭州,西湖學院方得大盛。
少杰以學識稱于杭州,其時杭州士子,雖亦讀《論語正義》、《三代之治》,然其中奧義,未有人能言之,少杰于白水潭,即能引六經釋《三代之治》,頗得燕公稱贊,即至杭州,遂作《三代之治與六經異同》,蘇軾得此文,贊曰:“此亦大材!比划敃r無人知是少杰所作,但知作者為“蘇州六少道人”。
其后西湖學院旦夕講學,然苦無明師,少杰以信問石燕公,燕公遂囑唐甘南,延致回回商人,購得回語塞族諸經數,適袁景文粗通夷語,遂于西湖學院置塞夷譯書樓,招致通譯,翻譯諸書。其初諸書不易得,回回不通印刷之術,書為手抄,雖重金難求一二,其商人更粗鄙無文,視珍玉如瓦礫,后唐甘南許以重利,夷人貪利,塞族諸書方漸入中華。然所譯塞族諸書亦以格物學為主。
少杰于柏拉圖氏之《理想國》頗有置意,著有《三代之治與理想國》、《理想國》,另有《以民為》、《民治國與言論自由》二書傳世。
白水潭十三子,以少杰享年最短,年五十而卒。其自白水潭之獄后,自知無望于功名,三十年不離杭州,專意石學,闡發民思想,鼓吹言論自由,欲于書之中構建一理想之社會,是為西湖學院空想派的代表人物。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