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只是想到汴京散散心的我,在經歷酒樓的爭執后,才發現,政治已經是我永遠也拋不開的東西,我已經改變了歷史,負責任的做法就是繼續推進這種改變,總有一天,大宋會變成一個更理想的社會。
我很欣賞那個佩劍的年輕人,但是他對我卻未必有什么好印象。這倒是幾年來頭一次需要擔心有人不愿意甚至是討厭認識我。我吩咐一個廝替那幾個年輕人把酒錢給結了,就悄悄的起身下樓了。另一個廝會拿著我的名帖等在這里,把幾個年輕人請到我的府上去。
回到自己的莊園時,李一俠早就在那里等我了,還有個年輕人和他在一起。
我正猜想這會是學院里的哪個青年才俊被李無過兄這么看重的時候,這年輕人的自我介紹實在把我嚇了一跳——秦觀秦少游!
并不是秦少游的名字把我唬著了,王安石司馬光我都見過了,也沒怎么的,一個蘇門學士,我有什么好吃驚的,遲早會見著的。但是問題是,秦少游這時候出現在京師,出現在我面前,很明白的告訴我,歷史的軌道完改變了,蝴蝶效應比想象的更強烈……這個時候的秦少游,按道理應當在高郵家里讀書才對的。我并不知道,其實蝴蝶效應早已出現,司馬光來應當給貶到西京洛陽去了的,但是此時他卻還在東京。僅僅因為我對秦少游的經歷比對司馬光的經歷更熟悉一些,所以到此時我才注意到蝴蝶效應的存在。
當秦少游出現在我面前之后,秦少游很可能也不再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了,因為這個時候為止,秦少游同志還沒有見過蘇軾同志。我印象中,秦少游沒有什么吏治之才,至少我是沒有這種印象的,所以我很奇怪他為什么和李一俠會扯上關系,而被李一俠巴巴的拉來見我,要知道這時候,我倒是真的很忙,李一俠沒有道理不知道的。
雖然我和秦少游年紀相當,但是秦少游在我面前還是略顯拘謹,畢竟以我這樣的年紀,取得如此的聲望與地位,都只能是一個異數,而秦少游顯然是第一次出門游學,能夠見到我這樣的“重要人物”,他想不拘謹都難。不過總算是后世出了名的才子,應對進退,還是相當的得體。
來我以為秦少游是才子詞人,我的詩詞也有相當的名氣,他來講我,十之八九是談詩詞的。不料他遞給我的,不是詩詞,也不是他拿的賦,而是一篇策論!
我狐疑的問道:“秦公子可是高郵人氏?”
秦觀有點驚訝的看了我一眼,清聲回答:“正是。”卻不便問我如何得知。
確定這個秦觀也是高郵人后,我心里就知道這人多半就是歷史上那個秦觀了,否則也不至有這般巧法。便不再言語,細細看起策論來。秦觀略略有點緊張,裝作不經意的偷瞄了我幾眼,似乎想從我的表情中看出我對他文章的看法。我心里暗笑:畢竟不比出名之后,少年之人,難免于此。不過轉念一想,我怎么想得這么老氣橫秋呀,我比秦觀也大不了一兩歲。想到此節,不禁失笑。
我這一笑不打緊,李一俠和秦觀卻面面相覷,不知文中有何好笑之處。我也不好解釋,只裝作讀文章的樣子,繼續看下去……這策論的卻是對西夏用兵的策略,文章見解泛泛,多是空談,倒是文章做得蠻精彩。我曾聽過北宋專有一干人,平生最喜豪言壯語,特別是愛好輕言兵事,自以為謀堪孫武,勇冠李廣,實際上卻免不了喪師辱國,雖然能與國盡忠,卻也害得國家不淺。我們的皇帝這輩子最大的愛好,其實也是向西夏和遼國用兵,和這些人起來倒是一個心思,否則這些人之后也不會這么得意,讓國家一再受辱,便是如沈括這樣一等一的人物,也不能免此?磥砬厣儆我彩峭粋毛病。
輕輕掩上這篇策論,我溫和的問道:“秦公子一向讀什么書?”
秦觀謙遜幾句,略舉了幾篇書名,除開五經之外,便是一些兵書韜略之類。雖然知道秦少游一介書生,實非可以托以軍國大事的人物,但是我想他還年輕,倘能在精干之人身邊學得數年,必能有所長進,況且那種洋洋灑灑數萬字,出來是廢話的事,我也真的缺乏,而政治上這樣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外交部發言人不就是做這事的嗎?當然正兒八經的外交人才,現在我還只看中沈括,秦少游還做不得,只是這人天生聰明,加以磨練,他就不會是歷史上那個婉美秀麗的淮海居士那么簡單。
心思轉了幾轉,我就打定主意要把秦少游收于帳下了。歷史上的記載,這個人是豪邁中帶著幾分秀氣的男子,我應當相信他的潛質的。
于是我隨口夸了他幾句,他的文采不錯,又摘了幾個佳句出來,品評一番,氣氛漸漸變得輕松起來。似乎漫不經心間,我問道:“以秦公子之才,摘取功名如探囊取物,不過數年,必定名滿天下。只不知近日有何打算?”
其實以他現在的文章,想登進士第,幾乎沒有可能性。這種文章要是主考也能取中,我看大宋這進士也不用考了。不過之后他倒是遲早會考上的。我雖然知道他來見我,想必是要我提攜,但是若功名心太盛,只想著“成名要趁早”,那我就不能把他放在身邊,趕早把他推薦出去,算是先布一個棋子在外面。至于我身邊留的人才,都須是有大抱負的人物,也只有有大抱負的人,才能長遠呆在我身邊,和我共創大業。
秦觀卻是聰明人,見我如此相問,連忙站起來,很認真的回答:“男兒大丈夫,自當博取功名。然世間之功名,有大功名,有功名;大功名者,青史留芳,永垂不朽;功名者,貴不過一節度使矣。學生不才,愿隨相公左右,為我大宋立不世之功名。”
我倒料不到他會如此回答,便向李一俠瞄了一眼,多半他看中了秦觀,多少談了一些抱負理想,讓秦觀這個有志青年熱血上涌,否則以區區秦觀之才識,怎能知道我的抱負?
李一俠是個聞弦歌而知雅意的人物,知道我在懷疑他,卻也不分辯,只在一旁大聲鼓噪喝彩:“子游兄有如此胸懷,弟佩服。來,當為此句浮一太白。”
早有伶俐的侍女把酒送上來,我見李一俠已經是看中了秦觀,便也不再多試,接過酒杯,三人一飲而盡,相顧大笑……
既然是自己人了,就變得沒有那么謹慎,我吩附家人在花園里擺了幾碟菜,溫了一壺好酒,幾個人坐在一起開始聊天地,天南地北無所不及。秦觀對于白水潭學院的新學也很有興趣,便頻頻相問,我也耐心的回答;李一俠就一些大臣們的趣事,時事的隱患,秦觀對此顯然聞所未聞,一時輕笑一時嗟嘆;然后又些詩詞音律,正談到盡興之處,石福遞來幾張門貼。
我接過門貼一看,卻是四個陌生的名字,想是“英雄會”酒樓的那幾位仁兄,不過我記得明白,加上那佩劍書生,一起應當共有六人,來的卻只有四人……
我一邊吩附石福把他們請了進來,一邊對李、秦二人笑道:“我給你們引見幾位青年俊杰!比艘煌呦蚩蛷d相迎。
到了客廳,發現那四個年青人早在那里候著了,我看那個佩劍的書生和那個黑衣的書生都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氣,我意是看中這兩位,別的人想是怕事,走了就走了,我也用不著那種人物,這倆位要是不敢來,可叫我失望了。
那幾個書生見我們三個出來,只看到秦觀和李一俠對我的姿態,便知道我便是石了。那黑衣書生看見我,眼角跳了一下,我猜他多半是看見我曾經呆在那酒樓了。我故意很淡然的走上前去,那幾個書生連忙見禮。那個黑衣的為首,叫司馬夢求,字純父;和他一起的一個叫吳從龍,字子云;另一個長得蠻黑,叫曹友聞,字允叔,都是汴京人士。這三人上來見禮時不卑不亢,頗有風度。
那佩劍書生卻站在一邊,冷眼看著那三人上來一一見禮完畢,他卻只略一抱拳為禮,朗聲道:“在下吳安國,草字鎮卿,福州人士。遵命來此,卻不知相公有何事賜教?”顯是對我怨氣未消。
司馬夢求三人擔心的偷看我的臉色,這吳安國的話得太無禮,我要生起氣來,只怕他沒什么好果子吃。我不動聲色的招呼他們幾個坐下,李一俠這邊還好,秦觀臉上卻有不平之色了。他不知原因,自然覺得吳安國太過份,而李一俠卻知道我必有所謀。
我既不發作,吳安國似乎也覺得自己有點生硬,便也跟著三人坐下了。只是坐的那姿式,實在是把“勉強”二字寫在了臉上。
秦觀冷眼瞧著吳安國的坐姿,終于忍無可忍,禁不住出言相譏:“恕學生愚鈍,竟不知原來相公府上的坐椅上都是有針的。”
李一俠怎么不知道他的心意,見他這樣,便一唱一和起來,他裝作很驚訝的樣子問:“少游兄何出此言?”
秦少游向吳安國那邊呶呶嘴,道:“此間有位仁兄若不是怕坐位上有針,奈何如此坐法?”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