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只是《十字》中主要的出場人物,并非部人物,其簡介也只限于《十字》的內容,并不涉入到下一卷。有些人物在第二卷《權柄》中甚至是重要人物,在這里也并未列出。這個主要人物表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閱讀《十字》而寫,所以有其局限性。
石:現代歷史系畢業青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因為不可知的原因被傳送至北宋熙寧二年,從此開始他的傳奇一生,當時按實際年齡算,他二十一歲。石天性謹慎,不喜歡冒險,表面隨和,不喜抗爭,但是骨子里卻有著相當的固執性格。總體來有著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性格,但又絕對的理性與現實。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改革家,一生以孟子自喻,期待能夠憑自己的力量把宋朝帶向一個富強的道路上,但是在歷史上終以失敗告終。史載他聰明過人,性格倔強,不太喜歡修飾自己的外表。他當上宰相后一意以征誅之術(把不滿者趕出朝廷)來推行自己的新法,卻相當的不注意吏治,過份看重政策與制度的重要性,加上他是南方人,在新法實行中并沒有考慮到北方人的利益,因此種種原因綜合作用,讓他走向了無可避免的失敗。在熙寧二年的時候,他五十歲,任參知政事。這個“拗相公”對石的觀感相當的復雜,一方面是對于自己的自信,讓他認為石總是在妨礙他推行新法;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正視石的許多過人之處。實際上,在那個時代,王安石是最有可能與石有許多共同語言的人物,但是造物弄人,以王安石的性格加上兩人的政治地位,讓兩人的關系顯得并不那么樂觀。
司馬光: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以《資治通鑒》而名留史冊。但在當時,他卻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雖然身為王安石的好友,但是一方面在學術上,他是“史學派”的領袖,與王安石的“經術派”相對立;另一方面,他是北方士子中洛派和朔派共同的領軍人物,與王安石所代表的南方派相對立;而在政治上,他有著保守的立場,雖然他亦表現出改革政治的傾向,但是他的所謂改革卻是更注重于人事而非制度,甚至他在最后瘋狂的拒絕任何制度上的改革。在王安石當權后不久,他被貶往洛陽,任西京留守。在熙寧二年,司馬光五十二歲。因為保守派共同的困境,即對制度提不出建設性的意見,而只能糾纏于新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現象來反對新法,因此并不受到皇帝的重視,直到石出現后,保守派中所包括的溫和改革派自覺不自覺的形成了和石的政治盟友關系。但是司馬光的生性嚴謹,讓他終于不能和石這個他三十多歲的人成為好友,雖然他非常的佩服石的才學與見識。
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政治上則是當時蜀派的代表人物。蜀派是介于南方派與北方派的派系,因為地域的原因,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點也有北方派的特點。所以其代表人物蘇軾的政治理念也比較折中,一方面反對王安石過于激烈的變革,希望在變革能夠穩步推行,考慮到現實的狀況;一方面也反對完的保守,認為變革是在所難免與必須的事情。因為這種看似理性的態度,所以無論新黨當政或舊黨當政,蘇軾總是不能得志。在熙寧二年,蘇軾三十四歲。他生性豪爽,達觀,才華橫溢,很年輕的時候就享有才名,卻喜歡幫助年輕的讀書人。他和石私交良好,終其一生皆是石是良師益友,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似乎并不能理解石的手段。這是一個只能從光明面來理解事物的讀書人。
趙頊:歷史上北宋的神宗皇帝。但顯然“神宗”這個謚號不足以表彰他在中的功績,所以中并不稱他為“神宗皇帝”,事實上他也有更為偉大光彩的謚號。這個年輕的皇帝是歷史上非常有抱負的君主,雖然苛刻的史家也許會譏諷的稱他“志大才疏”,而不少人也不不太公平的指責他立場不堅定。這個十八歲登基(或謂二十歲),三十六歲去世的年輕皇帝自一即位起,就一心一意想要勵精圖治。他無法忍受向蠻夷歲貢的恥辱,因此在他的治下開始了王安石變法的篇章。雖然王安石的政治地位并非一直很穩固,但在重重的壓力下,新法也并沒有因為王安石不在相位而被廢除,對于新法他表現出了足夠的堅定。這個年輕的皇帝,曾經立誓要恢復漢唐故土,繼承宋太祖的遺志,但是一生的不得意終于讓他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在熙寧二年的時候,他年僅二十歲。這個年輕皇帝的性格,有著急躁、剛決的一面,也有著對臣下優容的一面,總的來,也是一個矛盾的性格。
王倩兒:王安石之女。熙寧二年時她年僅十六歲,這是一個聰明的女孩子。雖然以她的經歷來,在當時也許為很多人所羨慕,但是對于她來,卻并不能夠很簡單的形容。雖然她的婚姻在某種意義上一樁政治婚姻,皇帝借此來緩和他所信任的兩個臣子:石和王安石的關系;但是以她的心,她對于石還是有著深深的愛戀。而石對她,也抱有極深的感情,甚至認為自己穿千年的時光,也許就是為了來愛這個冰雪聰明的女子。但是在另一方面,她卻不得不在父兄與自己心愛的男人之間做感情的交戰,因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子,卻分屬于政治上的兩個陣營,而每個人都無比堅定的相信自己的理想才是正確的。
楚云兒:碧月軒的著名歌妓,石最堅定的追隨者之一。對于石,她有著極深的感情,而且她也是石最初認識的女孩子之一。但是二人的地位實在過懸殊,雖然都可能發生,但在第一卷中,發生的事情有限……這個女孩驕傲而自卑,溫柔解人卻又能用淡淡的笑容拒人于千里之外,久歷風塵卻又不可救藥的執著于真正的愛情……
李丁文:字潛光,河北人。即舊版中的“李一俠”,石最重要的幕僚。他精通縱橫之術,有干才。在歷史上雖然籍籍無名,但是因為石的出現,他的人生也完改變。熙寧二年時他三十歲。
段子介:字譽之,江西人。一個喜歡任俠的儒生,石的重要幕僚。最適合他的職位無疑是監察御史。段子介是那種一邊喝酒一邊擊劍高歌的人物,最喜歡做的事情是蕩盡天下不平之事。但是他并非是一個簡單化的人物,所以石也常常托他做一些更重要更需要權謀與冷靜的事情。熙寧二年時他二十五歲。
唐棣:字毅夫,四川人。石的摯友,也是最初幫助石的人。如果放在歷史上,他可能只是一人平凡的底層官僚,但是因為他和石的關系,讓他無法太平凡。他是《論語正義》的署名作者之一,進士出身,鋼鐵司的重要主持人之一。熙寧二年時他二十三歲。
桑充國:字長卿,開封人。石的崇拜者。出身于一個商人的家庭卻對經商毫無興趣,最后考上進士卻不愿意做官,最終成為大宋最大的印書館的社長,第一份報紙的創始人。是深受石影響的人物。熙寧二年時他十八歲。
唐甘南:字堅夷,唐棣的二叔,石重要的贊助人與合伙人。以目光獨到、滿臉笑容而著稱。在大宋棉紡工業、印刷工業等歷史上,皆占有重要的位置。后世曾經有人認為他是除呂不韋之外最成功的商人。
桑俞楚:桑充國之父,桑家與石有著極不尋常的關系。他同時也是唐甘南的重要合伙人。當然,他對歷史的貢獻遠不止于此。
李敦敏:字修文,江寧人。石的崇拜者,熙寧二年進士出身。雖然被人諷刺為“機敏而無主見”,但卻是石黨中立場最堅定的人物之一。
柴貴友:字景初,四川人。石的崇拜者,熙寧二年進士出身,與其弟柴貴誼同為石黨中唐氏一派(石最初的追隨者,石對他們有著極其不尋常的重要利益)的重要人物。
柴貴誼:字景中,四川人。石的崇拜者,熙寧二年進士出身,是一個出色的地方官。
秦觀:字少游,高郵人。歷史上著名的才子與蘇門學士之一。其詞作以婉轉哀怨而著稱,但是他的性格卻是喜歡讀兵書。但是終于過份的淪為清談高議,缺少實干的氣質。他亦是石黨中的重要人物,一個敏感而豪邁的人物,做為皇帝秘書參贊機務已是他才華的極限。
司馬夢求:字純父,開封人。智謀之士,石的重要幕僚之一。
吳安國:字鎮卿,福建人。對石有著許多不滿,關心百姓疾苦的書生。最終成為石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吳從龍:字子云,開封人。精通禮儀。石黨中重要人物之一。
蔡京:字元長。歷史上著名的奸相,但其時尚且年輕,郁郁不得志。石黨中重要人物之一。在大宋財政重建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王雱:字元澤。王安石之子,性格驕傲、偏執,不容異見。但為人極有才華,對其父的新法起了重要的影響,最新黨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作法,往往讓人所不恥。
呂惠卿:字吉甫。福建泉州人。新黨中最大的投機分子,以王安石的學生自居。他是新黨投機派的代表人物,借助變法之機,以贊成變法之名,謀取自己的私利,竊居高位。其人表面上溫文爾雅,才華過人,長于舌辯,極擅權詐之術。
蔡確、鄧綰:新黨中的投機分子,都做過御史,是與石直接對抗的代表人物。
沈括:著名的科學家,當時站在智慧最高峰的人物。石黨中重要人物之一。
程顥、程頤:理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歷史上開始支持新黨其后反對之。石的同情者。
曾布:新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
歐陽修:字永叔,江西人。被人污蔑與自己的外甥女有私情后,雖然得到平反,但因為種種政治上的互相傾軋,終于讓他的政治生命終結。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