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瞎子當(dāng)即會了錢鈔,起身走下酒樓,那幾名散盜兀自不覺,仍在低聲密謀。陳瞎子對候在樓口的手下打聲招呼,讓他們送吳老大等一伙賊人到洞庭湖底的龍宮里快活快活,隨后找當(dāng)?shù)厝舜蚵牭侥秋L(fēng)水先生的鋪面所在,便與鷓鴣哨一同進(jìn)城尋訪。
那胡先生在城中有名氣,不論是測字問卜,還是相取陰陽二宅,都是屢試屢驗,從不走眼,所以稍加探尋,就找到了地方。
陳瞎子自恃才高八斗,他早年曾在山上學(xué)過《月波照管洞神局》,對那些星象占卜、相面相地的江湖術(shù)士勾當(dāng),無一不通,知道無非是那些鄉(xiāng)間油嘴村夫,哄騙愚弄百姓的伎倆,要真能卜算命運(yùn),還不如先給他自己算算。
他和鷓鴣哨都不信此道,只不過一時心中好奇,才順路過來瞧瞧。到得卦鋪門前,看那堂中擺設(shè)清潔,那位胡先生,正自搖頭晃腦地為個鄉(xiāng)紳財主談?wù)撊绾芜w移祖墳。
陳瞎子和鷓鴣哨在旁聽了一回,只聽那胡先生談起陰陽宅來,真是百叩百應(yīng),對答如流,顯然對青烏之道極是精熟。雖然的都是民間遷墳改祠的鄉(xiāng)土之事,卻實(shí)有真知灼見,妙語連珠,常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之見,聽得二人不住暗中點(diǎn)頭:“這胡先生談吐嫻熟,世情透徹,必定得過高人指點(diǎn),不是個落后的人物。”
那胡先生給一眾豪紳分了一番祖墳風(fēng)水,收了謝錢,便將他們送出門外,轉(zhuǎn)身一看,就見著了陳瞎子和鷓鴣哨。胡先生前些年曾在舊軍閥部隊里當(dāng)過軍官,最是懂得人情世故,又常年做打卦問卜的營生,專會察言觀色、照面識人。
他一看這二位就不是可的人物,別看穿著便裝,卻掩不住周身上下的出眾風(fēng)骨,而且身上殺氣凝重,不像是做分生意的,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哪敢有絲毫怠慢,趕緊請二人落座,烹茶待客,寒暄道:“適才與地鄉(xiāng)紳們磨了好一回子牙,不知貴客駕臨,有失遠(yuǎn)迎,還乞罪則個。”
鷓鴣哨抱拳還禮:“哪里,我兄弟二人久仰先生高名,故此特來登門叨擾,冒昧之處,萬望海涵。適才聽胡先生談吐口音,想必是地人氏了?”
胡先生:“可祖籍并非在此,只不過飄零江湖日久,常學(xué)南言,早已忘卻鄉(xiāng)音了,倒讓閣下見笑了。”
鷓鴣哨和陳瞎子一聽,這胡先生果然精細(xì),話滴水不漏,探不出他的來歷。陳瞎子有心要試他的領(lǐng),便仰天打個哈哈,道:“咱開門見山就不客套了,我兄弟恰好要出遠(yuǎn)門,先請先生給咱測個字,問問此去吉兇如何,請借紙筆一用。”
當(dāng)下走到桌前,抓過文房四寶,磨得墨濃,喂得筆飽,提起狼毫,在白簽上揮出一個“山”字,筆畫森然戟張,要請胡先生講講這個“山”字。
陳瞎子寫此“山”字,意帶雙關(guān),胡先生自是明白人,望著那字微微一愣,已然會意,趕緊出去看看四處無人注意,立刻把卦鋪的門關(guān)了,回身再次按規(guī)矩行禮,用山經(jīng)里的暗語試探道:“今朝四海不揚(yáng)波,原是高山過海來,西北懸天一塊云,罩住此山生紫煙,山是君來云是臣,不知哪位是山哪位是云?”
陳瞎子嘿嘿一笑:“西北晴天沒有云,只有黑白兩座山,不知你問的是黑山還是白山?”
那胡先生一聽實(shí)乃出乎意料,更覺對方這兩人的來頭非比尋常,心里有些慌了,忙道:“黑山過后是白山,黑山白山都是山;東山鷂子西山來,縷縷金風(fēng)在九天。未敢請教二位爺臺,大駕光臨可這卦鋪,是要問什么邊兒?”
陳瞎子端起蓋碗來品了口茶,蹺起二郎腿不慌不忙地道:“五行里不問金木水火那四邊兒,單單只想問一問土字邊兒。”
胡先生心中暗驚,他閱人無數(shù),早看出這二位客人來者不善,怎么看也不像是來斷陰宅祖墳的,就斗膽問了一句:“難不成是……倒斗的?”
鷓鴣哨答道:“先生果是明眼人,實(shí)不相瞞,我兄弟專做倒斗的勾當(dāng)。此番前來,是聽世上有一門風(fēng)水秘術(shù),可以指龍脈寶地,搜山尋龍,百不失一,不知是否真能如此?還望坦言相告。”
此時胡先生已看出這倆人多半是殺人不眨眼的巨盜,心想這些人目無國法,都是“伸手五支令,卷手就要命”的狠人,我可別敬酒不吃吃罰酒,萬一惹惱了他們,只怕是性命堪優(yōu),只好照實(shí)了。
胡先生,這測字卜卦的,多是江湖騙子,以前的古卦早已沒人懂了,只不過借此謀生而已。不過風(fēng)水一道,還真得過些許真實(shí)傳授,他學(xué)的這一門風(fēng)水秘術(shù),源自古法,后融合江西形勢宗風(fēng)水理論,演變而成陰陽風(fēng)水秘術(shù)。
以這形勢宗青烏術(shù)看風(fēng)水,觀看山川脈里,不僅可以看山形地表,更可看到山脈河流的骨子里,直把它一派精神氣質(zhì)都瞧個透徹,喚做“形、勢、理、氣”,最是精準(zhǔn)不過。
舉個例子來,以風(fēng)水秘術(shù)來“相形度地”,就如同給人相面。有古人認(rèn)為相面是做不得準(zhǔn)的,因為以古鑒今,有多少面善的大惡人,又有多少惡相的真善人。
若一個人生得相貌堂堂儀表不凡,必是絕佳的好相,卻未必了。那史書所載,商末紂王便是生得天庭飽滿、地闊方圓、兩耳垂倫,怎么看都是個大不凡的尊貴之相。可封王身為一國之主,無道寵姐己,反了天下七十二路諸侯,使得蒼生多受倒懸之苦,如此看來,他這相貌豈不是犯煞帶沖荼毒生靈的兇相?
再一個周文王,人盡皆知是得道的明君,仁善之極,更是愛民如子。可他生了一副吊客眉,水蛇腰,怎么看都是福薄量淺的人,恰好與之相反,不僅是開周王朝八百年基業(yè)的莫基者,更是命中有百子之福,要照這么看,相面就根談不上準(zhǔn)與不準(zhǔn)了。
其實(shí)要看一個人,應(yīng)該是從內(nèi)而外,有道是“人之所憑,盡在精神”,正所謂“有形不如有骨,有骨不如有神”,一個活人就好比是一盞油燈,精神如同燈油,外表如同燈火,首先燈油清澈充足,燈火才能明亮。
而陰陽風(fēng)水之術(shù),主要看的正是山川河流內(nèi)在的精神氣質(zhì),若把此術(shù)研習(xí)透了,必能做到天人相應(yīng)的高明境界,可以“上觀天星、下審地脈、觀龍樓、識寶殿,凡有所指,無所不中”,非是江湖騙子那套相地的手段可以相提并論。
陳瞎子和鷓鴣哨聽罷連挑大拇指。陳瞎子贊道:“先生高論繞梁三日,令我兄弟二人撥云見日……”隨后起想請胡先生出山,去云南和沙漠尋覓龍樓寶殿,為常勝山傾心竭力圖效犬馬之勞,做一番驚天動地的舉動出來,圖個大富大貴,后世子子孫孫都跟著享用不盡,豈不快哉?何苦在地方上做這買賣。
那胡先生先前已猜出他們有此心意,可當(dāng)著這二位眼明的大行家,自不敢有所隱瞞,此刻話已挑明了,也只好直言其苦:“二位爺臺都是有大手段的人物,但可的這點(diǎn)微末事,只配在江湖上混口飯吃,而且先師臨終之前,也曾吩咐人要分營生,如今拖家?guī)Э冢f不敢有那非分之想。”
然后胡先生又剛才所談的風(fēng)水秘術(shù),都是高深艱難之道,他自己也僅管中窺豹,只識得些斷陰陽宅的法,要到搜山尋龍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去了也幫不上忙,反倒耽誤了大事。
陳瞎子見此人不識抬舉,正要動火,鷓鴣哨卻是心高氣傲,不愿強(qiáng)求他人,對那胡先生:“人各有志,不便勉強(qiáng)。今日能與先生一談,已是獲益匪淺,臨別之際,有一事相告,還望先生好自為之。”于是簡略了有一伙賊人聽了他的名頭,動念要劫他家老,脅迫他去給盜墓賊指點(diǎn)龍脈寶穴,現(xiàn)在這伙人已經(jīng)被“打發(fā)”了,這輩子不會再來找麻煩,但是樹大招風(fēng),開個卦鋪看風(fēng)水測字免不了要對各色人等迎來送往,但務(wù)必有所保留,若不收斂幾分,必然再次招來賊人眼目。
鷓鴣哨完,對那胡先生抱了抱拳:“承蒙先生款待,就此告辭。”罷起身就走,陳瞎子心想:“我是何等樣人?在氣量風(fēng)度上絕不可輸給搬山道人。”也不便再嗦了,便跟著拂袖出門。
胡先生驚出一身冷汗,連忙跟在后邊不住口地稱謝,眼看出了大門,他忽然想起一事,又把鷓鴣哨拽了回來,拜道:“二位恩公,非是人貪生怕死不肯前去倒斗,實(shí)是在師傅面前發(fā)過重誓,終此一生,絕不涉足此道,但是……”
胡先生話鋒一轉(zhuǎn),起自己早年間參加軍閥,兵敗后去荒山盜墓,被陰陽眼孫國輔所救,遂拜其為師之事。如今二位爺臺既然想以尋龍之法盜墓,何不去請摸金校尉相助?
鷓鴣哨和陳瞎子聞聽此言,猶如晴天里頭頂炸個霹靂,奇道:“胡先生竟然識得摸金校尉?”
胡先生便起來龍去脈。原來他師傅陰陽眼,雖不是摸金校尉,但師傅的師傅,也就是師爺,卻是清末赫赫有名摸金大師,人稱“張三鏈子”。張三爺曾隨左宗棠左大人,平定過新疆叛亂,立功不,收兵后辭去軍中職務(wù),專到陜西河南等地古墓摸金,平生所遇極是離奇,后來他一個人竟然戴了三枚摸金符,真正流傳至今的古符,只此三枚而已,故此得了這么一個綽號。
胡先生多曾聽他師傅提及,知道許多摸金校尉的勾當(dāng),但張三爺門人弟子眾多,摸金符并沒有傳到胡先生這里,所以終生做不了摸金校尉。胡先生無苦寺里的了塵長老,得過張三爺?shù)挠H傳,是正宗的摸金校尉,不過如今他年事已高,早就金盆洗手,只肯一心誦經(jīng)禮佛,再不出山了。
但這長老或許知道其余兩枚摸金符的下落,如果能去到無苦寺中參見了塵長老,應(yīng)該可以從他口中得知另外兩位摸金校尉在何處勾當(dāng),運(yùn)氣好的話,只要能請到其中一位,世上還有什么古墓大藏是找不到的?
胡先生感念鷓鴣哨和陳瞎子的救命之恩,就傾其所知,都告訴給了這兩個人,鷓鴣哨這才確認(rèn)了先前風(fēng)聞的消息,那了塵長老果然曾經(jīng)做過摸金校尉,打定了主意要去拜訪,于是和陳瞎子別過胡先生,飄然離去。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二人到得城外岔路,就要分頭行事。陳瞎子對鷓鴣哨:“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兄弟你一切保重,他日江湖再會,不妨再到湖畔酒樓上拼個一醉方休。”
鷓鴣哨也道:“陳兄謀求大舉,乃是領(lǐng)袖群雄的有為之身,不可常常以身涉險,務(wù)必珍重萬千。”罷二人拱手作別,各自上路。
陳瞎子自恃手里有幅人皮地圖,又生性狂妄自大,也懶得去找什么摸金校尉相助,回湘陰整頓停當(dāng)了,便帶著先前選出的一眾手下出發(fā)。不料這一去就栽了大跟頭,同去的手下兄弟撂在了云南遮龍山,他自己也廢了一雙招子,僥幸活了下來。
陳瞎子成了廢人,種種圖謀野心,頓時煙消云散,自覺沒面目再回去見人,隱姓埋名流落各地,一藏就是幾十年。常勝山里的人都以為他死在云南了,卸嶺盜眾群龍無首,沒過幾年,內(nèi)部便四分五裂,就此徹底土崩瓦解了。
后面的事,陳瞎子都是道聽途,知道得就不那么詳細(xì)了。自他去云南之后不久,湘陰地區(qū)就鬧了場大瘟疫,月亮門紅姑娘染病而亡,她臨死也沒能再見到鷓鴣哨一面。
而鷓鴣哨則拜了塵長老為師,前去西夏黑水城,不料也遭遇不測身受重傷,又見故人零落,不是死了,便是下落不明,不由得心灰意冷,攜著舉族親眷,隨一位美國神父遠(yuǎn)赴海外,再沒回來。
shirle楊聽了陳瞎子敘述當(dāng)年盜墓的往事,只覺得恍如夢幻,似乎我們的上兩代人之間淵源極深。只不過鷓鴣哨所留下的書信日記中,并沒有詳細(xì)描述瓶山盜墓的事跡,要不是從陳瞎子口中得知,恐怕就永遠(yuǎn)埋沒了。這使她更是相信冥冥中有命運(yùn)的指引,又問我相不相信命運(yùn)的安排。
我這未必是什么“命運(yùn)”,倒斗這行當(dāng)從民國那時候就已經(jīng)萎縮了,這手藝傳到咱們這,還剩下幾個人?這就叫“貓有貓道,狗有狗道,笨鴿子望邊兒飛”,倒斗的手藝人平日里接觸的圈子,自然離不開“風(fēng)水、盜墓、古董”這些同業(yè)人士,自然是要扎堆兒的。不過聽陳老爺子所講的這段事跡,真令我們大開眼界,今天才算明白搬山、卸嶺是如何倒斗的,和摸金校尉的手段更是截然不同。都摸金為王,但是看搬山卸嶺的倒斗手段五花八門,令人耳目新奇,絕不輸給摸金校尉。
陳瞎子嘆道:“老夫如今也不好夸口了。你看搬山卸嶺都衰落成什么樣了?只怕從此絕跡,而摸金校尉卻有中興之象,思之也是不無道理。搬山卸嶺下手太狠,反倒不如摸金校尉以《易》為宗旨。生生不息之道為《易》,古人誠不欺我,可惜當(dāng)初老夫才智絕,唯獨(dú)沒悟出這個道理,現(xiàn)在明白了也晚了。”
我忽然想起陳瞎子提到瓶山古墓中的銅人、銅鬼,似乎與我見過的銅
龍,還有嵌在秦王照骨鏡上的銅魚皆是一路貨色,他先前曾過,此物是與古時卦數(shù)有關(guān),可當(dāng)時未及深究,此刻念及此處,便請他指教。
陳瞎子:“這些明器的出處來歷……老夫當(dāng)初雖也是學(xué)究天人、不讓孔孟,卻還真沒在此物上瞧出個子丑寅卯來。起是怎么知道的,還是另有一段遭遇。”
()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