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五十一節虎威
在黃石原的歷史上,努爾哈赤攻打遼西時在身后留下了兩藍旗做向東防御,也就是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野戰兵力負責監視遼東毛文龍(八旗有二百三十一個牛錄,兩藍旗共八十二個)。而在這個時空東江軍面對的僅有一個鑲藍旗而已,因此遼東的戰斗比黃石原來的歷史更沒有懸念,后金從鳳凰城到連山,從連山再到撫順的整條防線都被東江難民武裝摧破。
陳繼盛、孔有德等人出寬甸,懸師千里攻向遼中平原,毛文龍則率東江大隊難民為后勁,在明軍壓倒性的兵力優勢面前,地方八旗軍和漢軍完無力抵抗。鑲藍旗作為唯一的后金野戰集團,和歷史上一樣被如洪水般涌來的東江難民武裝沖擊得節節敗退……如果不是更糟的話。
沒有了正藍旗的協助,鑲藍旗只能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抵抗,濟爾哈朗刮干凈箱子底才拼湊出來的防御部隊先敗于咸寧堡,被孔有德突破太子河;后敗于逢集堡,軍潰散退回沈陽,讓明軍強渡渾河后毫無阻礙的直趨沈陽城下,途中所費時間比原還要少了一天。
站在城頭的濟爾哈朗可以望見渾河上的渡口,大隊的明軍正從浮橋上蜂擁而過,這洪水一直流到沈陽城下才被城池分開,沿著兩翼把城市包裹起來。濟爾哈朗極目遠眺,河對岸的灘涂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明軍的人頭,他們似乎還在砍伐樹木。試圖準備更多地渡河工具。
天啟五年來,濟爾哈朗不止一次聽到努爾哈赤透露出想遷都沈陽的意思,大批的旗丁、工匠也不斷從遼陽向沈陽轉移,似乎正式遷都就在眼前。但今年遼南的局面急轉直下,長生島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已經讓后金軍隊泥足深陷了,所以遷都問題也就一拖再拖。
除了提前一個月以外。整個遼東的戰略形勢和兵力優劣仍和原的歷史相仿佛,所以后續發展也仍然行進在必然的軌道上。三天前。濟爾哈朗已經發出了緊急撤退警報,沈陽以東所有地烽火臺都被點燃,上萬旗丁拋棄了牲畜、房屋和農莊逃向沈陽。不過還是有些人沒能及時逃入沈陽這座大要塞,這些旗民自然也遭到了同樣的下場,孔有德把他們搜殺一空后,還將尸體堆在沈陽門前向濟爾哈朗示威。
入夜后,沈陽城周圍地火光密如繁星。后金守軍也城動員,城墻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無數火把將城上、城下照耀得如同白晝一般,城內也戒嚴起來,街道各處都點上火把,連那些十二三歲的孩,六十幾歲的老人。也配發武器,在城各處巡邏著,提防城內漢民的不滿,各家里也緊急的把包衣和阿哈的武器和鐵器收繳,天知道這些奴才會不會反噬主子。身披掛的濟爾哈朗扶著城垛,看著下面地篝火汪洋。打著哆嗦氣恨恨地道:“東江軍真比老鼠繁殖的還快,怎么打都打不完,一次更比一次多。”
城下突然傳來了大炮的轟鳴聲,這是陳繼盛的大隊剛剛趕到了,次出兵東江右協把他們的幾門銅炮也拉上了,雖然對付一般的堡壘效果還可以,但卻根轟不開沈陽這樣的大城城門,所以陳繼盛就把它們拉到城旁的山頭上架好,向城內胡亂開起火來。
內城也偶爾傳出幾聲房子屋頂被擊穿或轟塌地湊趣聲。東江難民武裝的火力強度當然不強,也不會構成什么重大傷害。只是沈陽五年來沒有遭到直接攻擊了。無論是驚魂未定的逃難旗丁,還是居住在城內的八旗貴人。都被這連續不斷的炮火轟擊搞得惶惶不安。
聽著不時劃破黑夜的凄厲孩童嚎哭聲,濟爾哈朗無可奈何地嘆了一口氣,鳳凰城方向那里早就傳來消息了,同胞哥哥阿敏他正在防御掩護遼陽地防線,在東江軍的壓力下暫時也無力增援沈陽。他讓濟爾哈朗想辦法靠自己的力量保衛沈陽,并爭取進一步擊退毛大游擊隊長,但無論是濟爾哈朗還是阿敏人,兩兄弟都對后一個目標已經完不報希望了。
通向遼陽的報警烽火也已經點燃,加急的求援文書也已經在奔去遼西的路上了,濟爾哈朗低聲埋怨了一句:“莽古爾泰就知道搶、搶、搶,來好了打完旅順就回遼東的,結果就一去不復返了。”
其實在濟爾哈朗心里,他估計即使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在,也未必能頂住毛文龍這十幾萬“雄兵”齊出,不過總會比眼下這個局面強點吧。
外面又是幾聲炮響,沈陽城內也燃起了一處火光,濟爾哈朗望著黑夜中的遼陽方向,一溜的烽火如同筆直地光劍,直向西北刺去:“來出兵就是為了搶右屯地糧食,結果走遠收不住腳了,唉,也不知道汗王幾天才能趕回來。”
……
入夜前,黃石又一次召來了關寧軍的六位將軍,告訴他們只有最后一次上船地機會了,黃石馬上就要命令船離岸,如果他們不走的話就走不成了。六個人就又開始了痛苦地掙扎,鼻子眼睛都快擰成一團了,黃石覺得他們這次眉毛鼻子實在是不夠用了,就找了個借口離開,把他們留在廳里私下商量。
覺華的銀庫統共就這么大點兒地方,黃石離開正廳后不愿意在院子里吹風,結果就在庫房里碰上了趙引弓,后者正端著賬冊仔細盤點著庫存的五十萬兩白銀。其他的幾個文官看見黃石進來后,都急忙站起來打招呼,唯有趙通判只是挑了一下眼皮,就一言不發的繼續忙著手頭的工作。
這情景讓在場地人都覺得有些尷尬,自從黃石來過銀庫后。趙引弓就風風火火地組織人手點銀子,自然誰都明白他是對黃石不放心。島上的其他官員也都覺得這完是多此一舉,就算黃石真把銀子搬走了,眼下也不是找茬打架的時候。何況這黃軍門明顯是仗著圣眷不講理的,大伙兒認為要打擊報復也得等打仗結束后再去內閣告黑狀,但趙引弓卻長嘆:“庫銀都是國家所有,保衛它們是我的職責所在。”現在制造矛盾的正主就在眼前。他趙引弓還在那里一五一十地點銀子,一點兒面子都不給。
黃石倒是很灑脫的似乎什么也沒看見。他把剛才對那幾位將軍地話又了一遍,然后問屋里的文官們愿不愿意撤離。
“我們不走。”蹲在地上檢查一個箱子地趙引弓頭也不抬地了一句,語氣淡淡的仿佛就跟不去吃早飯一樣,他把剛點好的箱子輕輕合上,在手里的賬上輕輕挑了一個勾,伸胳膊就去拉另外一個箱子,嘴里卻毫不停留地道:“官守土有責。黃軍門不必多。”
走回屋里里以后,又是領銜的姚與賢拍著胸脯對黃石道:“末將等計議已定,都要與黃軍門共進退,決不做臨陣脫逃的鼠輩。”
黃石的目光從另外幾個人臉上掃過,大部分都是憂慮與希望并存地緊張表情,但也有兩人躲在后面不停地流汗,其中一個人更是喉結反復上下滾動,不停地吞咽著口水。看向黃石的眼神里充滿了乞求之色。
但姚與賢搶在黃石張口詢問前大喝了一聲,還同時用力地推了那人一把,怒氣沖沖地質問道:“我們才剛剛好了要同生共死,怎么?一杯茶的時候還沒過,就要反悔么?”
被問的那人臉色慘白,結結巴巴地吭哧道:“沒有。沒有,不敢,不敢。”
“好了,”姚與賢回過頭來,對著黃石昂然道:“黃軍門讓船離開吧,吾等誓與覺華共存亡。”
天啟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經過島男丁兩天的拼命工作,覺華島的防御體系已經基構建完成,寧遠前天響了一天的炮聲,到昨天下午就變得很稀疏了。今天一早黃石就按照天啟的要求。把尚方寶劍系在腰間。登上了為他搭起來地指揮臺,俯視著前方的野戰工事。
這個指揮臺高三丈三尺。底部是磚石和土壘,頂部是木制的梯塔,最上層是一個能容納十人的平臺。黃石站在這個平臺上,不僅能把整條防線盡收眼底,更能把冰面的幾里遠景看個分明,同時還能得心應手地從兩翼的瞭望臺那里得到情報。
內衛軍官已經把黃石地大旗插上了指揮塔頂,丈六的大旗上寫著一列鎦金大字:“東江又副總兵”,這個旗幟上的稱號和陳繼盛的將旗有一字之差,“又副總兵”明他是第二名獲得副將稱號的東江軍官,這也清楚地表明了黃石的身份。
棱堡、水平護墻和三道矮墻已經修好,最外面一道外墻基就在冰、岸的結合位置上,每兩道外墻之間大概都有二十米左右的空隙,內側緊靠棱堡的第三道矮墻距離銳角棱堡的頂點大約有十五米遠。
大批地島上男丁正在擺放棱堡水平護墻間地拒馬和木柵欄,還在柵欄底部培上土,夯實來加固柵欄。后面還架著鐵鍋,輔兵們正在融化冰水準備澆灌加固這些柵欄和拒馬,只有中間三十米的柵欄沒有加固,這是要給步隊留著地大門。再往后二十米就是新建的大批草屋和木屋——長生軍士兵的住宅區和避寒處。
除了被服以外,這些屋里也都準備好了布匹、木炭和燒水器皿。一旦士兵在戰斗中負傷,他們馬上就能被轉移到這些野戰營帳中,軍醫胡青白還親自檢查過了所有的的火塘,并且嚴格要求火塘要隨時點燃,在這種季節里作戰,嚴寒能把最微不足道的破口變成致命傷。
在黃石的印象里,歷史上覺華關寧軍連鑿了三天三夜的冰,無數的人凍死、凍傷、凍掉手指,精疲力竭之時被后金軍隨隨便便一個沖鋒就崩潰了。所以自從昨天上午修好了三道矮墻后,黃石就下令讓四個營的關寧軍也進入休整狀態。這雖然稍稍拖慢了工程進度。但今天早上那七千關寧軍官兵也大都恢復了體力,可以精神飽滿地投入作戰了。
將旗一下下揮動著,數里長戰線上地旗幟也紛紛應旗,望著身前的上萬官兵,如密林般的槍戟旌旗,真讓黃石有種豪情充溢胸腹,幾欲破體而出之感。應旗結束后。傳中戰無不勝的太子少保、所向披靡的無敵軍神——黃石左手扶著尚方寶劍,右臂抬舉在身前。緩緩轉動著身體向四周的將士們招手致意。下面仰望著他的數萬戰兵、輔兵頓時齊聲發出歡呼聲,就連島中地軍戶、婦孺和商人,也盡皆激動萬分,還有不少人已經被這氣氛感動得熱淚盈眶。
……
巳時才過,兩翼的哨塔就幾乎同時發出了警訊,不久,黃石地眼前就出現了一排黑色的人影。這條黑線攤在冰層的安地帶,正沖著長生軍的陣地而來。敵軍從冰面上還未散去的薄霧后慢慢露出,就如同一道墨跡似的,緩緩從黃石眼前白紙一樣的背景上透出。
當敵軍進入了陣地前五里地后,黃石也從板凳上站起身,走前兩步扶住欄桿眺望過去,霧中地敵人隱隱約約,看得不太真切。黃石自嘲地笑了一下:“要是有熱像儀該多好啊,不,就算給我個望遠鏡也不錯啊”。他身后的瞭望手和傳令兵也繃緊了神經,一個把眼睛蹬到最大想把敵人看得仔細點,一個隨時準備傳達命令,將部隊從避寒處派到防御工事上。炮壘里的炮手也抓住了繩索。隨時準備掀開火炮上的蒙布。
但備戰的命令始終沒有下達,黃石看著停在幾里地外的敵軍大隊,看著他們逡巡在外側矮墻百米外的游騎身影,發出了一聲冷笑:“建奴怎么現在膽怯如此了,見到我的旗號連火力偵察都不敢么?”
……
領軍前來地正是鑲黃旗蒙古左翼武訥格,努爾哈赤崛起后,這個蒙古人慕名帶著十二人的強盜團伙投奔后金,高興的努爾哈赤給了他豐厚的獎賞。從那以后,投奔后金的蒙古強盜來多,到這個時候已經有三千多兵。這些蒙古人被努爾哈赤分為蒙古左翼和右翼。其中隸屬鑲黃旗的蒙古左翼就是交給武訥格指揮地。
這次蒙古左翼跟隨努爾哈赤進攻遼西,而蒙古右翼則留在遼東防備毛文龍。武訥格原非常滿意這個安排,因為這次進攻中后金軍收入頗豐,他的蒙古左翼裝備率也大大提高。一路上后金軍搶劫連連得手,更有不少蒙古牧民聞風來投,希望能在后金軍里混口飯吃,現在武訥格的手下已經有了兩千多蒙古人了。
昨天聽覺華是寧遠的物資轉運中心,有大把的糧食布匹,而且現在海面已經凍結實以后,努爾哈赤就派武訥格來取這些倉儲,聽島上有四營關寧軍后,努爾哈赤還特別撥給了武訥格兩黃旗的甲兵八百人。今天一早,武訥格就信心十足地帶著這三千來騎兵來攻覺華,路上還想著要好好把手下的盔甲配齊,自己再多搶一個娘,再截留點錢糧布帛什么的,直到他看見了黃石的大旗……
派出去的探馬一個接一個地灰溜溜地跑回來,撥給武訥格地這兩黃旗八百甲兵有五百曾參加過復州之戰,他派過去的探馬都是以前面對過黃石軍旗地士兵。這些探馬異口同聲地證實了對面的敵人——正是三年來負有盛名的東江鎮長生島官兵,而且還是他們的大頭目黃石親自領軍。
發現敵軍后長生島的內衛派出了探馬,其中一個人還在矮墻外斬殺一敵,那個內衛把首級挑在槍尖上,沿著整條戰線耀武揚威地轉了一圈,這種英勇行為更引發了明軍的大片彩聲,一如南關前哨戰時的場面。
這些內衛偵查后也轉回黃石的指揮塔下大聲匯報,確認了對方的旗號后,黃石微微頜首,對身旁的傳令兵輕聲道:“列隊,罵陣。”
不久以后,武訥格一伙兒就聽見了從遠方傳來的喊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喊聲也變得發的強烈,從敵陣的中央一直蔓延到兩翼的山頭。
此時,這幾天一直緊緊站在黃石身后的姚與賢也奮力揮舞著拳頭:“武訥格,是來送死的么?”
這聲震耳欲聾的大吼就在黃石腦袋邊炸響,讓他身子也是一偏,姚與賢尷尬地后退了一步,姚參將才站了穩腳步,下面又是萬軍的齊聲吶喊:“武訥格……”
更用力的沉胸吸氣后,姚與賢再次錳地踏上一大步:“是來送死的么?”
“……來送死的么?”
“……送死的么?”
兩翼山嵐的回聲語調中也充滿了譏諷和不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