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仞指峰能擔(dān)否第十五節(jié)賭注
身旁的茶幾翻倒在地上,黃石已經(jīng)站得筆直。他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右掌,伸出左手用力一拔,把一塊刺入手中的碎瓷片拔了出來。另外兩個人都呆若木雞,沒有一個能得出話來。
門口響起了急促的的腳步聲,緊跟著洪安通不安的聲音就從外面?zhèn)鱽恚骸按笕耍〈笕耍 ?br />
“黃將軍……黃將軍何出此言啊?”趙引弓臉色蒼白地站了起來,手足無措地問道。
黃石也不回答,輕輕地把右手屈伸了幾下,鮮紅的血從指縫間不停滲出來,滴滴答答地落到了地上。黃石確認自己只是皮肉劃了個傷口,便長嘆了一口氣,轉(zhuǎn)過頭向房門走去,再也沒有看袁崇煥或者趙引弓一眼。在眾人吃驚的目光中推開房門,黃石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我們回覺華吧。”
黃石吐出這幾個字后就大步向前廳走去,臉上的表情非常平靜,心里覺得就像是卸下了千鈞重擔(dān)一般。洪安通在后面冷冷掃了一眼屋里的兩個人,然后繃著臉、把刀柄握得緊緊的,甩開大步跟在黃石背后。洪安通的眉宇間顯示出一股煞氣,廳內(nèi)廳外看見他們的官署兵丁、仆役紛紛退后,把背緊貼在墻壁上目送他們二人通過。
到了前廳后,黃石帶來的內(nèi)衛(wèi)們也都圍攏了上來,其中就有人把黃石的盔甲捧了過來,黃石把手一擺:“不必換了。我一刻也不想留在寧遠了,立刻回覺華。”
黃石一行離開寧遠官署的時候,背后跑出來幾個蒼頭,遠遠地喊著“黃將軍留步”之類地話,似乎是想把他再請回去。但黃石臉上就像大理石一樣紋絲不動,雙腿一夾就縱馬向城門馳去。后面的內(nèi)衛(wèi)們也把將旗揚起,跟著黃石離開。沒有一個人發(fā)出一句聲音。
路上黃石對洪安通簡略了剛才他們對話的內(nèi)容。洪安通今年虛歲才二十二歲,自然年輕氣盛。不如黃石能忍耐,還不等黃石提到歲款的問題,只是一個招安的念頭就讓洪安通怒形于色、發(fā)盡上指冠,臉上先是一片赤紅、馬上就又變成鐵青色。
“狗官!”
歲款的話黃石才一出口,洪安通就把牙齒咬得咯吱作響,大喝了一聲:“建奴奸in擄掠、無惡不作,吾輩邊軍將士。恨不能日啖其肉而夜寢其皮,豈能議和?”
黃石笑了一聲:“袁大人的是招安,不是議和。”
洪安通孤身一人,家人都已經(jīng)死于建奴之手,他切齒大叫道:“高皇帝曾言:賊亦華夏赤子,且多為貪官所害。故我大明定鼎天下三百載,對內(nèi)地流賊多用招撫。但韃子無故啟釁,屠戮遼東良民數(shù)百萬。見勢不好就希求招安免死,天下哪有這種便宜事?”
洪安通地就是朱元璋當年定下的大明國策。對內(nèi)地繳納皇糧地子民,大明的政策始終是能撫則撫,而不愿意對他們揮舞屠刀。比如聞香教造反被鎮(zhèn)壓后,天啟皇帝讓教首們具結(jié)保證,不再作亂就可以了。崇禎皇帝也過“寇亦朕赤子”這樣的話。張獻忠等人把鳳陽皇陵燒了以后,只要肯接受招安,崇禎一樣既往不咎。
而大明對于外族的侵略則一向堅持不妥協(xié)的傳統(tǒng),從明太祖開始就是死硬派。明成祖死在遠征蒙古的路上,明武宗為保衛(wèi)國家親自上戰(zhàn)場殺敵……哪怕是像明英宗這種軍事白癡,被俘后也不會為自身的安危而簽訂任何條款。嘉靖朝時北虜打到北京城下、倭寇打到南京城下,大明君臣除了打仗再沒有二話;萬歷三大征,也是從頭打到尾。
“狗官,國庫地金銀布匹都是民脂民膏,民一年到頭忙碌。千辛萬苦才能交足皇糧。怎么白白送予建奴?一個銅板也不能給!”洪安通又氣憤憤地罵了幾句,黃石在默默不語地聽著。
大明一年征稅才二百多萬兩白銀。黃石剛才對袁崇煥的后一種歲款是:一萬兩黃金。十萬兩白銀,十萬匹布,雖然這比歷史上袁崇煥建議朝廷接受的“金十萬、銀百萬,布百萬”要少得多,但正如洪安通所,這憑什么啊?
“不過……”洪安通罵了一會兒就止住了,眉頭皺了起來:“屬下剛才好像聽見大人在罵那狗官賣國?用這個罵袁狗官好像有些過了吧,大人何出此言?”
“是嗎?”黃石聽到洪安通問出了和趙引弓一樣的問題后,也不過是輕輕反問了一句,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回到覺華島后,黃石打算立刻回大營去找金求德,但一進營門卻撞上了吳穆和歐陽欣,前者正逼著后者為他畫棱堡的各種細節(jié)圖。覺華之戰(zhàn)后,吳公公早有把這工事剽竊到他的兵書里去的打算,他原思量著今天黃石不太可能會回來,所以就趁機把歐陽欣找來詳加詢問。
現(xiàn)在被黃石堵了個正著,吳穆登時滿臉通紅,一邊強笑著問黃石怎么不在寧遠多呆兩天,一邊把桌子上的幾十張細節(jié)圖收了起來,到底吳公公還是很珍惜今天地勞動成果的。而歐陽欣則如蒙大赦,連忙溜之乎也。今晨自從黃石走后,他已經(jīng)被吳公公困住了整整一天,畫圖畫得手腕都快斷了。
自從剛才和洪安通交流過看法后,黃石充滿壓抑和憤怒的胸腔中就猶如開了一個窗口,流入了一絲絲的清爽,因此他略一猶豫就把實情告知了吳穆。開始吳穆表面裝著在聽,實際在忙著收拾自己的東西。但漸漸的他聽手下地動作慢,最后不由得停住了,抬頭凝視著黃石。
“糊涂啊。太糊涂了。”聽黃石清原委后,吳穆滿臉都是焦急,連連頓足道:“我大明幅員萬里,生民億兆,但無論從何處隨便拉來一個童子,問他:‘韃虜可信否?’都必然立刻回答:‘不可信’。招安后我們要不要減員減餉,還要不要修筑堡壘?如果我們減了。那建奴再打過來怎么辦?如果不減,那豈不是白白多給了他們一份?”
黃石點了點頭。朗聲道:“吳公公高見。”
“當然了。”吳穆一挺胸,手也習(xí)慣性地按上了心口。雖然他臉上沒有露出笑容,但根據(jù)黃石以往的經(jīng)驗,這明吳公公不是心中得意、就是有長篇大論要一吐為快了。果然,吳公公接下來地聲音都提高了八度:“不是行萬里路勝讀十年書嗎,咱家以前好歹也行走江湖多年,大風(fēng)大浪那是見得太多啦……”
眼看著吳公公海闊天空的扯了起來。不過,幸好,最后他還是自己找到了回來的路:“……好比我們走鏢,如果手里的刀子不硬,那山頭上的點子是怎么也不會放我們過去的,寄希望于賊寇發(fā)善心的鏢師是最大地蠢貨……咱家覺得這跟平遼有共通之處,求人不如求己。再了,建奴要是能轉(zhuǎn)性不搶劫了。咱家就一路拿大頂爬回北京去!”
黃石忍不住笑了一下:“吳公公高見。”
“咱家估計那蠢貨也就是自己在家,以為長袖一抖再加咳嗽兩聲,讓蠻夷納頭就拜,做做白日夢罷了。嗨,那蠢貨要是真敢上書:他能憑三寸不爛之舌把建奴感動得痛哭流涕、改邪歸正地話,那他第二天就能揚名京師。成為書先生口中地天字一號大白癡……那蠢貨發(fā)瘋,黃將軍聽聽也就是了,不陪他上書也就可以了,何必罵他呢?讓他去上書,讓他去出丑啊。”
吳穆又唾沫橫飛地編排了袁崇煥一會兒,臉上忽然露出了些不解的神色:“不過黃將軍為啥要罵他賣國呢?這個罪名似乎有些重了,他只是個嘴皮子厲害地蠢貨啊。”
“吳公公得是,末將魯莽了。”黃石笑了一下,把話題支吾了過去。
議和在大明雖然多半行不通,但并非提出議和就是賣國。歷史上袁崇煥不但公然了。還不止和一個人。大家雖然不同意但也沒有就此給他扣上賣國的帽子,畢竟袁崇煥沒有公然要棄土。黃石覺得這明袁崇煥還有點腦子。
大明天子為華夏守土、牧守華夏之民,每一寸領(lǐng)土都是祖宗之地,每一個百姓都是祖宗之民,不要現(xiàn)在的袁崇煥,或者未來提議靠割讓土地議和的陳新甲,還是皇帝人,都沒有權(quán)利拋棄哪怕是一寸土地。這也是黃石最欣賞明朝的地方,一個國家奮起反抗外敵、保衛(wèi)自己地百姓,這不是最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么?
黃石和吳穆、洪安通聊了聊,覺得心頭舒暢了很多。自從來到大明之后,黃石常常覺得這個國家病得很厲害,今天袁崇煥的一番話更讓黃石猶如墜入冰窟:大明養(yǎng)士三百年,到底都培養(yǎng)出來些什么人物啊?
“幸好我結(jié)識了張元祉、張盤這些寧為玉碎、不為瓦的大丈夫;幸好我能生活在一群勇士之中;這些勇士的志氣、還有我在遼陽的遭遇……”黃石走出營帳望著星空,那些英烈們仿佛正在他眼前微笑,遼陽商人吐過來的口水仿佛還在臉上流動,讓黃石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臉頰,心臟方佛被扎了一樣地劇痛起來:“如果不曾結(jié)識你們,我恐怕早已墮落成一個人、墮落成一個打不過就想著屈膝求饒的奴才。”
雖然心中有很多感慨,但黃石還是立刻恢復(fù)了過來。他把金求德找來部署軍務(wù),給金求德的命令就是立刻派兵去覺華的幾個倉庫搬東西,以防趙引弓斷了東江軍的補給,給長生軍找不痛快,這個命令被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了。
各項事情都安排下去以后,黃石看見金求德一臉的疑惑,就退去旁人,跟他單獨敘述了今天發(fā)生在寧遠官署地事情。
一開始金求德還神貫注地聽得蠻用心,但漸漸臉上就滿是嘲弄的笑容。等黃石到歲款地時候,金求德便哼哼冷笑起來了:“能戰(zhàn)方能和,但如果我們能戰(zhàn),那為什么要和呢?如果我們不能戰(zhàn),建奴會跟我們和?癡人夢罷了。再,把他們養(yǎng)得肥肥的,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黃石輕輕點了點頭:“自古漢賊不兩立。對于首先沖我們拔刀的人,我們只能接受投降。不能接受議和。”
聽到黃石只能接受投降、不能接受議和時,金求德?lián)艄?jié)叫道:“大人得好啊,一語道出大明縱橫三百年的原因。好比這建奴雖然縱橫十余年,但除了科爾沁蒙古和女真這些不和我大明接壤的部落以外,哪個敢和建奴茍且?還不都是因為我們的強大么?”
蒙古各部落和大明已經(jīng)打了三百年的交道了,而長期以來明朝地國策一直類似黃石前世地美國,所以后金雖然勇悍。但蒙古各部落還是不看好后金地前途。因為明朝一向是以堅決不妥協(xié)聞名的。自現(xiàn)任成吉思汗以下,蒙古人目前主要也是在琢磨怎么多砍幾個后金首級,好去大明換銀子,而不是和后金同流合污。
黃石同樣記得前世滿清對外地奴顏婢膝政策,打敗也賠款、打勝也賠款,甚至隨便誰來威脅一下都能榨些油水。不光是大流氓國家常來做客,其他的流氓國家也都要來占些便宜,虧得有些人還把這種行徑稱為高瞻遠矚、大丈夫能屈能伸。一個好好的有骨氣的中國。這都是被建虜?shù)陌逻壿嫀У搅耸裁吹胤桨。蚤_天辟地以來,中國什么時候被欺負成這個樣子啊?
——袁崇煥這種議和思路,不是也被某些專家、教授稱為救大明地必由之路了么?果然包衣奴才的邏輯是不變的,他們的膝蓋生來就是用來跪的,永遠也不能理解華夏寧折不彎的風(fēng)骨……雖然我回不去我的時代了。但我堅信:已經(jīng)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再也不會被這種包衣邏輯所迷惑。
“我大明雖然一時受窘,但無論建奴如何拉攏,蒙古各部多不愿輕舉妄動,因為他們皆知中國無久屈之理,今日上了建奴地賊船明日可就下不來了。”金求德嘿嘿笑了幾聲,語氣里充滿了不屑和輕蔑:“要是朝廷真的打算議和,人家恐怕會覺得我大明心虛,會想他們今日搶劫一把、明日也能有退路,嘿嘿。末將恐怕那就真要國無寧日了。建奴對袁大人言辭謙卑。這件事情以末將觀之,多半就是要借此堅蒙古各部之心。以打破大明對他們的四面包圍之勢。”
金求德的見識讓黃石又嘆了口氣。歷史上“勇于任事”的某人自作聰明,不經(jīng)過朝廷許可就派人去和后金通信議和,后金政權(quán)也故作低姿態(tài),更引得某人去吊唁努爾哈赤,并把這事情大肆在蒙古宣揚。結(jié)果等天啟六年十月,明朝再派員去蒙古動員時,大明的官員竟然被蒙古人鞭打,還怒斥他們:“你們漢人好不曉事,成天讓我們?nèi)ゴ蛩来蚧睿约簠s今日議和、明日吊唁,那我們還不如投了后金去呢。”
金求德歪著頭琢磨了一忽兒,突然又是一聲冷笑:“這袁大人也蠻精明地嘛,似乎反復(fù)試探大人是不是有畏懼他之意;對于大人所談打擊建虜?shù)姆N種計劃,他準是擔(dān)心大人的計劃成功,財權(quán)會從遼西流向長生島,而且也沒有了他立功的機會;至于招安,他明明是想替自己請功,卻想讓大人來承擔(dān)朝野痛罵的風(fēng)險,嗯……”
“大人拒絕了就是,”金求德的眉毛一揚,臉上也露出了些許困惑:“大人又何必罵他賣國?這既得罪人,而且也和賣國根不沾邊嘛。”
“你認為什么是賣國。”
金求德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為了個人的權(quán)勢、財富或者生命,而讓國家蒙受損失。”
“嗯,不錯。”黃石沉思了片刻,抬頭對金求德道:“我意已決,我要彈劾按察使袁大人:妄受節(jié)將叩拜,無人臣體!”
金求德愣了一會兒,失笑道:“大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您這是欲加之罪。”
“是的。我知道,但這封彈劾一上,我和袁大人從此便是水火不容了,這個明眼人也是一看便知。”
金求德盯著黃石地眼睛看了許久,才緩緩道:“大人,屬下敢請大人三思,這樣肆意攻擊一個剛立下大功的文官。不但對大人清譽極其有害,而且簡直就是公然與天下地文官為敵。”
“大人。”金求德又加重了語氣,沉聲問道:“屬下斗膽,能問一問大人決心這么做地原因么?”
“原因么……我想皇上還是更欣賞我一點,我想皇上為了息事寧人,會把他調(diào)離遼東的。至于原因么?”黃石用手指在桌面上輕輕地敲打著……
今天他和袁崇煥交流了沒有多久,黃石就證實了袁崇煥對武將及其鄙視。這個發(fā)現(xiàn)讓黃石心中涌動起莫名地?zé)┰辏坪踝约阂酝鶎υ鐭ǖ恼J識有一個隱患。但他怎么找也找不到這個隱藏地危險,這更加劇了黃石心中的不安。
直到袁崇煥開始講述他對遼餉地意見時,黃石才猛然意識到:他以前根據(jù)漢奸劉興祚的秘信而做出的推論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自己一廂情愿的認為那封信可以同時證明毛文龍和袁崇煥的清白,但是他錯了,那封信只能明在劉興祚和皇太極眼里,毛文龍是不會叛變的,但絕不明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因為中了反間計。
既然袁崇煥對毛文龍、對滿桂、對自己都是這種瞧不起地態(tài)度,那么一個新近投靠的漢奸劉興祚。又有什么資格取得他的信任,又憑什么能把左都督告倒呢?不,這絕不可能。
黃石猛然醒悟,這里面一定另有原因,那原因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呢?
當袁崇煥得意洋洋地提到了議和后,黃石一下子豁然開朗。眼前的迷霧一下子被風(fēng)徹底吹去,血淋淋的真相一下子就出現(xiàn)在了眼前,讓黃石幾乎無力承受。
實際上這原因已經(jīng)明明白白地寫在了書上,但滿清的遺毒讓黃石一直不肯面對這事實,所以他總試圖用善意去揣摩袁崇煥的用心,為自己編造出了一個反間計的故事。
“反間計啊,反間計。”黃石自嘲地笑了出來,他曾從浩瀚地史料中把知識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出來,這些知識讓他了解到:奴酋弘歷所謂的反間計根就不曾存在過。
出于對建虜?shù)木瑁S石總是選擇相信漢人自己的史書。他以為自己已經(jīng)擺脫了建奴的洗腦:“但建奴植下地這些遺毒原來還是藏在我體內(nèi)啊。而且還藏得這么深!”
三朝遼師錄、崇禎實錄、國榷、明季北略、東江遺事、鎮(zhèn)海春秋、東江客問……所有這些,只要是漢人寫的史書。記載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原因都驚人的一致;所有漢人的史書,都把理由明明白白地擺在了你眼前,只要你肯翻開書看一眼,那血淋淋的理由就觸目可及。
“但我就是不信,就是不信,民族英雄啊,民族英雄,這個稱號實在是太崇高了,它散發(fā)出來的光芒刺得人睜不開眼,讓人心存敬畏而不敢直視其人。哪怕我明知是建奴偽造的,但仍然能地想替他辯解、還想為他找到理由,為此甚至不惜自己欺騙自己……我不相信明史關(guān)于袁崇煥反間計的孤證,卻根據(jù)一封殘缺信件,硬給自己生造了一個毛文龍反間計出來,我只要看到一點兒對他可能有利的史料,就像落水地人看到稻草一樣,硬要騙自己他也是情有可原地。”
這些文人連皇帝都敢罵,難道他們會不敢在書下寫下事實么?這是大明,不是滿清!
黃石在空無一人的房間里自言自語著,既然眼前地迷霧已經(jīng)落下,那么他看過的大量材料就如同火車一樣從眼前滾滾而過。
——袁崇煥上臺后和皇太極議和,在東江軍仍和后金軍激戰(zhàn)的時候,他把東江軍的糧餉斷絕了;
——袁崇煥在后金的災(zāi)荒年賣米給皇太極;
——明廷收到報告:皇太極給袁崇煥的議和條件中有一條:殺毛文龍;
——事后王洽被指認為議和的成員之一,他為了擺脫罪名拿出了袁崇煥給他的親筆信,在信中袁崇煥是這么寫的:“關(guān)東款議(和皇太極的和議),廟堂主張已有其人。文龍能協(xié)心一意,自當無嫌無猜;否則,斬其首,崇煥當效提刀之力……”
……
黃石到底還是沒有對金求德明道理,因為這個根無法清:“把軍國大事當兒戲,為了圓上自己的大話而議和,一個為議和而切斷邊軍將士補給的人、一個為議和而殺害主戰(zhàn)將領(lǐng)的人、一個為議和而屈膝獻媚于敵的人……這樣的人是民族英雄,那什么樣的人才配叫賣國賊呢?”
“我華夏人杰地靈,豪杰輩出,是誰在企圖侮辱我們的民族,讓英雄這樣崇高的稱號變得如此低賤?如此顛倒黑白、作踐我們民族的奴酋弘歷,我真恨不能寢汝之皮,啖汝之肉?”
黃石又是一掌拍在桌面上,已經(jīng)合攏了的傷口一下子又崩裂開來:“趁著他還沒來得及賣國,我就是拼卻前程不要,也要把這個自以為是的袁大忽悠踢出遼東;我定把建奴一掃而空、以永絕后患。”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