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中午,火車到達沈陽北站,四人到賓館放下行李,匆匆吃過午飯后便趕往北陵公園。沈陽城舊稱奉天,老奉天城原設內外兩城,大城門一共八座,四門分別是內治門、天佑門、外攘門、地載門;大四門為撫近門、德盛門、懷遠門、福勝門。曾老筆記中記載的奉天北門,是其中大北門福勝門。當年大茶壺追蹤老七與老十,便是由此門而出。
北陵公園所處皇姑區在福勝門外五公里左右。此處解放前屬奉天城北郊區,甚是荒涼。不過這些年沈陽經濟發展甚快,城區范圍也逐漸擴大,隨著市政府遷往皇姑區,昭陵四周也逐漸變成了一處鬧市,燈紅酒綠、繁華非常。
四人住的賓館距北陵公園不遠,二十分鐘以后,大伙兒已來到北陵公園門口。根據高陽查到的資料,昭陵所占面積極大,共計三百三十多萬平方米,大約是一個長度為兩公里半,寬度一點五公里左右的長方形,坐北朝南,背靠隆業山,氣派非凡。
正是十一黃金周期間,游人眾多,四人與一大群旅客一起進入陵區。從下馬碑到正紅門再到寶城,一共近三公里長,大伙兒一邊觀賞風景,一邊心觀察。按事先商量好的計劃,四人要從昭陵寶頂開始,先往東南方向測量出一千米左右的距離,再按照曾老筆記中描述的環境,找到原來崔二胯子一行開設店的位置。根據筆記記載,從店到昭陵寶頂的盜洞為直線挖掘,共計約九百米長。而昭陵真冢則在昭陵寶頂正東,距最近盜洞處為一百一十米左右。
整個陵區范圍要比原想象的為大,從下馬碑到正紅門這一段就有近三公里長。而真正的陵寢主體寶城及周圍配合建筑僅半公里見方。下馬碑是王公大臣到此祭拜下馬之處,也就是所謂“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之所。從下馬碑一路走去,古木參天,甚是幽靜,沿途有建有華表、石牌坊等建筑,只是這么多年來,陵道已頗為破舊。
陵道盡頭是正紅門,四周修有紅色圍墻,走到這里才算真正進入陵區。正紅門四周設有更衣廳、宰牲廳等建筑,是當年專門準備祭祀慶典之用。大伙兒從正紅門進入陵區,此處方磚鋪地、遍布松柏,往里面去,兩旁先是左右一對華表,其后是每旁六座,兩邊共一十二座石象生,有石像、石駱駝、石馬、石麒麟,不一而足,均雕刻得栩栩如生、莊嚴威武。
過了碑亭,再穿儀仗房、茶膳房等建筑,這才算真正到了陵寢主體——方城。整座方城四周修有城墻,墻上設垛口,大概是一個長五百米,寬三百米的長方形結構。進入方城,兩側有東西配殿,正前盡頭是隆恩殿。隆恩殿后,兩側分別是石五供及二柱門,再往里走,便是昭陵最后一座地面建筑——寶城了。
四人買過門票后,沿臺階登上寶城,從這里眺目向南遠望,整個沈陽城盡收眼底,俯視低瞧,巨大的陵區就在腳下。大伙兒所站之處,身后是昭陵寶頂,再往后,是隆業山,四圍便是一望無際、古木參天的林區。
按照四人的分析,崔二胯子當年用來掩飾的店一定不會在陵區之內,但要想確切找到當年盜洞掘進的路線,也要向他們當年一樣,從寶頂位置開始觀察測量。按照曾老的記錄,店就在陵墓東南方向一公里左右。四人在寶城上四下觀察了一番,寶城東南方向部是茂密之極的樹林,從寶頂向東南方向一公里的地方已出了陵區,不過依舊枝高林密,尚在密林之中。
測量的方法大伙兒在來時路上早已商量好。非常簡單,如果直接向東南方向測量,行進路線會被寶城及陵園圍墻及眾多建筑擋住,所以高陽在火車上就畫好了一張草圖。根據勾股定理,既然確認東南方向的距離是九百米,也就是等邊直角三角形斜邊是九百米,計算之后便可得出,兩個直角邊應該是九百米平方后除以二,之后再開根號,大約是六百三十五米。
也就是大家只要從寶頂開始,先向正南方行進六百三十五米,之后再向正東方向行進六百三十五米,這一處地點就應該在當年的店左近了。出門之前,大伙兒已將四人行走的步長進行了精確測量,只要最后加權平均,取折中點即可。況且大伙兒手上還有曾老筆記中對店周邊環境的詳細描述,相信找到當年店的大致位置絕不成問題。
兩時以后,大家已將這一段路程測量完畢。找到的地點尚在密林之中,不過已遠遠出了陵區。四人將這處地點標注之后,開始在四圍仔細搜索,沒有多久,便找到了曾老筆記中所描述的環境。這是密林中間的一塊空場,位于一個三岔路口,路的一邊有一座土崗,空地四周有數株大樹,西北方向,可以隱隱看到昭陵寶頂后的隆業山。
大伙兒仔細辨別后確認,此處應該就是當年崔二胯子開店的地點。又再次觀察了一下周遭環境,經歷了七十幾多年的風雨,這里早已看不出來原先建筑的痕跡,況且崔二胯子所建的店早在曾老搜索時就被拆毀。為了更準確確認這一處位置,大伙兒沿空場向南走了半公里左右,果真找到了一處狹長的土溝。曾老的筆記記載過,店向南大約一里處有一條深溝,是當年崔二胯子一行傾倒土方之所。
最終確認了店的位置,四人都備受鼓舞。站在店舊址之上,回想起七十多年前那一晚的驚險槍戰,再想起崔二胯子、軍師、老四、蕭劍南等人當年的風采,大伙兒都不禁悠然神往,同時也不禁感概人生短促、歲月如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