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十一年底,總理衙門請旨創(chuàng)立京師同文館,招收十五歲以下的八旗子弟學(xué)習(xí)西方語言文字。這雖是一所新式學(xué)校,由于只學(xué)習(xí)外國語言生限于八旗子弟,并未遇到阻力。到了同治元年,奕訢再以總理衙門的名義奏請在同文館內(nèi)另設(shè)一館,專門學(xué)習(xí)天,招生的對象也由八旗子弟擴大到了二十歲以上的滿漢舉人、五貢(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yōu)貢,都算正途出身資格)、秀才,以及科舉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年少聰慧的官員,聘請洋人教習(xí)”。朝廷批準照辦。
不料這件事卻在一些士大夫中間引起了很大反響。有人指出,以堂堂天朝竟要拜夷人(即洋人)為師,實乃中國人的奇恥大辱。
恭親王毫不氣餒,同治元年九月初一又上一折,進一步明開設(shè)天館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還提出將招生對象再擴大到翰林院編修、進士等人。太后又予批準。
這一來,可極大地刺激了道學(xué)先生們的敏感神經(jīng),引起京師內(nèi)外的一場軒然大波。
九月五日,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張盛藻首先發(fā)難,上折:若以自強而論,則朝廷之強,莫如整紀綱,明政刑,嚴賞罰,求賢養(yǎng)民,練兵籌餉諸大端;臣民之強,則惟氣節(jié)一端。臣民有了氣節(jié),“以之御災(zāi)而災(zāi)可平,以之御寇而寇可滅”。令正途科甲人員學(xué)習(xí)“機巧之事”,又借升官、銀兩以誘之。“是重名利而輕氣節(jié),無氣節(jié)安望其有事功哉?”這無異于是奕訢犯了“方向性”的錯誤,把國家引向歧途。此折雖“為一時推重”,不過他人微言輕,朝廷沒有理會。
太后自然不會對這樣的科道人物有什么想法,在她看來,這些所謂的清流只能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想要靠著他們辦事,那是辦不成的,要知道。凡事挑刺容易。栽花難,想要做成事業(yè),總是要許多阻礙的,何況太后對付這些人的套路如今用的十分地嫻熟。“啊。對不起。折子留中了,”安德海在勤政殿外頭耀武揚威得鼻孔對著人,“問奴才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您想著遞牌子朝見太后?對不起您咯,您都還沒到四品,太后是不會見您的。”
紛紛擾擾過了半個月,大人物倭仁親自披掛上陣了。倭仁字艮峰,蒙古正紅旗人。道光九年進士,歷任侍讀、侍講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等官,是著名的理學(xué)大師。咸豐皇帝在世時,因其只會教,不會辦事,把他視為“迂儒”,令其出任葉爾羌幫辦大臣,故意用違其才,將其投置閑散之地。慈禧執(zhí)政以后,才把他召回北京,授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后任工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命其教授同治皇帝讀書,并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這一日母后皇太后臨朝,恰好要商議大會**的事,所以除了軍機大臣之外,內(nèi)閣、六部九卿、詹事科道都一一到齊,在勤政殿的明殿,恭親王領(lǐng)班跪拜后,排班而出,正欲各鎮(zhèn)大會**的事宜,后頭就響起了一個干瘦洪亮的聲音,“母后皇太后,奴才有事稟告!”
太后隔著屏風(fēng),影影綽綽,見不清楚是什么人,但是御座邊上寫的綠頭牌,太后看看那個位置,拿了起來,看清楚綠頭牌上的名字,眉毛不覺微微一皺,“倭師傅,你有什么事兒?”因為倭仁是同治皇帝的師傅,故此慈禧太后面上還是很尊敬的。
“奴才奏請母后皇太后廢除同文館,并革去洋務(wù)事!”
勤政殿內(nèi)大嘩,恭親王瞪了一眼身后倭仁,退后了一步,就站進了班里,倭仁跪在地上,朝著太后大聲道,“奴才奏請母后皇太后廢除同文館,并革去洋務(wù)事!”
太后默默地翻了翻白眼,御前會議開始插話始于咸豐皇帝,咸豐皇帝性子隨和,允許大臣們特別是肅順這樣的大嗓門在養(yǎng)心殿勤政殿里頭吵吵,當(dāng)然因為這是咸豐皇帝這被大臣們稱之為仁德之君,文宗的稱號一半來自于此,太后雖然有些嫌棄他們煩,不過也衷心覺得這樣的形式非常好,但是今天看到倭仁突然跳了出來,又這么把話題扯開,這些和自己的施政綱要完不同的反對意見,十分得不悅,卻又不好發(fā)作,眉毛跳了幾下,“你看。”
“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quán)謀;根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學(xué)技藝,又奉夷人為師,即使學(xué)成,也不能起衰振弱。何況天下之大,不患無才。如以天必須講習(xí),博采旁求,必有精其術(shù)者,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再者,夷人是中國之?dāng)常特S十年,他們稱兵犯順,侵犯我京師,震驚我宗社,焚毀我家園,殺害我臣民,乃是我朝二百年來未有之辱,學(xué)士大夫無不痛心疾首,飲恨至今,朝廷亦不得已而與之和耳,能一日忘此仇恥哉?”
倭仁中氣十足的聲音在勤政殿回響起,六部九卿驚訝地看著倭仁,有些不以為然,有些暗暗微笑點頭,軍機處的李棠階側(cè)過頭憂心忡忡地望著倭仁,文祥毫不在乎,只是安靜跪著,寶鋆鼻孔出氣,怒氣沖沖地瞪著倭仁,曹毓英看了看倭仁,又悄悄抬起頭瞧了瞧屏風(fēng),陳孚恩半閉著眼睛,也不看人,也不話,只是微微嗤然。眾人神色各異,只有倭仁的聲音繼續(xù)響起,“科舉出身的人都是國家培養(yǎng)的有用人才,若使他們變而從夷,正氣為之不伸,邪氣因而更盛,數(shù)年以后,就要把中國人都驅(qū)趕到夷人那邊去了。議政王亂我制度,以夷變夏,其心可誅!”
恭親王也不話,看了一眼文祥,文祥抬起頭,凜然發(fā)聲:“母后皇太后,倭仁此話大謬!正因科甲正途人員存心正大。不會被洋人誘入歧途,才讓他們學(xué)習(xí)。倭仁所進之言,雖然陳義甚高,持論甚正,其實不過是空言!而空言不能雪恥,只會誤國。如欲救國,就要正視現(xiàn)實,了解外國,向外國學(xué)習(xí)。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若不盡快地把洋人的科學(xué)軍事技術(shù)學(xué)了來。再過二十年。洋人要是再用軍艦火槍打來,那也是沒指望!難不成每次都讓太后、君上御駕親征不成?”文祥瞥了倭仁一眼,“大學(xué)士既然以此舉為窒礙,自必別有良圖。如果實有妙策。可以**外國而不為外國所制。臣等自當(dāng)追隨在該大學(xué)士之后,悉心商辦,用示和衷共濟。如別無良策。僅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等詞,謂可折沖樽俎,足以制敵之命?哼,臣等實未敢信。”
倭仁毫不示弱,“大致謂忠信禮義之空言,不能收到制勝自強之實效,奴才以為不然。欲求制勝,必求之忠信之人;欲求自強,必謀之禮義之士。今以誦習(xí)詩書者而奉夷人為師,其志行已可概見,且不其所學(xué)必不能精,即使能精,又安望其存心正大,盡力報國?恐怕不為夷人所用的很少。而且夷人機心最重,狡詐多端,今欲學(xué)習(xí)其秘術(shù)以制其死命,他們縱然表面上指授,安知不另有詭謀?奴才所慮墮其術(shù)中者,實非過計。”
文祥又是反唇相譏,清流也是人數(shù)眾多,加上倭仁的學(xué)問及為人在當(dāng)時聲望很高,譬如他待人接物,絕沒有因為自己是帝師而倨傲不敬。老夫子和人交往時,和藹可親,雖然身材短,但慈祥之氣溢于眉宇;和別人話,也是言無不盡,唯恐別人不明白他的意思。倭仁送客,恪守古道,每次必送至門外,一直要等別人登車后才返回。由此,倭仁在士人們中間的名聲極佳,也有些人夠得上分量的出來幫拳。禮科給事中楊廷熙跳了出來,指責(zé):“軍機大臣不顧天象示警,使得人心浮動!”曹毓英反駁,“天象之言,虛無縹緲,豈能與同文館之事聯(lián)系起來!”“若不是人心不安,這同文館,怎么只有那么幾個人報名入學(xué)!”一時間勤政殿鬧成了一鍋粥。
慈禧太后剛開始還看群臣吵架頗為有趣,過了半盞茶的時間,殿內(nèi)還是亂糟糟的,太后覺得沒意思了,坐在屏風(fēng)前的同治皇帝原也是興致勃勃得看著好戲,過了這么一會,也忍不住悄悄打了個哈氣,太后皺眉,看了一楊慶喜,楊慶喜連忙喝道,“肅靜!”
原在指手畫腳唾沫橫飛的大臣們連忙靜了下來,依舊是垂著袖子,只有恭親王站著,恭親王見到大家都不話,朝著寶座上的皇帝和屏風(fēng)之后的太后微微鞠躬,“太后,皇上,奴才有話講。”
“議政王請。”太后道。
“倭仁既然:天下之大,不患無才,不如請?zhí)竺K]幾名精通天的中國教師,另開一館,進行教學(xué),以觀其成。”恭親王施施然地道,“如此也好中外對比著看,若是中國之師厲害,這洋務(wù)的事兒,自然也不用辦了!”
恭親王的目的在于對倭仁等一干清流發(fā)起反擊,使其知難而退,不要作梗,同時也有故意戲弄,使其難堪之意,近乎惡作劇。太后了然,微笑道:“依議,軍機處擬旨,命倭仁督飭辦理。”
“嗻!”文祥響亮地應(yīng)了下來,忍不住微笑,恭親王出的好主意,太后接的也妙,忍不住又山呼:“太后明見萬里!”
倭仁大駭,一干清流也接近失聲,翁同龢雖然沒出生,可也神色大變,連忙看著倭仁,倭仁臉上沁出了汗水,也不敢擦,連忙叩首稟告道:“太后明鑒,奴才所的天下之大,不患無才,不過是以理度之,并不是實指其人,請不必另行設(shè)館,由奴才督飭辦理。奴才并無精于天之人,也不敢妄保。”
恭親王轉(zhuǎn)過半個身子,瞥了倭仁一眼,“倭仁師傅太謙虛了,同文館的事情不順遂,皆因沒有得力大員來辦,這事兒,軍機處和總理衙門和王都要請罪。皇上的師傅倭仁,聲望至隆,讀書人所推崇備至,如果能出面來督辦同文館,必然報考之人云集,人才唾手可得。倭仁師傅不是剛剛過了嗎?‘天下之大,不患無才,如以天必須講習(xí),博采旁求,必有精其術(shù),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請?zhí)笙轮甲屬寥识睫k同文館之事。若是國內(nèi)有人精通了這些學(xué)識,何須要請洋人來當(dāng)差,不是太浪費銀錢了嗎?”
在寶座上的年輕皇帝聽得目瞪口呆,誰不知道倭師傅對同文館反對得厲害,現(xiàn)在竟然讓他去辦,難道這位叔叔已經(jīng)被氣糊涂了嗎?
恭親王自己覺得這主意妙,還有點似孩想捉弄人的快意。但如果太后不允,也是枉然,所以低著頭等著太后的答復(fù)時,忍不住偷偷朝淡**的簾子后瞟了一眼。
如果太后,“倭仁師傅只怕不肯去辦,這件事,還是后議吧?”那就掃興得很了。
沒料到簾后的太后嘴角掠過一絲笑容,竟然也微微點了點頭道:“這主意不錯,擬旨,倭仁即日起兼任同文館館長吧,辦理天文算術(shù)外語之事。”太后站了起來,也不等著震驚之中的倭仁回過神來,“晌午議大會**的事兒,你們跪安吧。”
“臣等告退!”
下午的議事,果然倭仁就沒有來,何況軍事上的事兒,太后也不容許別人唧唧歪歪得見不得人好,于是順順利利地辦了下來,軍機處發(fā)出命令,規(guī)定了這次的會練,陳孚恩主管此事。到了第二日,太后剛起來看到的第一個折子,就是倭仁的。
倭仁的第一通辭任折子,主要聲明自己對同文館館長的官位沒有垂涎之意。但辭任沒有被準許,太后的朱筆,軍機的諭旨答復(fù),既然倭仁知道大清朝有懂天的能人,就應(yīng)該將他們延請到同文館來教授,“勿以事繁責(zé)艱而推辭”。(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