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城中有了左宗棠,攻城一戰左宗棠打出了聲名,指揮一下守城作戰,大家伙也都算信服,經過左宗棠的安排,這守城戰打的來有章法,相對來太平軍的局面就來艱難了。d
大軍圍城而且還攜帶著家屬,太平軍一天的糧食消耗,也是個不的數字,攻城兩月有余,糧食已經成了太平軍亟需解決的大問題,再這么拖著,不用清軍困死他們,餓都餓完了。
攻城戰打不利,除了死傷慘重之外,就沒有別的收獲了,雖然土營又炸開了一次口子,可長沙城內堵口子的速度也來快了,繼續攻城又是個勞而無功的局面。
長沙城不同于桂林,圍城之初,太平軍就沒有圍死長沙城,城內有城防,城外的東南高地還有向榮、江忠源、和春的弧形防線,現在這是防線,之后就是包圍圈了。
北邊是賽尚阿帶著的廣西大軍,西邊是寬達十幾丈的湘江,雖有幾百艘船只,但對十幾萬人的太平軍來,幾百艘船聊勝于無啊!
這仗打不順,洪秀也不堅持打下長沙了,如今好像到了該撤退的時候了,撤退,只有西邊一條路,大隊過江而走才是正理,占據河西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選攻打河西的將領,也是關鍵,南王掛在了州、能打的西王也掛在了長沙城下,先鋒大將羅大綱讓楊老三弄掛了,秦日綱只是個粗漢,讓他率軍沖鋒還可以。打前鋒。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西王的老部下。吉文元、李開芳、林鳳祥,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這三人,在長沙攻防戰之中已經暫露頭腳了,再讓他們立功就要封王了,這三人沒了西王的統帥,現在還沒站好隊,而且善于攻城。也不一定善于打前鋒,萬一像永安之時的秦日綱那樣,這十多萬的大軍,要是被清軍截去一段,那損失就大了。
請西王的三個屬下做先鋒,東王不答應,天王也沒招了,只能把翼王石達開抬了出來,這位兄弟自入伙一來,還沒怎么讓他擔當大任。石達開年輕,若是可用的話。對洪秀來最好不過了。
東王楊秀清側重于稍有些眼色的北王韋昌輝,但北王如今就跟在他的身后,若是讓他再立戰功,超過自己也不是沒有可能,翼王與自己隔著一個北王,用一用他,也好過用北王,和西王的那三個屬下。
推來推去,這翼王石達開,也就成了唯一的人選,不然天王和東王很難達成一致,天王想用的人,東王不想用,東王想用的人,天王又不想用,權力爭斗在勢均力敵或是彼此相差不大的時候,只能以妥協為結局,翼王石達開粉墨登場,就是天王與東王,相互妥協的結果。
后路先鋒,這稱謂有些矛盾,但也能看出天王和東王,對河西之地的重視,對整個太平軍后路的重視,一直沒機會帶兵打仗的石相公也是摩拳擦掌。
由于這次要檢驗一下翼王兄弟的事,無論是天王洪秀,還是東王楊秀清,都沒有給石達開任何的提示,任務交給你了,怎么打、打成什么樣,就看你石翼王的事了。
肩負重任的石達開,也沒讓天王和東王失望,渡江之后先占水陸洲,利用太平軍擁有的船只架設浮橋,連同東西兩岸,有了這道浮橋,太平軍就有了后路,有了水陸洲,長沙城對面的湘江,就無險可守了。
這只是石達開的第一步,之后他在西岸險地建起了幾個臨時的營壘,這樣東西兩岸就連成了一片,穩扎穩打的樣子,這石相公首戰,雖沒有敵人,但走的步子卻是可圈可點的。
鞏固了灘頭陣地之后,對石達開來僅僅是個開始,他第二步的動作,就是距長沙西南十五里的龍回潭,這龍回潭,相對于湖南來不算什么戰略要地,但對長沙來,卻是個軍事和交通的要沖。
龍回潭有條官道,西北通寧鄉、常德、西南通湘潭、寶慶,石達開這一步棋,不走看不出來,一走出來,就是絕招妙招。
占據龍回潭之后,石達開也不急于進攻這些可沿大路而至的州縣,而是把眼光放在了身前的陽湖,陽湖周邊的晚稻正是收獲的季節,天的功夫,石達開擾岳麓、金牛嶺,焚劫榮灣,把田里等待收獲的晚稻劫了個干干凈凈,現在可不是講究擾不擾民的時候,大軍無糧就會潰散,無非不是殺人貨,田里的晚稻,大多是太平軍的將士們收割的,至于究竟是苦哈哈的,還是地主大戶的,就不能深究了。
石達開一招兩式,迅速的給太平軍打開了生路,退路有了,糧食也有了,龍回潭周邊所有的船只,也被石達開搶了個干凈,一來一去,太平軍不僅有了連同湘江東西的浮橋,大船只的數量,也到了近千艘。
隸屬石達開后路先鋒的軍馬只有三千人,這三千人無論是攻周邊的哪個縣城都是不夠用的,現在長沙城周邊的州縣,可不似西王初來長沙的時候了,縣城之中,不僅有綠營的兵馬,各處大戶的團練也是數以千計的,雖都是臨時拼湊的,可對石達開來,攻城拔寨也有相當的難度。
不攻城不拔寨,就不能襲擾了嗎?為解長沙城太平軍的劣勢,石達開也玩了一手花活兒,兵分四路襲擾常德、寧鄉、湘潭、寶慶,他這么一弄,好大一片區域,都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大戶們忙著跑路,官員們忙著求救,這開局第三下,石達開在長沙周邊闖下了偌大的威名,也讓長沙城中的守將,有些焦頭爛額了。
長沙沒有被圍死,各路的求救信,都能到達長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石達開這么一弄,半個湖南都被攪亂了,瞧著那好大一片區域,眾將官的心里也發毛啊!
若是讓長毛賊在湖南扎下了根,這差事以后就不好做了,最關鍵的還是長沙城的得失,長毛賊有了后援,不虞后路了。打長沙也就能持續下去了,要是再打個月,誰敢保證能守住長沙?
左師爺進軍河西的計劃是不錯的,可惜早些時候,還沒看出這左師爺有偌大的事,人誰也沒有前后眼,這事兒與向軍門有莫大的干系,但也與左師爺的態度有關,當時他要是軟一下,也不會有今天這事兒了。
有才是好事兒。但恃才傲物就不是好事兒了,河西被占。多數領軍的將官,都不怪罪向榮向軍門,而是把怨氣撒在了左宗棠左師爺身上,既然早就明白,為啥不據理力爭呢?河西被占,左宗棠要負絕大部分的責任。
明白人就要做明白事兒,你與個糊涂鬼置氣,耽誤了大事兒,的再好、做的再好也是錯。
河西被占,長沙的援兵也要分別去救常德等地了,各路援軍就不想接近長沙,這下有了由頭,他們就更不會來救長沙了,沒有援兵,長沙就是座死城,要想斷了援兵們的由頭,讓他們到長沙合圍長毛賊,為今之計唯有出兵河西一途了。
這出兵河西,一般人是不成的,長沙城內的清軍,陣營復雜,想要統攝各營,唯有提督官方可,鮑起豹是湖南提督,守省府長沙是他的第一要務,這出兵河西之事,唯有托付于革職的廣西提督向榮了。
為了讓向榮出兵,左宗棠也沒了傲氣,親自上門找了向榮,了好大一堆好話,向榮這才帶著一萬軍馬渡河西去,駐在了岳麓山附近。
對于大股的清軍,石達開也不阻攔任由他們駐在了岳麓山,這與太平軍的大計并不沖突,若太平軍想在長沙附近扎根,才有出兵的必要。
天王的目標是江寧,不是長沙,打長沙只是順勢而為的事兒,一旦離開向老妖駐扎在岳麓山,對太平軍來也是有好處的,沒了這一萬追兵,轉移的路上也能安穩一些。
石相公登臺唱戲,楊猛自然不會錯過,一份份的情報,他都依著長沙的形勢,在地圖上做了功課,這也是楊猛一直在學的東西,行軍打仗,他也不是個能手,只能一點點的學習。
推演了石達開的三步走之后,楊猛覺得這石相公的路子有些奸猾呢!
“雅月,你也看了長沙的情報,這石相公帶兵如何呢?”
放下了手里的鉛筆,楊猛把頭一抬,就想證實一下自己的猜測。
“爺,您就別難為奴家了,這石相公過江之后,一仗沒打,我怎么評價呢?”
一聽楊猛的問題,古雅月的眉頭也皺了起來,情報里只到,石達開占了哪里,搶了哪里,卻沒有他打仗的情報,不打仗怎么評價石相公的帶兵水平呢?
“從戰略上看!”
“這個奴家就不懂了,還是讓于將軍與您分吧!”
“嗯!也好,我也看看于彪的水平如何,讓他進來。”
不大的一會,于彪就走進了楊猛的宅子,洞庭湖附近雖連年水患,但風光好、地勢高的地方也有一片片的別院,如今這些產業,都屬于楊家了,踩著水磨的青磚地面,于彪就走到了楊猛的跟前。
“石達開用兵你知道吧?怎么評價?”
“三爺,這石達開用兵有些奸吶!龍回潭是個好地方,要是依著太平軍以往的德性,這常德、寧鄉、湘潭、寶慶四城一處也不能幸免。
他兵分四路襲擾這四地,獨獨漏過了寧鄉與常德之間的益陽,難道他們想取道益陽,直入洞庭湖?”
于彪只猜出了石達開的第一步,或許是因為他想的近了,楊猛掃了于彪一眼,若是于彪戰略上只有這點事的話,不堪大用。
“就這些?”
“打下益陽之后,西北是常德,經常德入四川,這段多是陸路,據太平軍有不少的船只。
我猜測,他們是想經益陽,走東北入岳陽,經長江水道直抵武昌,之后這長江濤濤,湖北、江西、江蘇三省,就難免兵禍了,最好的地方還是江寧,北上是大運河,南下是富庶的安徽、江西、浙江三省,半個天下的財富,都在這里吶!
入川只是一時之雄,入南京卻是一世之雄!”
于彪的分析,與楊猛知道的大體差不多,四川與江南,這兩地之間的利益權衡很分明,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抉擇的。
“嗯!還不錯,東西沒白學,廣州那邊的翻江龍到了嗎?”
調翻江龍來洞庭湖,一是可以固守八百里洞庭,二是可以阻斷長江上游的水道,最重要的一點,楊猛就是要遏制太平軍的發展,順江而下可以,溯江而上想也別想。
“來了三條,咱們的人正在裝配外面的銅甲,再有天的功夫,就可以試船了。”
“嗯!試船之后,一條開到長江附近,兩條留在洞庭湖,郴州附近的煤窯要搶下來,沒有煤,這翻江龍就是廢物。”
三條翻江龍,足以控制長江、荊江、湘江已經洞庭湖了,船廠那邊的效率還算不錯,三條翻江龍,三艘鐵殼動力船,三十艘帶著型蒸汽機的鐵殼駁船,還有三四百門二十四磅的臼炮,廣州船廠的生產力,大體讓人滿意。(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