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樂齊鳴,香煙繚繞。—
煌煌紫宸殿,大概有1年都沒有舉行過這樣盛大的朝會!
京都御所始建于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之時。此后的一千多年間,平安京也就是京都一直都是日國的首善之地,而這座透著濃郁大唐風格的京都御所,便是歷代天皇的居所。不過桓武天皇的時代日皇權已經開始衰弱,為了挽救衰弱的皇權,擺脫世家大族對朝政的把持正是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的原因。但是僅僅六十多年后,藤原良房便開始把持政治,日正式進入了“攝關政治”的時代≡此京都御所便不再是日政治真正的中心,直到今天它迎來了大明皇帝的兒子朱幸義成為新的主人。
迎入大明皇子出任日王國國王在日的政治生活當中可算得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了。帶來的變化當然也是翻天覆地的。首先,迎入朱幸義意味著公武合體的正式完成。曾經把持日政治數百年,然后又當了幾百年花瓶眾的公家至此徹底退出日的政治舞臺……根據朱濟世的諭旨,日的公家包括天皇家將在朱幸義登基后悉數遷往應天府居住,成為大明貴族而不是日貴族。
當然,在遷居的同時朱濟世還會給公家賜下新的姓氏。天皇家將會改姓徐,恢復他們的祖姓≡此應天城內多了四家徐姓公爵。而其余的公家,無論是五攝關家還是九清華家或者是地位更第的清華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和半家,也部遷往應天。并且由朱皇帝賜下漢姓和大明爵位。從此世代在中國居住。和日政壇再無關系。
除了將公家清除出日,朱濟世還推動了另一場重大改革——四民平等!在實行四民平等的同時,又大量冊封貴族,包括帝國貴族和地方貴族,前者由大明朝廷冊封,享有賜第、賜田和年金,需要向大明皇帝效忠并且承掂應義務。后者由日國王冊封,只有名號和少量年金。兩種貴族一共封了好幾萬家(主要是地方貴族)。涉及到貴族子弟達到數十萬。而在冊封的同時,朱濟世還大規(guī)模的給日的新貴族們賜姓。
其中德川家當然是最高級別的貴族,賜下朱姓,享有日王族的地位,朱慶喜人則被封為大明郡王,同時兼任日王國首相。另外,他還是眼下整個日最大一號的地主和財閥。光是名下的土地就多達幾百萬畝,什么都不用干,一年就能收到相當于4萬石大米的租子。大概就是這場大變局當中第二號大贏家了。
而日國兩千幾百萬普通庶黎,大概也算是這場入華變局的受益者。首先是“四民平等”的實行。在名義上讓他們和往日高高在上的武士老爺平起平坐……而且,他們也一樣都得到了姓氏(以往日平民是沒有姓的)。當然都是漢姓,直接就從百家姓上隨便選吧。
然后就是帝國公民的身份。在目前的大中華圈子里面,也就只有哈薩克汗國人民和日王國的人民一樣,可以直接獲得帝國公民的身份。而且還不是以歸化入籍的名義,而是按照出生入籍的標準,可以享有《大明宅地法》上面給帝國公民(出生入籍)分配邊疆土地(包括加利福尼亞王國)的權力。也可以參加集體農莊,在政府的幫助下移民邊疆……隨著大明國家財力的日益強大和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初見成效≈在移民邊疆的握性遠非十幾年前可比,因而對大明漢地人民和日國民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加♀幾年來,移民外遷的數量比之以往也增加了不少年自漢地遷出的民眾都要超過5萬之數!另外,還有至少3萬人自農村遷入城市。大明的無產階級也在迅速地壯大!
當然,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朱濟世這里更加沒有!
今天有資格來參加朱幸義加冕大典的日官員們,都知道日民族會所得到的東西付出什么樣的代價。至于值不值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武家出身的日宮廷女官引領下進入紫宸殿的這些官兒們,都心思轉動的在琢磨這個問題——現在大明忙著整合東亞黃種民族的目的大概只有一個,為了在將來和歐洲白色種族一較高低$果能贏下來,大明帝國或者叫大中華帝國的就是世界頭號強國,世界的霸主≌人能成為頭號強國的公民,自然是很值得的,哪怕他們不再是日人而是中國之人$果輸了……阿彌陀佛,千萬不能輸啊!
“大皇帝駕到!”隨著一個女官清脆而悠長的聲音,滿大殿穿著中式官服的日官員趕緊單膝跪地山呼萬歲。接著就聽見腳步聲響,然后是朱濟世掩飾不住笑意的聲音:“平身,平身!”
大家爬起來,偷眼往上瞧。就看見朱濟世一身龍袍,大模大樣座在御座上面兒。在他前面還擺了兩個繡墩,朱明子(德川明子)和一個十來歲胖乎乎的少年,也穿著一件龍袍,頭上還帶著烏紗善翅冠,儼然就是一國之君——他就是朱幸義了♀子并不是由朱明子撫養(yǎng)長大的,他出生之后就一直住在大明宮中,現在是皇城公學四年級的學生,很快就要升入皇城公學的初等中學了。不過這回他當了日國王,自然不能再去讀皇城公學,而是要轉入日的學習院就讀……和大殿里面的日大臣們的子弟成為同學。
看見群臣已經爬起來,朱濟世便笑呵呵開口了:“今日便是幸義吾兒即位日國王的日子。從今日起,大明和日便真正融為一家了!在吾兒正式即位之前,朕還有些話要。是關于大明、日還有這大中華的。”
他前面的語調輕快,到“大中華”三個字卻已經嚴肅起來:“眾所周知,華夏之族自古以來就有三個主要的分支,一為中原漢家;二為東瀛日;三為半島之朝鮮。朕往來日多次,所見所聞,皆是隋唐遺風……若無昔日宋亡于蒙之神洲陸沉,只怕中原日早就一般無二了。所幸,今日中華之文明雖歷經兩度陸沉,但終究復興,此乃天佑之幸,非中原漢家一族之幸,而是漢、和、朝三族之大幸。不過今日華夏之族所面臨之挑戰(zhàn)更勝于往昔※昔華夏陸沉皆亡于蠻族,蠻族之武力雖強于一時,但終究沒有強大之文明進行支持,可奪華夏之權力財富,但不能滅亡華夏之文明。況且日、朝鮮,或是忍辱,或是憑借大洋神風之護佑,得以保存華夏文明之薪火,以待復興之日。而今,威脅我華夏文明續(xù)存的,乃是歐洲白色種族。他們絕非蠻夷之族,而是與我華夏一樣,是有強大悠久之文明為支持之強大種族,而且他們還擁有強大的酣。一旦華夏再次陸沉,將是我東亞黃種文明之末日,日也不可能憑借后之庇護續(xù)存華夏文明。因而,來日之黃白文明對決,將直接關系我華夏文明,東亞種族之前途命運。我等只有團結一致,以最大之決心于敵斗爭。為此,朕決定不再區(qū)分中華文明之下各個族群,而是要將東亞種族融合為一,成為統(tǒng)一之中華民族!自今往后,大明之漢人、蒙古人、朝鮮之朝鮮人、日之和族,都將混同為一!”(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