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轉瞬即逝。
第四日。
清晨的太陽剛出山,朝霞布滿半邊天。
又是一個艷陽天。
辰時初刻,長安城南門外,荒郊校場。
一座高三丈、寬兩丈的高壇,赫然矗立在空曠的荒野上。高壇之上建有一個九尺高的點將臺,其后插著一面嶄新的西涼軍帥旗,迎風飄揚。
將臺正前方的曠野上,南郊惡戰之后的十八萬步騎再次集結。
三天休整期限已過,兩軍將士如期抵達南郊校場,各自歸建列隊,手握兵器肅然挺立,軍陣嚴整。
不過,此次高壇帥臺下方集結的將士遠遠不止十八萬之數。滕羽和韃魯二將三天內總共收攏四萬余西涼將士,其中大部分是步軍,只有三千余騎兵。除此之外,長安和郿鄔二城各有一萬守軍,沒有趕來集結。
故此,西涼軍現有步騎總數量是二十四萬大軍♀其中還不包括駐守安邑、函谷關、華陰、武關和河東、河西等各處關隘和各郡縣的零散駐軍,同樣也不包括留守武威和張掖二郡的三萬武威軍步騎$果把這些散落各處的駐軍部加在一起,西涼境內仍有三十萬大軍$此龐大的軍力,七成以上都是董生前留下的西涼軍,這些將士大部分得以成建制的保存下來,沒有分崩離析,也沒有死在內訌之中。
然而,南郊一戰,西涼軍和武威軍合計出兵三十一萬大軍,加上守城的兩萬將士,共計三十三萬。但現如今,西涼軍只有二十四萬將士幸存,余下九萬將士大多死于大戰之中,只有少部分士兵趁亂逃逸,至今未歸。
如果沒有南郊一戰,武威軍并入西涼軍之后。董生前大肆宣揚四十萬西涼軍的豪言壯語,將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名副其實。可惜南郊惡戰,兩軍一共陣亡將近九萬將士,兵力損失巨大,實力驟降。
不過南郊之戰并不是單純的內訌內耗,而是功過各半⌒弊也有利。倘若沒有一場正面惡戰,武威軍和西涼軍想要整合為一軍,只怕是不大可能,就連西涼軍內部都無法統一號令,各將領之間明爭暗斗、勾心斗角,分裂在所難免↓是因為有了南郊之戰。西涼軍將領死的死、傷的傷,還有主要將領被武威軍生擒。大戰之中,極大削弱了西涼軍各部將領的實力,直接扼殺了西涼將領之間的爭斗,既而奠定了兩軍合并的堅實基礎。
大戰最后,武威軍獲勝,而西涼軍各部卻被打散打殘了$此以來。兩軍合并已成定局,武威軍兼并西涼軍組成新的西涼大軍,已然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難以阻擋。
細起來,眼下兩軍其實已經合并了≡南郊之戰結束后,無論是武威軍還是西涼軍,誰也不敢違抗李利的命令。此等形勢,豈不等于兩軍已經歸屬李利的統治之下。一聲令下,軍將士莫敢不從』而,這種合并只是表面形勢,暫時性的。李利若是一直坐鎮長安,軍將領自然無人敢捋其虎須,不敢抗命不尊。倘若李利一旦離開長安,那么這種強大的震懾力就會快速消失。隨后各部將領仍舊會擁兵自立,各自為政。
故此,軍大整兵勢在必行,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
既然要軍大整兵,那就得打散西涼軍原有的各營建制,各級將領尤其是中低級將領必須重新篩選,提拔一批,打壓一批,甚至還得罷免一部分將領。而西涼主要將領的調遣安置極為重要,既要收服其心,又要繼續使用其才,讓他們真正盡心竭力地替李利打天下,領兵征戰或駐守邊境。
為此,李利召集賈詡、李玄、李儒、徐榮、波才、張遼、龐德等一眾文武反復商議,甚至把駐守張掖郡的滕霄都調了回來←編之事,早在南郊大戰之前,李利就已經開始思量了,并著手布局整個西涼二州的戰事和駐軍情況。
這兩天,李利先后單獨會見郭汜和段煨二人,給他們講解了整編事宜,并許諾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當即表示愿意歸降并效忠于李利,聽憑調遣,決不食言。除了郭汜和段煨之外,李利還單獨召見李蒙、郭猛和王方等將領,并對他們透漏了整編后各自的職務和俸祿。
好生安撫一眾西涼將領之后,軍大整兵如期而至。
此次整軍,將決定西涼軍的未來走向,關系著軍二十余萬將士的生死命運,更間接影響著天下的局勢。
如此關乎天下局勢的大事,讓李利不得不慎重,更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否則必將后患無窮。
——————————————
“咚咚咚———”
三十名身強力壯的勇士甩開膀子,擂響戰鼓,雄厚的戰鼓聲震八方,籠罩十余里曠野。
軍二十二萬將士肅然佇立在曠野上,目不轉睛地仰望著高壇上的戰鼓,期待軍統帥李利登臺現身。他們之中還有很多傷兵,只是今日集結事關重大,直接決定著他們各自的命運,所以他們帶傷趕來,期冀著自己能夠進入強大的戰營,歸屬一位聲名顯赫的將軍帳下。
普通將士尚且如此,軍中各級將領更是翹首以盼。事關自身利益,功名利祿在此一舉,他們豈能坐視旁觀,心中豈能不忐忑,患得患失。
三通鼓之后,在二十余萬將士的仰視中,李利頭戴虎紋盔,身著金色麒麟鎧,腰系暗紅獅蠻帶,腳踏祥云戰靴,穩步走上高壇,登上九尺高臺。
“拜見主公!”
“拜、見、主、公———主公!”
頓時間,二十余萬人躬身行禮,齊聲拜見。聲量之大,足可驚天動地,響徹云霄,聲傳數十里荒野,回聲激蕩,經久不息。
“眾將士起身!”李利居高臨下,俯視著密密麻麻的軍將士。心神激蕩,豪氣干云地朗聲道。
待眾將士起身后,李利繼續大聲道:“我西涼軍自建軍以來,百戰沙場,屢戰屢勝,乃天下最強大的軍隊。昔日董相國掌軍,征戰十余載。破黃巾、平羌亂,轉戰南北,踏遍天下大半州郡,功勛著,此皆為眾將士之功。洛陽一戰,我西涼軍以一軍之力抵擋天下諸侯聯盟大軍。盡管沒有取勝,卻雖敗猶榮。是役,我軍一戰成名,震懾天下各路諸侯,威震天下,兵鋒所向,無人敢捋其鋒芒!”
語氣稍頓。虎目俯視著眾將士,李利接著道:“王允等前朝老臣誤以為董相國圖謀篡逆,挑唆呂布刺殺董相。呂布無道,弒主弒父,乃世間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董相死后,呂布領軍剿殺我軍各部將士,使我西涼軍遭受重創,午累卵。值此危難之際。李傕將軍率軍奮起反抗,我武威將士與西涼軍同出一脈,豈能坐視,故而兩軍將士奮勇向前,攻陷長安,使得我軍得以鮑下來。
南郊一戰,兩軍將士都沒有錯。兩軍統帥也沒有錯。而是軍中某些將領居中挑唆,唯恐我西涼軍不亂,用心險惡,處心積慮挑起兩軍廝殺。以便其火中取栗,趁機壯大自身勢力。此人就是張濟,挑撥離間,促使兩軍血戰,血流成河。天理昭彰,報應不爽$今張濟業已伏誅,而我西涼軍也借此契機,合二為一,重新組建更加強大的西、涼、軍!”
歷數西涼軍的過往之后,李利神情肅然地揚聲喝道:“今天是個好日子,天公作美,艷陽高照。今天是個大日子,兩軍合并,自此西涼境內不再有其它軍隊,只能有一支軍隊,那就是我們的西涼軍!
現在將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從今日起,我西涼軍不可分割,誰若是企圖分裂我軍,一旦被證實,格殺勿論,誅滅九族!
第二道軍令:我軍統帥只有一個,那就是我李利李文昌!只要我李利不死,眾將士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家眷無人照料,父母無人奉養,子女無人撫養。從今往后,凡是我李利麾下將士,戰死沙場者,一律按照烈士撫恤,錢糧、土地、牲畜和耕牛,都足額發放到你家人手中,只要不是好逸惡勞者,都不會餓死!我軍自今年年底開始,將在長安城組建長安太學和武威講武堂,凡是我西涼境內的臣民都可以把子女送進學堂,交納學費后,自主選擇學文習武。烈士的嫡長子免除所有費用,免費入學,次子入學,征收六成費用。除烈士遺孤之外,余者不論身份地位,必須交納所需費用,無人例外,即便是我李利之子,也不例外!
第三道軍令:此次整軍,軍打散整編,重新任命各營將領和駐地。原有各營兵馬部解散建制,重新混編,伍長、什長、隊率、百夫長、屯長、校等職位,一律公開篩選比試,能者上,庸者下。千夫長、軍侯、軍司馬等職務,由各營統領初選推薦,經將軍府審核考校后,將會親自下令任命。凡是沒有將的手令,任何將領不得擅自任命軍中將領,否則將視為謀逆,嚴懲不貸!
以上三道軍令,任何人不得違背,將有生之年,此令不得更改!”
“諾!謹遵主公將令!”
“諾———謹、遵、主、公、將、令!”
曠野上,除李利高居帥臺之外,所有人躬身領命§徹云霄的應諾聲震動八方,回聲悠長,遠在數里外的長安城軍民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抬手示意眾將士起身,李利神態冷峻地沉聲令道:“眾將士聽著,下面由李玄宣讀各營整編將令和將領任命,任何人不得喧嘩,違令者、、、、、、斬!”——————(未完待續)(未完待續$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