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神色不變地微微搖頭,似乎一點不生氣,仍舊微笑著道:“名字而已,就是讓人叫的,否則何必取名?
看袁二公子這副裝扮,似是從軍營中直接趕來甄府的,想必昨夜就出發了;如此晝夜不眠,難怪火氣這么大∴逢便是有緣,聽在下好言相勸,公子應該多注意休息,如此才是延年益壽之道。不知公子以為然否?”
“不勞費心,公子身體好得很!”
莫名之中,袁熙聽到眼前之人的話后,非但怒氣絲毫未消,反而愈發惱怒,卻又發泄不出來,這讓他好不難受。
不過他絕非愚蠢之人,眼見對面這個笑瞇瞇的男子進入大堂后,甄家眾人盡皆一言不發,而且這些人神色平靜,不復之前緊張拘謹的樣子,就連坐在主位上的甄氏也不例外,仿佛此人才是甄家之主似的。
看到如此情形,袁熙自然知道眼前這個笑瞇瞇的男子絕不是一般人,至少在甄家族人心目中份量頗重,很得人心。
“難道此人是甄氏的姘頭?”
斜眼看著對面這位滿臉笑容的男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袁熙腦海里頓時浮現出這樣的念頭。
“你竟然是何人,姓甚名誰?”袁熙神色陰沉地疑聲問道。
李利淡然一笑,道:“在下鄭鋒,字文昌,是甄家家主的表弟。此番前來冀州看望表姐,沒想到竟然遇到袁二公子,幸會之至。不過,在下有一事不明,還請公子直言相告。”
“你,公子聽著呢!”聽到男子竟是甄氏的表弟,袁熙怒氣稍緩。沉聲應道。
李利微微頷首,道:“既如此,那在下就直言了。據我所知。袁家祖上和中山甄家有些交情,彼此之間承來往。算得上是世交。果真如此的話,那公子前來甄府之前,令尊應該叮囑過你,見到甄家長輩要有禮數,不可失禮。不知是不是這樣?”
“你到底想什么,別磨磨蹭蹭的,有話就!”袁熙語氣不善地沉聲道。
李利臉上的笑容迅速收斂起來。沉聲道:“這么來,我沒有錯,袁家和甄家果真有些交情。既然如此,那袁二公子就應該知道甄老和你爺爺同輩。你父親袁紹見到甄老還得尊稱一聲世叔,可是你剛才卻稱甄老世叔℃是可笑,難道你和你父親同輩,以兄弟相稱嗎?”
幾句話得袁熙滿臉騷紅,但李利卻不給他辯解的機會。陡然厲聲呵斥道:“袁家自稱官宦世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難道就教育出你這樣不知禮數為何物的紈绔之徒!即便是你年幼無知,不知禮數。那也罷了,卻為何連個家奴都管不住,竟敢在甄家大堂上肆意咆哮!
這真是有什么樣的主子,就有什么樣奴才,蛇鼠一窩,沆瀣一氣,令人齒冷!不得不,今天袁二公子和家奴的表現當真是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冀州如此大好河山,卻被爾等這般愚蠢如豬之輩占據,這是冀州百姓的不幸,更是天下諸侯的恥辱!”
一口氣罵得袁熙、逢紀等人面如醬色,臉紅耳赤,不得不低下頭。
李利痛快至極,心里十分舒坦。剛才袁熙對他破口大罵,但他卻沒有還口,反而笑臉相迎,不急不躁地侃侃而談。等到袁熙等人怒氣漸消之時,他卻抓住袁熙先前的辮子劈頭蓋臉地厲聲痛斥,罵得袁熙一行人抬不頭來,滿臉鐵青,氣喘如牛,肺都要氣炸了。
正如李利之前所,相逢即是緣,但他和袁家人相遇,既是緣更是敵。
相遇不如不遇,相見不如不見。
諸侯爭霸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情面可言,不是私仇卻勝似私仇。究其原因,這就是所謂的勢不兩立。大漢天下就這么大,容不下這么多野心勃勃、不甘人下的諸侯,除非對方愿意俯首稱臣,否則便是生死大敵,不死不休,絕對不會并立于世。
對于李利而言,眼下他要和袁紹爭奪甄家財團的支持,單單是地利方面,就先天處于劣勢,幾乎沒有勝算。但是,蒼天庇佑,讓他前往冀州的途中巧遇甄家商隊,并救下甄氏母女,與甄家結下善緣,既而搭建起了雙方商談基礎☆重要的還是甄氏看好他,甄家幾個女兒對李利一行人極有好感,隨之結成姻親,促使雙方進入實質性的洽談,并且有望成功。
然而,正值緊要關頭,袁家卻突然前來借糧,這其中若是沒有蹊蹺,李利決計不信。以他看來,正在率軍剿滅黑山賊的袁紹,一定是聽到了甄家轉移錢糧的風聲,才會派遣逢紀前來借糧←為借糧,實則是試探甄家的虛實,看看甄家是不是當真有異心,想將偌大的家業轉移到冀州之外的其它州郡。
作為占據冀州的諸侯霸主,袁紹絕對有能力第一時間探知境內各個郡縣發生的突發之事,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傳進他的耳朵里$果他做不到這一點,就證明他還無法徹底掌控冀州境。
就像兗州的曹操和試圖占據豫州的袁術一樣,無法徹底掌控整個州郡,只能占據一些重要城池,對境內發生的事情往往后知后覺,掌控力度十分薄弱↓因為如此,他們所占據的州郡之中才會匪患不斷,流寇肆虐橫行,迫使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財力物力和軍力,盡早平定匪患,肅清境內到處流竄的強盜流寇。
相比袁紹、曹操等人的窘迫處境,李利算得上是先知先覺,平定西涼境之時便著手組建慨兵。西涼慨兵不參與戰事,只負責駐守城池,維護治安和剿除匪患,還有便是開墾屯田‰此同時,李利將西涼百戰之兵組建成十幾個主力戰營,專門負責攻城略地和駐守邊境關隘,平時不參與守城,只有戰時才開赴重要城池,實行軍管♀樣以來,慨兵和主力戰營各司其職,各有職守;只要西涼境內不爆發面戰事,僅僅是局部戰爭的話,各郡縣幾乎不受影響,百姓仍然能夠安居樂業,不受兵禍之苦。
換言之,如果中原各路諸侯能像李利治理西涼那樣牢牢掌控境的話,那李利絕對不敢游歷中原,甚至連邊境都不敢邁出半步。因為這種游歷與送死沒什么兩樣,只要他敢踏入中原諸侯的治下,前腳進來,不出三天就會被人發現,隨即便有重兵剿殺,結果肯定是有來無回。
因此李利選擇此時游歷中原,恰恰是看準了中原局勢混亂,各地諸侯尚未肅清境內匪患,以致無法掌控境。而他就是要趁著這個空當,秘密潛入中原,既而游歷天下,為日后戡平亂世做好準備。
中山之行,對于李利來,無疑是個意外的收獲$果能夠服甄家遷往長安,將甄家半數以上的錢糧納入李利治下,那對于正在大力恢復民生、振興經濟的西涼而言,無疑是一次助推式的發展,將大大緩解西涼府庫空虛的現狀,既而積攢錢糧以備大戰。
就在李利和甄氏進入大堂與袁熙會面之前,他已經有六成把握服甄氏支持自己,將甄家財團轉移至西涼境內。隨后,當他在大堂門口發現甄家資歷最老、輩分最高,最有威望的甄老居然對袁熙十分不喜的時候,他就知道機會來了;能不能徹底將甄家綁在自己這輛戰車上,成敗在此一舉。
只要想辦法讓甄家和袁家發生沖突,最好是徹底翻臉,那甄家就很難繼續留在冀州。一旦甄家被迫撤離冀州,西都長安無疑是他們最佳的選擇;否則,他們就只能搬到荊州和益州立足。只可惜這兩個州郡都有地氏族牢牢把持著最賺錢的貨物買賣,甄家半路插進去,很難立足,更不會有所發展,只能啃老,不死不活地消磨下去。
與之相比,長安就不同了。西涼境百業待興,正愁沒有實力雄厚、商路渠道眾多的大商家補充進來,甄家此時進入西涼,無疑是正逢其時。利用甄家雄厚的財力和買賣渠道,加快貨物流通,收購百姓們擠壓的貨物,讓他們得到實惠,然后才有能力為家里添置一應器具,提高生活水。
惟有如此,方能讓西涼真正發展起來,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既而擺脫西涼貧苦的困境。當然了,光有甄家財團是無法恢復西涼通商買賣的,但只要有甄家做領頭羊,后續就會有更多商賈之家在西涼加大投入;如此一傳十十傳百的帶動效應之下,西涼才能逐步富足起來。
愿望很美好,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是十分不容易。
李利現在要做的就是激化甄家和袁家之間的矛盾,借著鞠義出言不遜以及甄老對袁熙不滿的苗頭,迅速將矛盾擴大,激怒袁熙,促使他暴走發狂,然后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心中早有盤算的李利,狠狠地大罵了袁熙一番,隨即他長身而起,微微躬身向甄氏和甄家族人點頭施禮,既而轉身便要離去。
————————————(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