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渡口。
頭頂青天白日萬丈霞光,面朝大江奔流碧波蕩漾。
渡船上,一身儒生長袍的李利和衣冠楚楚的周瑜并肩站在船頭,舉目眺望千里長江。
船艙里,魯肅正在不急不緩地悠閑煮茶,身旁還放著一堆書簡,顯然是一邊品茗一邊讀書,悠哉樂哉,逍以在。
艙內軟榻上,大喬和喬姐妹倆坐在床邊一邊看著李利昨夜寫得新曲,一邊竊竊私語,不時清脆嬉笑,聲音清脆悅耳,繞梁不絕。
唯一大煞風景之處就在船尾。虎背熊腰的桓飛癱坐在甲板上,滿臉煞白,不時趴在船櫞上干嘔,隨之靠著船沿仰望藍天白云,雙目無神,一臉痛苦呆滯神情。
很顯然,陸地飛虎桓飛暈船。在此之前,他已經吐得昏天暗地,此刻腹中早已空無一物,一點力氣也沒有,只能躺在甲板上喘息,好不痛苦!
事實上,桓飛暈船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四天。
五天前,李利一行六人從皖縣喬府出發,快馬疾奔一天之后,第二天改走水路,沿江西行≡從登船那一刻起,桓飛就開始暈船,隨之暈暈乎乎度過四天時間,而今一行人已經進入荊州境內。
正因如此,李利等人早已習慣了桓飛暈船的毛病,每隔半個時辰就會給他準備一些稀粥,多少增加一點體力。至于其他食物對于他來,都是徒然,吃什么吐什么,以致于他現在根沒有食欲,只能喝點稀粥潤潤嗓子。
一行六人除了桓飛。其他五人都不暈船,沿途飲酒作賦,載歌載舞,興致極高,玩得不亦樂乎。
這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確有其事。
李利、魯肅、周瑜和大喬五人,無一不通音律,其中周瑜和大喬、喬三人更是這個時代中音律造詣極高之人。而李利和魯肅二人與之相比相形見拙,尤其是李利,幾乎對大漢音律一竅不通。
然而,就是李利這個對時下音律一竅不通之人≈在卻變成了周瑜和大喬等人公認的大樂師。他不會彈琴,不會撥弄琵琶,也看不懂東漢樂譜,但他腦海中存留的曲子可是不少。而且,他會制作竹笛和洞簫,吹出來的曲子絲毫不比周瑜等人遜色分毫。甚至猶有過之。
于是一路行來,大喬和喬二女總是纏著李利吹幾首新曲,而她們姐妹二人則是一邊聽著音律,一邊編寫樂譜。隨后她們再將曲子彈奏出來,讓李利聆聽一遍,發現不一樣的地方就讓李利重新來過,既而修改音律不符之處。
四天下來。大喬和喬姐妹倆已經整理出十幾首曲子,其中一半還有唱詞♀讓姐妹倆如獲至寶,每天都要反復研究新曲,偶爾還會改動一下,力求盡善盡美,直至旋律優美動聽為止。
佇立船頭,李利看著碧波千里的江水心潮澎湃,隱藏在心底的記憶再度浮現上來。
前世他曾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摸爬滾打十幾年,從大頭兵一步步升遷至軍官,見慣了大風大浪。在他眼里。長江與大亨比不過是稍大一點的河溝,根不需要水師,一般兵士就足以勝任。
然而,時空輪轉,李利此時再看這條大江〈是頗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自古道:北雄南秀,南船北馬。
北方戰騎驍勇強橫,馳騁千里平原,所向披靡。而南方水密布,動輒就是大江大河,戰騎難以涉水而過,只能依靠船只過河$此以來,戰騎在南方威力大減,縱然戰力強橫,卻被河流阻擋,徒呼奈何!
值得一提的是,時下大多數北方將士不習水性,受不了水上顛簸,也不習慣南方濕熱的氣候,由此就形成了地域界限分明的南北差異,衍生出風格迥異的南北格局。就像此時的桓飛,多么勇猛強悍的戰將啊,實至名歸的萬人敵,縱橫西域和中原無人能擋』而,一條大河就將他折磨得猛虎變成病貓,戰戰兢兢,暈船怕水,就連站在船上都困難,只能躺在甲板上才會感覺好些。
桓飛此番表現出來的窘迫之狀,讓李利原十分輕松的心情陡然變得沉重起來,令他重新審視這條大江。
時下南北地域差異遠比后世大得多,這種巨大差異并不是長江就變成了大海,而是南北兩地的生存環境差異巨大,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兩地百姓來往極少$此就造成了南方人不知北地山高路險,北方人不知南方河大水深,甚至于很多北方百姓幾代人都沒見過長江有多寬又有多深↓是因為見識少,所以才會水土不服』見過才會害怕,若是見多了,何懼之有!
在此之前,李利沒想過組建水師,因為西涼境內不需要水師,也沒有訓練水師的水域。境內最大的河流就是黃河,在黃河里訓練水師就好比澡盆子里學游泳,還是省省吧。
此外,西涼軍短期之內也到不了長江,用不上水師。因此李利此番南下沒有招攬水軍將領的打算,像周泰、蔣欽和甘寧等水軍將才,雖然招人稀罕,但李利麾下如今不缺戰將。既然沒有水軍的用武之地,何必勞心勞力招攬人家,分明是多此一舉嘛!
故此,李利南下的真實意圖就是想招攬能夠獨自領軍攻城拔寨的將帥,其人必須是智勇雙,精通兵法韜略的大將統帥。
來李利南下一個多月一無所獲,只等除掉跟蹤之人后,就準備返程。不成想夏侯兄弟一番截殺之下,讓李利陰差陽錯被魯肅所救,隨之順藤摸瓜找到周瑜。
對于招攬周瑜,李利完沒有信心能動他投效自己,原只想試一試,反正都來了,順便跟著魯肅去看看又有何妨』想到,李利自己不抱消,但魯肅卻不愿放棄,苦口婆心地勸周瑜,前后足足兩天兩夜,幾乎是一直在周瑜耳邊嘮叨。隨后再由李利一番真誠相邀,周瑜終于松口了,勉強拜在李利麾下。
之所以周瑜很勉強,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顧慮,又自覺愧對孫策』而,面對知己好友魯肅的勸,又有李利人誠懇邀請,最終促成此事。
歷史上,魯肅也曾經勸周瑜和自己一起投奔廬江鄭寶,當時孫策剛剛過世,江東局勢混亂。周瑜卻對魯肅:亂世紛爭,不僅君王可以選臣下,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隨即周瑜向孫權舉薦魯肅。值得一提的是,周瑜生性孤傲,自視才高,生平只舉薦過一個人,這便是魯肅魯子敬。
故而,真正能服周瑜棄孫氏兄弟而另投他主的人惟有魯肅,除此再無他人。
李利歪打正著成功招攬周瑜之后,就想方設法彌補周瑜心中的缺憾,讓他真正心悅誠服地效忠于自己≮是皖縣二喬自然而然地躍入李利的腦海里,促使他帶著周瑜等人直奔喬府而去。
然而,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李利夤夜邂逅的魚美人竟然是喬。
這樣以來,陰差陽錯之下,大喬沒有等到三年后嫁給孫策,卻嫁給了周瑜,而應該是周瑜之妻的喬,卻被李利捷足先登拔了頭籌。
當時李利一下子就懵了,好幾天都沒回過神來,以至于他和喬歡好時總有種偷情的感覺。直到周瑜獲取大喬芳心之后,李利總算松了一口氣,心境趨于平和。
譯李利此前搶占孫權的妻子步練師,當時就有種罪惡感,結果當天夜里剛拿下步練師,緊隨其后夏侯兄弟就率眾打上門來,致使李利差點葬身洪水之中$今他反倒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他雖然占了原屬于周瑜的喬,卻將大喬推到周瑜懷里,如此誰也不欠誰的,扯平了!
離開喬府前,李利想直接從陸路返回司隸,而后直奔涼州,但周瑜卻建議走水路,由荊州前往司隸,如此路程更近。對此,李利自然不會拒絕,欣然應允,如此才有此番沿江之行。
此刻站在船頭,李利志得意滿,對此次南下之行很是滿意。
周瑜和魯肅二人加入西涼軍,就等于西涼軍多了兩位將帥之才,這樣一來,西涼軍才算是真正的兵多將廣,羽翼豐滿。
盡管魯肅領軍打仗不能和周瑜相提并論,但魯肅可是一位極具戰略眼光的戰略家,攻城拔寨或許尚有不足,但駐守后方大營卻是萬無一失。而且,魯肅最可貴之處在于他擅長與人交往,什么人都能交,性情溫和,柔中帶剛。
歷史上,縱觀魯肅一生,幾乎從不與人交惡,即便是妖道孔明對他的人品也是敬佩之至。而這恰恰是西涼軍最需要的人才,因為西涼將領脾氣粗暴,一言不合就會大打出手,有魯肅從中斡旋,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于周瑜才能如何,自是不必多,周郎一出三分天下。
在李利看來,如果孔明的隆中對是千古奇策,那么美周郎就是三分天下的締造者。其才學之高,統兵能力之強,戰績之彪炳,與孫武、韓信不遑多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若是沒有周瑜赤壁鏖兵,何來三國?
而今南下之行塵埃落定,李利為自己招了兩個兄弟,一個是對他有救命之恩的結義兄弟魯肅,另一個是能夠助他成就大事的連襟兄弟周瑜∷生如此,夫復何求!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