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兄弟當真如此厲害?”曹操聞聲詫然,當即扭頭看向身后的曹純,卻見他輕輕點頭,與李利的看法一致。
眼見于此,曹操低聲對曹純問道:“以子和之見,軍中何人能敵呂氏兄弟?”
“家兄(曹仁)便可。”曹純接聲應(yīng)道。
隨即他面露難色的道:“然,家兄乃軍中主將,不宜貿(mào)然出戰(zhàn),故而懇請主公讓末將出戰(zhàn)。”
“這、、、吾與子和同去陣前。”曹操稍作遲疑后,頷首道。完話后,他扭頭看著身邊的李利,消他準許自己回歸陣。
李利頷首應(yīng)允,曹操當即拱手揖拜,遂與曹純帶領(lǐng)時刻不離左右的五千虎豹騎直奔南門陣前而去。
目送曹操領(lǐng)兵離去,李利無端地眼皮直跳,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一種難以名狀的危機感涌上心頭』而待他試圖捕捉這絲危機、追溯其源頭之時,這種詭異的孕卻消失的無影無蹤,無從捉摸,毫無頭緒,仿佛從未出現(xiàn)過一樣,亦或是恍惚間一閃而逝的錯覺。
這一霎,李利望著漸行漸遠的曹操的背影,神情冷峻,眼神中浮現(xiàn)出濃烈的殺機。盡管他并沒有捕捉到這難以言語的危機感來自何處,但眼前率軍返回陣的曹操無疑就是不祥孕的源頭。是以李利從這一刻起便下定決心伺機除掉曹操,以絕后患。
勒馬佇立在李利身旁的郭嘉,敏銳察覺到主公李利的異常神態(tài)≈見他冷眼注視著漸漸遠去的曹操,當即心下了然。
隨即郭嘉策馬靠近李利,低聲道:“主公一直是此人為眼中釘肉中刺。數(shù)次欲將其除之而后快$欲除掉此人,此番便是絕好的時機。借著此次會盟之際,主公可將其一舉鏟除,一旦錯過此次機遇,只怕往后再想除掉他便殊為不易了?”
郭嘉跟隨李利多年,只要看看李利的神情臉色便能猜測出他的大致意圖,此刻也不例外≯看李利已對曹操心生殺機。郭嘉適時諫言,勸李利不可再猶豫,應(yīng)該及早下決心。否則遲則生變。是以郭嘉這番話無異于慫恿李利誅殺曹操,除去這一心腹巨患。
李利聞聲后臉色微變,仰頭望著高高聳立在眼前的鄴城,神情凝重的沉吟道:“奉孝所言。我何嘗不知≈何嘗不想借此機會除掉他』則,奉孝當知眼前這座城池不同于壽春城,袁紹現(xiàn)下所擁有的實力也遠非淮南袁術(shù)可比。據(jù)細作探報,迄今為止,袁紹麾下仍有不少于二十萬兵馬,其中步軍十六萬,騎兵五萬。除此之外,袁紹占據(jù)冀州多年。根基穩(wěn)固,且施政寬仁。深得冀州百姓愛戴以及世家大族的擁護♀才是我等此次討伐袁紹所面臨的最大障礙,看似不足為慮,實則關(guān)乎局,極其關(guān)鍵。”
到這兒,李利輕聲嘆息一聲:“唉!此前我之所以遲遲不肯率軍攻打冀州,正是因為袁氏一族在冀州經(jīng)營多年,根基之深、勢力之大,天下諸侯無出其右者,儼然樹大根深,盤根錯節(jié)。無論是哪路諸侯想要占據(jù)冀州,若想將其連根拔起,幾乎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是以我將其南征袁術(shù)之后,并試圖借助曹操之手攻破鄴城,誅滅袁氏一族,而后再由我李利出面收拾殘局,繼而將冀州收入囊中。
直到現(xiàn)在,一切都在我的預(yù)料之中進行,但是我隱隱感覺一切似乎過于順利了。以兗州曹操的為人心機,他不可能想不到我等正在利用他,借助攻打鄴城削弱他的兵馬實力,為戰(zhàn)后一舉剿滅他做準備』而他明知我等的真正用意,卻仍然不管不顧,一再調(diào)兵強攻鄴城。他為何這么做,目的何在?究竟是他曹操變傻了還是我等被他蒙在鼓里?”
郭嘉聞言愣神,遲疑道:“既然主公對他如此猜忌,何不現(xiàn)在就除掉他?眼下以我軍的實力即使沒有曹操帳下兵馬相助,亦可攻陷鄴城,擒殺袁紹,收復(fù)冀州!”顯然,郭嘉堅信西涼軍完有能力收復(fù)冀州,根不用和曹操聯(lián)手。
李利輕輕搖頭,一邊沉思一邊緩緩道:“是啊,我西涼軍擁軍數(shù)十萬,實力之強大遠勝于各鎮(zhèn)諸侯,儼然一枝獨秀,叱咤風(fēng)云。單以總體實力而言,休冀州袁紹,即便是兗州曹操與其聯(lián)手共抗我西涼軍,我亦不懼。可是奉孝可曾想過,我軍兵馬雖多,戰(zhàn)力雖強,但戰(zhàn)線拉得太長,無形中大大削弱了我軍的總體實力。目前,遼東、幽州、朔州、西域商道、漢中和淮南等邊境,都需要屯集重兵方可確保安定平穩(wěn)的局面,一旦調(diào)走這些兵馬,各州郡就會動蕩不穩(wěn),甚至后方大亂,從而動搖我西涼軍的根基。此乃其一。
其二,眼下我等四面圍困冀州,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兵馬之多兩倍于袁紹』則,一旦曹操倒戈投向袁紹,那么當下局勢就會瞬間逆轉(zhuǎn)。屆時,袁紹和曹操帳下兵馬聯(lián)手,其兵力多達四十萬,而我軍三路兵馬加在一起還不到三十萬$此以來,這場決定中原命運的大決戰(zhàn)于我軍極為不利,屎難料,其結(jié)果不容樂觀。
倘若我軍戰(zhàn)敗,那么眼前占據(jù)中原的絕好機會便是過眼云煙,之前所付出的百般努力盡數(shù)化作烏有〗后最好的結(jié)果便是,我軍退守黃河以南,而黃河以北的廣博疆域?qū)⑾?shù)落于袁紹手里,甚至連幽州和并州都岌岌可危,時刻面臨大軍壓境的威脅。
換言之,我軍若想一舉剿滅袁紹和曹操兩股勢力,必須調(diào)集七成以上的兵馬,集中力于一役,如此方有七成勝算。”郭嘉聞言面露沉思狀,既而輕輕點頭,對李利所言深以為然。
語氣一頓,李利看了看郭嘉的神色,接著道:“有鑒于此,最近我一直在思索目前局勢,不求曹操與我等團結(jié)一心、共抗袁紹,只要他不率軍倒向袁紹,那便是對我軍最大的幫助。是以曹操近來一直跟在我身邊,我有很多機會也有無數(shù)種辦法除掉他,但是為了顧大局、顧及眼前形勢,深思熟慮之后我最終決定暫時不能對他下手。原因很簡單,此時殺了曹操,就等于幫助袁紹解圍。不僅如此,他還能坐收漁翁之利,不費吹灰之力便將曹操帳下兵馬悉數(shù)收入麾下。
“切莫以為這種局面不會出現(xiàn),恰恰相反,曹操死后其麾下兵馬必然投奔袁紹,誓死與我軍為敵。因為曹操麾下這支大軍與其他諸侯兵馬截然不同,曹軍之中的統(tǒng)兵主將是曹氏族人。曹仁、曹純、曹洪、曹真、曹休和樂進等將領(lǐng)都是曹操的嫡系親信,除非將他們逼上絕路,否則他們絕對不會投效于我。所以唉,殺死曹操容易,但是想要收編他麾下的兵馬卻殊為不易,近乎完不可能‰其這樣,不如暫時放他一馬,待滅掉袁紹之后再行區(qū)處。”李利這番話真正是有感而發(fā)。
歷史上,曹操之所以能夠?qū)以獯箅y而不倒,其根源就在于,追隨他的主要將領(lǐng)大多出自曹家和夏侯家♀是一群鐵桿兒追隨者,血脈相連,前途和命運緊密連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此也不得不承認,跟隨曹操打江山的初期,夏侯家和曹家的確是戰(zhàn)將迭出,隨便拉出一個便是大將之才。而赤壁鏖兵之后,孫權(quán)和劉備之所以不敢殺曹操,絕不是為了顧天下黎民百姓免遭生靈涂炭,其真正原因是擔(dān)心曹操死后,曹氏族人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殊死反撲,以致于前腳殺了曹操,后腳便步入曹操后塵,自身難保。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曹操得以屢敗屢戰(zhàn),最終占據(jù)中原,為后來的曹魏江山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然則,世間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是由于曹魏江山是建立在曹氏親貴浴血拼殺的基礎(chǔ)之上,才使得后來的曹氏子弟能夠不勞而獲,始終把持天下兵馬大權(quán),極大壓制了后起之秀的仕途升遷和前途發(fā)展。
于是等到最早跟隨曹操打江山的那批親信將領(lǐng)相繼逝世,曹氏親貴人才凋零,后輩資質(zhì)平庸卻身居高位之時,曹魏江山也隨之搖搖欲墜。直至外姓人司馬懿掌軍之后,之前被曹氏族人壓制的將領(lǐng)紛紛投到司馬氏門下,致使司馬家族輕而易舉的取曹魏而代之,攫取了曹家四代人嘔心瀝血奮戰(zhàn)百年的勝利果實,三國歸晉,一統(tǒng)天下。
這是任人唯親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曹魏江山最終滅亡的決定性因素。
但是,時空輪轉(zhuǎn),如今這種靠著家族子弟打天下的局面卻對曹操極為有利。李利來可以輕而易舉的除掉曹操,卻對曹操麾下一眾家族子弟頗為顧忌,擔(dān)心除掉曹操之后,勢必促使群龍無首的曹軍投靠袁紹,進而徹底改變整個戰(zhàn)局♀是李利不愿看到的情形,也是迫使他始終無法下定決心盡早除掉曹操的關(guān)鍵原因。
孰料,剛剛那股突如其來的危機感促使李利改變了心意,讓他敏銳察覺到來自曹操的威脅。但是這臨時起意的決定必將打亂之前的所有計劃,是以他此刻需要通盤考慮,權(quán)衡利弊得失。在尚未思慮周之前,他不會對任何人透露半句,即使是郭嘉也不例外。
——————未完待續(xù)————————————(未完待續(xù)。。)
!q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