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的屯兵之地是一片開闊的坡地,兩邊臨溪,一邊靠山,與劍門棧道遙遙相望,距離關隘三十余里。
近十萬大軍駐扎于此,營帳綿延數里,將原十分開闊的山坡和溪澗塞得滿滿當當,徹底堵住了昭化至劍門關之間的通行棧道。
好在自從益州爆發內亂之后,這條棧道上便終日不見行人,更無商旅經過,是以棧道是否通暢便無關緊要,亦無人問津”。
此外,趙云大軍在此扎營之后,山谷兩側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便成了天然屏障,而后再將棧道南北兩端的出口堵上,如此便形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天賜營寨。
然而此等天然形成的營寨卻是有利有弊。
有利之處在于,只須守住南北兩端出口,敵軍縱有千軍萬馬亦奈何不得他們,只能望而卻步,徒呼哀嘆,除此之外便無計可施。
弊端在于,置身于崇山峻嶺之中,趙云大軍雖能擋住來犯之敵,卻也將自己困在其中。這樣以來,敵人固然攻不進來,可是他們自己也沖不出去。可謂是作繭自縛、畫地為牢,利弊各半,是福是禍尚未可知。
在選擇此地扎營之時,趙云便將自己帳下兩千斥候和五百親兵都派出去,攀上西邊的山峰,并駐守在山峰之上,以免益州軍順著山梁摸過來,伺機伏擊大軍。眼見趙云如此心細,行事極其縝密。馬超甚為欽佩,于是不用趙云開口,他也將自己帳下龍驤營斥候和親兵衛隊派出去。駐守東邊山頭。
如此以來,兩邊山頭上各有兩千余將士晝夜警戒,足可確保大軍不被益州軍伏擊,可以安心在此屯軍扎營,好生休整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由趙云擔任主將、馬超和黃忠二人為副將的西路大軍,其處境與周瑜、李暹率領的東路軍截然不同。
盡管兩路兵馬出征之前都沒有聲張。既沒有舉行誓師出征儀式,也沒有光明正大地向益州軍宣戰,都采取隱藏行蹤急速奔襲的進軍方式。但是。真正能夠實現奇襲進軍的只有周瑜、李暹二人率領的東路軍,這是因為東路軍走的是米倉捷徑。而趙、馬、黃三人率領的西路軍在成功襲取昭化城之后便徹底暴露了行蹤,使得奇襲奪關的作戰計劃胎死腹中,進而從暗中偷襲轉為正面進攻。亮出旗幟。光明正大的揮軍挺進蜀道,堂堂正正攻打千里蜀道。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金牛道是漢中通往成都的主棧道,即南北兩地行人和商旅通行的必經之路。是以趙、馬、黃三人率領近十萬大軍挺進蜀道,若想隱藏行蹤談何容易,無異于異想天開,根不可能做到。
所以趙云率領的西涼軍出征之時就沒想過隱藏行蹤,卻也不聲張。一路疾奔挺進,攻城拔寨。不管益州軍是否發現他們的行蹤。他們都不會停下腳步,能夠奇襲奪關便好,若是不能奇襲便揮軍強攻。
正因如此,相對而言,西路軍的進軍速度還是很快的。最初,大軍日行百里,而后隨著道路愈發狹窄難行,行軍速度便不得不放緩,想快也快不了。即便如此,趙云帳下大軍仍能日行五十里,偶爾還能行進上百里,行軍速度最慢的時候也能日行三十里。
一路行來,蜀道崎嶇難行固然是遲滯行軍速度的直接原因,然則大軍隨行攜帶的大量糧草輜重亦是制約行軍速度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畢竟,近十萬大軍勞師遠征,所攜帶的糧草輜重數目極其龐大,至少需要攜帶足夠大軍食用一個半月的糧草供給,即十五萬石糧草和其他必須物品,此外還有大軍所需的軍械輜重。否則,不等大軍走出蜀道,便要斷糧了。果真如此的話,大軍必將無功而返,甚至能不能身而退,尚且猶未可知。
還是那句話,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失就有得。
正是由于趙云率領的西路軍根沒打算隱藏行蹤,便無須喝冷水、吃干糧,完可以毫無顧忌的生火造飯,堂而皇之地喂養戰馬。因此,與周瑜、李暹率領的東路軍相比,趙云大軍的生活待遇還是不錯的。至少西路軍將士不用忍饑挨餓,都能吃飽肚子,從而確保戰斗力不會下降,不懼敵軍伏擊偷襲。
??????次日傍晚,率軍前去攻打劍門關的黃忠回來了。
昨天下午,黃忠率領兩萬秦弓營將士前往劍門關,趁夜翻過劍門棧道,于今日清晨發起強攻,或者是偷襲關隘。怎奈劍門關營寨地勢險要,兩邊是高聳入云的陡壁懸崖,而關隘就建在兩側懸崖南端的交匯處。
所以,無論是正面強攻也好、還是出其不意的偷襲也罷,在劍門關前都是一樣的;只要一現身,都是正面強攻。而駐守劍門關的守軍將士只要不是死人,不等城下的兵馬靠近關隘便能發現他們,繼而居高臨下亂箭齊發,大肆射殺試圖攻關的來犯之敵。
當是時,黃忠親率大軍攻城,身先士卒,先后十余次沖鋒,連續苦戰半天。在付出三千余將士的巨大傷亡之下,黃忠終于率領親兵沖到城門前,孰料城頭上又落下數以千計的擂石和滾木,致使黃忠及其帳下親兵遭遇迎頭痛擊,再度折損了數百名精銳軍士,不得不狼狽后撤,徹底敗下陣來。
前后五個時辰的強攻,便讓黃忠帳下兵馬折損了四千之眾,所幸這里面還有一千余傷兵。否則,這一戰下來,秦弓營便要折損三成兵馬,戰斗力大減不,還會影響軍士氣,對軍將士而言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從而直接影響接下來的戰事。
眼見劍門關防御森嚴,再戰無益,黃忠當機立斷,果斷收兵。隨即他率軍后撤數里,卻并未就此退回大營,而是選擇在距離劍門關五里的坡地上安營扎寨,與劍門關守軍遙向對峙。直到營寨落成之后,黃忠才率領親兵悄然返回后方大營,與趙云、馬超等將領共商對策。
??????中軍大帳里,十余名將領聚在一起商議如何攻取劍門關。
上階帥位是空缺的,主將趙云坐在堂下左側首位,與馬超相對而坐,黃忠則坐在他的下首,詳細講述了攻打劍門關的經過。除了他們三人之外,余下將領分別是:馬岱、孟達、曹性、馬玩和楊阜等人。
聽完黃忠的陳述,趙云微皺著眉頭,稍事思量之后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神色平靜地勸慰道:“漢升兄不必自責,此次失利非戰之過,而是我等對劍門關守軍不夠重視,過于輕敵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今我等對劍門守軍還不夠了解,對敵軍兵力多寡、防御情況,知之甚少。如此貿然進攻,焉能不敗?
是以此次戰敗,錯不在漢升兄,而是我低估了劍門關守軍,尚未摸清敵軍防御情況,便下令攻關,如此輕敵冒進,方有今日之敗。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求勝心切,用兵無方,以致損兵折將,連累兩千余將士血灑疆場。因此,此次戰敗的所有罪責都由我一肩承擔,與漢升兄和諸位將軍無關。”這是趙云的擔當。
趙云生性正直,胸襟坦蕩,豪氣干云,光明磊落,遇事從不閃躲,勇于擔當責任。在這一點上,他和其他將領截然不同。別人若是遇到這種事情,必然是避猶不及,絕不會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可他卻是主動把罪責攬到自己身上,極力為別人開脫。這份胸襟與氣度,著實令人折服,欽佩不已。
而原就沒打算推卸責任的黃忠聽到這番話后,甚為感動,神情頗為激動地道:“子龍將軍切莫如此,此次戰敗是末將之過,與子龍何干?黃某雖年逾五旬,卻并未老邁,至少還有勇氣擔負應有的罪責。”
話間,黃忠語氣一頓,滿懷感激地對趙云拱手示謝,而后不等趙云開口,他便接著道:“此事不必再議,就這么定了,一切罪責由我黃忠承擔,與子龍將軍無關。時下當務之急是,如何攻取關隘,盡快通過劍門關,南下成都與東路軍會合。”
眼看黃忠態度堅決,趙云頗感無奈地輕輕點頭,道:“大敵當前,罪責之事暫且擱置一旁,日后主公自有決斷。當下正如漢升兄所,盡快攻取劍門關才是重中之重,時不我待,我等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此關。畢竟,我等帳下近十萬大軍,豈能被區區一座關隘擋在這里駐足不前。
更何況,大軍每日消耗的糧草甚巨,多停留一日,就會增加我軍的糧草供給壓力;若是在此逗留十天半月,那么我等尚未走出蜀道便要斷糧了。時間緊迫,每遲誤一天,我等的肩上便增加一分負擔,因此我等別無選擇,決計不能耽擱,必須速戰速決。因此,便由漢升兄講解守軍情況,而后諸位將軍各抒己見,盡可直言,無須顧忌。”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ps:衷心感謝:書友“黃弈豪”、“1七宗罪”、“海天梟龍”書友的月票支持,多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