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驍騎 正文 第182章 【顯神通,上善若水】

作者/虎賁中郎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就在西南大地烽煙彌漫之時,中原各州卻沉浸在十余年間難得一見的平靜生活之中。

    這種相對平穩的局面得益于四大勢力的割據相持,彼此之間互相提防,相互牽制,以至于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對峙僵持,按兵不動。

    在中原大地上,西涼李利的勢力橫在中間,占據司隸、豫州、徐州、揚州半部和南陽郡,徹底切斷了河北和荊州的聯系。

    如此以來,李利的勢力就將中原各州分成三塊:李利的地盤居中,北面是冀州曹『操』,南邊是荊州劉表。

    占據河北的曹『操』,擁有冀州、青州和兗州三州之地,擁兵近五十萬,虎踞冀州,一面環水,三面與西涼李利的地盤毗鄰。因此他只要稍有異動,就會刺『激』西涼軍的敏感神經,引起西涼軍的警覺,既而『激』發兩軍之間的矛盾沖突,大戰一觸即發。是以冀州曹『操』在沒有做好迎接面決戰的情況下,輕易不敢擅動,不敢挑釁西涼軍,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正是因為這樣,中原腹地司隸和冀州相對平靜。彼此長期對峙,只要登上營寨或城樓便能清晰地看到對方的營寨和軍士,算得上是朝夕相對,卻老死不相往來。曹『操』與李利相毗鄰的南、北、西三面邊境之上,所有道路和隘口都被西涼軍堵得死死的,一年四季不見人影,以致道路都荒廢了,長滿了荒草。許多道路都被雨水沖毀,已然無法通行。

    相對于地處包圍之中的河北曹『操』。荊州境內卻是另一番景象。銜接荊州和司隸的南陽郡內,南來北往的商旅絡繹不絕。進出兩地的邊境城池已經成為商品的集散地,街市極其繁華,商鋪林立,百業興旺。放眼望去,城內每隔五十步就有一家客棧或酒肆,人口十分密集,數以萬計的百姓涌入南陽郡,致使南陽郡一年之內便增加了近十萬人口。

    值得提的是,從荊州北上的百姓占據七成左右。余下三成是李利治下其它州郡的百姓。

    由此可見,李利治下各州郡雖然還不算富庶,卻勝在安穩平靜。許多百姓之所以拖家帶口地遷入李利治下,就是希望能過上太平日子,即使生活得苦一些也沒關系,只要不打仗就行。因此許多百姓遷入南陽郡只是第一步,造冊落戶之后他們就會轉移到李利治下的其它州郡,其中三輔之地是大多數百姓的首選,其次是涼州。再次是朔州和塞外草原,而后才是司隸、豫州和徐州等地。

    經歷過戰『亂』的人們都知道,別看豫州和徐州等州郡相對富庶,卻不太安穩。目前都處于戰爭爆發的最前沿。一旦爆發戰爭,這些州郡便是首當其沖,遠不如西涼腹地和河套草原太平。因此他們不遠千里而來,圖的就是能夠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到這兒。南陽郡的重要『性』便自然而然地凸顯出來了。

    南陽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鄉,被譽為“帝鄉”。在『亂』世來臨之前。南陽郡受司隸和荊州雙重轄制,名義上歸屬荊州治下,實際上一直隸屬于司隸,歷任郡守都由司隸校尉舉薦,而后皇帝直接任命,與荊州刺史或州牧沒有關系,幾乎『插』不上手。

    『亂』世之中,南陽郡幾次易主,占據此地時間最長的是袁術。憑借南陽轄下三十六縣的充裕人力和物力,袁術在南陽郡硬生生招募了近十萬人馬,致使荊州牧劉表屢次想要收復南陽,卻因顧慮重重而不了了之。直到司隸大戰時,劉表瞅準機會,出其不意地出兵南陽,一舉收復境,從而將其納入荊州治下。

    這是東漢立國兩百余年來,南陽郡第一次真正歸屬荊州轄制,不再浮于表面,而是實實在在的被劉表收入囊中。

    怎奈好景不長。宛城之爭結束不久,伴隨討袁聯盟的成立,劉表起初認為這是個趁機擴大地盤的好機會,于是欣然出兵討伐袁術。卻不料淮南袁術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剿滅,以致他興師動眾地動用了十萬水陸大軍,連續征戰半年之久卻仍是徒勞無功,所得非常有限,頗有些出力不討好的味道。恰好趕上荊南爆發叛『亂』,劉表趕緊借坡下驢,毫不猶豫地立刻撤軍,從淮南之戰中脫身出來,一邊出兵平定叛『亂』,一邊置身事外,坐觀如火如荼的討袁之戰分出勝負。

    然而讓劉表萬萬沒想到的是,李利竟然以他擅自撤軍為借口,突然出兵偷襲宛城,一舉攻占南陽。

    得知南陽落入西涼軍手里的那一刻,劉表勃然大怒,既而氣急敗壞的大肆咒罵李利和西涼軍。當時他就想出兵再把南陽郡奪回來,給李利還以顏『色』,讓李利見識見識荊州軍的厲害,讓其知道他劉景升也不是好欺負的。可是,就在大軍集結完畢即將出發之時,劉表又反悔了,他擔心打不過李利,反倒招致西涼軍大舉進攻荊州,如此便得不償失了。

    就這樣,劉表退縮了。他生生咽下了這口惡氣,坐視李利占據南陽,愣是一聲不吭,息事寧人,默認了這個事實。

    殊不知劉表此舉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極大,大到他始料不及的程度,腸子都悔青了。

    在李利被推舉為討袁盟主的三年里,劉表治下的荊州各郡縣至少有十余萬百姓逃離荊州,半數以上逃往李利治下的司隸、豫州等州郡,剩余百姓逃到西川去了。而這僅僅是開始,此后一年多時間,又有數萬百姓逃離荊州,進入李利治下州郡,而劉表對此卻無可奈何,只能徒呼哀嘆。

    畢竟荊州和南陽郡之間不比其他地方,沒有險峻關隘可守,地形相對平坦,因此邊境城池或關卡根攔不住想要逃離的百姓;只要這些百姓執意想走,不管荊州軍如何阻攔都擋不住他們的遷徙腳步,早晚都能逃離荊州,遠走他鄉。

    如果大量百姓逃離荊州讓劉表甚是苦惱的話,那么荊州與李利治下州郡之間絡繹不絕的商旅通商,則讓他痛心疾首,夙夜難寐。按理,他貴為荊州牧,完有能力下令封鎖北上南陽的通商道路,嚴禁商旅通行。可實際上卻沒有這么簡單,他根阻止不了兩地商賈的『交』易流通,因為這涉及荊州各大世家和商賈縉紳們的切身利益。

    時下西涼軍不僅對冀州曹『操』形成了三面合圍之勢,同樣對荊州形成鉗制之勢,堵住了荊州北面和東面的商道。不僅如此,荊州以南是江東孫策的地盤,而劉表和孫策之間乃是宿仇,孫策之父孫堅就是死在劉表手上,因此彼此間早已斷絕來往。而西邊的益州劉璋與荊州同樣是素有嫌隙,早在其父劉焉在世時,因劉表揭發劉焉暗藏帝王之志而結下仇怨。從此以后,荊州和益州兩方勢力雖是共飲一江水,卻老死不相往來,并在邊境上屯集重兵,長期對峙相持。

    如此以來,荊州世家和商賈們如果不與李利治下的商旅通商,無異于困住了手腳,無處可去。而劉表一旦下令封鎖關卡,嚴禁與西涼李利治下商賈通商,就等于斷了荊州各大世家和商賈縉紳們的財路,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果真如此的話,必然引起荊州士族和商賈們的強烈不滿,是怨聲載道亦不為過,由此引發難以估量的嚴重后果,甚至直接危及劉表提領荊州的根基。

    正是這種大環境之下,劉表縱然有意抵制西涼李利麾下勢力滲透荊州各郡縣,卻也力不從心,只能坐視治下百姓源源不斷地逃往西涼;眼睜睜看著西涼商隊大搖大擺地進入荊州,與荊州各大世家和商賈們稱兄道弟、大肆『交』易,卻無可奈何,無力制止。

    與之相比,在李利對冀州曹『操』治下州郡實行面封鎖的情況下,李利治下的各大商隊和商賈們卻不受影響。除了冀州、青州和兗州之外,他們可以隨意進入李利治下的所有州郡,可以相對自由的進入荊州和江東,甚至是益州,走遍大半個天下也沒有誰敢為難他們。除此之外,李利治下還有西域通道和塞外商道,可以將西域諸國和草原上的貨物帶入各州,反之亦然;久而久之,不僅商賈們自身收益頗豐,還能促進貨物流通,造福各州百姓。

    不得不提的是,迄今為止,西涼軍進取益州的消息并未流傳開來,傳播范圍仍局限于長江兩岸,并且,真正知道這一消息的只有極少數人,例如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以及帳下文武重臣。僅此而已。

    壓力就是動力。

    面對愈發嚴峻的局勢,冀州曹『操』、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等三路諸侯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在這表面平靜的局面之下,隱藏著無數暗流,各路諸侯都在積極運作,各顯神通,無所不用其極。只不過他們所實施的策略極其隱晦,動作極其隱蔽,尚未暴『露』在大眾視線之內而已。

    而江東孫策的表現無疑是最為搶眼的。趁著天下局勢相對平穩之際,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他撤換了各郡縣七成以上的官吏,對江東世家和士族實行面清洗,手段極其強硬,儼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堪稱大刀闊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志丹县| 子洲县| 淮北市| 卢龙县| 民勤县| 武城县| 平昌县| 怀仁县| 当阳市| 黔西县| 和平区| 禹城市| 绿春县| 卓资县| 万盛区| 武乡县| 淮滨县| 丹棱县| 毕节市| 峨眉山市| 阳谷县| 岳阳市| 天等县| 象州县| 怀化市| 监利县| 安仁县| 宁陵县| 上蔡县| 龙海市| 望奎县| 呼图壁县| 岱山县| 昌图县| 乌鲁木齐市| 宜良县| 洮南市| 台东市| 夏河县| 定结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