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忠的惺惺作態(tài)讓李利甚感不屑,沉聲道:“孤只問三個問題,先生據(jù)實作答便罷,若有半句隱瞞,孤不介意成你!”
一句殺機凜然的話語聽得諸將神色大變,齊刷刷地將目光聚焦在馬忠身上,或同情或疑惑或憐憫,眼神很復(fù)雜,但最終都表達出一個意思:我等愛莫能助,你自求多福吧。↖頂↖點↖↖,
誠然,此刻站在大堂門口的將領(lǐng)雖然秉性正直,好打抱不平,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莽夫。恰恰相反,這些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領(lǐng)都是經(jīng)過血與火反復(fù)淬煉的軍士,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勇士,亦是頭腦聰穎之輩,否則他們決計活不到現(xiàn)在,更不可能出人頭地,拜將封侯。
剛才李利、徐晃和馬忠之間的對話,讓他們聽出一些端倪,也從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疑點,從而同李利一樣對馬忠的身份和來歷持懷疑態(tài)度。
最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家主公李利有著近乎盲目的崇拜,從不懷疑李利的話是否正確,李利的每句話對他們來都是金口玉言,都是命令,從來不會拒絕。或許,在他們看來,拒絕就是抗令不遵,此乃為人臣者之大忌。
所以,李利馬忠身份可疑,那馬忠的身份一定是假的,因為主公李利是不會錯的,錯的一定馬忠。至于之前他們聯(lián)名勸進一事嘛,那純粹是趕鴨子上架,被逼無奈之舉。
事實上。他們此前都接到了長安傳來的密信,寫信之人都是位高權(quán)重的李利身邊的親信重臣。加之與他們切身利益也息息相關(guān),所以他們才會眾口一詞。力諫李利進位九五之尊。即便背后有長安文武百官撐腰,他們?nèi)允菓?zhàn)戰(zhàn)兢兢、忐忑不安,唯恐一不心激怒了李利,到那時他們就要替長安百官頂缸,吃不了兜著走,準備迎接李利的怒火。所幸有驚無險,李利終是應(yīng)允了,他們成功過關(guān),皆大歡喜。
眼下突生變故。李利居然找上了剛進軍營僅有兩個月的馬忠,并當眾對他的身份表示懷疑℃對突發(fā)狀況,諸將自然站在自家主公這邊,旗幟鮮明地堅決支持李利的判斷,哪怕是個錯誤也要無條件支持≡家主公馬忠身份有假,那么真假已經(jīng)不重要了,反正李利得都對。無論馬忠如何辯解都是徒然,李利的話就是結(jié)論,你假就是假℃真假假都是假。不服,你咬我啊?
值得提的是,諸將之所以如此篤定自家主公不會錯,是因為李利歷來看人極準。知人善任之名享譽天下。而李利在三十多名將領(lǐng)中誰都不找,卻單單叫住馬忠,這就足以明馬忠有問題。否則的話。為何不叫住別人呢?
眾目睽睽之下,馬忠雖然竭力保持冷靜。神色如常,可是他那不時跳動幾下的眉頭≡示出他內(nèi)心深處極不平靜,或許表面平靜如水、內(nèi)心驚濤駭浪才是他的真實寫照。他自以為喜怒不形于色,這副神情能夠瞞過身邊的所有人,包括面前的李利在內(nèi);實際上卻是自欺欺人,諸將和李利都看出他此刻極為緊張,顯然是畏懼怕死,只有他自己還蒙在鼓里呢,自我感覺良好。
到底,馬忠還是太年輕,處世經(jīng)驗和閱歷都還有待提高,缺乏歷練,城府和涵養(yǎng)還遠遠不夠,根逃不過李利和麾下諸將的細致觀察。殊不知,此刻站在他身旁的都是飽經(jīng)淬煉的老狐貍,沒有一個善茬。只不過大家都不點破,袖手旁觀就好,靜等馬忠如何作答,敢不敢接受詢問,正面回答李利提出的問題。
眼見躲不過去,馬忠沉默半晌后輕輕點頭,恭聲道:“大將軍垂詢,在下自當如實作答』,僅限于三個問題,還請大將軍信守承諾,切勿出爾反爾。”
“你這廝好生大膽!”馬忠話音未落,徐晃便沖他呵斥一聲,隨即忿忿不平道:“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我家主公歷來一諾千金,十余年來何曾有過出出爾反爾之事。偏偏你這廝孤陋寡聞,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莫非以為世人都同你一般巧言令色,言而無信么?”不言而喻,徐晃對馬忠欺瞞身份來歷一事仍舊耿耿于懷,認定馬忠是個毫無信義之人,此番便借題發(fā)揮好好發(fā)泄一番,宣泄心中的憤怒。
李利抬手示意徐晃不得多言,遂心平氣和的微笑道:“如果孤所料不錯的話,你出身名門望族,祖上世代官宦,家學淵源,飽覽典籍,現(xiàn)年二十有四,家中有兄弟八人,你為次子。孤所言確否?”
“啊!”馬忠聞言駭然,愕然抬頭看著李利笑瞇瞇的笑臉,不可置信道:“這、、、你怎么知道?呃,在下失言了,大將軍雅量高致,還請寬宥一二。”
“不妨事,不妨事,呵呵呵!”李利笑呵呵的擺擺手,臉上的笑容愈發(fā)濃郁燦爛,笑道:“雖然你沒有正面回答孤的問題,但是你慌亂的表情卻告訴孤,我沒有猜錯♀是第一個問題,暫且不孤有沒有食言,但你確是沒有正面作答♀次就算了,下不為例。”
到這里,李利語氣一頓,不等馬忠表態(tài),便接著道:“司隸大戰(zhàn)結(jié)束時,為躲避戰(zhàn)火,你父親擅離職守,辭官之后舉家搬遷至黎陽。只過了兩年安穩(wěn)日子,卻不料討袁之戰(zhàn)又起,黎陽成了主戰(zhàn)場,于是你父親和兄長都留在了冀州,只有你帶著兩個弟弟返回故里,而后投奔并州刺史崔琰,因為你父親和崔琰是故交好友。”
話間,李利抬手示意正欲開口辯解的馬忠不得插話,神色不悅道:“你不用急著開口,孤并沒有提出問題,你無須作答,耐心聽著便是。”
話音稍頓,李利繼續(xù)道:“你之所以遲遲不肯出仕,并不是不想出仕,而是你心存顧忌,擔心有人會加害于你。而你選擇寄住在崔琰府上,乃是出于最握的地方反而最安的僥幸心理,認為躲在滅門仇家的眼皮底下,一定能躲過他的耳目,這就是所謂的燈下黑。事實上,你成功了,他果然沒有發(fā)現(xiàn)你,甚至根不知道你就躲在州府大院之中。
直到他率軍離開并州,你立刻請求崔琰舉薦你出仕,并且指名道姓投在徐晃帳下,因為公明忠義無雙,有長者之風,實為武將之中不可多得的仁義君子』而崔琰卻主張把你舉薦給孤,生怕你明珠暗投,埋沒了一身才華,可你卻并不領(lǐng)情,固執(zhí)己見,最終崔琰見你心意已決,便遂了你的心意,不惜屈尊降貴把你引薦給徐晃。孤所言確否?”
聽了李利這番話后,馬忠面如死灰,眼神中充滿絕望之色,直勾勾地盯著李利的眼睛,身形紋絲不動的呆愣半晌。沉默良久,他一臉頹廢的低聲道:“大將軍所言分毫不差。只是在下尚有一事不明,還請大將軍賜教。不知可否?”
李利頷首道:“你是想問,孤何以知曉你兄弟三人的行蹤,懷疑崔琰暗中告密?”
馬忠輕輕點頭:“正是。還請大將軍如實相告,好讓在下知悉原委,否則在下死不瞑目。”
李利淡淡一笑,搖頭道:“不得不,你年紀雖然不大,但疑心卻很重。從來都不相信別人,哪怕對方是你父親的至交好友,你也從未信任過他。也罷,于孤而言,確實沒有必要隱瞞什么,你還不足以對我李利構(gòu)成威脅。此事與崔琰無關(guān),也沒有任何人向孤告密,孤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你從未離開過孤的視線。”
此話一出,馬忠和徐晃等人嘩然色變,但李利的話并未停頓:“司隸大戰(zhàn)后期,諸侯敗軍退回河內(nèi)郡,隨即河內(nèi)境一片混亂,亂軍和盜賊肆虐,短短半個月內(nèi)就將所有世家和豪強洗劫一空,其中就包括你家。不僅如此,你家世代官宦,乃河內(nèi)郡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因此各鎮(zhèn)諸侯帳下的亂軍和盜賊都盯著你家,紛紛出手劫掠,以致一夜之間竟有數(shù)千亂軍殺進府邸,最終承襲數(shù)百年的府邸被付之一炬,家破人亡。
事后,你的四個弟弟都死在混戰(zhàn)之中,數(shù)百族人部遇難,近千名扈從、雜役和佃戶無一幸免,只有你父親和你們四兄弟幸存下來,然后忙不失迭的逃往黎陽,因為那里還有你們家族的產(chǎn)業(yè)。時隔兩年之后,你們終于查清了真相,得知那些亂軍之中只有一部分是各鎮(zhèn)諸侯帳下潰兵,余下三千余人都是滕霄帳下將士,于是便將滅門大仇記在滕霄頭上。
不,準確地,你司馬家族的大仇都記在我李利身上,奈何你們無力找我報仇,遂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將深仇大恨轉(zhuǎn)嫁于滕霄。”
到這里,李利跨過門檻,信步走到檐下石階上,輕聲嘆息道:“東漢建國兩百余年間,四成左右的王公貴族和名門世家都集中在司隸,不把這些盤根錯節(jié)的家族勢力連根拔起,誰也無法真正占據(jù)司隸。所以,司隸大戰(zhàn)的根源就在于此。
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以你司馬仲達的聰明才智,豈能不明白如此淺顯的道理?”
——————未完待續(xù)——————————————(想知道《驍騎》更多精彩動態(tài)嗎?現(xiàn)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zhngenang”,關(guān)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qdz)(未完待續(xù)。。)
ps:衷心感謝:書友“龍游商人”月票支持,多謝!月末最后八時,求月票,驍騎感謝您的支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