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驍騎 正文 第222章 【燎原之火】2/3

作者/虎賁中郎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驍騎》更多支持!

    蔡邕一臉沉思狀,看向李利的眼神仍有狐疑之『色』,卻不再繼續追問。更新顯然,李利的都是實情,如今城中的百姓確實是來多了,煙『花』柳巷之地也愈發興旺,以致很多學生無心讀書,沉溺于酒『色』之中的學生不在少數。

    蔡邕沉默不語,華佗、張機和孔融三人自然也不敢多問,三緘其口,沉默是金。

    隨著李利登基做了皇帝,身份和地位的轉變就像無法逾的鴻溝一樣橫在君臣之間。讓華佗和孔融這些當代大儒,在面對李利的時候都不敢輕易開口話,擔心言多必少,禍從口出,稍有不慎就會招致殺身之禍,甚至株連滿『門』。

    懸殊的地位差異拉開了人與人的距離,促使之前無話不談的忘年之『交』突然間變得陌生起來,再也無法回到從前,無法重溫當年促膝夜談的情景。

    在此之前,華佗、張機二人是大將軍府的常客,三天兩頭去串『門』,蹭吃蹭喝是常事,連吃帶拿也屢見不鮮。但是隨著擁立李利登基的呼聲來高,華佗和張濟兩位神醫就很少在大將軍府『露』面,除非李利下令召見,否則他們輕易不會踏入◎,皇宮半步,即便從宮『門』前經過也會繞道而行,唯恐碰到內府的家眷或是被李利撞見。這并不是他們和李利及其家眷之間有矛盾,而是人老成『精』。深諳處世之道,擔心自己一旦和皇家之人扯上關系。早晚惹禍上身,自身『性』命是。連累闔家老幼是大,是以明哲保身無疑是上上之策。誰閑著沒事到皇帝家串『門』,嫌命長了,活膩味了?

    自古道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絕非無稽之談,而是屢試不爽的人間至理。

    從古至今,帝王無情,皇族中人所在的地方就是是非之地,誰沾上誰倒霉。或許。對于醉心于功名利祿之人來,腦子里整天都想著攀龍附鳳,借此博取君王的歡心,從而魚躍龍『門』,飛黃騰達。但是對于華佗、張機和孔融等人而言,眼下他們已經位極人臣,身份、地位和名望都有了,位比三公,譽滿天下。對此他們已經心滿意足,再無其它奢望。

    正所謂無『欲』則剛。現在華佗、張機等人不再奢望還像之前那樣與李利無話不談,結為忘年之『交』,只希望自己能夠安安穩穩的授學。將生平所學傳授出去,如此一生便沒有遺憾了。至于其他事情,與他們毫無關系。既不熱心也不參與,一『門』心思都用在學院的教育上面。

    此次若不是涉及他們所在的三所學院。他們絕對不會『插』手,更不會過問此事。但涉及他們的教學場地和學生。他們就不能置身事外,必須『弄』清楚皇帝為何突然下令重建校區,為何要將皇家學院搬到城外。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向李利稟報,準確地應該是求情。

    在不久之前的封賞群臣之中,從太學院結業出仕的上萬名學生當中,軍事學院的學生大多獲得提拔封賞之外,從政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升遷。為此,這些出自孔融、蔡邕等大儒『門』下的學生們意見很大,紛紛請求他們的老師替自己做主,出面討個法。

    至于誰能給他們一個法,這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皇帝李利之外,何須勞煩蔡邕和孔融這樣位列三公的當代大儒親自出面?

    換句話,當下也只有蔡邕、華佗、孔融等幾位德高望重的國寶級人物才敢直接詢問李利,在李利面前他們想什么就什么;無論對錯,李利都不會把他們怎么樣,原則上只要不涉及軍國大事或觸及底線之事,李利一般都會應允,都要給他們一個面子。畢竟,多年以來他們很少主動開口提要求,一直都是無怨無悔的默默奉獻,教書育人,真正稱得上是勞苦功高。對于他們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學者型大儒,李利打心眼里敬重他們,只要是合理要求,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

    不過同樣是皇家學院的院長,卻也有親疏之別。相對而言,蔡邕在李利面前無須顧忌,有什么問題都可以直接詢問,可華佗、張機和孔融三位副院長卻要謹言慎行,輕易不會開口,有事相求的時候也需要慎重組織語言,想好之后再,不會貿然開口。

    詳細解釋了重建皇家學院的原因和相關事宜之后,李利看得出來,孔融似乎有話要,卻又心存顧忌,『欲』言又止。頓時李利心下了然,大致猜出了他的心思,卻不當面點破,對此事避而不談,隨即轉移話題道:“新校區建成后,老校區將改成崇文館。崇文館分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專『門』培育皇室子『女』和功勛大臣子『女』的場所,另一部分作為儲藏典籍和撰寫史冊之用。屆時,皇室子『女』和功勛子『女』的教育問題,朕自有安排;一旦有暇,朕會親自前來授課,因此授學之事就不勞煩諸公了。余下收藏典籍和編寫史冊便權委托于諸公,還望諸位不辭辛勞,編寫我晉國史冊,著實事求是、寧缺毋濫的宗旨,務必給后人留下一部詳實的史冊典籍。不知諸公對此可有異議?”

    “此乃臣等份內之事,義不容辭,請陛下放心。”孔融應聲答道。他是負責撰寫史冊的太史監,也是太學院主管政法授學的副院長,崇文館就在他的管轄范圍之內,因此他理應代表學院向李利鄭重表態。

    “如此甚好。”李利頷首笑道,隨即放下茶盅,起身道:“既如此,朕就不打擾諸公了??????”

    “陛下且慢!”眼看李利要走,孔融立刻就急了,再也顧不上忌諱,急忙打斷李利的話,三步并作兩步走到李利面前,急聲道:“微臣尚有一事相求,不知陛下能否應允?”

    李利聞聲止步,笑道:“文舉公無須客氣,但講無妨,只要不違禮制,合乎情理,朕自當應允。”

    孔融聞言后面『露』喜『色』,不假思索道:“我朝新立,陛下大封群臣,滿朝文武皆有封賞,為何我太學院出仕的武將均有封賞,而文官卻無一受封?此舉令微臣頗為費解,不知其中原由,還請陛下明示。”

    此話一出,蔡邕、華佗和張機三人神『色』大變,紛紛對孔融搖頭示意,暗示他這番話得有些出格了,甚為不妥。奈何話已出口,再想反悔也為時已晚,于是他們三人第一時間將目光投向李利,心翼翼地觀察著李利的神『色』,一旦發現不對,就立刻出面替孔融求情。

    與此同時,坐在堂下一味傾聽卻不發表意見的李玄和郭嘉二人,同樣是聞聲『色』變。孔融嘴上雖是有事相求,實際上卻是質問李利,為何對太學院出仕的學生區別對待,這是公然為自己的學生鳴不平啊。得好聽些,孔融這是想替學生們出頭討個法;得直白一點,他就是袒護自己的學生,公然出面給學生們討要官職。這樣以來,問題就嚴重了。孔融既是學院的老師和領導,還是李利麾下之臣,如此公然出面為自己的學生爭名奪利,這豈是為師之道,豈是為臣之道?

    最重要的是,眼下堂中的四位院長并不了解內情,根不知道此次大封群臣之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隱情,其中就包括李利對晉國未來發展方向的面布局,只是眼下時機未到,有些事不宜公之于眾,做得極其隱晦,是半遮半掩亦不為過。可是他們不了解情況,并不代表李玄和郭嘉也不知情。恰恰相反,李玄、郭嘉以及其他六位軍機大臣都是此事的參與者,如果李利是始作俑者的話,那么他們八位軍機大臣就是同謀,也是負責具體實施的執行者。

    “文舉公此言差矣。”果不其然,孔融的話音未落,李玄就立刻起身走到孔融面前,神『色』肅然道:“此次大封群臣乃是論功行賞,任何封賞均是有據可查,并非刻意偏袒,厚此薄彼。太學院的學生出仕之后大多下放到各郡縣為屬吏,治理地方郡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短則兩三年、長則三年五載都不會出政績,因此他們沒有得到封賞亦在預料之中,并沒有不妥之處。

    相比之下,在軍中出仕的學生隨軍征戰,沖鋒陷陣、浴血沙場,只要他們英勇作戰,不懼生死,就能有所建樹、積攢軍功,由此獲得封賞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也不存在厚此薄彼之。是以文舉公此話有失偏頗,聽信學生們的一己之言,偏信偏聽,不了解內情便貿然為學生鳴不平,實為不智。”

    李玄貴為相國,又兼領吏部尚書,管的就是官帽子。因此孔融剛才那番話就等于公然對他發難,他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遂毫不客氣的予以反駁,言辭犀利,根不顧及孔融的大儒身份和位比三公的崇高地位,直接指責孔融為學生出面討要官職,難脫袒護包庇之嫌,有失身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哈巴河县| 禄劝| 高密市| 股票| 凤冈县| 晋城| 福贡县| 万载县| 保定市| 喜德县| 南丹县| 台中县| 营山县| 定安县| 阿克苏市| 内黄县| 财经| 吕梁市| 淄博市| 邵阳县| 卓资县| 新邵县| 玉山县| 恩施市| 招远市| 修水县| 申扎县| 雷州市| 南昌县| 车致| 仲巴县| 宝丰县| 内乡县| 辽宁省| 静乐县| 富宁县| 祁阳县| 福州市| 灌南县|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