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詔命下達,裴該東出勤王之前不久,他先派了兩個人離開長安,啟程東向。
這兩個都是其從弟,一為裴通裴行之,一為裴湛裴義深裴湛是奉命前往洛陽,去為裴該亡兄裴嵩營建衣冠冢。
裴嵩昔日在蓬關(guān)為陳川所害,隨即便草草地埋葬了,具體位置,就連家仆裴服和收留裴服的陳午部將李頭也不大清楚。其后裴該率軍北伐,收復(fù)河南郡縣后,即命裴服前往訪查,可惜尋訪了許久,全無消息。因為裴該的靈魂來自于后世,對于那位名義上的兄長并沒有什么實際的親情,故而此事既然一度耽擱下來,乃因軍政事物倥傯,逐漸地竟至淡忘了。
直到在學(xué)校里被范宣背后指斥,說他“不識禮”,裴該這才覺出不對來,終究身處此世,還頂著聞喜裴氏嫡傳的名頭,則于世俗禮法,是不能夠不多加上心的。即便找不到裴嵩的遺骸這在亂世中也是常事吧但其廬墓,還當建造,以便祭掃。
于是便命從弟裴湛代表自己,前往洛陽郊外,就在裴頠的墓旁,為裴嵩營建衣冠冢。裴頠壯年而為司馬倫所害,以草席裹身,葬于城外,其后晉惠帝反正,追復(fù)其本官,以卿禮改葬還是在洛陽郊外,因為老家聞喜已然陷在賊手。而等到裴該收復(fù)河?xùn)|,裴嶷等建議將裴頠之墓遷回原籍,裴該就笑著對裴嶷說:“則叔父百年之后,也望歸葬裴柏之側(cè)么?”
裴嶷聞言,不禁愕然那我不歸葬祖墳,難道還能葬于別處不成么?但覺得裴該話里有話,就不急于回答,反問道:“文約之意如何?”
裴該笑笑,說:“我曾有言,身之所在,便是裴柏。惜乎叔父但戀樹而不戀人。”
裴嶷趕緊拱手:“文約何往,我自然追隨。”你要是歸葬聞喜,那我也回去你若沒這個打算,那我……還是跟著你比較穩(wěn)妥啊。
裴該這是特意要跟老家眾多族人做切割。具體將來自己會走到哪一步,要看形勢變化,他也還沒有太深入地考慮過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強迫著自己不去提前妄想但天下大定之后,必然要削弱世族力量,盡量釋放被大家族侵占的土地,分田給普通農(nóng)戶,這是籌劃已久的方略。既然如此,不妨?xí)簩⒆约号c漢光武作比,他可不希望再出現(xiàn)什么“潁川、弘農(nóng)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的事兒來……
因此就以裴頠之墓乃先帝所立,不可擅遷為借口,婉拒了裴嶷等人的請求,讓老爹仍跟洛陽郊外躺著。既然如此,那么新建裴嵩的衣冠冢,自然也得在洛陽了。
至于裴通裴行之,他被裴該特命為聞喜縣令,回老家去整頓家務(wù)事。
按例,本縣之人不得在本縣任官,但裴該既執(zhí)權(quán)柄,他這么小小地破壞一下制度,是沒多少人膽敢出言反對的陳頵為拾遺,負有諫諍之責(zé),倒是提出來過,但未切諫。裴通乃得到裴該的授意,既入聞喜,交接印信后,便即乘車馳往本家而來。
裴碩等人急忙出塢相迎,裴通指點著偌大的莊院,撇一撇嘴,說:“國家既復(fù)聞喜,且滅胡逆,驅(qū)羯賊于西河以北,境內(nèi)平靖,則我家還須建塢堡、立垣墻,等若城邑么?難道想用來抗拒王師不成?”
裴碩趕緊承諾:“是老朽之失,理當即命子弟平壕、毀垣!
這也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然。一方面,裴軍既復(fù)河?xùn)|,則以薛氏為首,紛紛撤去了舊日所建的堡壘,就連牢固不拔的薛強壁也給扒了薛寧撤此堡,多少感覺有些肉痛,但考慮到此堡以兄子“薛強”為名……扒了也好裴碩仍舊拖延著不拆,是因為縣中并無明令。既然今天裴通當面指出,還把話說得很重,則裴碩又豈敢抗命?
另方面,裴該曾經(jīng)恐嚇裴碩,說要“破裴氏而伐裴柏”,裴碩也擔(dān)心不毀垣墻,被裴該逮著動手的借口。對于裴該刻意要與家族作切割,進而弱化裴氏,即便裴嶷等人也皆不能洞察其真意,裴碩自然更是理解不了的。在他以為:因我久執(zhí)裴氏族政,而裴該少小在外,則彼不但與族人毫無親情,更唯恐難以復(fù)收族權(quán),所以一定要打壓我,以及過往在族內(nèi)橫行之輩……
其實裴碩心說,我本無擅權(quán)之意,此心天日可表,偏偏為時勢所迫,惡了裴該,乃不容我剖肝瀝膽,仔細分辨……
也是我自入胡營,便已存死志,結(jié)果人老了,腦筋一時間沒能轉(zhuǎn)過來,竟然在裴該面前也要以死明志,則在對方看來,實有要挾之意了。
他擔(dān)心裴通此來,就是奉了裴該之命,來搞大清算的,由此才趕緊答應(yīng),會盡快拆除已無必要的防御設(shè)施隨即還暗示裴通,大司馬既然國事繁忙,不克歸鄉(xiāng),則不如由縣尊你來暫理族事吧,我早就想交卸這副重擔(dān)了呀。
裴通卻假意不明其意,并不表態(tài),只是請裴碩等人領(lǐng)引,先去觀覽了裴柏,然后祭掃祖墳,又入祠廟拜過了祖宗牌位。當天晚上,裴行之雖然留宿莊內(nèi),卻婉拒了裴碩的設(shè)宴款待,而以途中勞累為辭,早早地就返回寢室去了。但他并未熄燈睡下,而是端坐室中,似有所待……
果然不出其所料,黑更半夜的,陸續(xù)有族人來訪。
裴碩既執(zhí)族政,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依附之而得實惠,有人疏離之而遭抑壓,這也是情理中事,憑誰任事,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即便端平了,該不滿的還會不滿。此前難以搖撼裴碩之權(quán),誰都不敢主動跳出來發(fā)難,于今裴通奉裴該之命來此,這是有變天的跡象啊,自然那些反對派會絡(luò)繹不絕地跑來向裴通告老族長的刁狀了。
裴通此來,既得了裴該的授意,也受過裴嶷的指點,于是逐一接待那些摸上門來的族人,逐漸剖析情勢,把裴氏內(nèi)部的派系、紛爭,摸了個**不離十。如此留宿三日,裴碩一顆心就一直高吊著三天,但他也不敢制止那些小人,怕會把紛爭擺在明面上,則對依附自己的親眷更為不利。
裴碩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了,我可以犧牲啊,我本疏族,且無子嗣,有什么可爭的?但希望裴通此來,不要妄害族人性命,對于過去依附我而得到利益的那些人,也可以稍稍手下留情。
三天之后,裴通主動要求查看族譜和族內(nèi)田契這是以縣令身份下達的命令裴碩不敢隱瞞,備悉呈報。裴通觀覽之后,也不禁大吃一驚,這才知道裴氏一門男丁竟有千余,若加依附、奴婢、佃客,人口上萬,有田地近萬頃……也就是說,聞喜縣內(nèi)八成的人口、田土,都在裴氏!
由此就問裴碩:“朝廷于占田自有制度,我家逾制十數(shù)倍,奈何?”
裴碩解釋道:“其實族內(nèi)多數(shù)家,皆已分爨……”分爨就是分家,那既然不算是一家人,占田數(shù)目就不能再按一家算吧,不可能僅僅因為同宗就歸為一戶了“前因胡寇凌逼,無奈而始復(fù)聚。”
裴通便道:“既如此,今胡已亡,理當再分!迸岽T聞言,不禁面露難色。
裴通也知道裴碩不過是砌詞狡辯而已,以當時的風(fēng)俗,舉族聚居,分爨單過的不會太多。況且此前分合之間,田地、房屋多入本族之手,再想拆開來,難度相當之大。前幾夜跑來控訴的同族,多數(shù)就宣稱某屋、某田,本來是我的,后為本家所奪,說是統(tǒng)一安排,結(jié)果改分給我了貧居、瘠田老賊裴碩太也不公!
至于其言真?zhèn)稳绾危嵬▊}促間自然難以分辨而且他也并不想真去搞什么調(diào)研,把內(nèi)情捋清楚。
于是趁機就把這些刁狀略向裴碩透露一二,并且提出分家之議。對于前者,裴碩自然忙不迭地喊冤叫屈,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也自恃掌握族權(quán)以來,盡量秉持公心,沒想刻意打壓什么人對于后者,則極言難為
“縣尊容稟,同族聚爨,已歷數(shù)世,相互扶持,漸成習(xí)俗,愿意分居者寥寥無幾。且欲分爨,即當分以房屋、田土,多寡難定,易起紛爭,實非易事啊……”
裴通心中暗笑:你剛才不是說過去很多家都是分居的么?跟你這會兒的話前后矛盾啊。
裴行之乃是其父裴粹在洛陽任職時所生,其后跟隨著父兄輾轉(zhuǎn)各地,直至入長安為郎,他跟裴該一樣,除了偶爾幾回族祭之外,基本上就沒怎么回過聞喜老家,對于族內(nèi)情況并不了解。但當時豪門世家遍地都是,內(nèi)部大致是何種情況,他心里多少也是有點兒數(shù)的。
先不提亂世,同族聚居,主要目的是尋求依靠就理論上而言,當縣鄉(xiāng)內(nèi)尚有外姓的時候,則族權(quán)對于族人的壓迫,總比對于外姓的凌逼要來得輕微一些。則疏族庶流依靠宗族,可以狐假虎威,近支嫡派依靠宗族,可以收獲更多利益,故此總體而言,是很少有人愿意分爨的依附、奴婢、佃客不在此列,那純粹是因勢所逼,不得已而附列門墻之下。
當然啦,家族擴大到一定規(guī)模,也會有人起意分出去單過。一種情況是因仕宦而被迫遷徙,逐漸疏遠本族東裴和西裴兩支,就都屬于這一類其次是感覺自家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擔(dān)心遭到宗族、嫡流所抑壓,故而主動遷出第三種情況則是族內(nèi)田土不足耕種,被迫要到別處,甚至于別鄉(xiāng)、別縣尋找活路。
就目前而言,聞喜本家似乎并不存在這些狀況。首先是志廣、才強者,多數(shù)于亂世之初即已遷出了,甚至于客死異鄉(xiāng),至于留居本籍者,多半都是些純粹的土地主甚至老農(nóng)民,沒啥膽量和本事可以獨闖天下其次,歷經(jīng)兵燹,聞喜縣內(nèi)百姓多死,戶口多失,裴氏更趁機大量兼并土地,暫時還不存在無地可耕的問題。
這會兒要他們分家別居,即便裴碩首肯了,估計也沒誰愿意響應(yīng)即便那些不滿裴碩掌權(quán)之人亦是如此。
于是裴通先尊稱裴碩一聲“叔祖”,假意純粹站在同宗的立場上,向?qū)Ψ狡蕿r肝膽“孫兒奉命守牧聞喜,見縣內(nèi)戶籍、田土,十有七八在我裴氏,自然政務(wù)難理,租稅難調(diào)……”
裴碩正要開口插言,卻被裴通擺擺手給攔住了。裴通知道老頭兒想說什么,不外乎既為同族,我們自然支持你理政啊,具體租賦,肯定也會供應(yīng)不缺,等等。因而他笑笑說:“編戶易理,小民易治,而世家難以統(tǒng)馭,其權(quán)不入公門,而在族中叔祖也是做過郡守的,于此等事自然心知肚明,無謂敷衍孫兒!
假話、空話、套話,就都別說了吧,具體宗族對地方官員權(quán)力的掣肘甚至于侵奪,有點兒見識的人都能瞧得出來啊。
裴碩長長吸了一口氣,略拱一拱手:“縣尊在上,不敢稱祖。但請明言,大司馬欲如何處置于我,及如何處置裴氏?我前掌族政,實無干才,遂使一族于胡治下委曲求全然我本無背晉之心,族人也不敢自外于大司馬。倘若大司馬心存怨懟,碩愿一肩擔(dān)之,生死從命唯望勿伐裴柏枝葉,勿斷裴柏之根。
“自始祖陵公封于解,居于河?xùn)|以來,綿延千載,傳今二十余世,始得雄踞一縣,名聞天下,實非易事啊。大司馬以裴氏嫡流,位極人臣,得執(zhí)國柄,及縣尊叔、兄等亦列高位,消息傳來,一族歡慶,無不引領(lǐng)而望王師之至,胡寇之逐,皆欲以身捍衛(wèi)大司馬,如縣尊等一般,豈敢復(fù)有他念?
“唯裴氏興,裴柏茂,始有巨光公、文行公、季彥兄及逸民之功業(yè)唯裴氏盛,始能為大司馬之羽翼,佐之直上青云。未知大司馬何以不慮此,而定要責(zé)難于同宗呢?”
裴通冷冷地聽老頭兒說完這一大套話,嘴角略略一撇,反問道:“大司馬才略天縱,艱難百戰(zhàn),始得成功,若說有恃,所恃父祖之舊勛也,宗族之能善輔者,也不過我等而已。至于聞喜本族,有何功勞?!”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