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常平倉的情況其實真的很糟。
程昉只是在出京前,去三司中的度支司,看了一下永興軍路轉運司,在年終前送上來的賬簿,就知道了他今次接手的任務不會那么簡單。
白渠灌區去年因為廣銳軍叛亂,而差點變成了荒地。為了重新恢復這座關中糧倉,去年和今年,長安各倉中都有大批的糧秣被調往涇陽、高陵諸縣,用以賑濟災民,以防戶口流失。也就是今年六月,三縣的夏糧雖然不比舊時年景,好歹比去年有了點起sè,這才讓天子和朝堂放下心來。
只是白渠各縣今明兩年還在免賦期中,朝廷沒有田賦可以收取。這樣一算,并加上明年的預期,總計三年的白渠灌區的直接損失,一出一入就有百萬石之多。如果算上災荒對周邊經濟的影響,按照這個時代的計算方法,單位以貫(錢)、石(糧)、匹(布)、兩(銀)來計點,朝廷的稅賦損失,當在兩百萬以上。
加上因為橫山開邊而引發的虧空。這兩年,永興軍路轉運司用著四柱清賬法的賬簿上,元管、新收、已支、見在四項,‘元管’、‘見在’一年少過一年少,‘新收’連續兩年在低位劃過,而‘已支’一項上的數目,卻是讓人觸目驚心。
而且更為讓人頭疼的,明年的虧空依然無法改變。以郭逵為首的關中親民官們的考績,那是一個比一個凄慘。郭逵倒也罷了,下等的考績,對他來無傷大雅,不會傷筋動骨。
但普通的京朝官,一個下上、下中的考評,磨勘就要延展一年或兩年,也就是要想晉升,就必須再多等一兩年時間。多少關中官員哭著喊著要調任,把始作俑者的趙瞻恨得要扎他草人的也不知凡幾。紛紛上書政事堂,這根不管他們的事,完視廣銳軍和趙瞻給鬧的。
只是華州今次真正糟了災,毀了屋宅和大部家當的災民,也不過千多戶。長安的情況再差,還不至于連華州的幾千流民都養不活。
程昉就很納悶,為什么他自過了古函谷關之后,便接二連三地在路上看到背井離鄉的流民。
就在風雪不斷要吹開他裹身斗篷的時候,程昉依然在思考著這個問題。
雖然一名宦官,但程昉身上的任務并不是服shì天子或是宮廷中的哪一位。
這兩年,趙頊發的信賴宦官,不僅僅是讓他們作為走馬承受,出外探察各地民情。而是將軍務、政務上的重要職司,也讓宦官們去主持。軍事上的王中正、李憲,政務上的程昉,都是現成的例子。
——其實也是新舊兩黨互相攻擊的功勞。
趙頊雖然任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卻也不會只聽一面之詞。可舊黨和新黨從來都是針鋒相對,一個是,一個非。一個左,另一個就偏要右。這樣的情況,讓趙頊如何去確認是非曲直?他想要了解真相,唯一能依靠的,也只剩宮中的這群閹人了。
三天前,程昉奉旨出京。一路西行,白天都騎在馬上,不停的在驛館換馬,一天便趕出近兩百里。就算今早出發時,看著天sè不對,也無意耽擱片刻
這兩年,程昉一直都在堤上、灘上,風吹日曬的經歷不比老農要少。雪下得大了,他也不回頭,找那間剛剛過去的客棧,而是繼續往前,冒著風雪一路走了十五六里,才在漫天的雪白中,找到了路邊上的一處驛站。
在風雪天中,走了一個多時辰,跟著程昉出來的一隊神衛軍士卒滿腹怨言,連兩個依例被派來保護程昉的班直護衛,也是一肚子的抱怨。
進了驛站,這些吃夠了苦頭的赤佬們,便把一肚子個火氣發泄到大廳中的百姓們?,你又有什么辦法?
幾個士兵剛剛把占著一張桌子的行商踹走,正回頭一起對程昉著,自己這是在想都丞盡孝心。就見著有人站了出來:“孝心?!……這是什么話,誰教你的?”
見到有人出頭架梁,幾個士兵都聚了過來。驛館里常有官宦出沒,但從門外的車馬上看,不是高官顯宦的規格,最多幾個選人或是使臣而已。三班院里吃香,闕亭之下守骨頭的貨sè。身為班直護衛,隔幾日就能見一次天子圣容的人物,卻不會把這等人放在眼里。
“我等是奉旨出京!”一個神衛軍卒立刻跳了出來:“你是哪里來……”
種建中直接打斷了他的話,自報家門:“官種建中,家叔現在京中任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除了兩個班直外,其他幾人的臉sè都白了。是種太尉的親侄兒,響當當的衙內。若是惹惱了他,隨便找個借口,就能把他們從禁軍發遣到廂軍去。將不適任的士卒降入下位軍額,這是有先例的,種諤也有這個權力,找幾個不長眼的蠢貨作伐,真還是輕而易舉的事。
縣官不如現管,在程昉面前可以滑不留手的軟頂著,可他們頂頭上司的侄兒種建中卻是讓他們不敢招惹的存在。
當神衛軍的士卒軟了下去,兩個班直護衛卻仍是不同聲sè,他們是天子近衛,根不怕有人想跟他們過不去。一人向著種建中道:“種衙內,我等是奉天子詔前往華州。衙內想要阻止嗎?”
種建中被當頭堵了一下,脾氣便要涌上來了。
而此時的程昉,卻在看著種建中后面的同伴。與種建中同樣高大魁偉的年輕人,并沒有出來訓斥。程昉知道,并不是他不夠資格教訓人,而是因為他身份更高。不過班直護衛已經成功的將種建中堵上了嘴,正得意的笑著。
這個時候,坐在一邊的年輕人終于有了動作。
“爾等即是天子親衛,如何還敢在地方上欺凌百姓?可是想敗了天子盛德?!”韓岡訓斥了兩句,矛頭一轉,卻直指程昉:“程都丞!此二人即已配屬你之麾下,何以不嚴加管束,以至于讓其再此恣意妄為?”
韓岡頤氣使指,訓了兩句,就訓起了程昉。
這里的都是慣看得眉眼高低的滑頭,從韓岡的口氣以及態度上,可以看出他的架勢絕不是種諤的侄兒能比。一時氣焰都收了起來,若是程昉順水推舟,罪名可就落到自己的頭上了。
程昉上前與韓岡、種建中見禮:“程昉見過種衙內。程昉見過……”他拖長了聲音,等著韓岡報出姓名。
韓岡也不隱瞞,隨即報上名諱:“韓岡。”
程昉氣息一窒,而周圍還沒走遠的軍士們,更是心頭一顫。竟然是韓岡。連忙道:“可是收復河湟,一顆仁心救治萬民的韓玉昆?”
“不敢當,為國效力,為天子分憂而已。”韓岡拱了拱手,“都水丞的姓名,才是如雷貫耳。”
程昉的名字,韓岡聽過。雖是宦官,卻是王安石重用的人物,在治水淤田上有著很出sè的能力。農田水利法盡管在新法中并不起眼,但功效卻一點不弱于青苗、免役諸法。
程昉為都水丞,統管河北水利深、冀、滄、瀛諸州,也就是原鹽鹵黃河河口一帶,淤灌出上萬頃上等良田。
不似在橫山和‘屢立殊勛’的王中正這般引人注意,但程昉在河北的功績,也讓他成為趙頊心中可以重用的人選。今次他上京回稟漳河淤田之事,便被加了個察訪華州災傷的臨時差遣,派到了關中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