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安國中央軍數(shù)量的銳減,固然和天圖郡一戰(zhàn)的慘敗有關系,逃兵的大量出現(xiàn)也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安國的國力強,但軍力弱,這幾乎都成了安國的傳統(tǒng),天下的共識
之所以會這樣,也和安國的地理位置有關系,它位于整個昊天帝國的中東部,和帝都上京接壤,可以東南西北皆不與外邦相鄰,也從未受過外邦的武力威脅,國民的生活安逸又太平,加上它的位置地處于中央,四通八達,極為適合經(jīng)商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傳承,使得安人具備了商人的個性,很能吃苦,人們也愿意走出去,不在乎一年四季的走南闖北,但同時又自私自利,膽懦弱,國家觀念淡薄,就當時諸國而言,安人的凝聚力是最弱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安國商人多,常年漂泊在外,對家的概念已經(jīng)很輕了,如果一個人心中都沒有家,又何談有國呢?
在安國,征兵來就是件極為困難的事,而現(xiàn)在前方又戰(zhàn)事不利,一下子傷亡二十多萬人,逃兵的大規(guī)模出現(xiàn)也就成為順理成章之事,就連拖家?guī)Э谔与x安國的百姓也大有人在,而且還不在少數(shù)
正所謂禍不單行,入侵的桓軍就已讓安國上下一片驚慌,不如該如何應付,而就在這時,川軍由南方也攻入安國,這可和風國的設想出現(xiàn)了巨大的差異
按照風國方面對川國的了解,川國是不會輕易動兵的,不到最后關頭絕不出手,而這次卻一反常態(tài),在其盟國面占優(yōu)、風國還沒有參戰(zhàn)的情況下,毅然出兵,攻入安境
對于現(xiàn)在該不該出兵,川國其實也是存有極大的分歧川國國內(nèi)的大多數(shù)貴族都是反對這么早參戰(zhàn)的,其一,現(xiàn)在的局勢還未完明朗,貿(mào)然參戰(zhàn),暴露自己的意圖,于己不利;其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這些貴族認為川國現(xiàn)在還沒有準備好打一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要參戰(zhàn),也應該等到秋收之后,糧草囤積足夠充沛了方可
但是川國的少壯派貴族卻是同一口徑,一致認為國家應該立刻參戰(zhàn)
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不管目前的局勢明不明朗,哪怕就算桓軍已處于面劣勢了,那己方還能作視不管嗎?既然早晚都要出兵,為何非要拖到最后那么被動呢?其二,己方現(xiàn)在糧草不足,可是風、安兩國不也好不到哪去,等秋收后,己方的糧草是充足了,那風、安兩國的糧草不也一樣積攢起來了嗎?還有一點,現(xiàn)在安國已被桓軍打得岌岌可危,正是己方搶奪戰(zhàn)利品的好時機,如果安國最終被桓國一家打敗,己方都未派出過一兵一卒,你還有何臉面去向桓國索要安國的領地?恐怕人家連一縣一城都不會分給你
在這些主戰(zhàn)的少壯派貴族當中,云集了川國一大批青年才俊,其中掛有侯爵位的有兩人,擁有伯爵頭銜的則多達十余人
他們可以算是川國國內(nèi)的興勢力,比那些上了年歲的老貴族們要有志向,加熱血,也愛川國
老貴族們的勢力在川國根深蒂固,有時候連川王肖軒也拿他們沒辦法,這次他倒是有意用少壯貴族打壓那些位高權(quán)重的老貴族,把少壯派提拔起來,讓朝廷的權(quán)利不至于都掌握在那些老貴族手上,另外,他自己也是認同少壯派貴族的主張,所以,肖軒最終力排眾議,接受了少壯派的提議,即刻發(fā)兵安國,與桓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向安國都城御鎮(zhèn)施加壓力
如果桓軍的戰(zhàn)斗力是一的話,那么川軍的戰(zhàn)斗力要相當于一百,而安國的戰(zhàn)斗力則無疑是負一百
隨著川軍的大舉進攻,安國南方一下子陷入到崩潰的邊緣,大批的安軍不戰(zhàn)而逃,其逃亡的度要比逃荒的百姓還快,用‘不擊即潰,一潰千里’來形容毫不為過
戰(zhàn)爭的局勢急轉(zhuǎn)直下,風國原坐觀其變的計劃也實行不下去了,隨著安國的告急文騰如雪片一般傳到唐寅手上,他連夜召集眾將,緊急磋商己方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
川國的一反常態(tài)讓風國將領們無不大感意外,尤其是聶澤,當初正是他判斷川國不會迅參戰(zhàn),可實事上,卻與他的推斷截然相反
風軍大營,中軍帳內(nèi)此時唐寅還未到,風國的眾將跪坐于兩旁,互相之間議論紛紛,皆對眼前的戰(zhàn)事表示不樂觀
桓軍目前投入的兵力已達四十萬,據(jù)報,川國侵入安國南方的兵力也在四十萬往上,僅僅是剛開戰(zhàn),兩國的總兵力就已接近百萬,而這么多的敵軍,安軍幾乎已指望不上,只能靠風國的一己之力去應對,此戰(zhàn)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就連平時在軍事會議上不怎么愛話的江凡這時候也忍不住問蕭慕青道:“蕭將軍,現(xiàn)在我軍該如何與川桓兩軍交戰(zhàn)?”
聽聞他的問話,其他人紛紛停止交談,目光不約而同地集中在蕭慕青身上要風國的名帥誰能派在第一位,那蕭慕青自然是當仁不讓,他的意見和分析,旁人也都異常重視
蕭慕青面色凝重地沉吟了許久,然后伸出兩根手指頭,道:“要做兩點,第一,向玉國求援,請玉國出兵增援,第二,突進池州郡,解白晴一部的被困之危,接管那二十萬的安軍,由我國指揮,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暫時穩(wěn)定安國北方的局勢,至于南方……那就得靠安國自己了,我們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鞭長莫及啊”
聽完蕭慕青的分析,在場眾人無不大點其頭,覺得他所言有理上官元讓嗤笑一聲,道:“安國又怎會把二十萬的大軍交給我國指揮?我看啊,那二十萬人恐怕也指望不上”
“沒錯”舞英接道:“就算真把那二十萬的安軍交給我們,可安軍還是安軍,幫不上我軍的忙不,還只會拖累我軍,反成累贅”
“真不知道安人這仗是怎么打的,舉國上下,富得流油,就連下面的兵所用的武器都是精鋼打造,盔甲是堅固精美,令人垂涎,可是一上到戰(zhàn)場,軍像是都變成了木頭人,任人宰割,毫無還手之力,與安國結(jié)盟,我國也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霉……”上官元讓氣,到最后,還重重的錘下地面,發(fā)出嘭的一聲悶響
“正因為安國戰(zhàn)力弱,我們才要與之結(jié)盟,先苦后甜也正是這個道理”隨著話音,唐寅從中軍帳外大步走進來,同時解開脖頸處的繩扣,甩掉外氅,將其扔給身后的阿三
“大王”見唐寅到了,眾人立刻閉嘴,紛紛端正身子,跪坐于地,躬身施禮后而,見殷柔也跟了進來,眾人又再次施禮,齊聲道:“公主殿下”
唐寅拉著殷柔,居中而坐,隨后他向阿四招招手,接過一沓厚厚的文騰,向帥案上一扔,面無表情地沉聲道:“安王澤現(xiàn)在已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天之內(nèi),連發(fā)十二騰,諸位都,接下來,我軍是戰(zhàn),還是不戰(zhàn),若戰(zhàn),又怎么個戰(zhàn)法”
“大王,現(xiàn)在我們必須得出戰(zhàn)以目前的戰(zhàn)局來看,我軍若不參戰(zhàn),不出三個月,安國的國都御鎮(zhèn)就得被川桓聯(lián)軍攻破”蕭慕青率先道
“三個月?慕青,你太高估安國了,它若是還能堅持一個月,我的腦袋都可以拿下來送給你”
上官元讓對安軍的戰(zhàn)力嗤之以鼻,他感覺哪怕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匪寇聚攏到一起,戰(zhàn)力也不會比安軍差
“是啊”唐寅點點頭,道:“如果我軍不參戰(zhàn),安國會敗得很快很快……”頓了一下,道:“既然大家都認為應該參戰(zhàn),那我們又該怎么打呢?”
舞英忙道:“剛才蕭將軍已經(jīng)分析過了,我軍一方面要向玉國救援,讓玉國出兵援助,另一方面,要把安軍從梅城救出來,暫時由我方接管”
唐寅一邊聽著,一邊點著頭,覺得蕭慕青的意見還是挺不錯的,拉上玉國,這是必須要做的了,解救二十萬的安軍,也是己方的當務之急
沒等他話,一直沉默不語的聶澤突然開口道:“我軍還得分兵,派出一支軍團,進入安國天圖郡境內(nèi),將攻占那里的桓軍消滅不然,如果任由這支桓軍一路南下,直插安國腹地,會把安國的局勢攪得亂”
“有道理”唐寅大點其頭,問道:“那聶將軍以為,如何分兵為好?”
聶澤道:“桓軍圍困梅城的兵力并不多,大王只需派出平原軍,足可以解圍,侵入天圖郡的桓軍才是敵人主力,微臣想率百戰(zhàn)軍,與之決一死戰(zhàn)”
他的話,在旁人聽來或許沒什么,但蕭慕青卻覺得刺耳
圍困梅城的只是桓軍股兵力,要讓自己的平原軍去打,而敵軍的主力,卻要百戰(zhàn)軍去打,這不是明擺著平原軍比不上他百戰(zhàn)軍嘛
百度搜索文學閱讀最最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