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偶一奇,按照道家道理來說,*相合,是為無窮無盡,非止于七十二變爾。
這邊楊戩閉關(guān),齊天道人享受香火煉化舍利,悟空正被壓于五行山下,悟道則在水簾洞中苦修,說來都是干燥無味。表過不題。
轉(zhuǎn)說通天教主一劍斷送了漢王朝最后的氣運,漢明帝劉莊的身體每況愈下,卒于永平十八年,享年四十八歲,謚號孝明皇帝。
劉莊既死,由其五子劉炟繼承帝位,劉炟即位,稱漢章帝,開創(chuàng)盛世,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與民休息,使?jié)h王朝延續(xù)了漢明帝時期的輝煌。不過,劉炟此人短命,于章和二年去世,時年三十一歲爾,謚號為孝章皇帝。
劉炟龍御歸天后,則由其四子劉肇繼承皇位,曰漢和帝,當其時劉肇尚且年幼,便有竇皇后執(zhí)政,直到永元四年,劉肇才聯(lián)合宦官,將竇氏一脈一網(wǎng)打盡,奪回皇權(quán),這也為日后漢王朝的宦官亂政埋下了伏筆。竇太后乃是剛愎自用之人,又是一介女流,如何懂得執(zhí)掌社稷,怕是比那漢高祖的老婆呂雉都不足了,她使得三代先帝的努力都付之一炬,朝綱混亂,劉肇重新把持社稷后才得以恢復(fù)清明,但比之從前已是大有不如了。
漢和帝劉肇此人許是也受到氣運影響,不過二十七歲,便生了重病歸天,卒于元興元年。
而那下一任皇帝劉隆更是讓人哭笑不得,生來不滿百日便繼承大統(tǒng),一年后卻又夭折了,只能追了個謚號為漢殤帝。
劉肇再無子嗣,只能由前太子劉慶之子,劉炟之孫劉祜來繼承社稷,劉祜即位時候,漢王朝已是千瘡百孔,宦官勢大、內(nèi)宮紛亂、太后干政,而且連年都在鬧地龍翻身,四處發(fā)洪災(zāi),下大冰雹,大漢子民可謂是過得苦不堪言。在位約十九年,也不過三十二歲而已。
其子漢順帝劉寶即位,卒于三十歲,其皇位乃是靠一干宦官幫助得來,所以對于一干宦官頗為縱容,使得宦官與外戚梁氏勾結(jié),將本就千瘡百孔的漢王朝更是再捅了個大漏子。
寶死后,又由漢沖帝劉炳繼位,劉炳僅有兩歲便夭折了,卒于永熹元年,可見大漢王朝氣運已經(jīng)衰敗到了如何地步。
皇帝年幼,宦官把持朝政,而且一代代皇帝在位時間都不長,大漢王朝也是越來越亂,簡直民不聊生,一代王朝,不復(fù)昔日盛景。
后有劉纘繼承大統(tǒng),不過這劉纘的年歲卻也不大,年僅七歲,時有劉寶時候宦官勾結(jié)的外戚梁冀,于大殿之上受劉纘譏諷,劉纘諷梁冀曰:“此乃跋扈將軍也。”梁冀惱恨,便使宦官下毒于食物中,將劉纘毒死。劉纘卒于本初元年,不過九歲爾。
纘既卒,則有漢桓帝劉志即位,此人名為劉志,實則胸?zé)o大志,為人奢靡,崇拜佛教,信任宦官,使得佛教在他在位時間得以快速發(fā)展,而宦官權(quán)力更加壯大起來,甚至賣官鬻爵,由一干草包來把持社稷,至此,東漢王朝的氣運也將走到盡頭了。
后人有詩為證,詩曰:
能嫌跋扈斬梁王,寧便榮枯信段張。
襄楷忠言誰佞惑,忍教奸禍起蕭墻
漢桓帝駕崩,便由漢靈帝即位。
此時,漢靈帝也是年幼,便由兩位棟梁之臣輔佐,乃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兩人欲除宦官,卻反被害去了性命,那宦官更是無人可以遏制,聲勢更大。
時至建寧二年,四月望日。
洛陽城的龍眼之中爬出一條青色巨蟒,此蛇乃是龍眼之中剩下不多的龍氣所化的靈物,它游入皇宮之中,到了大殿之上,正是早朝時候。
“若是這些人識得我的來歷,不拿劍來斬我,或許還可保存些許氣運,若他們想要殺我,卻也是氣運將盡了!”巨蟒心中暗忖道,游入大殿,盤踞到了大梁之上,噴吐信子,看著下方百官和年幼的漢靈帝。
忽然外邊吹來大風(fēng),巨蟒便順勢從梁上游了下來,盤踞到了椅上。
漢靈帝大驚,臉色慘白,呼道:“快來護駕!快來護駕!”
鎮(zhèn)殿將軍急拔寶劍上來,揮劍就望巨蟒斬去,那百官見這巨蟒恐怖,競相奔走,亂作一團。
鎮(zhèn)殿將軍寶劍正要斬下,卻見那巨蟒忽然不見了,化作一團清氣飄出了大殿去,不由心中暗暗吃驚,心想:“這巨蟒怕不是修成了精怪,竟然突然就不見了,委實恐怖嚇人得很了!”
欽天監(jiān)心中暗道:“龍蛇龍蛇,而今大漢氣運崩壞,忽然現(xiàn)出青蟒來……怕是我大漢將毀于一旦了!”
漢靈帝道:“真是嚇殺我也!”
那巨蟒又游回了龍脈之中,藏于龍脈之中的百家圣賢相互對視一眼,徑出洛陽,望長安而去了。
自漢明帝駕崩以來,都城洛陽的龍氣就一直在朝著長安轉(zhuǎn)移,他們這些圣賢藏于龍眼之中,才得以蒙蔽天機,而且能夠鎮(zhèn)壓住東土氣運,使得東土氣運不像西牛賀洲那般一下崩碎,到頭來分列出無數(shù)小國。
走了青蟒蛇,是夜雷雨交加,巨大的冰雹夾雜其中,落到了半夜才止住,打壞了無數(shù)房屋。
復(fù)得二年,洛陽鬧了地龍翻身,死傷無數(shù),損失頗大。
又有海邊起了海嘯,沿海居民,亦是死傷慘重,逃荒者不計其數(shù)。
光和元年,各種不祥征兆紛紛降下,靈帝登臺祭祀禱告,一干先帝神像卻都裂開了,便連祭壇也在第二日被一種不知名的螞蟻給啃殘了,這些螞蟻個個大如拇指,生一對獠牙,夾住人手就能扯下一塊肉來,唾液還可腐蝕金屬。
朝政不安,民不聊生,已屬亂世,亂世當中,自然人心思亂,便有無數(shù)人起了造反的心思。
孔夫子起于高塔之上瞭望洛陽城,感嘆道:“興亡,百姓苦也!這一次大漢將亡,不知多少人要流離失所。”
一旁現(xiàn)出孟軻身影,躬身下去,作揖道:“老師憂國憂民,實乃我被楷模,不過,這人道皇朝更替,實屬天道使然,靈寶天尊一劍斷送大漢氣運,自然有他道理。苦一時,卻也比苦一世要好。”
孔丘聽了學(xué)生之言,不由苦嘆一聲,然后點了點頭,道:“孟軻你所說不錯,這天下亂了,也不知道何時能夠安定了!”
孟軻看了一眼那城外的流民,不由心中酸痛,對孔丘道:“老師,另外諸子已動身前往長安了,我們也過去吧。”
孔子道:“我看長安也非龍脈長久安居之地,到時候怕是又要遷回洛陽來了。”
孟軻道:“此一時,彼一時,到了那個時候再說吧,我等百家圣賢,鎮(zhèn)壓龍脈,也好教氣運不崩散,使西牛賀洲那一干野心家無法得逞。”
孔丘點了點頭,與孟軻一同離去了。
那黑棺,自是早到了長安龍眼之中,反正而今是亂世,龍脈都不長久,怎么吸都不怕。
卻說冀州巨鹿郡有一落第秀才名為張角,這張角有兩名兄弟,名為張梁、張寶。
張角家境貧寒,在而今動蕩的時局下可謂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漢王朝已經(jīng)歷了幾乎四百載,雖則西漢滅亡,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暫時解決了土地兼并的問題,但而今漢王朝衰弱,宦官專權(quán),土地兼并的問題又嚴重起來,各處土地都被掌握在王侯、貴族、宦官家屬的手中,農(nóng)民無地可耕,窮困潦倒,這亂世之中,便又多了許多流民、亂民。
這日,張角為謀生計,上山采藥。
忽聽人作歌,聽得張角不由一陣神往,怎見得好歌?
歌曰: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無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干羽,莫之知載;
禍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張角遂循聲而去,繞過一條條曲折小路,聽得那歌聲越來越近,心中暗想:“不知道是哪個高人,竟能將莊子唱出如此味道,實在讓人佩服,且去看看,這亂世之中,怎會有如此高賢?”
上得山頭,便見遠方山上,有一道者高坐,隔得尚遠,看不清楚,張角便繼續(xù)前行,只不過,那山看來就在近前,他這一走,卻是走了許久。行得半晌,不見近了那山,心中不由犯起嘀咕。不過張角畢竟是心志堅定之人,覺得此等高人定有不凡之處,便不肯放棄,繼續(xù)前行。
行得三個多時辰,夕陽已起,金輝淡淡,才算到了山頭來,只見這道人碧眼童顏鶴發(fā),手里拿一根扁拐,一旁放了三卷經(jīng)書,曰。
張角拜道:“角于山下聽聞老神仙唱那,不由心神往之,特來拜會。不知道老神仙名諱,還請賜教?”
此人便是隱于巨鹿的莊周了,他得老君指點,隱于此處,靜候天命所歸之人,算算時日,差不多已有百年了。
“貧道乃是南華老仙。”莊周看到張角,不由微微一笑,終于等到了這廝。
“角家中貧困,又有兩位兄弟,但家中無一畝良田,親戚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萬望神仙老爺垂憐,指點一條出路。”張角拜倒在地,哭道。
“好說好說。而今朝廷宦官專權(quán),奸佞橫行,百姓潦倒,農(nóng)民無地可種,商家無物可易,又逢天災(zāi)四起,亂世將臨。我這里倒是有一條出路,乃是指點你反這王朝,不知你敢不敢做?”莊周道。
張角咬牙道:“天子年幼,宦官橫行,我輩中人自當奮起反擊,以清君側(cè)!只是,角實乃一介無用書生,不知該如何行事。”
莊周便將那拿來,道:“此乃我所著道書,稱作,你既無出路,那便傳授于你。得此書,自當奮發(fā)圖強,曉夜攻習(xí),有所成后,須得代天宣化,挽救黎民蒼生于水火之中。若有異心,憑道術(shù)為非作歹,自有報應(yīng)!”
張角不由大喜,拜道:“角得此書,定然不負神仙老爺所望,日夜攻習(xí),而后以此道術(shù)挽救萬民!”
莊周看張角雖秉承天命而生,以絕漢王朝氣運,然則此人卻是短命之相,不由略微嘆息。張角一反,便給了各路諸侯擁兵自重的借口,手下兵馬一多,時值亂世,自當生出反叛心理了,到時候各路諸侯一起哄,漢王朝自然四分五裂。張角,乃是斷送漢王朝不可或缺的人物,莊周此來,便是要傳授他道術(shù),讓他施行萬民,聚攏人心,才得以揭竿而起。
莊周不由頷首,而后化作一陣青煙而去,不知所蹤。
張角得了自如前世一般,曉夜攻讀,領(lǐng)悟道術(shù),不必多說。
卻說灌江口那邊,一陣金光閃爍,齊天道人一下自神像當中跳出,只見他渾身肌膚泛起一股金光,腦后隱隱化出三輪光圈,代表的乃是大毅力、大智慧、大勇氣,齊天道人此人行事乖張,自然無什么大慈悲可言,所以第三輪光圈并非是大慈悲,而是大勇氣。
齊天道人掐指一算,心道:“漢明帝已死,而今已到了漢靈帝時期,漢王朝果然衰弱下去了,而今怕是那張角已將快要揭竿起義了吧?差不多已是百年時間,我這舍利祭煉得已十分厲害,悟道吃了這么多蟠桃,我卻也在不知不覺間到了大羅金仙二重天的法力了!”
他本就是領(lǐng)悟了足夠道理,只是體內(nèi)真炁不足沖擊第二重境界,在這百年時間里,悟道于花果山中修煉,他在此處祭煉舍利,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沖破了這一層桎梏。到大羅金仙第三重的不滅境,卻還需要經(jīng)歷雷電洗禮,將元神之中的雜質(zhì)全部洗掉,這樣才能夠達到真正的不死之身,就算只有一絲元神存留,都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fù)過來。
齊天道人這一出關(guān),那楊戩卻也修成了大羅金仙第二重出了關(guān)來,他于這百年中感悟伏羲的*奧妙,將地煞七十二變修煉得更加渾然,使得力量強大了許多,這次出關(guān)乃是修為遇到了桎梏,他也只差一步就可以達到第三重的不死境。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