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設備調試好了!”一名員工走上來道。
李軒對黎健和蔡儉點了點頭:“老黎,那就開始吧,你和蔡儉親自來進行實驗,預祝你們一次成功!”
為了測試這款i電話卡的性能,東方實驗大廈內部的程控電話系統特意進行了改裝,用來模擬港話公司的市話系統。
黎竭到一臺特意定制的插卡式電話前,把拿在手中的那張聚集了自己和老友,將近十個月心血的卡片輕輕的插入電話機上的插卡槽中。
電話機的顯示屏上立刻多出一行字,“余額:1”,黎健微微一笑,這明i卡與電話機接觸良好,已經進入了正常工作狀態。
他抓起話筒,按下提前準備的號碼“13456”。過了兩三秒,話筒里傳來“嘟—嘟—!”的聲音。在同一時刻,旁邊并排放著的另一臺電話機響起了急促的鈴聲。
一直待鈴聲響了三遍,蔡儉才不緊不慢的接起電話。他看了旁邊的黎健一眼,而對方也正看向他。兩人對視一笑,卻誰也沒有話。
就這樣默默的過了一會兒,黎健終于了一句:“差不多了吧?”
“嗯!”蔡儉點了點頭。
于是兩人先后掛斷電話。黎節掛上話筒時,雙眼一直緊盯著電話機的屏幕。這次通話的時常為分5秒,實驗大廈的程控電話交換機中,預先設置了價格程序。每分鐘通話收費1元,不足半分鐘按半分鐘算,也就是次話費為5元。
電話機的屏幕上,余額一欄后面的數字,已經自動更正為975。黎健還有些不放心,他先拔下電話卡,然后又重新再插回去,余額依舊顯示為975。
“成功了!”黎解才笑著道。
他和大多數搞技術的人一樣,性格內斂,不善于表達。以至于整個試驗過程,在旁人看來非常沉悶無趣。就是兩個人對著兩臺電話機,傻傻的發呆幾分鐘,一點也不像是一個重大測試項目,該有的那種激動人心。
在場的大都是東方實驗大廈內來湊熱鬧的研發員,他倆的表現在眾人看來卻并不顯突兀,這種樸實無華的態度才是最佳的科研態度。所有人在第一時間送上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對辛勤付出的尊重。
在今天之前,黎健和蔡儉其實已經進行了無數次的試驗。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在認真分析每一次失敗,不斷地糾正各種錯誤后,這款i電話卡系統終于逐漸成熟。沒錯,除了i電話卡之外,他倆還設計了專門的插卡式電話機。
今天的這個公開測試,是黎健和蔡儉的團隊向東方研究院的高層做正是的成果匯報,表明研究院投在他倆身上的真金白銀是有回報的。
李軒把玩著手上的長方形卡片,這張i電話卡是一張接觸式i卡。所謂接觸式i卡,就是卡片的一面裸露出i芯片,使用時需要把卡片專門的插卡槽中,芯片與插卡槽的電路發生接觸后才能使用。
相對于接觸式i卡,還有一種非接觸式i卡。那種卡片芯片完包裹在塑料卡,從外表上并不能看到。非接觸式i卡也叫射頻卡,卡片內除了i芯片之外,還有射頻電路。
它與讀卡器之間是通過無線電波就能完成讀寫操作,因此不用專門的插卡槽。后世的公交卡大都是這種非接觸式i卡,乘客上車后只需把公交卡靠近讀卡器,“滴”的一聲就能完成扣費,比需要插卡的接觸式i卡更加方便快捷。
“你們之前提交的后續研發申請已經獲批,額度為5萬港幣!現在這款i卡,只能實現最簡單的存儲功能!我希望你們進一步研發出可加密的i卡、非接觸式的i卡,這樣我們產品的適用范圍,就可以更加寬廣。”李軒飽含期望的對黎健和蔡儉道。
“李總,我們好像只申請了3萬經費,怎么批下來5萬?”蔡儉有些不解的問了一句。
周圍沒有散去的其他研發員,有一種暈倒的沖動,這個蔡儉實在太耿直了。科研經費自然是多好,這種時候難道不應該悶聲發大財嗎!
“這明委員會看好你們的項目,希望你們不要辜負我和其他委員的期望!”李軒笑著道。
東方研究院內部有一個學術委員會,專門負責所有研發項目的審核,李軒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席。東方研究院積極鼓勵內部的技術員們進行研發創新,只要大家的科研申請項目言之有物、有一定的價值,就都會獲得學術委員會的經費支持。到現在為止,東方研究院已經在香港、臺北、硅谷、劍橋、東京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科研人員總數突破了3人。
而在去年年,學術委員會收到的內部、以及外部合作機構的各種科研項目申請超過3個,其中獲批的在1個左右。東方研究院為此投入的科研經費總數高達4億美元。
科研投資的轉化率其實低的可憐,這些項目中絕大部分都很難最終轉化成實際盈利。但是,其中總有一些項目就像隱藏在泥沙中的金子一樣,最終爆發出耀眼的光芒。黎健和蔡儉的i卡項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倆最初提交項目計劃書時,提出的的經費申請只有5萬港幣,最終獲批3萬港幣。學術委員會會對每個申請的項目進行評估,然后根據項目的潛力給出科研經費。一般來經費在1萬以下的項目,只能算是不入流的課題。經費在1-5萬的項目,只能算普通課題。經費在5萬以上的項目,才是受到學術委員會著重關注的高潛力課題。
而不入流的課題占了所有申請項目的一半以上,這些項目大都由學術委員會的常務副主席趙偉明教授來決斷,很少出現在李軒的辦公桌上。趙偉明作為東方研究院的副院長,已經完退出一線科研,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管理統籌上。
而李軒平時很少參與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只有那些投資在5萬港幣以上的高潛力項目,才會引來他的一些關注目光。所以黎健和蔡儉的i卡項目剛開題時,李軒根一無所知。
直到他們的項目提交中期成果審查報告時,作為進展不錯的項目,被趙偉明放在可以追加經費的項目名錄中交給李軒審核,李軒才注意到這個項目。原趙偉明準備追加的經費為萬港幣,但李軒大筆一揮改為7萬港幣,使i卡項目的總經費達到1萬港幣。
而僅僅用了1萬港幣,黎健和蔡儉就成功拿出了i卡的第一個應用成品——i電話卡。而如果i電話卡能實現成功推廣,東方研究院未來幾十年內,收獲的利潤至少數億美元計。以之前的er架構為例,別看李軒為此投入的研發經費高達幾千萬美元。但短短兩年時間,東方研究院光是從供應給艾康公司的er處理器業務中,就已經斬獲了超過1億美元的利潤。
“嘿嘿,老黎,我們倆是不是熬出頭了,以后可以當老板了!”蔡儉剛回到辦公室,就激動地對黎健道。
5萬研究經費在東方實驗大廈內部絕對是一道坎,跨過這道坎的都是明星科研員。而從今天以后,蔡儉和黎健顯然也將加入到受人羨慕的行列。5萬的項目除了更受研究院高層關注之外,還有一些特權。
比如項目負責人有資格申請對外招聘新人,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科研需求,向人事部提出招聘要求。人事部會按照項目主管的要求對外發布招聘信息,最終再由項目主管來進行面試,因此可以算的上是決定別人命運的老板。
當然了,也不是這些5萬經費的項目組,就可以無限制的招人。因為至少在該項目結束前,新招進來的人員薪水開支需要從項目的科研經費中扣除。
其實就算不對外招人,那些手握高額經費的項目發起人,在邀請研究院內其他科研員加入自己團隊時,也會容易許多。經費多,容易出成果,這可以是科研領域的一條鐵律。那些沒申請到課題,或者自己的課題潛力不大的研究員,肯定都會優先瘍加入更有可能出成果的團隊。
而像黎健和蔡儉一開始總共只批下來3萬經費的項目,自然就只能自己單打獨斗,根不可能服別人來給他倆打下手。直到兩人的項目被放入追加經費的名錄中,引起李軒的注意后,研究院才給兩人調配來三個實習研究生做助理。
香港中大和東方研究院的合作非常緊密,在李軒的資助下,中大電子系的規模近幾年來一再擴大。和當初李軒剛入讀時相比,科生招生數翻了一倍多,研究生數量更是翻了好幾倍。
東方研究院還與中大就研究生雙向培養達成合作,所有電子系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除了在學校接受基礎課程教學之外,還會在東方研究院參加一線科研。從去年開始,雙向培養計劃又擴大到中大電子系大三、大四的科生。r115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