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奸雄天下 第一卷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384章 唐宋元明 四 第一章奉上

作者/大羅羅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四千二百字一章奉上,然后狂求月票。羅羅不求在分類月票榜上堅持到月底,只求十天!羅羅沒有好推薦,只能拼月票榜了!拜求大大們支持。羅羅保證滿5票便加一更!頓首拜求了!

    “皆不長久……”忽必烈眉頭深皺。這個“不長久”到底是多久呢?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陳德興崛起不過區(qū)區(qū)數(shù)年,已經(jīng)裂土稱王,累敗蒙古天兵,連他這個大大的汗都躲到京兆府避鋒芒了。要是再“不長久”個二三十年的,大蒙古國有沒有都不好!

    姚樞看到忽必烈皺眉,以為對方不相信劉秉忠所言,于是便笑道:“大汗,其實中原漢土自有大道,便是儒家經(jīng)義,下可教化人心,上可輔佐君王,乃是億兆漢民所循之正道,早就深植人心。便是佛道二教也是要向儒家靠攏的。

    而陳德興所謂天道之教卻與儒學格格不入。一味裝神弄鬼,也無甚大道,行于遼東蠻荒之地或許有效,若是到了中原,必為讀書明理之人所唾棄,只能蠱惑匹夫,因而是成不了氣候的。”

    “用儒家去斗天道教么?”忽必烈摸摸下巴上的胡子,眉頭擰得更緊了。連大蒙古的天兵都對付不了陳德興和天道教,儒家能行?這陳德興都上天遁地了,儒家要怎么對付?有會飛的大儒嗎?有會玩大銃的大儒嗎?

    姚樞信心十足地道:“以儒家正理可破天道邪!陳德興以邪教惑人心,其鬼神之一旦為儒家正理所破,追隨盲從之徒必會離他而去。到時候此賊人心晶,徒眾星散,大汗只需派遣偏師討伐,便能蠕首級。替先大汗和真金王子雪恨了。”

    “儒家可破天道?”忽必烈頓時來了些興趣。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天道教已經(jīng)成了陳德興蠱惑遼東生女真的工具。而遼東生女真又是陳德興輕騎兵的來源。若是沒有了所謂的八旗兵,陳德興能倚仗的不過是大銃和步兵。前者大蒙古早晚也會有的——忽必烈已經(jīng)下旨在整個大蒙古國召集工匠。尋找鑄造大火銃的辦法。

    而后者不在蒙古人的眼中,步兵再強。若沒有輕騎兵配合,也只是被動挨打而已。便是僥幸趣,也不可能用兩條腿追上蒙古騎兵的四條腿。莊水之戰(zhàn)中塔察兒之所以損失如此之慘,就是因為在撤退的時候遭到八旗兵的追殺和伏擊!

    “若儒生真的能破了天道教,大蒙古便和儒生共中國!”忽必烈一字一頓,緩緩出了姚樞、劉秉忠二人最想聽到的話。“共中國”就意味著共享利益。而和儒生共中國,就意味著將來的大元會和大宋一樣重視儒生,優(yōu)待儒生。北地儒生將能取代漢侯。成為大蒙古治理中原的左膀右臂。而姚樞、劉秉忠二人,自然就是未來大元的宰執(zhí)重臣!

    不過想要把忽必烈拿出的畫餅吃到嘴里,姚樞和劉秉忠這兩位大儒先得想辦法破了陳大仙的天道。

    劉秉忠躬身一禮:“有陛下此言,臣當親赴遼東與陳賊辯法以破其道!”

    姚樞從旁提醒道:“有劉子聰赴遼東,當可破了陳德興的歪理邪。但也須防備陳德興狗急跳墻,不過就動刀子。”

    忽必烈點點頭,道理再正,也抵不過砍頭的大刀片子!

    劉秉忠冷笑:“若吾一人前往,陳德興當然會用強了。不過陳德興立天道教,傳播歪理學。蠱惑世人,是欲絕孔子孟子之道,斷佛陀道君之教。吾當合南北鴻儒。三教大能,齊赴遼東與之辯法!”

    “辯法”是歷史上中原地區(qū)常用的宗教斗爭手段。佛儒道三教在歷史上就多次辯法。而忽必烈人在幾年前還組織過一次佛教和道教的辯法,最后是烏斯藏密宗法王八思巴引用道家的經(jīng)典駁倒了真教的道士,從而讓佛教取代道教,成為北方漢地諸教之首。

    而陳德興的天道教是新興宗教,陳德興人也不是什么哲學家、宗教學家,當然弄不出一大堆復(fù)雜、完整、嚴密的宗教理論學。而明教因為長期遭遇朝廷打壓而淪為民間底層的宗教,自然也拋棄了復(fù)雜的經(jīng)義學,采取了簡單化、迷信化的手段。以蠱惑底層平民為主要傳教手段。信徒雖多,但是要辯法講經(jīng)卻不是儒家書生們的對手。

    當然。陳德興也可以采紉盤子耍賴的辦法,把前去和他辯法的儒家書生統(tǒng)統(tǒng)殺了。用刀與劍傳他的天道教。但是這樣一來,天下儒生會怎么看待陳德興?釋儒道三家億萬信徒會怎么看待天道教?要是普天下的儒生、和尚、道士一起陳德興的壞話,他可就是人人得以誅之的惡賊了!

    而且,此次反對天道邪教的辯法是由忽必烈這個大元皇帝挑頭發(fā)起的!由大元出面維護儒家反對天道,便是將大元擺在了天下正統(tǒng)的地位之上!到時候,誰還能遵奉儒家,維護儒學的大元是外來的胡虜呢?

    想到這里,忽必烈重重點頭:“此議大善F邪教,弘正法,乃是我大元義不容辭之責!此次不僅儒家要派人去,釋道二教也要出人。釋家就讓八思巴法王出頭,道家就請清和真人出馬。”

    未來的大元皇帝頓了下,又補充道,“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劉卿也不要掉以輕心,還是先讓劉孝元、郭守敬二人潛赴遼東、高麗,探明天道教虛實。”

    ……

    “翠仙,怎么大過年的還排眉頭?莫非是在擔心將來唐明交惡嗎?”

    正在和李翠仙話的是個上了點年紀的老者,六十多歲的樣子,儒服綸巾,白面長髯,手持一把羽扇,很有一點再世諸葛的樣子。這老者便是李翠仙的外公,同時又是益都李璮的謀主,名叫王文統(tǒng)。

    李翠仙是十二月二十五日乘船到達益都軍控制下的蓬萊港的。然后換乘馬車返回了位于山東半島中部的益都城。到達的時候已經(jīng)是十二月二十八日了。此時李璮剛剛從濟南返回益都過年,過完年就預(yù)備將老巢從益都前往濟南。還有傳聞,李璮不日就要接受部下勸進。即皇帝位,公開打出恢復(fù)大唐的旗號了!

    起這個讓陳德興篡改了一番的歷史。還真是挺混亂的。來造反時候不長就被忽必烈圍困在濟南等死的李璮,現(xiàn)在的局面看上去還不錯,穩(wěn)扎穩(wěn)打擴大著地盤。而且他也沒有再去抱南宋那根靠不住的細腿,而是聯(lián)合陳德興打起了恢復(fù)大唐的旗號——他姓李嘛,自然要攀附李淵、李世民了。所以“大唐”的旗號,看起來要不了多久便要重現(xiàn)中原了!

    而陳德興被墨影娘包裝成了降世明王,裝神弄鬼的很有一套,還把關(guān)外的野生女真忽悠住了。他王國自然是“大明”了……不過這“大明八旗”的名號。聽著總有點變扭。

    至于忽必烈嘛,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京兆府,正在謀劃做中國的皇帝,國號據(jù)就是“大元”,仍《易經(jīng)》的大哉乾元,不知道是不是意指大蒙古國地盤很大?

    而南方的那個大宋,雖然經(jīng)歷了一場臨安之變,現(xiàn)在變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但是國家畢竟還在,看地圖的話,形勢似乎比歷史上還好一些。沒準還會有中興復(fù)起的一日。

    整個中國。居然出現(xiàn)了唐宋元明四朝鼎足的奇怪局面!

    而在這四國之中,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最有機會問鼎天下的就是李璮所立的。被后世冠以“東唐”名號的國家了。

    因為東唐所在的區(qū)域,正是得之便能有天下的中原,以齊魯為根,左擁徐邳,右攬冀州,前抵兗豫。而且李璮經(jīng)營多年,在山東根基深厚,又和北地群雄往來密切,一旦得勢。北地群雄必會競相來投。到時候中原便可不傳檄而定。

    此外,李璮還有一大優(yōu)勢。便是頗得北地漢儒之心。因為李璮早在許多年前就在轄區(qū)之內(nèi)修繕了湮廢多年的試院、文廟,通過考試招聘儒生——也就是。李璮在益都轄區(qū)內(nèi)部分恢復(fù)了科舉考試。而且他人和幾個兒子都精通儒學,謀主王文統(tǒng)更是前金的進士,自是北地大儒。

    東唐若能擊敗忽必烈而有中原,便能立即得到北地儒生的擁護,便是南儒也不會反對這個“儒家王朝”。只要南北儒生都認了李璮是李唐之后,又有驅(qū)除韃虜之功。那么以唐代宋,也就沒有什么不能的了。

    如果李璮真的到了這一步,那陳德興的明國,恐怕只能被堵在遼東、高麗,再難有染指中原的機會了。因此,王文統(tǒng)看到李翠仙秀眉緊皺,才有此一問。

    李翠仙聞言,只是苦苦一笑:“唐明交惡不是眼下需要擔心的,因為忽必烈還沒有死!而且已經(jīng)火并掉了阿里不哥……此等人物,又手握十幾萬蒙古精銳,才是外公和爹爹需要操心的。”她扭過頭,認真的看著王文統(tǒng),“外公有何妙計可以破忽必烈而定中原?”

    王文統(tǒng)胸有成竹地點點頭,道:“自然是先定名分,后收人心,再定中原,最后北揉京了。”

    李翠仙蹙著秀眉,細細品味著王文統(tǒng)的話:“先定名分……那便是爹爹要做皇帝了!后收人心……爹爹難道是要開科瓤?”

    通過考試錄取官員這事兒,在益都相公的地盤上一直都是有的。和別的漢侯不同,益都李家脫胎于金末紅襖軍,這是一支以在中原恢復(fù)漢家天下為宗旨的農(nóng)民起義武裝。后來雖然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投靠蒙古,但是紅襖軍上下并沒有忘記他們的宗旨。而李璮人,更是處處以隴西李家,大唐之后自居。自然也將始自隋唐,在宋代大興的科舉制度引入了益都。

    不過益都科舉在以往的規(guī)模并不太大,只是地方性的考試錄取文官,也沒有什么秀才、舉人、進士的名號。考試的形勢也比較簡單,就是在益都貢院做過卷子,再領(lǐng)到李璮那里相個面,然后就給個芝麻官兒打發(fā)了。但就是這么一條的上升通道,便將益都境內(nèi)的士紳整合進了李氏集團,讓李璮在益都的統(tǒng)治得以穩(wěn)定,而且還能逐步擴大勢力。

    這科舉制度的主要目的,從來不是為國取才,只是一條給地方士紳上升并且分享政權(quán)的通道。有了這條通道,地方勢力和中央便有了共同利益,中央政權(quán)也容易得到地方勢力的擁護。

    所以感到蒙古武力已經(jīng)難以維持對漢地統(tǒng)治的忽必烈要開科舉,一心想要恢復(fù)李唐江山的李璮在登基做皇帝后也要正式開科瓤。而陳德興父子也在南宋的科舉制度上動手腳,想要以武代文扶植起一個擁護陳氏政權(quán)的武士紳集團來取代擁護南宋的文人士大夫。

    唐元明三方,這個時候都把目光投向了科舉瓤!

    “外公,我爹爹是想開文舉還是開武舉?”李翠仙有此一問,其實是受了陳德興的影響。她現(xiàn)在也認為大宋之敗是因為文貴武輕的以文瓤。

    “自然是文武并重了。”王文統(tǒng)笑著摸摸胡子,“北地不比南朝,那等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可比叫花子強不了多少,拉攏他們做甚?”

    北地自淪陷于女真鐵蹄以來,就沒有什么文貴武輕,歷來都是武貴文輕的。而且社會秩序也一直不如南宋,地方豪族多習武藝以自保。到了蒙古入中原后更是如此。譬如嚴忠濟文人、藝術(shù)家、東平路行軍萬戶、張弘范等人,都是文武雙。便是王文統(tǒng)也有些武藝而且精通軍略。

    那些只有一肚子文采,沒有什么武藝傍身的北地儒生,過得都很清苦。李璮當然不會沒來由去給他們官做……歷史上大宋開始大推文貴武輕的時候,天下已經(jīng)大定,只有契丹據(jù)著燕云十六州而已,收不回對大宋天下也沒多大影響。

    而眼下還是爭天下的時候,便是要開科瓤,也要偏向武人,一方面可以拉攏亂世中的豪族,一方面也能選拔出文武能的人才——這亂世當中還是要用人才的!

    所以陳家父子提出的“以武瓤”的科舉游戲規(guī)則,便很自然的被李璮、王文統(tǒng)采用了。

    李翠仙的眉頭仍然沒有展開,他老爹李璮造反做皇帝的步驟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問題,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步的展開。但是行事之緩,還是讓人擔心。原可以趁著蒙古內(nèi)訌急襲燕京定大局的。結(jié)果忽必烈都把阿里不哥害了,李璮還在山東沒有出動。白白喪失了機會,忽必烈已經(jīng)“遷都”京兆府,現(xiàn)在便是取了燕京,也不可能一舉定大事了。

    唐元兩國在中原拉鋸相斗的大勢已成!宋明兩國,倒是可以坐山觀虎斗了。(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辽宁省| 竹溪县| 安岳县| 汉中市| 郸城县| 名山县| 五常市| 开封市| 互助| 得荣县| 泽州县| 沙坪坝区| 宝坻区| 景洪市| 顺平县| 根河市| 韶山市| 依兰县| 招远市| 台中市| 车险| 左云县| 呼伦贝尔市| 潮州市| 遵义县| 兴仁县| 宁强县| 红原县| 樟树市| 芜湖县| 休宁县| 通化县| 浏阳市| 洪洞县| 盐源县| 嫩江县| 清苑县| 新化县| 蕲春县|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