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師! 在這些尚且年少、對長生的追求還沒有太大執(zhí)念的少年們心中,絢麗的法術效果,可要遠遠比其能夠提升的壽命誘人的多。 方言的對癥下藥無疑是做對了。在能夠釋放法術的誘惑下,一眾弟子對于修行的努力程度可謂是直線上漲。僅僅是在一周后,第一個完成“引氣入體”的弟子便誕生了。 正常來說,修道有三關:感應、養(yǎng)氣、周天。感應者,神駐丹田,引動元精,煉精化氣,真氣自生。看似簡簡單單,可是入門極難,資質,悟性,機緣,缺一不可。 而所謂的“引氣入體”,指的其實就是“感應”一關,不過與正常“感應”關卡、需要引動自身元精來轉化真氣不同的是,“引氣入體”則是接引外界靈氣來替代自身元精。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減少對自身的損耗,以及加快入門的修行速度。 按理說,既然“引氣入體”的好處這么多,那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增加個“感應”關卡呢?這卻是因為,“引氣入體”好是好,但對外界的靈氣需求卻是有些高了。 在過去,“引氣入體”這種修行方法才是正統(tǒng),但到了末法時代,隨著能量潮汐波動,天地間靈氣沉寂,單靠環(huán)境已經不足以讓修行者自身努力來做到這一點了。 除非是有著“靈石”這種外物來做輔助,但在末法時代,“靈石”資源何其稀少,又怎么舍得給一眾還沒入門的弟子來使用呢。 也就是方言這種自身已經修行了巫師之道,不需要靈氣的人才會這么大方。 但即便如此,每個弟子分發(fā)三塊靈石也是到了極限了。 好在如果只是完成入門,這點靈氣也是足夠使用了。 不過靈氣畢竟只是外物,真正進入修行之門的關鍵,還在于“神駐丹田”。 這點不管是走傳統(tǒng)的“引氣入體”,還是末法時代修行者們研究出來的“感應”關卡,“神駐丹田”都是必須的。 前者需要用“神”來接引外界靈氣,后者則需要用“神”來調動自身元精。 當然,這里所說的“神”,自然不可能是神魂,凝聚出神魂那幾乎已經是神魂之道的修行者們最高的追求了。即便是在方言所得到的典籍中,有著明確記載已經修行到神魂境界的修行者,歷史上都沒有幾位。 這里所說的神,其實指的只是修行者的一縷心神,或者說是一縷意念。而神駐丹田,簡單來說就是將自己的意念集中到自身的丹田位置上。 不過別看說的簡單,想做到這一點對普通人卻是十分困難。尤其是現(xiàn)代人,平日里因為接觸到的信息太多了,思維很能真正沉靜下來,除非是那些堅持練習“瑜伽”之類的東西幾年、十幾年的人,不然是很難真正做到“神駐丹田”的程度的。 至于方言的一眾弟子們,雖然是少年心性,但畢竟大宋世界道門化氛圍濃郁,雖然沒有誕生什么超凡體系,但對于如何將心神沉靜下來,還是很有一番經驗的。 而結果也不出方言之前所料,第一個成功完成引氣入體、正式踏上修行之路的人,正是來自先前出身道門的那幾位弟子之中。 武當清微派褚平,之前在道門中也是被重點培養(yǎng)的天之驕子,一身悟性被譽為道門百年來中少有,是公認的道門種子。 而在入了朱雀山后,褚平也沒有愧對其天才之名,很快便脫穎而出,在一眾弟子中率先完成了引氣入體的修行,用時僅僅是不到一周。 這個速度,即便是在方言所得的典籍記載中也不算慢了。對比之下,再看看接下來其他完成引氣入體的弟子的修行速度——同樣是優(yōu)秀級別的道骨資質,但第二個完成引氣入體修行的弟子張承德,花費的時間卻是十三天,差不多是褚平的兩倍時間! 兩倍的時間差距……同樣的優(yōu)秀級別道骨,兩人的修行資質可能有差距,但也不會大到這種程度。尤此可見褚平的悟性之深厚。 一月時間過去,繼兩人之后,陸續(xù)又有四位弟子完成了引氣入體。最后一位出身道門的弟子林墨自然是在其中,至于另外三位,則分別是趙世杰、司馬云湖和張彪。 到了此時,第一批的八個弟子,已經有六位踏上修行之路了。而還在門檻前原地踏步的那兩位,趙世旬因為只是普通級別的修行資質,比其他人慢一些還情有可原,但陳岑——這位先前表現(xiàn)的十分出彩、令方言都很看好的弟子,居然會落到眾人最后,卻是令方言有些失望了。 好在陳岑終究沒讓方言對其失望透頂,雖然比預想中的要慢一些時日,但最終他還是搭著月末的尾巴,勉強邁入了修行的門檻之中,完成了引氣入體。 至此,八位弟子中只剩下“走后門”進來的趙世旬還未踏入修行之路。 對于趙世旬,方言雖然看在皇室的面子上沒有短缺過他的修行物資,但顯然也是沒有將多少精力放在其身上的。 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選擇,相比起優(yōu)秀級別的道骨資質,趙世旬那只有普通級別的資質就相差的實在有些遠了。 這種先天上的劣勢,不是簡單的后天努力就能夠彌補的了。尤其是在其他人也并不懈怠的情況下,每天十個小時的修行,幾乎沒有哪個弟子會完成不了。 而一天的時間就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趙世旬普通資質的修行效果又是不及其他人的十分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趙世旬想要付出比其他人十倍的努力,他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是其他人刻意放緩自己的修行。但這又很明顯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 趙世旬的路,注定要比其他人更難走一些。 …… …… 裊裊輕煙,隨著微弱的呼吸聲被有節(jié)奏的納入體內。 朱雀宮的一處靜室內,褚平盤膝而坐,雙目微闔,意識卻是已沉入到深層冥想之中。 看他身前放置的凝神香燃燒程度,便知其肯定已經開始冥思有一段時間了。能夠在燃起后堅持至少兩個時辰的香柱,現(xiàn)在已然只剩不到一半的高度。 也許是冥冥中的巧合,雖然神魂之道與巫師之道的修行道路不同,但在最初入門的時候,兩者卻都是用冥想的法子來進行修行的。 雖然一個是為了打磨身心、升華意識,一個卻是為了勾引元素、積累精神力。 不過與巫師之道不同的是,修行神魂之道,卻是除了冥想法外還有著一套導引術。甚至相比起重要性來,這套導引術在入門階段比冥想法卻是還要更重要一點。 畢竟,冥想法雖然能夠打磨心神,但導引術能夠引導自身體內靈氣運轉的效果卻是更加關鍵。 在完成“引氣入體”階段的修行后,修行者已是正式踏入了修行的門檻。而在前期開始修煉、直到凝聚七魄前的階段中,培養(yǎng)這縷本命靈氣,就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 所以這些日子以來,每到一天清晨,一眾弟子便都會自覺的聚集在朱雀大殿前的場地上,練習典籍中所記載的玄元導引術。 然后在一個半小時的修煉時間結束后,眾弟子用過早膳,又要開始站樁。 一眾弟子們站的是混元樁,也就是之前在哈利波特世界時,張秋家的老管家教給方言的那套樁法。 之所以讓一眾弟子練習站樁,也是方言的一次突發(fā)奇想,沒想到效果卻是出乎預料的好。 國術中的樁功,主要功能是凝聚氣血,強壯體魄。而氣血是人體一身之根本,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修行神魂之道,看似與身體素質沒多大關系,但實則在無形中對人體氣血有著十分恐怖的消耗。 尤其是在天地靈氣不足的環(huán)境中,前期“養(yǎng)氣”階段中所需要的養(yǎng)料,大都是從人體內部提煉出來的。 可能是術業(yè)有專精吧,神魂之道在練氣、煉神的方面涉極深,但對于煉體,就有些不盡如意了。 當然,或許也可能有其他修行神魂之道的流派,在煉體上有造詣,但至少在方言所得到的這部《太冥玄元寶典》中,對煉體之法卻是極少有涉的。 按照正常的修煉流程,一眾弟子的身體損耗,本來應該是需要用大量的滋補藥物來慢慢彌補的。但這種方法不僅耗時頗多,效果也有些差強人意,只能治標不治本。 如果是沒有選擇的話,方言可能也就只能用這種辦法,但現(xiàn)在既然有能夠培育氣血的國術樁功在手,方言自然就不必猶豫了。 當然,他也沒有完全放棄用藥物滋養(yǎng)的方法,有著皇室提供的大量資源,方言自然是選擇了兩種方法雙管齊下。 而這樣做的效果,自然也是極為令他感到滿意的。 小周天,是修行者在“養(yǎng)氣”階段達到初步小成的境界時,才能運轉靈氣做到的事。 也正是從這道關卡開始,修行者會開始獲得修行成果的反哺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