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動員體系運轉三個月之后,在施佩爾天才般的努廉下,德國終于真正建設成了國家社會主義,那一套國家定價、渠道控制、統(tǒng)購統(tǒng)銷、按需分配的套路玩得比斯大林同志還溜,除資和財產(chǎn)還屬于個人所有外,其余一律走上了國家管制的道路,各類生活物資基是按照人口和家庭實際供養(yǎng)情況憑票證供應的,肯定不能算充裕,但可以充分保證生活所需。
以食品為例,德國人用特有的精細和科學精神進行了計算,保證普通居民配給的食物熱量一直穩(wěn)定維持在4-45大卡區(qū)間內——在適宜活動量的基礎上,該熱量供應程度既不會讓人長胖也不會讓人挨餓,不過肉類的供有所削減,土豆的供應量增加了,該數(shù)字與戰(zhàn)后的豐裕社會相比當然看上去是寒酸了一點,可如果將主要交戰(zhàn)國的水平進行橫向對比,這個水平不低,此刻蘇聯(lián)的食物供應不到18卡,英國土食物供應大約為1卡,德國依然維持了較高水準,在主要交戰(zhàn)國中大約只有美國能超過這個水平,但美國就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發(fā)達農業(yè)國家,所有消費是以巨大的浪費為前提進行配置的,而且在美國較高的平均水平基礎上是深刻的不平均。
希姆萊的黨衛(wèi)軍和馬丁-鮑曼的蓋世太保最近依然忙著往集中營抓人,這回倒霉的可不是猶太人或其他少數(shù)民族,他們很多人已被釋放出來赴各處礦區(qū)或者波蘭的集體農場去參加強制勞動了,集體農懲動力還有一個重要來源是從東線轉移過來的紅軍俘虜,不過與蘇聯(lián)方面采用集體農常余產(chǎn)品部收繳國有不同的是,施佩爾采用了交足定額以后部歸勞動者個人的做法,同時又將土地切割成相對虛分給這些人耕種,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至于原來擁有土地的波蘭人去處,霍夫曼沒問,施佩爾也沒多,隨便一想就能知道他們的去處——不外乎是東南歐和芬蘭的各處礦疇工廠的強制勞動。這事情霍夫曼認為沒法多什么——波蘭當局在戰(zhàn)前瘋狂迫害德裔、與德國政府為敵的時候就應該會料到會有這么一天,更何況與希特勒殺掉幾百萬波蘭人相比,讓他們去強制勞動其實還是挽救了他們的性命。
很多個集中營因為關押人口減少而關閉了,其中就包括霍夫曼相對熟悉的奧斯維辛、達豪等集中營。不過目前德國土還有集中營,在里面關押的都是德國國內的政治異議分子,要么是腦子壞掉、對英美或布爾什維克一臉幻想的布爾喬亞們比如白玫瑰成員,要么是過慣了囤積居奇、投機倒把日子的奸商,還有就是各種各樣抵制總動員體系的人士。最后一部分是體制內的貪污犯——他們憑借各種各樣的手段巧壤奪而被查處,在國家社會主義的鐵拳面前,凡是敢于和體制作對的人物不會有好下場。用馬丁-鮑曼的話,叛國集團中幾十位將軍、元帥這樣顯赫一時的人物都被我們送上了絞刑柱,還怕治不了區(qū)區(qū)你們?至于貪污**分子,任何政府和黨派都是有的,特別是在政府權力如此之大時,此類現(xiàn)象不太可能根絕,無論希姆萊和馬丁-鮑曼后世對他們的口碑如何,至少在個人操守上還是無可指摘的。他們都對**和貪污沒什么興趣。高層領導中唯一膽戰(zhàn)心驚的就是里賓特洛普,在戈林倒臺之后就屬他的作風最經(jīng)不起嚴格查驗,希姆萊和鮑曼已經(jīng)隱晦地指出要清理門戶,但霍夫曼考慮到剛剛清算過叛國集團,不想如此大動干戈,只把里賓特洛普叫過來狠狠訓了一頓,這家伙立即很知趣地奉上了有關**所得,事情便算是大事化新化了——學者出身的霍夫曼已逐步在適應政客的角色。
11月8日是破館暴動9周年的紀念日,按理霍夫曼是要出席的,不過他沒有像希特勒那樣對會見黨內老同志有興趣。借口局勢緊張正好是火炬行動的當口,而讓戈培爾代表自己出席了會議。在次日,奉命而為的戈培爾博士在柏林體育館做了有關總動員和面戰(zhàn)爭的演講,霍夫曼雖沒有親臨現(xiàn)場。但他還是通過廣播收聽了過程——在戰(zhàn)后他看過許多次有關這次演講的片段,但沒有哪一次像今天這樣深入其境:
“你們想要一場面戰(zhàn)爭么?你們想讓戰(zhàn)爭比我們所想象的更具總體性和徹底性嗎?”
臺下回答這個問題的是山呼海嘯般支持的聲音和雷鳴般的掌聲。
“我問你們:如果元首和國家需要,你們每一天會工作十斜,十二斜,甚至是十四斜,并且為了勝利奉獻一切嗎?”
“愿意!”
演之后。戈培爾下令關閉柏林所有的豪華飯店和娛樂躇,帶頭不用寬敞闊氣的客廳、不上高級茶點,并通過紀錄片廣泛宣傳,在政壇高層人士中掀起了簡樸運動的**。
這次有關面戰(zhàn)爭的演講比歷史上那一次要早好幾個月,同時也沒有斯大林格勒失利的消息,完是霍夫曼希望更深入了解總動員體系后的國民反應,希望判斷并掌握懲治“叛國集團”后的社會影響而提前部署的,從社會輿論與民眾反響的情況來看,對總動員的支持程度遠遠超過了霍夫曼最樂觀的預見,民眾對黨和國家的支持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對元首個人的擁戴和熱情也依然不減,所有人都真切相信千年帝國建設和歐洲聯(lián)盟未來領導者的口號——這與霍夫曼穿前的德國社會形成了鮮明反差,德國后來的社會與政治生活在霍夫曼看來完是個笑話。
很多時候他自己都感覺害怕——按照強化過后的總動員體系,在可預計的1943和1944年德國將徹底變成一個軍事工業(yè)國,雖然按gdp標準計算可能會有5%以上的增長其中軍事工業(yè)產(chǎn)值將會翻倍,但經(jīng)濟結構完是畸形的,其畸形程度遠超蘇聯(lián)解體時的水平:德國農業(yè)只能保持國較低程度的需要,輕工業(yè)、消費品、大部分原材料將依賴進口與控制區(qū)提供,絕大部分適齡婦女將走向生產(chǎn)一線。
不過與之相對應的是,隨著體系的日益嚴密與管理強化,95%的德國人民終于過上了他們想要的生活,只要努力工作,所有的一切,包括衣服、食品、座等一切都會由國家給你安排好的,普通民眾的生活與消費水平將基趨于一致,價格也是鎖定的,如果要額外需要付出高額代價,這當然是沒有自由的表現(xiàn),但用上了年紀的德國老人來——謝謝,我們不需要貧困、饑餓、流浪或排隊領熱濟糧的自由!
施佩爾在向霍夫曼的匯報中指出,服務于釀造、陶瓷、服裝、食品、玻璃、皮革、造紙、英、紡織等領域的勞動力已從原的17萬削減到了13萬,削減的幾乎都是35歲以上、5歲以下的壯勞力——因為他們還能通過轉崗、培訓去適應其他崗位,軍事工業(yè)的勞動力已經(jīng)從上一年的567%提高到6%,同時婦女就業(yè)從14萬左右增加到了15萬,他們部分進入了消費工業(yè)領域,部分進入了管理與服務領域,特別是以前男女皆有的崗位基都換成了女性為主。
這一點霍夫曼是了解實情的,光是空軍負責雷達指揮、作戰(zhàn)引導的輔助人員就多了1萬余名女性,其他的電線接線員、服務侍者、公交司機等崗位都變成了女性。現(xiàn)在德國已不存在失業(yè)現(xiàn)象了,所有人只要肢體健就一定能找到工作,甚至于流浪乞討人員也被蓋世太保強行押解、收容去參加勞動——這當然是不人道、沒人權的行為,但在戰(zhàn)時體制的考量之下根不足為奇。
“動員還存在一定的死角和弊端,不過我認為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雖然工作量浩大,不過施佩爾一直躥高度亢奮之中,霍夫曼對他的授權與任用完是無條件、無保留的,他自己都覺得很奇怪。
“我相信你。”霍夫曼放下一堆表格,“明年是大戰(zhàn)決定性和關鍵性的一年,是否完美地達成戰(zhàn)略目標看它了,爭融今年增長的基礎上再增長3-35%,其中主要軍事工業(yè)裝備要實現(xiàn)1-%的增長。”
“我以為您會提5%的。”施佩爾笑道,“5%也能辦到。”
“還是先把意大利提上去,土掌握在手中什么時候弄都可以,意大利方面必須在墨索里尼更改主意前辦妥。”
“意大利會有變故?”施佩爾一驚。
“暫時不會,但北非戰(zhàn)事結束后就難保”霍夫曼慢悠悠地,“這次是吧美國人騙去了埃及,但我有種預感,美國人肯定還會再登陸的,那時候才是真正的麻煩。”
p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